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结发言范例

考试总结发言

考试总结发言范文1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应用多媒体教学,改进实验条件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PPT幻灯演示成为实验课的一部分。实验课前十分钟左右的理论知识的回顾、实验重点内容的点拨及病变观察要点图片结合显示,成为学生理论知识巩固和启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讲解,形象分析,避免了单纯枯燥的病理形态学描述,使学生病理形态识别、记忆,一目了然,唤起鲜明的表象,产生“形象启发”效应[3]。采取“观察→引导→再观察”的方法,把形态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教师在讲切片时,不是全盘托出式的传授,而是设疑问、提示、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点,从而获取知识、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设立数码互动局域网教学实验室,提高学生对形态学知识掌握的效率。在互动实验室中,每位学生和教师的显微镜连接在终端电脑上投影与屏幕,使每位学生和老师显微镜下的切片动态的成像呈现在屏幕上,老师可以通过按键单独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就老师或某位学生的切片,动态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教授或讨论。在此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对病理切片重点难点掌握,加深病理学知识的记忆。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设临床病例讨论课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通过大体、镜下标本的观察,让学生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病理学各论的教学内容应更加强调联系临床。开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临床病理讨论课,结合以授课教师提问,学生互动的PBL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组培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对宏观与微观正常人体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病理学。病理学又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所研究的是各种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共同规律,而各论是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内容的特点,病例讨论课设立于各论的实验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大纲,各论每章节系统疾病都编写了实验病例讨论的内容。每堂病例讨论课,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每小组4~6人,对所设立的病例进行组内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就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心血管系统病例讨论”,针对30岁的患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男性开设病例讨论,以“心慌、气短五年多,浮肿3月,皮肤发黄1周”为主诉,提供该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住院后体检、住院经过及患者死后尸检的描述,学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经过进行分组讨论,老师作为旁观者参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翻阅课前预习检索的资料和书籍,提出各种假设,同时允许组间进行询问和探讨,最后由每组选派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发言,学生和老师参与对总结发言的学生进行提问,同时,每组代表发言学生进行联系和讨论,对该病例达成共识,最终由老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更正讨论中错误的结论,对讨论中的难点和争论的内容加以讲解,这样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豁然开朗,加深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联系。在此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灵活性。

3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验室通过对时间、内容的开放,能很好地弥补课时不足,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设备和实验室利用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实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兴趣[4]。教师利用开放实验室给学生配备病理组织大体和切片,在教学的第16周、第17周固定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开放时间内选择实验内容和时间,教师在此过程起到指导、答疑和咨询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一些学生课堂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在这里可以重新学习或复习,通过形态学和文字知识的比较联系,更加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开放实验室还准备一些难度稍高的切片,比如各系统多发肿瘤,对病理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学习,拓宽知识,增加对病理的了解。

改革考核方法,建立多层次考核

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评价的重要形式。考核方法的改革是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科学的实验考核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任何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考试,但是优秀的考核方式能够起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医学人才的作用[5]。实验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课程结束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兴趣学习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方法,通过实验报告书写、标本及切片认识等手段考察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

考试总结发言范文2

关键词:教学模式;二元结构;审计学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传统上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学习内容主要是教科书的知识内容,这种传导模式是单向的,教师单向输出,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弘扬学生自身的个性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很难保证教学效果[1]。

一、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及原理

二元结构教学模式,指教学采用二元结构,一元是“讲授”,另一元是“讨论”,也即Seminar(研究讨论会)教学法,这种方法在英国等国家得到普遍运用。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一般有几个步骤,一是先确定选题,选题由师生商讨确定或老师指定。二是学生做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文献、掌握所需的知识,形成报告。三是学生课堂做报告,同学讨论发言,教师评价,引导控制局面,做总结发言。最后,学生修改报告写出最终总结报告[2]。“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教学上的传导模式,单向输出改为双向互动,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好,学生的创新欲望得到激励,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3]。

二、审计学教学中二元结构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教育目标层面

审计学一般设置在财经类院校,学校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为己任。教学目标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已知的客观知识的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二元结构教学模式适应了这种教育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可以对审计学课程部分内容进行二元结构模式教学。

(二)具体实施操作层面

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讨论式和报告加讨论式两种模式,其具体实施不同。

1.讨论式模式的具体实施

在每章课程内容结束前可组织一次讨论,这种模式因为不用制作报告,所以讨论次数较多,可以提前几天把讨论选题给到学生,讨论的选题主要为时新的案例和热点问题。事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根据时间和难易度随机选取几个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其余同学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不同的意见,补充遗漏的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发言,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这种讨论式教学不会占用课堂太多时间,十几分钟到三十分钟即可,一般不超过一个课时[4]。

2.报告+讨论式模式的具体实施

报告+讨论式的模式均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般小组为4-6人,要写分析报告,分析报告的字数一般不低于3000字,并准备PPT。该模式执行过程相比讨论式主要增加了报告环节,讨论过程和教师点评等与讨论式相同,对于学生成绩评定,先对各个小组评分,再计算各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贡献计算成员得分,最后计算总评得分。各小组的评分可以使用提前设计的评价表格,表格中评价内容可以从报告内容时新性、PPT制作的精细程度、仪表,言谈等各方面细分评分标准,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小组内成员的得分也可以由全体小组成员来确认计量。报告加讨论模式不适合频繁使用,一般一个学期只做几次,提前较长时间把选题给到学生,甚至可以提前三到四周时间准备。例如,课题组曾选用的一个选题:假设同学王明是某会计师事务所某分所的一名注册会计师,王明的妹妹刚刚应聘到一家上司公司担任财务主管,该上市公司恰好是某分所正在审计的客户,请问,作为审计人员的王明同学的独立地位是否受到损害?假设王明不参加该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该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的独立性是否受到损害?

