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的运用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系统全面教授学生企业典型会计成本核算岗位核算能力。本文以“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为切入点支架式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激励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成本会计;教学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法概述

支架式教学法是由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其理论基础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而言,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给学生搭建支架,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从自己旧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支架节节攀升,从而创建自己新的问题情境。

二、支架式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中实施的必要性

(一)课程特点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本会计岗位是会计专业的核心就业岗位之一。《成本会计》是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系统教授学生企业典型会计成本核算岗位核算能力。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后,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最后通过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编制成本会计报表。该门课程有着公式多、计算过程多,知识前后连贯性强,逻辑性强等特点。

(二)学情分析

一般的高职院校都会把改成安排到大二开设。所以《成本会计》的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学生,该层次的学生有一定《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基础知识。作为高职层次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欠缺和自信心缺乏,他们不喜欢思考,很难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高职学生有一定动手能力,容易接受新事物,需要激励措施。

(三)必要性分析

在每年召开的毕业生座谈会上,不少学生反映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工作实际,所学知识和方法没办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但其实,近些年我们的教学经过不断改革,借助于各仿真实训平台和资料,其教学内容已经非常接近实际工作情况。可毕业生还是提出了此问题。说明高职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比较欠缺,没有掌握好学习的方法。随着德勤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现有的会计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财务机器人可以完成重复性高、耗费时长、有规律性的会计核算工作,那我们的会计人员的工作必然要向管理会计转型。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后就业就会面临很大挑战。传统的教学“重教轻学”,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而这些技能面对工作中复杂的情况和以后学生走上管理会计岗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成本会计》的教学必须改革,如果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学生需要思考后,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学生就更能适应以后的工作情境和经济发展对行业的冲击。

三、支架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搭建支架。教师根据学生的旧知识,寻找“最近发展区”。为使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搭建一定支架,将新知识隐含在支架中;(2)进入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支架的第一级台阶,抛出问题,引领学生向下一台阶迈进;(3)独立探索。教师在学生每迈进一步台阶中,不断地重新搭建新的问题支架。当学生迈入下一台阶后,教师拆去前面的支架;(4)协作学习。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可能不同,得出不同的思考结果,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共享集体思路,学习才能进一步提升;(5)效果评价。效果的评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也是对教师的下一次教学过程所提出的新要求。

四、支教式教学法下的教学设计

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设计思路: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踩着教师搭建的支架,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五、支架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内容选取

综合费用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计算,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此我选择“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作为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授课安排为4课时。

(二)具体实施过程

课前,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任务单,将学生分成八组,将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通过教学平台查看课件、观看视频,完成视频中测试,回答正确,视频继续。回答错误,强制回看一分钟,直到回答正确。学生查看、测试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实施步骤一:情境导入由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在各要素的归集与分配都涉及到了辅助生产成本,学生已经对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费用有一定了解,教师在激活旧知之后,引出问题情境: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如何得到经济补偿?为解决此问题,首先要对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进行归集,因此进入实施步骤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在此项任务采用教师做,学生帮忙的方式,教师将各要素费用的分配表发给学生,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帮老师分别归集两个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归集完毕,教师将辅助生产车间所提供劳务量展示给大家。实施步骤三: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的特点在于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数量,而将辅助生产车间所归集分配直接对外分配。此时,教师角色转化,学生做,老师帮忙。这个过程,学生慢慢建构了自己新的知识经验。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上升到下一“最近发展区”: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实施步骤四)。在这一过程,教师会自上而下提出五个问题,学生需经过思考,讨论,回答这五个问题。教师每一问题的提出都会根据学生上一回答结果而引发,环环相扣,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下而上的归集本方法的运用流程。第一步,各车间将本车间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归集完毕,计算本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将提供给另一车间的劳务量换算成货币量。第二步,各车间进行金额交互,每车间将提供给对方劳务的货币量换出,同时换入受益劳务的货币量。第三步,各辅助生产车间,将换入货币量加到此前所归集的费用中,同时将换出的货币量从本车间的费用中减去。最后,各车间按照直接分配法,将交互后的金额进行对外分配,从而完成了交互分配法。由于有些同学基础薄弱,教师会以流程图的形式,把同学们的核算过程,以PPT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全部同学都融入课堂。在课堂中,为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学习通软件中的抢答,随机选人,发起讨论等活动,形成竞争机制,活跃课堂气氛,利用直播活动展现细节。实施步骤五:能力训练教师将类似案例发放到学习通,最快最准确的小组可以将本组的核算结果拍照上传至学习通群聊界面。教师可选取部分同学的结果投屏到教室白板。学生的解答过程可作为课堂积分。两种方法讲解完毕,这时,学生可能会混淆这几种方法,德国大思想家费希特不是说过吗,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我们的讲解如果只停留在此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接下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将两种方法的特点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提炼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分配方法。最后五分钟,总结本单元的内容。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下一节的内容:计划成本分配法。课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并在平台答疑、讨论。学生可通过平台接受教师的课后任务,并对本堂课进行评价和总结,完成了课后拓展。

作者:黄慧丹 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