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途径探究

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途径探究

摘要:企业在外部审计基础上加大内部审计力度,规设内部审计专职部门,推行责任制,进而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使企业营运效果更优。本文通过探析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途径,以期助力新时代企业良性运营稳健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创新

引言

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体系一大特色,不仅是国家审计基础,为财政监督服务,还是经济主体经济管理构成要素。《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2011年)指出,内部审计是客观、独立的咨询及确认活动,具有改善经济主体营运组织,增加营运价值等积极意义。《内部审计准则》(2003年)指出,内部审计具有合法性、有效性、适当性等特点,可针对经济活动开展评价、监督、确认等工作。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国家审计并称为三大审计。为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发挥审计作用,企业积极探寻内部审计创新发展途径,可优化内审资源,提升内审价值,助推企业发展。

一、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必要性

(一)增强内部审计合理性。内部审计只有合法、合规、合宜才能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监管、咨询、确认等作用。这就需要企业立足内部审计从方法、准则、目标、对象等角度出发予以创新,确保其内部审计准则得以更迭,审计对象不断丰富,审计目标与企业营运实况相符,审计方法朝着智慧化、信息化方向改进,继而通过创新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针对企业经济项目、制度、流程、标准、资产、责任人等进行核查,同时这些核点亦是容易生成风险的环节,为此创新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有利于加强其风险管理,为企业制度更迭、流程优化、标准更新、项目调整、保障资产安全、完成经营任务给予支持,确保企业在安全、合规、稳定、和谐氛围下良性运转。

(三)提高企业资源综合调配有效性。企业针对预算、经费、产品、营销、产品设计、财务等与营运相关环节予以内部审计,可确保预算方案更为科学,经费投入比率适宜,产品高效周转,营销业务活动与之战略目标一致,财务管控规范,使企业资源综合调配更为有效,助力企业锻造健康资金链,为企业投融资奠定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不断强化市场竞争力。

(四)改善企业营运环境。企业内部审计监控能力较强,针对违规问题、重大违规金额、项目进度、重大疑点、大额收支等关乎企业营运效果的因素加强审计,确保企业处于稳定、安全营运环境中,在各部门配合下以内部审计结果为依托积极改善营运氛围,继而通过内部审计创新助力企业达成营运目标。

二、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难点

(一)缺乏创新意识。企业开展营运活动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从短期来看创新内部审计模式存在一定风险,一旦创新失败将容易引发营运风险,为此诸多企业选择沿用经受的住时间考验的内部审计工作形式,并期望照搬其他公司新型内部审计创新成果,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出现“观望”现象,创新积极性不高,阻滞内部审计创新发展。

(二)创新模式僵化。创新模式是科学展开内部审计活动的主要载体,部分企业未能针对内部审计规设配套创新机制、流程、标准、要求、制度等内容,使之创新模式出现规范性不强、灵活度不够、效果不明显、质量不高等问题,内部审计创新成果无法经受得住时间检验,企业内部审计创新质量随之降低。

(三)创新体系缺位。基于内部审计在企业营运各领域发挥监督、核查、确认、咨询等作用,为此其创新成果的高效利用需以配套体系为依托广泛推行,避免新型内部审计工作在实践中存在阻力,创新流于形式,无法在营运中检验内部审计创新合理性、合法性、科学性。

(四)创新人才减少。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人才是营建高效创新氛围“主力军”,然而部分企业缺乏人才培育自主性,尤以中小企业最为明显,主要源于其未能关注人才发展,一方面人才招募力度较弱,内部审计队伍创新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者创新意识淡薄,未能肩负助推内部审计活动科学发展责任,使企业无法完成内部审计创新发展任务。

三、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措施

(一)树立内部审计创新意识。首先,企业需针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找准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关键节点,以此为由规设内部审计创新发展战略,通过顶层设计树立创新意识,指引企业各部门关注内部审计创新,在创新活动中贡献一份力量,从宏观出发奠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基调;其次,企业需做好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研究工作,立足国内外统筹内部审计创新实践宝贵经验,了解内部审计创新背景,明晰内部审计创新发展趋势,秉持前瞻性理念改进内部审计创新发展战略,使之创新行为具有先进性,避免在已经被国内外经济体解决的内部审计创新问题上浪费精力,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意识与国际接轨,继而通过内部审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最后,赋予内部审计创新意识渗透性,在前期整合企业自身及同类型企业内部审计创新有关信息,确保创新意识开放,不局限于本行内部,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内部审计创新缺陷,如信息化程度低、人才紧缺、创新片面等。在中期做好内部审计创新成果实践推广工作,确保创新意识适时,树立创新风险防控意识,在创新风险评估标准、监管机制及管理制度加持下确保内部审计创新执行效果合宜。在后期反观创新实践成果,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内部审计工作成绩,明晰创新活动有效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深入改进创新发展战略,纠正创新观念,调整创新方案提供依据,使企业内部审计创新活动处于动态发展状态,确保其内部审计创新成果与时俱进。