(三)审计课程成绩评定方面

引入这种教学模式后,审计学课程考核方法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修改调整原有的成绩评定结构。可以这样设置:作业、考勤占10%;期中考试约占10%;二元结构模式下的学生表现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70%。这种综合考核方法更全面,更客观,更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能力,成绩也更加有说服力。

三、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

课题组集思广益制成调查问卷后先进行预调查,预调查在审计专业一个班级进行,以50名学生为预调查对象,预调查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的问卷48份,回收率为96%,正式调查课题组选择了三个专业6个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三个专业分别是所在财经类本科院校的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三个专业,设置了学生作答问卷的方式:匿名进行。调查表按照5级(Likertscale)量表分类设计,“好/很满意”对应分值5,“较好/满意”对应分值4,“一般”对应分值3,“不太好/不太满意”对应分值2,“差/很不满意”对应分值1。课题组任课教师们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成功回收267份,回收率为89%,其中有效问卷有206份,有效比率为68.67%。专业分布情况为:审计专业70份,会计专业最多达到78份,财务管理专业最少,也有58份。问卷包含六个方面,涉及的具体细节见调查表,教学效果涉及15个方面问题、时间分配涉及7个方面问题、选题(5个)、信息技术条件(7个)、教师任教(9个)、成绩的评定评价(4个),最后在备注栏显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5]。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本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alpha)来检验问卷的信度[6]。该系数最先被美国教育学家LeeCronbach于1951年创立,用于评价问卷的信度(内部一致性),是最常用的信度测量方法。α系数取值在0-1之间,α越大,信度越高,调查问卷的一致性越好。表中检验结果α为0.967,大于0.8,可信度通过检验,可以使用。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s球度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947>0.5,问卷的效度一般在0.5以上才合适。Bartlett's球度检验结果也显示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问卷效度符合要求。总之,信度和效度均通过检验。

(三)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如表2。

2.结果分析与讨论

(1)关于教学效果

数据显示,除了课堂整体讨论效果这一项均值3.86外,其余各项平均值都大于4,说明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在审计教学效果方面较好,仅有2位学生给了1分,认为差/很不满意,仅占1%,7位学生认为不太好/不太满意,占比4.4%,61位学生认为一般,占比29.6%,84位学生认为较好,此类学生人数最多,占比40.8%,52位学生认为好,占比25.2%,可见,在审计教学效果方面,多数同学持满意态度,肯定此模式的教学效果优势。

(2)关于选题

表中数据显示,平均值4分左右,学生对选题的新颖性、整体合适度、与所学章节的配套等方面大多持肯定态度。另外,对于选题,63.59%的学生希望选题能与老师商定,希望接受老师的指导建议。在二元结构模式下,师生沟通机会多,学生沟通能力得到提升,选题更加科学合理。

(3)关于时间分配

得分较高的两项是,学生认为每章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讨论较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预习、查资料和准备。这两项均值均超过4,其余各项大多超过3.5,如,在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用于学习审计学的时间充分性为3.83,说明学生课下学习审计课程的时间还是有保证的。审计学整体教学过程中进行3-4次报告+讨论的模式,均值为3.91,认可度较高,学生还是不太喜欢太多的报告。任课教师提前3-4周安排选题得分仅为3.13,说明学生课下学习主动性欠佳,倾向于临阵磨枪。

(4)关于信息技术条件

学生对于网上能及时浏览所学审计学的课件、研讨选题等资料给分较高,大于4,学生对老师们的工作进行肯定,也说明了老师们好的工作态度。教室桌椅成排设置对形成良好的研究交流氛围的影响,得分最低,仅为3.08,说明学生认为这种桌椅摆设不利于研讨。总体来讲,在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下,学生认可学校提供的信息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更能有利于保证好的学习效果。

(5)关于成绩评定及教师任教

成绩评价方面,表中数据显示,各项均值均保持4分左右,说明学生喜欢更客观公正的评价,注重过程考核,考虑团队,考虑贡献百分比,认可平时成绩。教师任教方面,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投入程度方面更是满意,大于4,其余各项指标,如,组织研讨水平、管理素质、科研素质等也比较满意,分值差异不大,说明学生比较认可这种教学模式,愿意接受此模式下审计学的学习。备注部分的意见及建议栏,主要是学生提出的改进建议,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希望教师跟上时代步伐,及时更新学科最新前沿的知识;希望老师课堂上能与学生互动;希望控制好师生互动的时间,不要太长或过短;多增加视频音频等电子资源。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实施效果来看,二元结构模式教学实践总体效果较好。倡导在审计学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注重实践应用,与教育教学目标吻合。

(二)建议

1.确定的选题必须恰当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在确定选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无论讨论式还是报告加讨论式选题的选择,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与所学内容章节配套;二是选题难易要适宜,不要过于深奥导致讨论无法开展,也不要过于简单,没有学习效果;三是注意选题要确保学生感兴趣,尽量选择热点问题,注意时效性,确保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

2.引入二元结构模式教学应循序渐进,尊重学生意愿和遵循课程特点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需要过程,学生不可能突然转为自主学习状态,最开始引入时以激发同学的兴趣为主,选题内容不要太难,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本科生,可以考虑前二年引入,使报告加讨论的模式逐渐得到推广,学生也逐步适应,再者这种模式也不适合比重过高,结合所学课程特点进行,研究生可以考虑适度增加这种模式,或以这种模式为主。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关注前沿研究成果

