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困境探究

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困境探究

摘要: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和颁布是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政府会计工作新需求的背景。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的目的在于促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会计工作的一致性,提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而来保证政府会计信息的质量。鉴于我国原本的政府会计制度是由多个会计制度构成,并采用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导致了会计信息核算比对性不强、管理口径不一、会计报表不完整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首先阐述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背景,并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实施中的内容创新以及其带来的影响,而后再主要分析现阶段事业单位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所面对的问题与困难,并以相关的资料文献、政策法规为依据,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会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做出较大调整。我国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的不足与局限主要表现在,难以对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反映,难以对财政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效信息支持,也无法有效的防范财政风险;不能科学对政府的运行成本进行反映,不利于政府单位降低自身的行政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制度相互独立分离,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文章的主要目的也是探究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新变化,以及对后续政府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影响。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诞生背景

基于以往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长期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致使在很多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财务信息处理都不及时、各个基层单位的会计科目不够全面、会计制度不尽统一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各级单位所处理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以往的收付实现制主要是为了提供反映预算收支绩效的报告,对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实际运营成本难以进行全面准确地衡量和反映。此外,由于以往的政府会计体系较为复杂,常常会出现多制度并行、各单位部门核算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导致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对比性不强,极大地降低了调整、汇总后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因此,在面对诸多问题的累积以及新经济形势下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家财政部决定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革新。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内容创新与变化

(一)重塑政府会计核算方式。在综合分析以往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促成“适度衔接与分离”的会计模式。从适度分离的概念角度来看,既要保证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也能将两者的信息同时展现。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一,“双功能”的出现,在同一会计体系中实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功能,而预算会计的要素涉及预算收入、支出以及预算结余。财务会计主要是包含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以及费用五大要素[1]。第二,“双基础”的实施,其中的收付实现制主要体现在预算会计方面,而权责发生制更多的体现在财务会计方面。第三,引入“双报告”。依靠财务核算的支持来形成财务报告,依靠预算会计的支持来形成决算报告。

(二)引入平行记账。“平行记账”是指某一单位在统一会计系统中同时做出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也可以理解为归入预算管理中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取了财务会计核算的方式后还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平行记账”扩大了政府会计核算的范围,并创新性的解决了以往会计核算基础中“一山不容二虎”的问题,充分的将会计中的各个要素都串联到了一起,既可以有效的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也可以有效的反映预算执行的目的和状况,极大的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双基础”模式带来的影响。第一,规范了有价证券以及国有股权等计息资产的核算标准和会计确认,具体的说明了各类政府资金的实际来源与用途,更加真实具体的反映了政府收支活动、资金的使用以及占用情况,有效解决了政府资产失真问题。第二,权责发生制的加入有利于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各类隐形债务的会计信息,强化了对隐形债务的管理。第三,利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所形成的会计数据,来进行相互验证、相互联系,有效验证政府会计报告中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二)会计要素的重塑带来的影响。1.资产方面扩大了政府资产核算的范围,并进一步对核算制度进行了规范。在依据政府资产性质做出区分后,再进行资产的计量和确认,保证了政府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规范了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摊销与折旧方法与标准,并且加入了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核算制度,提升了政府资产的真实性与可靠性。2.负债方面“双基础”的引入使得各类费用在支付与实际发生时都能得到记录,有利于政府完善自身的费用收支情况,让政府的会计信息更加的透明。3.双分录改革在考虑到政府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需求,以及“双分录”的信息记录方式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双基础”的需要。在资产类科目中新增了股权投资、应收股利等新的双分录会计科目,而这些科目的增加更加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确认自身资产时,能依据资产性质进行分类核算,也更有利于反映单位资产的账面价值。4.基建项目以往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大账”虽然可以总体的反映各类基建业务的基本情况,但是对于项目的具体执行进度、工程款的支出没有明细具体的反映。经过改革完善后,在单位的“大账”中直接进行核算的模式,有利于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基础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和财务信息状况。

