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下中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育

工匠精神下中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育

[摘要]工匠精神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精神品质。近年来,工匠精神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育中存在诸多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缺乏文化建设、缺乏企业合力、在教学中缺乏实践、生源质量不高、自信心不足。为此,中职学校可采取以下途径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借力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计;创新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树立学生成为工匠的信心;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职业成长中。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

工匠精神是当代社会各类行业都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中职学校作为生产和服务领域技能型“工匠人才”的重要输送来源之一,肩负着工匠型人才的培育重任。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离不开学校。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学校中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重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更要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中融入工匠精神。

一、会计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传统工匠精神

在封建社会,工匠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宫廷里的士大夫阶层,对物品的质量和品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优秀的工匠都秉持着“良工不示人以璞”的责任意识,必须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全身心投入,这造就了工匠们高度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此外,封建社会对工匠实行的是匠籍管理,工匠都必须编入匠籍,并且终生为匠,不得脱离,家族中世世代代都必须有人从事工匠之职,手艺代代相传。这意味着,作为工匠,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充分的热爱,将这份职业视作自己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二)现代工匠精神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已步入现代文明阶段,新时期工匠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工匠精神是指对作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责任理念。[1]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工作不仅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工匠精神所体现的是对工作的专注、对事业的热忱、对完美品质的追求,具体表现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知中有行的实践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三)会计工匠精神

优秀的工匠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尽善尽美,习惯于对自己的作品精心雕琢、精益求精。会计人员的作品就是与会计相关的各类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职业技能就是对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项会计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的工匠精神表现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的细致严谨、一丝不苟、诚实守信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足

中职学校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运用,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态度的培育。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一名优秀的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较高的职业素养,无法满足当代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意义

人类社会已步入现代文明,工匠精神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型人才,更缺乏的是“工匠型”员工,而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满足企业的需要,为企业培育和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工匠精神。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形成工匠精神,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的做事态度,这种态度形成后,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踏实工作、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把企业的目标融入自身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将来都要从事会计类的工作,对严谨、细致和耐心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因此,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弘扬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热爱专注、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并将这些必备的职业要求变成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

三、工匠精神在中职学校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缺乏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

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普遍认为,知识优于技能,高文凭、高学历始终处于高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认识,这种陈旧的教育理念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其次,当前我国以一线生产工人为代表的现代工匠的薪资水平和社会地位普遍偏低,职业晋升渠道单一,成长空间十分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匠精神价值的社会认可度,从而导致中职学校在培育技能型人才时对工匠精神的缺失。工匠精神的弘扬离不开社会价值观的正向引导。最后,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管理经验不足、生源质量不高、经费投入有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课程规划和人才培养中,仅重视技能训练和操作实践,缺乏工匠文化的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难以有效落实,人才培育目标有所偏颇。

(二)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缺乏企业的合力

如上文所述,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表现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对工作的细致严谨、一丝不苟、诚实守信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因此,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学校应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校企合作是培育技能型“工匠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不强,育人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的深度不够,参与热情不高,合作协议签署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很多企业的观念比较落后,认为育人是学校的事,与企业无关;二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安全责任问题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型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坚持校企合作育人的培养模式。如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是现阶段中职学校需要破解的现实困境。

(三)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在中职学校现阶段教学中缺乏实践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能动性在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尽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实践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中职学校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强化的是课本教学和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不强,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输入式”教育模式依旧是现阶段的主要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未有效落实,学生的独立个性没有得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参与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教学中难以真正渗透工匠精神,缺乏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从业热情不高、职业发展缺乏动力、工匠意识淡薄,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对“工匠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四)中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获得了很多快速发展的机会。然而,职业院校也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生源质量问题。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入学学生的文化成绩整体偏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同时,这些学生由于长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不强,几乎没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很多学生上课睡觉、课后沉迷手机,没有奋斗目标。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接最前沿的职业技能水平,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的培育必须依赖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化底子,这是目前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困境。工匠精神内含的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自主创新的特质,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还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人才培养的力度尚需加强。学生如果缺乏这些特质,将来是很难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就的。