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准备,围绕讨论选题做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做好督促、指导、提醒等工作,带动学生做好准备,保证课堂研讨效果,教师要能驾驭整个研讨过程,当出现冷场局面能重新调动积极性,当争论过于激烈时能适当缓解局面,也要避免偏离主题的现象。另外,教师要关注前沿,多学习中外最新的文献,及时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

4.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考试总结发言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应用研究;

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上,历史科目是一个难关,因为知识之间都是相关联的,知识点繁琐,记忆起来很麻烦,所以需要大量的复习和巩固,所以在教法上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这就需要有新教法、新理念,这也是体现老师教学能力的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课上一起讨论,这种新型先学而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钻研自己有兴趣的知识,可以很好的提高课程兴趣和效率,还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加深印象,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实效性的好方法。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所学科目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是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思想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的表现,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在高中历史课上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记忆,让历史知识变得有趣。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方法

(一)学生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生活化

教师可以将两个学生组成一组,在历史课堂上,两个人可以互相监督,是否都在认真的听讲,积极的发言,课堂是否是高效的。当然除了互相监督,两个人也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相互交流学习,一起讨论课堂上不懂的历史问题,还可以让同学甲考察同学乙背诵历史知识点的情况,使同学乙记忆更加深刻,两个人可以互相沟通,将知识牢牢记住。与此同时,班级内的不同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促使学生们在竞争中学习。有些学生课前自己不主动预习历史课本,这样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吸收,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要自觉,有自制力,自己主动地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不懂的问题要在课下询问同学们或者老师,争取了解,掌握。例如:学习鸦片战争时,需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在这个方面男生普遍比女生的想象力要好一些,所以就可以将男生和女生进行小组配合,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和思路,不同的想法在一起碰撞,既可以加深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够更多的联系生活,在学习上和做题中提供新思路,还能够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历史是一种思考性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们一起去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生活化的模式就能够很好的应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合理应用。

(二)要做到换位思考

教育工作者应该进行创新和改变,让课堂属于大家的,就可以让大家进行小组合作,并不是说学生站在讲台上讲给老师听,而是由老师布置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到不同部分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课下搜索与教学任务相关的资料进行备课,在下一节课堂上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和大家进行交流,老师在一旁进行辅导,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将这一堂课的重难点罗列出来,方便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例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时,就可以分为课前相关知识搜集、概念总结、情景引入方式、解答方法的类型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把自己当做“老师”,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便于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在其他学生讲解时,要仔细听讲,看看与自己的想法有何不同,谁的想法正确呢,有不一样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和学习,共同将问题解决,师生都会有新的认识,共同进步。

(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教师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教师不仅可以更加亲近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而且学生有了主动性,就会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充满动力。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根据一些相关的纪录片进行情境的创设,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比如:常常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问题,就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总结,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教学情境的应用,让历史的学习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在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会对问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也会对问题充满好奇,注意力也会大大提升,为讲授新课程创造积极的心理条件。通过这种新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对新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加深记忆,在做题时应用的更加灵活,考试时也能举一反三,考一个高分。

(四)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信心

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到高中,周边都是一些新同学,相互之间还不熟悉,导致他们会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感,很有可能对学习产生影响,这就会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不如意,所以教师应在生活中给与他们鼓励,而这时一次成功就有可能挽救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重获信心。在学习“新中国的成立”这一课时,学生们会从自己的角度,或者自己的知识范围内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有些学生的想法不一定是完全对的,教师不要评论学生回答的对或错,而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安慰,因为学生们的基础情况比一样,所以不能以同样的要求去对待,要给与学生帮助,多多鼓励,在学习上建立起自信心。

三、结束语

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才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教学的新观念。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关键作用的,决定了学生的听课质量,所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是值得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向玉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中历史教学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历史教育目的比较研究[J].湖南教育,2016(7):43-45.

考试总结发言范文4

案例教学法始于1870年,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中[1-3],该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将学生带入原先选定的特定事件中,由学生依靠自身知识结构和背景,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4]。本次通过对08级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及比较,分析了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了(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学生共16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80人,对照组80人,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科学》。

1.2研究方法采用基础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隔次进行的方式,由接受基础教学法的学生带给下次见习组学生资料和题目,让下组学生做好预习,为下周教学做准备。

1.2.1基础教学法带教老师均根据教材讲解本科单病种常见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规范查体方法及常用治疗方案。

1.2.2案例教学法①教师寻找合适病种的患者进行教学,提前1周将患者的基本症状、体征交给学生,并提出2-3个具体问题,同时鼓励每个学生结合查资料情况,提出新问题。②根据病历报告,对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由一名学生作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强调临床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尚未注意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1.3教学效果评估案例教学法的评价方法:问卷设计参考相关资料文献后设计问卷,本次调查我们向实验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同时在教学40学时后对两组采取当堂考试,掌握学生学习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结果

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和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既符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看得出,在内分泌疾病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总体来说是有益的。案例教学组合格率为97.5%,明显优于基础教学组72.5%,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

考试总结发言范文5

我校推进课改初期,谈及较多的一个词便是有效课堂,要想让课堂有效,必须做到全体参与。

(一)做精导学案

1.导学案要面对大多数,不能太难,太难只是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参与;太易学生轻易完成,会觉得没有深度,不把该学科当回事。难易程度要在集体备课中拿出合适方案。尤其部分程度差的学生不能把历史前后联系起来,这样学案中要考虑思路引领。

