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摘要:对商品流通企业而言,会计核算是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文章以会计核算得到大力推广的当下为背景,从商品流通企业视角出发,在简单介绍此类企业所表现出特征的基础上,对会计核算所拥有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内容涉及一般商品、特殊商品等方面,希望能够给其他人以启发,使日后所开展工作拥有可供参考的理论资料。

关键词:增值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所表现出特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分别是成本计算与存货核算,成本核算的重点为生产成本,商品流通并不涉及生产成本,而在存货核算方面,工业企业拥有较商品流通企业更多的材料类别,核算侧重点自然有所不同。由此可见,要想使会计核算被赋予效能得到应有发挥,相关人员应对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所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一、商品流通介绍

(一)商品流通。商品流通强调将产品、服务,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进行转移。作为将货币作为媒介所展开的商品交换活动,若产品制造过程,满足价值形成和劳动过程相结合的条件,那么,此过程既代表了价值流通,又代表了实体流通。随着研究的深入,商品流通内涵也更为丰富,现已完成行业概念向产业概念的转变,因此,与商品流通相关的研究,也变得更为深入。

(二)商品流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指的是以产品流通为主要活动的独立企业,此类企业的获利方式,通常为高价售出低价购入的产品,获得可使各项费用得到弥补的进销差价。近几年,产品流通方式不断增加,而网络经营、连锁经营等流通方式的出现,既将产品流通所面临时空界限打破,又为其提供了朝着多元化方向前进的强大动力,此类企业对会计核算所提出要求,自然较过去更为严格。对商品流通企业而言,其职责主要是组织产品流通,经由购入、存储并销售产品的方式,促使生产领域现有社会产品,向消费领域进行转移。事实证明,此类企业对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既可使人们对消费与生活所提出需求得到满足,又为产品价值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企业所获利润自然更为可观。而在日常运行状态下,此类企业所表现出特征,可被概括为三点:第一,以产品供销为主要活动,日常工作仅为供应和销售产品,不包括制造产品;第二,产品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极大,应将产品资产视为对资产进行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三,资金运动轨迹为货币到产品再到货币。

(三)会计核算。研究表明,常规会计核算方法,强调以产品流通为基础,对资金运行与回收进行核算,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无论是核算内容,还是所适用管理方法,均不同于其他行业,这是因为处于运营状态的工业企业,通常握有大量存货,除了成产品,还有原材料等。但本文所研究企业的存货,主要为产品,但产品规格与种类均较为复杂,这也决定此类企业所适用会计核算模式,具备较为突出的特征。

二、一般商品核算

(一)账簿管理。批发企业所选用核算方法,通常以数量进价金额为主要依据,对库存商品明细进行管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企业内部的仓储与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对商品调拨和进销情况进行记录,而所记录内容集中表现为数量,往往不涉及实际金额与登记价格,强调以数量金额账页为载体,对商品流通全程进行记录。在日常工作状态下,无论是上文提到的仓储与业务部门,还是财会部门,均应花费一定时间,用来对自身账目进行设立,通过互相监督及制约的方式,强化管理工作的严密性和有效性。当然,若条件允许,企业管理者还可在仓库对保管账进行设立,并联合财会与业务部门,对商品账进行设立,除此之外,以库存商品为主体,对明细账进行设立,同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费用处理。工业企业的入库商品成本,通常涉及制造费用、人工费用等,强调以品种法、分步法或其他计算方法为依托,对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进行计算。而产品制造所带来经营费用,均为当期损益的构成部分。本文所研究商品流通企业,往往未将产品制造纳入日常工作,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自然可以忽略不计,会计人员仅需对垫付进价和其他进货费用加以核算即可,这也使进货费用具备了更为有效且灵活的处理方式。另外,对材料进行采购所产生费用,通常涉及保险、装卸等方面,会计人员应将上述费用与采购成本相整合,并将其视为进价成本的主要构成,通过定期归集的方式,为后续分摊环节的跟进提供便利。已售出产品的进货费用,往往满足当期销售所产生费用的条件,而未售出产品的进货费用,若无特殊情况或要求,均应被划分至期末存货成本领域。由于此类企业所拥有产品,通常会表现出规格与品种繁多的特征,且拥有极快的流转率,因此,会计人员可参考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将其视为销售费用的一种。