(五)自信心缺失

我国目前的招生体系决定了中职学校不管是生源层次,还是发展规模,与普通高中相比都有着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从客观上形成了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自信心缺失的不良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信心不足。中职学校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是成绩不佳、学习习惯较差的群体,由于长期以来所接受的评价方式都是以成绩为主的,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较低,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基于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二是教师自信心不足。中职学校的教师由于所面对的对象大部分是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尽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方面做过诸多尝试,然而收效甚微,教师很难在教学上获得成就感,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和积极性。自信心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借力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是践行和推广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工匠精神的首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培育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具有直接的引导和促进作用。[2]学校和教师在培育学生的工匠文化和职业素养方面可以运用多种手段,例如通过学校官网、微博、养成教育课、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传扬工匠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将工匠精神和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生活中。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校内外的各种会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英文演讲等文化活动来激发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感知工匠精神,并从中获得正确的引导和启示。这种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传播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并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内含的严谨细致、持之以恒、努力创新、团结协作等重要特质,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有助于学校培育和输送具备现代工匠精神的优秀会计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职教领域的相关文件不难发现,国家对于企业参与职教协同办学的理念是非常重视的,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广泛引导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产教融合教学是职业院校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传承工匠文化的最有效途径。[2]学校在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应坚持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将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培育人才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特点,不断优化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突出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结合,增强专业性人才培育的有效性,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的职业品质,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安排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到合作企业现场实习和体验,企业可以安排专人进行“实战”指导,巩固和强化实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学校应与合作企业加强联系,教师应配合企业和学校的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应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和安全责任。此外,学校也可以从各类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人员到学校做兼职讲师,协助授课,同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到各类企业顶岗实践,培养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将工匠精神纳入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计

1.在设立会计课程目标时融入工匠精神

会计电算化专业大部分课程都是以案例为主的,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理应纳入课程目标中。工匠精神是一种细致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才会在工作上有所建树。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认可并热爱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2.在设计会计相关课程的内容时融入工匠精神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学校和教师要综合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积累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融入工匠精神。例如,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出现报错信息时如何自己查找错误并纠正,在查错和纠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逐步形成认真负责、做事严谨的工作态度。

3.在制定会计课程评价标准时融入工匠精神

会计课程应建立由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组成的四维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要求学生自我修正,学生根据反馈结果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这样一个不断修改和反馈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养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四)创新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知识是一个人外在的认知形态,工匠精神则是内在的价值形态,它是在充分认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后所形成的职业态度。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本质上就是会计技能,会计人员的工匠精神表现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的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这种精神特质需要在实践中才能获取。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会计人员工匠精神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感受求真、求实的做事态度和实践内涵。职业院校应积极倡导和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不断融入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活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课内实训、综合实训、会计技能竞赛等构成,学校应充分利用实训室教学、技能竞赛等多种活动,突出场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境互动等教学手段,注重实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主要在案例导入、话题引出、氛围维护等方面发挥把控作用。[3]通过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会计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内化学生的工匠精神。

(五)通过工匠精神典型树立学生成为“工匠”的信心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育有知识、有技能、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职业型人才,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对学生态度和品质的要求很高。因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和价值操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创造性。学校应有意识地营造工匠文化,传播工匠精神,通过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师生中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和事件,定期邀请校友中的工匠精神典型来为在校师生做学术报告,并以座谈的方式与师生进行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互动、相互影响的方式,激发学生成为“工匠”的信心。

(六)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的职业成长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人格的影响者,更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处事态度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不仅要熟悉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具备工匠精神,教师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优良的工作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更应具备爱岗敬业、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会计教学中,更有助于培育符合国家发展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敏.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会计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经贸教育,2017(33):221-223.

[2]侯红英,林青.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实践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0-33.

[3]唐衍军.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三重维度与培育路径[J].队伍建设,2017(65):65-68.

作者:任敬怡 单位:福建省邮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