2.课堂要设计几个环节,要做到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不能总高潮,也不能总是安静地学,要像电视剧一样吸引学生参与到每个环节。环节在学案中要体现清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二)分课型做活动

不同的课型如新授、复习、习题、考试等要准备不同的活动,一个学期不能一种课型,要适当变换,再好吃的饭,天天吃,学生也会腻,因此教师要下工夫,备课时要集思广益,找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比如可以小组合作,由小组派代表来讲;也可以观看视频后,小组讲评;还可以演历史剧,写考察报告,写历史小论文,搞辩论赛,做猜词游戏,小组PK等等。

(三)做好任务分配

学案要求全体参与,那么教师就要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升课堂效率。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提升自信。

(四)做好课堂预设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历史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历史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问到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同时教师也要提升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第二步———做好小组学习管理

(一)如何分组

班级按学生综合学习成绩平衡分组,每组6-8人,学生按综合成绩强弱分为1-8号,学困生平均分配到各组,选取组长,也可以在本组内设学科组长,由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但是本小组的任何活动是由本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

(二)如何展示

小组长负责组织督促本组的讨论,负责安排分配本组的学习任务和展示任务,可安排难度较小的或基础题让学困生展示。教师在随机分配展示任务,采取“报号”制度,采取小号让大号的原则。

(三)展示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帮助质疑等各个环节的活动,讨论和展示时要做到“三大、一立”,即大声、大胆、大方、站立。

(四)如何管理小组

学生的课堂表现分采取学习小组组长、课代表打分,每天在新课改展示栏中公布每名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每周一在展示栏中公布各小组课堂表现分,课代表把学生在本学科上的课堂表现分汇总给任课教师。

三、合作学习第三步———做好课堂评价

我校实行教师个人课堂评价和学校评价教师课堂相结合。

(一)教师课堂评价

1.做好任务完成评价。好的要奖励,落后的要鼓励,方式多样,如积分制发奖状奖品。

2.做好课堂评价,可以做表格填写,可以思考总结发言。

(二)学校课堂评价

1.课前小读。小读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课本。

2.学习流程。要求简明扼要,能够用学生的学习语言明确体现本课的学习流程和学习目标,并标明每步所需大致时间。

3.小组活动。学生主动、真正地“动”起来,小组活动能体现教师管理、指导和学生具体组织,并且活动秩序井然。

4.学生表现。学生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活动。

5.教师表现。深入到学生中管理学生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学生违纪提醒、查看课堂效果、主动了解学情,教师掌控课堂能力强。

6.课堂时效。师生注意力集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考试总结发言范文6

摘要:

许多中职学生在人生观上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通过中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德育 ;人生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思想、价值环境对人生观正处于形成中的中职学生来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必然会导致迷茫,甚至是思想道德失范。因此,帮助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将学生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型接班人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对中职学生人生观的认识

1.涵义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三个方面来体现。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的回答,人生态度表明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则是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标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人生观的内涵在于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意义

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职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将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连接在一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其次,这是经受复杂环境考验的需要。中职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物质和思想环境,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经受各种负面环境的影响和考验。再次,这是自身成长进步的需要。中职学生所处的阶段是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具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二、中职学生人生观现状分析

在中职学生人生观总体向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消极面。调查显示,中职学生人生观的消极面主要表现为:对人生价值认识不足,人生态度不明确,社会责任心不强。这些消极面和积极面是相对存在的,在部分学生中消极的人生观普遍存在,这也是通过德育教育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必要性所在。

三、强化德育教育在学生人生观培养中的作用

1.突出德育教育专业课程的作用

目前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教材主要分为三册,有关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要是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该册教材从道德、法律、法治观念以及人生道路等几个方面,就中职学生人生观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是目前对中职学生开展人生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材内容为基本素材,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特点以及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集中开展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案例分析、学生自我剖析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将人生观教育通过专门的德育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中,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将其用于指导自身的学习和生活。

2.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作用

学校党团组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利用德育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学校党团组织这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以利用,要以党团的思想政治优势引导学生,以党团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学生。例如,学校可以将学生学习道德法律与人生这门课的情况作为学生入党入团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在道德法律与人生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邀请学校党团组织中的先进分子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观经历和对人生观的感悟,以先进党团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学生自觉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3.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人生观教育

在通过道德法律与人生这门课程开展人生观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将课堂加以延伸,利用课外德育活动这一第二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例如,班级和学校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才艺比赛、三下乡活动等各种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找到自我价值,明白自己可以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与帮助,领悟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四、小结

中职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培养学生人生观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德育教育课程为基本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党团组织、德育教育第二课堂等。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培养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长期的德育教育,将正确的人生观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去。

作者:李勇 单位:山西省阳泉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翟德轩.新时期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J].管理观察,2009(3).

[2]刘唐兴.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J].职业技术,2007(6).

