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务会计监督工作新路径

加强财务会计监督工作新路径

摘要:当前,如何加强财务会计监督,使经费使用更加合理、规范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中的缺陷不足及其原因,并从思想认识、法规建设、道德修养、队伍建设、机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的思路和构想。

关键词:新时期;财务会计;监督工作;新路径

财务会计监督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质量的主要途径。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工作,加强对财务会计活动的检查与监督,才能使经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中出现了一些短板不足,比如,配套制度缺乏、法规建设滞后,财务会计人少事多、监督意识薄弱,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监督手段落后,财务会计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不紧密等诸多问题,具体而言:

(一)配套制度缺乏,法规建设滞后

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作为财务会计部门的基本职责。财务会计监督作为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重要手段,需要配套相关法规制度作为财务会计工作的保障和依据。当前,由于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转型较晚,理念更新较慢,财务会计监督方面的配套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财务会计监督专项法规方面,以及对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地位与作用等,都没有做出切实可行、全面配套的规章制度。

(二)财务会计人少事多,监督意识薄弱

财务会计内部监督力量与监督任务不匹配,财务人员少、事业单位专业门类多、标准制度复杂、财务会计信息流量大等现实,加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使得财务会计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易使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重视供应监督、轻视管理监督。

(三)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监督手段落后

财务会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必须要有财务内部科学的职能分工。在行的编制体制中,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有没有设立专门的专职监督机构和人员,缺乏专职监督机构。同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的内部监督主要以书面形式、面对面审查等方式进行,监督的方法主要以核对、审阅为主,即以发票作为经济行为是否发生的依据,以查帐和原始票据为主的事后监督。

(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科学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整,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将所有的财务活动纳入内控范围,存在监控有盲点、执行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甚至存在“小金库”等严重问题。二是财务监督作用不明显,多数事业单位都制定有一套财务规章制度,但出于人情或其他因素,财务人员不能完全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致使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单位经济活动及财务工作处于监督不力的状态。三是内部审计功能不给力。内审机构是单位内部专职机构,由于制度设计缺乏科学,其地位不高,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压力大,使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受到许多限制,内部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难以肩负起内部监督和稽查的重任。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配套性

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内部控制无章可循。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对内部监督的要求及监督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缺乏一个完整具体、操作性和适用性强的财务会计监督机制;财务会计人员业务量大,财务部门人少事多,一个人既管会计,又管内部审计的现象时有出现,致使监督不得力。

(二)监督手段落后,监督效果有限

在财务会计监督中依旧是传统的书面形式,面对面审查等方式占“主力”,由于书面材料具有“事后性”的特点,监督者看到的往往是经过处理的材料。监督方式方法的陈旧与当前现代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建设各领域的事实形成了鲜明反差。

(三)财务会计监督力量与任务不匹配

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下,每级事业单位机关都设有财务机构,而财务会计编制却严重不足。现有编制人员与所承担的监督任务不相称,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无法形成分管的内部交叉制约牵制,财务会计部门只能把工作重点放在正常业务处理上,根本没有精力实施严密的,深层次的内部控制。

三、新时期加强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新路径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法规建设

建立更为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法规。尽快建立更为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法规,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到财务会计法规的控制范围之内。对于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法规中不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的地方,加以修订和完善。建立更为系统的财务会计法规。财务会计法规就总体而言应该是由各个层次的法规组成的财务会计法规体系。只有在各个财务会计法规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将它们有机的衔接起来,行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才能产生整体的合力,使财务会计法规对财务会计活动的管理达到协调一致,统一有力的目的。

(二)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机制

为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有限经费的最大经济效益,防止和杜绝事业单位经费使用的决策错误,或实际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更好地了解事业单位财力保障的实际效果,有必要建立以监督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为核心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运行监督(反馈)机制,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力保障机制的管理效率。

(三)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道德修养

常言道:谋事要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认真细致完成各项财务会计任务,做到“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狠抓财务会计工作的细节把握和末端落实,在完成保障事业单位正常高效运转、完成单位中心任务的财务会计保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财务会计保障的效益效果。

(四)实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轮换机制

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执行财务会计业务的有关职务实行定期轮换。主管审核报销、会计出纳、经费分配等岗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应采取主动措施对财务会计人员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轮换,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这不仅能够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全面复核和检查(因为每换一次所进行的业务交接,都是一次对责任人前段工作的全面复核、检查),还能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达到监督的目的,增强监督的功能。同时,还能够通过财务会计人员的轮换,使各业务部门先进的工作经验和作法得以交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效益。

(五)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监督工作要尽快实行计算机联网,加快财务会计综合数据库的推广和运用步伐。一方面,通过利用计算机联网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实施纵向和横向的监督,能够更加准时,快捷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进行审计监督;另一方面,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使更多的力量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多用于事业单位主责主业的研究和财务会计的日常监督。

(六)加强财务会计监督队伍建设

一方面,必须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激励机制。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作为一种职业选择,客观上就存在内部和外部比较问题,如果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付出的多,获取的少,待遇低于其他的行业,必然失去竞争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专业财务会计人才也就难以保留。要激发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热情和进取精神,保证在自己岗位上忠于职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就必须注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物质利益。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到激励因素的重要性及其对广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作用,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个人劳动成果和报酬相结合,尽量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老酬结合”,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功能。同时,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管理上出现违反规定等事项,要切实采取措施予以处罚,给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及同事树立警示钟。

参考文献:

[1]骆志安.肖如平.《加强财务监督的主要做法》.《经济师》,2018.11,P43-P46.

[2]万倩倩.李利.《新时代财务监督工作新思路》.经济参考报,2019.03.26,第004版.

作者:曹峰 梁虹 单位:首都体育学院财务处 中国气象局出版社资产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