(二)改进内部审计创新模式。首先,企业需规设创新流程,确保创新方案从提出到实施始终处于合理、合法、合规状态,减少创新结果对企业自身营运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层级审核、逐步优化,最终成为可以指导内部审计的新型方法;其次,企业需规设创新标准,确保创新行为具有合法性、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全局性、系统性,根据创新标准把控内部审计发展风向,使内部审计创新与企业营运需求一致,根据企业规模、资源配置、发展目的、营运战略等客观情况灵活调整有关标准,确保内部审计始终具有服务效用、监管功能、咨询价值;再次,企业需规设创新要求,确保其一方面满足宏观审计工作需求,能够对企业整体风险予以把控,另一方面具有内部审计针对性,可从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市场营销、财务等角度出发予以审计,使创新成果具有实效性,能够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最后,企业需规设创新制度,定性、定量提供管控依据,如《内部审计创新成本管理规定》、《新型内部审计准则推行须知》等,使内部审计创新发展有据可依,通过管理规避内部审计创新实践风险,企业效益得到保障,为推行富有复制价值的新型内部审计方案夯实管理基石。

(三)发展内部审计创新体系。首先,企业内部审计创新体系需以发展规划为依托,以产学研结合、规避营运风险、效益最大化、关键技术突破等为导向规设创新方案,遵循完善机制、优化结构、精准定位、能力提升等原则,探索企业内部审计深入创新发展出路,使有关体系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其次,规设阶段性创新目标,在内部审计创新体系上分设若干子目标,遵循可实现、可操作、可利用等原则保障相关目标执行体系运行高效,通过完成阶段性创新目标使内部审计功能性逐步增强;再次,完善IT体系,为内部审计信息共享、实时传输、精准收集、高效利用创造有力条件,为信息化内部审计方法的科学利用铺平道路。从硬件、软件等角度出发不断更新IT体系,为创建数据库,运用云计算功能,通过物联网加强内部审计与各部门关联性给予支持,使企业数字化营运能力与内部审计创新进展保持一致;最后,构建内部审计创新架构,明确创新体系发展愿景,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创新权力,明确创新权责,助其积极创新、敢于实践、锐意进取,以内部审计部门为基点驱动该创新体系,为创新流程、标准、制度的高效践行奠定基础,同时助推有关创新体系升级,确保其与企业资源配置、战略目标相契合,达到发挥内部审计创新作用目的。

(四)培育内部审计创新人才。首先,企业需制定内部审计人才招募计划,与人力资源部门联动做好周期性人才“注血”工作,使内部审计队伍始终处于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充满创新干劲;其次,企业需定期组织召开培训活动,以案例分析、专家讲解等形式了解内部审计创新发展动态,掌握更多创新理论及技能,支持人才强化创新素养,为完成内部审计创新任务奠定基础;最后,企业需丰富人才培养方案,如与专业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内部审计创新型人才,提高审计人才校企对接有效性。企业还可与第三方审计机构合作,一方面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观摩学习,吸取工作创新养分,另一方面邀请专业审计机构作为“顾问”帮助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完成创新任务,使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人才队伍随之优化,为解决新时代内部审计创新难题夯实人才基石。企业还需针对内部审计人才发展规设配套制度,如《内部审计创新奖惩制度》等,使人才可以自主强化创新素养,通过学习掌握内部审计知识及技能并完成相关创新发展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创新发展内部审计具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改善自身营运环境,积累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经验等积极意义,为此企业需树立创新意识,改进内部审计创新模式,发展配套创新体系,培育内部审计创新型人才,继而使企业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创新能力,达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优势目的。

参考文献:

[1]孟泓旭.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思考及风险防范对策[J].财会学习,2020(10).

[2]田文秀.论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作用[J].财会学习,2020(10).

作者:吴卫平 单位:湖州正浩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