[3]徐丽森.历史地、辩证地剖析中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嬗变[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第二篇:中职德育生态课堂构建

【摘要】

中职德育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育模式,它主要以学生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社会时政、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以“育人”为目的而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从中职德育课堂构建的方法出发对其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德育;构建;生态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的竞争性日益激烈,同时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在社会的发展下不断壮大,作为我国教育中弱势群体的中职学校,由于其学生的学习意识和道德素质普遍不高,所以中职教育在社会的竞争中无法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如何在中职教育中构建德育教育和生态课堂成为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简要介绍

德育是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主要是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出发,努力将学生培育成能适应社会发展、达到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在德育下形成的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有着不同的地方,生态课堂更具有人性化和优越性。生态课堂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中心、以突出学生的个性为重点而展开的实现学生个别差异性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生态系统模式。生态课堂为了达到激发学生的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目的,通常课堂都显的生动有趣,和谐自然。

二、构建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以学生的教学为主体

相比较传统课堂的教师利用黑板和教材对学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生态课堂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利用多种多媒体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形成的课堂灵活生动、更富有趣味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关注学生课堂表现。生态课堂不提倡说教形式,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只为学生创设学习所需的学习环境,然后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在互动体验中得出学习的结论。教师还应关注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并对其表现做出平等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除了知识学习外还应包括课前准备情况、课堂纪律、课堂参与情况以及与小组合作竞争情况和课后反馈情况。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错都应及时给与反馈,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与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回答错误的学生应及时纠正其错误,回答问题后不要忘记让学生坐下。

2.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性。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的道理,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种情况作出不同的教育引导,扬长避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二)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都赋予了神圣的职业特征,因此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心理,使教师与学生存在无法逾越的距离。生态课堂就是为了打破师生关系僵化,拉近师生距离而设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中学到影响其一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师生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必须确保两者之间的平等。课堂中,教育学应该建立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不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授课中教师要适宜的走下讲台,走到学生的中间去,用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缩短师生距离的同时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快乐的学习氛围。生活中,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积极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或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真正亲近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能够信任教师,以便于今后的教育工作展开。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

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使教师多角度、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中职德育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能在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获得高尚道德品质的熏陶。例如在动物行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对动物的行为进行丰富的讲解,在学习英语学习用品单词时使用实物进行教授,在讲授分子运动时采用学生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性记忆,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以生活实际为例开展课堂教学

德育课堂应以贴近学生实际为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组织教学。德育课堂将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有效的相融合,并将课内外知识相联系,教授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能有效的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德育主要以学生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社会时政、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例如时事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社会热点作为教学案例和授课的切入点,将课本知识和国家的时事政治相联系,由学生自由探讨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将讨论结果与课本内容相联系得出相应的学习结论,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引导学生阐述、点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通货膨胀时联想到国家就业难的问题,学习国五条时联想到房价上涨问题等等,将课本材料与社会事实紧密相连,这样不仅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很共鸣,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再例如进行社会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学习过程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采用文字录入计时方式,而会计专业的学生采用现场翻打传票,定量计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使课本知识具体形象化,还利用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将德育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重要意义

由于社会过度重视高学历的人才的培养使得中职德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弱势群体。中职学生普遍素质较低,因此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和知识储备是保证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中职德育生态课堂不仅能延续传统课堂模式中的教书育人的作用,还能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扩充知识、开拓思维、拓宽视野、丰富情感态度和提高道德素质。不管是从教育的角度还是教师的角度来说,中职的生态课堂为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为我国中职学生的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中职教育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探索,最后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

作者:郭洋 单位:营口市经济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邓思群.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7:82-83.

[2]李群.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构建[J].学园,2015,04:183.

第三篇:中职德育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摘要:

案例教学以其优势在中职德育课堂得以不断推广。面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如何实施案例教学,真正发挥其效用,是值得探索的。从了解案例教学的历史、领会案例教学的独特性入手,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探索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做法:通过多种途径编辑典型案例、精心组织课堂讨论并及时点评。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善于发现案例、懂得引领学生讨论、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讨论,务求使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本土化,既不失案例教学的原义又能丰富中职德育教学的手段。

关键词:

案例教学;中职;德育

案例教学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1910年哈佛的商学院也开始采用案例方法。从1955年起,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极大地促进了案例教学在全美管理学院中的开展。后来,案例教学几乎成为美国所有的专业和职业教育中在职前培养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的一种主要方法。1980年,我国引入案例教学,目前已在大学众多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由此可看出,起初案例教学的实施对象是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一般来说,中职学校中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比考上普通高中的同龄人要差一些,跟大学生比较起来,差距就更大,对中职生采用案例教学能否行得通?学生是否吃得消?然而,据文献检索,有不少同行已经敢于品尝“第一只螃蟹”,并且有了一些教学心得见诸报端,笔者也抱着一试的念头,在德育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以期探索一种新的德育教学手段,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的学习当中。

一、案例教学的独特之处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教育管理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以上是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张新平教授给案例教学的界定。从中,笔者领会到采用案例教学的要素:其一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其二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某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其三提供特定的案例,其四学生间、师生间对案例须作充分讨论。案例教学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跟其他的教学方法比较必定有其独特之处,正如张新平教授《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一文提到,案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案例教学是讨论对话取向的而非灌输“独白”取向的。第二,案例教学是集体合作取向的而非个体“单干”取向的。第三,案例教学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结论教条取向的。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三个特点为我们的实践操作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首先,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讨论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准确定位,不能因为自己是“先学者”就强势地出现在讨论中,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这种要求对于一个长期习惯于站在讲台上授课、跟学生比较少互动的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需要教师真正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聆听学生的声音,参与学生的互动,并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看法,既不会使学生误以为老师的发言是讲答案,从而压抑了学生以后发言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发言是言之有理的,并愿意、渴望跟老师沟通。其次,案例教学强调学生集体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学习当中,调动更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是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学生手头上用到的教材确实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但如何吸引学生关注教材、用好教材,让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新教材是一本“宝书”,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更多的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并且要想在讨论中“有话说”,学生必须了解案例本身以及跟案例有关的课内外知识,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既表明自己的看法,又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最后才能达成讨论的结果。可见,采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学会跟同学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大家要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这也是笔者愿意尝试案例教学方法的极大动力。再次,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讨论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是多元化的。在中职的德育教学中有不少内容需要学生结合社会实际、个人实际加以理解,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讨论的结果当然就不是唯一的。因此,对于这种取向,在笔者的德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证明是可以做到的,如引导学生学习“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投资理财方案的选择”,采用案例教学,学生都能够有多种的合理的讨论结果。