四、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会计核算工作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措施,而且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通病就是会计报表尚不健全。许多核算内容中的步骤重复性较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许多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认知并不透彻且缺乏重视。部分单位在内部分工、岗位设置上不尽合理,机构组织也不健全。尤其对于一些基层单位中的财务部门而言,不仅需要负责日常工作中的会计核算、记账、报账等工作,还需要包办一些资产管理、劳资合同等非财务核算类的工作。而且,由于部分单位内部管理较为松散,财务人员缺乏足够的动力和上进心,并且容易陷入传统的固有思维,不能与时俱进,积极地提升自我[2]。第二,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遇困境,实际操作难度大。以往的政府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方式主要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报表编制的要求不太高,相应的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并不是很高。但在新制度实施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同时编制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报表编制的难度有所提升,而对于目前一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的技能知识储备而言,要准确顺利地完成两类报表的编制有一定困难。第三,系统化培训缺失,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尚待提升。新会计模式的完善调整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虽然政府在2019年初就已经推行,但许多单位还未能完全从以往的会计核算方式中转变过来,而且也没有在会计模式调整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来制定相应系统化培训流程,大多单位都是照葫芦画瓢,走一步看一步,不仅影响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增加了工作中的错误率。长期来看,缺乏系统化的培训流程,一方面不利于新进人员的培训教学,另一方面也妨碍了老成员及时革新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导致难以有效的与新制度接轨,无法有效的促进核算工作的完善。第四,配套的信息化系统支撑不足。现阶段一些单位内部的信息系统只能单一的满足财务会计或者预算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功能设置,无法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来达到平行记账的条件。资产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中的信息数据无法有效转换衔接,如财务系统中的实物账与财务账的转换、计提折旧模块无法自动生成凭证报表,极大的影响了新制度的执行效率。

五、新政府会计制度面临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全面梳理资产、完善会计核算与管理方式。各级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明确各类经济业务活动,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人员费用等费用科目的归属和核算方式,明确界线以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也是对理论与实践创新和突破。各级单位在结合新制度规定下,要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进行对照分析,梳理制定出既符合新制度要求,又适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的具体管理措施,其中也包括对投资、存货、资产管理等方面梳理革新[3]。对于新会计制度附录中所列举的主要业务以及一些事件的处理方法,财务人员应该要及时的学习领会,并将其融入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

(二)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系统的完善和网络平台的构建也要作为新制度实施的核心建设项目之一,是作为新政府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为了尽快实现会计系统中的双功能,在会计核算时可以高效产生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重数据,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尽快考虑完善本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引进外界成熟的财务系统或者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制定更为适合的财务信息平台。当然,良好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完善信息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在遵循新制度的规范要求的基础下,制定新的执行计划,做好新账与旧账的衔接工作,提前调试软件系统,保证数据的整合与对接可以顺利完成。然后,加快本单位配套信息模块的开发,如人力资源模块、资产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保证数据系统有效衔接的同时,提升自动化信息管理水平,保证财务核算、记账的效率[4]。

(三)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1.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在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到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提升要与本单位发展建设速度相匹配。所以单位要适时的引入外界的力量,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引入相关的资产评估、管理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机构来帮助单位进行制度的建设完善。更要积极的培养引入高水平的专业会计人员,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并且可以定期的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项的实操培训和考核,督促会计人员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2.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由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范围,增加了具体的工作内容,所以在推行新会计模式时,要逐步升级完善,使得会计人员可以逐步适应新的模式,降低工作的出错率。单位内部要设计规范合理的培训方案,定期举行会计新制度的培训教学和专题会议,让会计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解新制度下的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加快相关人员对主要变化内容的掌握。并且可以组成相关的培训小组,依据单位内部具体业务财务流程,来制定规范化的流程操作图,为后续新进员工提供学习和业务办理的依据。

(四)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整合。当前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整合本单位的资产中,要重点明确本单位中的非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的核算值,将其作为核算依据,在之后整合固定资产,诸如各类房屋、设备、器材等,依据各类物品设施的新旧来进行折旧,以此明确各类物品后续所能发挥的效用,并且依照财务报表,支出相应的资金来维护各类固定资产;针对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利用闲置物品的交易模式,来最大化发挥物品的效用,为单位获得相应的利益。通过整合树立单位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利于后续财务工作的开展,促进单位运行效率。

(五)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机制是事业单位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对提升各级单位部门的信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与政府财务报告相匹配的审计监督机制,一方面持续性监督各级事业单位对财政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评估资金、资源使用是否合理,各类经济业务的收益是否完整;另一方面还需要督促各级单位财务信息报告的对外披露机制,审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强化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六、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毫无疑问会给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深远影响。既转变了以往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也完善了当前会计核算的各项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当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了各级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在后续的实际工作环节中,各单位要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对应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内容,以此为契机,对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体系、内容、形式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建设,并培养和建立优秀的人才队伍,进而来促进单位整体的运营效率,提升政府单位的廉洁形象。

参考文献:

[1]孙秀荣.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困难及应对策略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10):21-22.

[2]田晓峰.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路径分析与研究[J].经济视野,2019(10):114-115.

[3]红芳张.浅析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济学,2019,2(5).

[4]郭馨娜.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C]∥财金观察(2020年第1辑),2020.

作者:郭越 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