(三)折扣核算。众所周知,销售折扣主要指的是以赊销、商业信用为背景,以推销产品为目的,由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折扣优惠,通常分为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的前提是产品赊销,为使客户尽快完成付款,企业对信用期限内的折扣期限进行拟定,如若在未达到折扣期限时,客户已完成付款,便可享受相应折扣,例如,2/10或1/20,前者表明10天内完成付款,所享受折扣力度为2%,后者表明20天内完成付款,所享受折扣力度为1%。而商业折扣指的是企业以所标明售价为依据,对发货票进行开付,为流通环节提供10%或20%的折扣。例如,2020年6月,B企业由A企业购入一批服装,成本32000元,价款36000元,付款时间满足2/10的折扣条件,经协商,A企业向B企业提供720元现金折扣,以及280元商业折扣。除此之外,销售折让也属于销售折扣,若企业所发出产品,在质量或品种等方面,未达到客户要求,则要通过协商的方式,由企业向客户提供一定优惠,以弥补产品问题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对上文提到的销售折扣进行核算,通常以特定科目为载体,而非传统观念所认为直接冲减收入,当然,若销售退回发生于本月,会计人员应对年度产品、前年度产品销售所带来收入做冲减处理。

(四)精简科目。零售企业用于管理企业的费用普遍较少,若以重要性原则为依据,企业可选择不对相关科目进行开设,而是将其与销售费用所对应科目进行整合,达到精简科目的效果。另外,不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的情况,在此类企业内部较为常见,这是因为此类企业无需对产品进行制造,生产成本并不存在,这点应当引起会计人员重视。

(五)存货核算。工业企业用来核算存货的方法,主要是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其中,计划成本法,通常被用于期末阶段,强调以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而实际成本法,由个别计价、先进先出与加权平均构成,会计人员应酌情选择并运用,为核算质效提供保障。本文所研究企业更倾向于以经营特征为依据,对核算方法进行选用,若企业销售的是鲜活商品,则应对进价金额进行核算,一般企业的核算主体,通常为售价金额,对销售贵重商品的企业而言,加大对数量售价金额进行核算的力度,具有重要意义。而结转期末成本的侧重点,主要是科学分摊进销差价,可供选择的方法,则有盘点实际差价、计算综合差价率等。

(六)削价损失。对本文所研究企业而言,一旦库存产品存在质量不达标、供过于求等问题,企业就应对其进行削价处理,避免带来更严重的影响,若新售价较原售价更低,由此而产生的损失,便被称作削价损失。研究表明,削价处理强调以现行制度为依据,将削价准备金用销价损失准备替代,二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销价损失作为减项而存在于负债表中,针对其所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自然拥有不同于以往的特征。

三、特殊商品核算

(一)设置账户。近几年,以网络为商品流通载体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此类企业所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拥有较为突出的特征。例如,在结算日常资金时,以网络结算为首选方法,对货币资金进行核算时,此类企业可视情况决定是否以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为依托,对微信、支付宝等存款账户进行设立,并将手续费视为财务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电子凭证。此类企业往往以网络商城为主要形式,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确保商品交易流程可按部就班的开展,电子订单、发票及其他凭证随之产生。由此可见,从事会计核算与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对原始凭证进行打印,整理后逐一盖章并签字,借助电算化软件,系统编制记账凭证。

(三)其他特征。以折扣店、便利店为代表的小型企业,在落实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时,可酌情选用较为便捷且简单的方法,例如,将现金收付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定期收集并整理经济业务所产生凭证,进行到期末阶段时,再将此项工作交由会计完成,避免有不必要问题出现,给企业带来较为负面的影响。

四、增值税的核算

售价核算的基础是实物负责制,强调以售价为依据,通过记账的方式,对库存产品进行全面管控,现阶段,对上述方法加以运用的企业,以零售企业为主,结合售价对产品价值进行记录,为管理者职责的确认提供参考。如若相关规定未将增值税的内容涵盖在内,企业管理者应组织会计人员,对核算方法与管理制度进行拟定。另外,在税收管理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仍有差距存在,要想减小权责发生制、收付制给会计核算所带来影响,主要是对政策加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将赊销等问题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

五、结论

通过对上文所叙述内容加以分析能够看出,当今社会的趋势为商品流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与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进步存在密切联系,由此可见,对此类企业所适用会计核算策略进行研究是大势所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优化会计核算质效,确保此类企业所获利润更接近理想水平,从而为当今社会提供前进所需动力,持续发展等目标自然可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章青.改进商品流通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的策略分析[J].纳税,2019,13(11):12-13.

[2]李浩波.新会计准则下商品流通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策略的探讨[J].纳税,2018,12(23):82.

[3]丁艳.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8(11):116-117.

[4]朱俊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J].财会学习,2018(05):20-22.

作者:欧阳娟 张雪莲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