二、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的实践

基于对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德育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通过多种途径编辑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的源头是案例,案例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案例。一是来源于教师教学参考书,如果参考书的案例过于简单,可以通过网络,深入搜索参考书中提到的事例中的人与事,不断丰富案例的内容,让案例更加详细有趣。在《哲学与人生》有一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教学参考资料有一篇文章《不要放弃希望》,介绍美国短跑女运动员威尔玛•鲁道夫小时候的故事。文中提到威尔玛小时候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经过了顽强的训练后,成长为奥运会短跑冠军。这个故事很震撼人心,但过于简略。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了详尽的威尔玛成长的故事并编辑成一个“从拄拐杖走路到奥运短跑冠军”的案例。二是从当地的新闻媒体获得案例。关注本土的新闻报道也不失为发现案例的好途径,并且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笔者留意媒体曾报道过一位本地的残疾人参加伦敦残奥会并获得金牌的新闻,按图索骥搜集相关的视频、文本,就编辑了一个“看我们的奥运冠军同乡”的案例。三是鼓励学生提供案例,教师再加以整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得的资讯也不少,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也可以编辑成案例。

(二)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展示案例、提出围绕案例要讨论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发言。在讨论之前,先把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每个讨论组4到6名学生,每个讨论组的成员轮流做组长,每次案例讨论,由组长做记录,并在讨论结束后,组长负责做讨论总结发言。展示案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本的方式、图文并茂的方式、视频的方式、或者文本加上视频的方式等,一般来说,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案例。提出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空间,可以通过多种的路径回答。问题一方面要跟案例有关,另一方面要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关,让学生觉得案例中的问题是值得讨论的,既不是太深奥的问题又不是弱智的问题,在讨论时有话说。小组讨论时学生可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要急于表态,但不能任由他们离题太远,使讨论能按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逐组聆听学生的讨论,不时给以赞许、鼓励。在讨论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不用急于让学生做总结发言。以下是一例具体的案例及其讨论的问题: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这个模块中采用案例教学。所选案例为:“两份获奖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即两个不同专业的往届学生设计的规划书,这两份规划书是中职“文明风采”竞赛中的获奖作品。首先给学生展示案例,并把规划书印发给每位同学,让他们细细研读。然后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直观上,你觉得这两个规划书设计得怎样?(2)规划书的结构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说一说理由。(3)两个规划书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这部分有何异同?(4)如果你来设计,你设计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怎样的?以上的四个问题涵盖了这一模块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问题(1)是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问题(2)是引导学生领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设计书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要重视这部分的学习。问题(3)的讨论,涉及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发展条件”等知识点,而问题(4)就涉及到目标、措施设计的思路及具体的做法。通过以上案例的讨论,把整个模块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且使学生明白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对于自己在设计规划书的过程是有帮助的、有学以致用的体会。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分别做总结发言,当小组总结完毕后,不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提问题,以答辩的形式深入讨论同学们感兴趣的关于案例的其他问题。

(三)及时点评

课堂评价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教师科学的点评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学生小组总结发言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科学的全面的点评,巩固讨论成果。点评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点评;其二是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点评。通过对学生讨论结果的点评,或者使学生更加清晰认识教材的知识脉络,或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某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又或者引起学生对某些问题更深入的思考。而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的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尤其是对于那些大胆发言、有独到见解、勇于克服发言障碍的学生应大力赞赏,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对一些不利于讨论的行为要巧妙地指正。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发挥出来。

三、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实践的反思

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操作过程难免有不少不足之处。作为教师,要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须对案例教学的采用是否得当做及时的反思。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跟所教内容有密切关联的案例

有时候,发现一个案例好像是偶然之作,事实上是以教师熟悉所教内容,并且时时记挂所教内容为前提的,如果欠缺这个前提,再好的案例出现了,那也只当是寻常事一桩,不会把案例和所教内容灵机一动地联系起来。因此,在目前适用于德育教学的经典案例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心中装着所教的德育内容,融会贯通,整合跟德育内容相关的信息为案例教学所用。

(二)讨论前要求学生熟悉案例

案例教学要想有实效,一方面教师要准备好案例,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在讨论前做相应准备。由于案例教学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如想在讨论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必须在讨论前熟悉案例。学生如果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往往会在案例讨论时陷入无所适从境地,可能会无话可说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要想学生熟悉案例,先要学生关注案例,对案例感兴趣。因此,在案例处理上要考虑:其一,所选案例必须是与教学内容有关;其二,所选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具有真实性;其三,所选案例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其四,展示案例时,考虑加入一些直观元素,如加入有趣的图案或者生动的视频。

(三)懂得引领学生讨论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多问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说?”来不断地开拓学生思维。学生在讨论中每说出自己的观点,一般都要求学生接着说明立论的依据。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方面让学生之间有更深入、充分的沟通,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习惯于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至于学生对案例中的某些问题产生了疑惑,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应由浅入深启发学生,再由学生继续讨论加以解决。

(四)教师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讨论发言

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并非讨论结果的总结者。案例不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案例是为学生创设一种讨论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对案例的人和事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见解,应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以包容之心对待,毕竟是学生独立思考所得,只要是跟课本观点原则上不相违背,就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教无定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旨在发挥其优势丰富德育教学手段,提高德育教学实效。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观照学习,有助于学生领会课本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对于案例教学,应敢于尝试,及时反思、善于改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学有所得,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教有所乐。

作者:许文惠 单位:开平综合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录护,扈中平.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5,(3).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3]刘惠,王安平.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教学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4]王继平.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

[5]赖红梅.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8).

[6]夏正江.案例教学法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研究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

[7]杨善铭,吕艺琴.一种提高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新方法———座谈式德育[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02).

[8]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

第四篇:中职德育课程翻转课堂初探

【摘要】

为了促进中职德育课程的实施和进展,学校组织对“翻转课堂”做了初步探索。利用“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德育知识,对德育课程的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中职;德育课程;实践

德育课程的实施对于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中职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的要求,实现知识的融合,对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早由美国的萨尔曼•可汗创立。翻转课堂的创建原因主要是可汗的表妹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在他的讲解下,表妹的学习水平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之后可汗便将辅助表妹学习的视频,传到YouTnbe网络上,受到了广大学者的一致性好评。不久之后,他又录制了其他视频,和大家一起进行分享。在此基础上,可汗创建了非盈利的组织-可汗学院。学院中主要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免费学习视频。在此之后,可汗使用《视频重新创建教育》进行演讲,让翻转课堂收到了热捧。

二、翻转课堂在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比较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知识形成系统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对学生的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分析。讲述知识时,通常教师都是教学中的主要指挥者,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老师进行讲解,通常利用考试成绩,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颠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学生在预习新课中遇到的知识点和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顺利进展第二天的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主动提出问题,师生之间共同完合作,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让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成为学习中的常态,让评价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第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前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大量的时间,对新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观看,对文章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认识,选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提出观看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得到锻炼和发挥。第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翻转课堂在实施的时候,需要学生将问题提出,在课堂上和教师共同探讨,积极互动。根据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让学生及时提出问题。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筛选,在课堂上将问题引出,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学生学习知识带来了很大便捷。

三、翻转课堂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实践

与中职教育中的其他学科比较,中职德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强调使用潜移默化的手段,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职业水平进行提升。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微视频制作。

微视频是一种以微小型教学视频为主的载体,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某种情境设计开发的,具备情境教学,支持多个学习环节使用的,网络化视频教学。微视频具有严格的时间约束,通常情况下,以不超过十分钟为基准;微视频制作的时候,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利用PPT案例和教案片断,对学生在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集中解决。由于中职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微视频制作的时,需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信息获取:一方面,自行设置的拍摄;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化资源进行下载。一般情况下,教师进行微视频制作的时候,经常是将PPT课件转化为视频,利用PPT自带的录音功能,将PPT转化为视频格式。利用在讲述“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顺逆境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澳大利亚励志演讲家力克胡•胡哲的人生经历作为微视频教材,从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并简单加工后进行教学。利用图像声音的感染,引领学生积极的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

2.课前任务安排。

课前任务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完成“微学习”的过程。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再次进行微视频观看,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吸收。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可以在微视频观看的时候,设置一些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中不懂的知识进行反思,提升学习的质量。在德育课程中,课堂学习的内容比较多样。课前练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学引言,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引入;可以是启发学习重点知识的链接,为学生的学习做铺垫;还可以是新内容的简单介绍,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3.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布置课前任务的时候,应该提前布置,上课时,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利用微反思和微练习,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并在课堂上进行解答。例如,在教学进行“自我介绍”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自我介绍知识点,在利用网络优秀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分组练习,并进行角色的扮演,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强化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结束语

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布置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可以实现视频的加工和制作,对网络化平台可以进行管理。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化和提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德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朱静嫣 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黄金煜,郑友训.“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2]顾云湘,李文彦.翻转课堂在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训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教育,2013,(3).

第五篇:中职院校德育活动现状及机制

摘要:

学校德育工作以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体现爱国、守纪、敬业、为人等为目标,而良好行为的一贯保持需要学生内化这些信念并长久坚持。本文结合作者近六年的德育课教学经验和班主任管理经验,提出使中职院校的德育活动真正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修其行、触其心”,价值导向贯穿始终。

关键词:

德育活动;作用机制;价值导向

一、中职院校德育活动的现状及分析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因其年龄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具有逆反性强、自我意识强烈、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等特点,兼之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入学门槛低、社会认可度较差等现状,在“成人”与“成才”的道路上需要更细致的教育和引导。无疑,德育活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容小视。然而,现实工作中,中职院校德育活动却反映出若干理论支撑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如大多以高校德育活动内容为模板,缺乏对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考量;以形式“华丽”为标准,缺乏对教育价值的推敲和延伸;为活动而活动,缺乏理论支撑和活动之间的系统性;局限性强,缺乏与社会和职业的对接。可见,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德育活动都要找到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发现以中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抓住“行为”和“心理变化”两个要点,积极的价值导向贯穿德育活动的始终,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并得到长久保持。

二、中职院校德育活动的作用机制

1.辨其理,修其行

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最直观的体现。中职学生行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教师可以通过修正学生外在行为的方式来促进其内心的改变。在课堂上,师生互相问好、进教室前整理好仪容仪表等都是提升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必要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学生的行为简单地等同于该生的道德水平,要辨别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首先,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文明礼仪的指导,没有意识到有些行为是不合乎道德的。对于这样的行为,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就可以了。其次,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内心世界的投射,有些学生内心的不适应、不和谐投射到人际关系上,就会表现成不尊敬师长、爱挑理等问题。针对这样的学生,要在接纳的基础上循循善诱,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例如,今年新生报到时,面试老师耐心地询问学生问题,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学生面部表情很恭敬。可是,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学生双手一直插在裤兜里,其父在旁也没有提醒。老师走到学生后面轻轻地把他的手拽出来。这个学生本来没有意识到双手插兜说话是对老师的不礼貌,老师只要纠正其行为,并告诉学生怎样做就可以了。过多的批评指责可能会激发其逆反心理。

2.触其心,动其情

一切形式的德育要想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启动阀门,即学生心头一动,愿意接收老师发出的信息。赞叹、同情、感恩、好奇,甚至愤怒、刹那间的犹豫都是德育的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通常采取看电影、听讲座、主题演讲等形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发现,只有真正的触动学生的内心、牵动其情感,便能捕捉到德育的契机。例如,幼师文化大讲堂上,李老师讲《诗画中国》。开场第一句“中国是诗的国度”让人为之一振,接下来朗诵古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中的名句,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歌的韵律之美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朗诵中,学生陶醉于祖国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3.价值确认及导向贯穿始终

知识教育中强调“最近发展区”,即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目标之间的距离。德育同样强调这一点。首先,教师要认为学生是有价值的,可以培养的,这是教育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平,并设置合理的目标。再次,无论何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价值导向必须贯穿始终。最后,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每个事件都可以挖掘出教育价值。例如,卫生大扫除时有的学生爱偷懒或者不认真。老师借此机会给学生灌输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不分贵贱尊卑的理念,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作为劳动者的父母多么值得尊敬。通过这些价值导向,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突然发现父母满身泥土地干活回来好辛苦。他是对我和弟弟有满满的爱才这样的。以前我居然觉得自己父母没有人家在外上班的父母好,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考试总结发言范文7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具体运用

兴趣教学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兴趣为根本,如果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能够提起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十分枯燥。学习音乐,一方面要提高小学生的素养,另一方面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爱上音乐这门学科,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将趣味教学带进小学生的音乐课堂。

一、利用游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相对来说比较爱玩,枯燥的音乐课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要想改变课堂氛围,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研究小学生的心理,让课程朝着小学生喜爱的方向发展,小学生喜欢在一起玩游戏,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以音乐为主题的游戏方式。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艺术带入到课堂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还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感受到很大的乐趣。其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进行改善。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对象。传统的教学,将学生与教师分成两个主体,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听从教师的,这会打消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教师与学生应该融为一体,教师试着与学生平等相处,例如与学生一起做游戏。小学生在生活中会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当音乐中存在不同的角色,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组的学生自愿分配蜗牛、黄鹂鸟等角色,还要有人唱旁白部分。扮演蜗牛的学生在唱到“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时,应该弯腰装作背着蜗牛壳一样缓步前行;当扮演黄鹂鸟的学生唱到“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现在上来干什么”时,应该有两个人像谈话一样,指着扮演蜗牛的学生做出嘲笑的样子。这一组学生表演完,再让下一组学生表演。角色扮演的游戏与音乐艺术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对歌曲中的角色了解得更加深刻,并且为音乐增添很多趣味。学生还可以玩“你比我猜”的游戏,两个人一组,教师给出一个歌曲,其中一个学生用动作描述歌曲,另一个学生猜歌名。总之,将游戏引入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爱上音乐这门课程,并且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艺术。在游戏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更容易进入音乐情境中,对于教师讲授的音乐知识学生也会认真地去感受。游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放松,还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二、适当增加乐器教学内容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培养学生沉稳宁静的性格,拥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一定要具有优良的人格魅力。小学开展音乐教学集体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学习一种乐器。在选取乐器的时候,要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来考虑,因为每个人对乐器的偏爱程度不一样。总之,乐器的选择要贴近现实。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唢呐进行教学活动。唢呐不仅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瑰宝,适当练习唢呐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授课时,一开始要尽量选取简单点的歌曲,比如《猪八戒背媳妇》。教师首先与学生一同欣赏这一曲目,在欣赏过程中简单介绍这首歌的乐谱,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乐谱知识。随后,将曲谱分为多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一块练习。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按照顺序依次上台表演前一节课所学的部分,表演完毕,由其他学生发言评论表演者的得与失;最后再由教师查漏补缺。这种循环的表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唢呐的掌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

三、开展音乐素质知识普及活动

营造合适的音乐氛围,普及传统音乐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基础音乐知识的传授,必将会影响素质音乐知识的普及。因此,小学阶段必须要开展一些素质音乐知识普及活动。所谓普及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讲座,还有其他的表现方式,例如教师介绍有关贝多芬的音乐知识。在开展集体活动的时候,首先,教师放映电影《贝多芬传》,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代音乐大师的一生,了解其对音乐执着的信念。然后,在学生沉浸在对贝多芬深深的崇拜时,播放一些贝多芬的作品,例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等,与学生一同欣赏这些世界名曲。随后让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在肯定同学们的发言之余,补充介绍其他的知识,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四、开展音乐团队学习活动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团队合作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为集体做出一定的贡献,都不愿意成为大家的拖累,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团队中,学生为了给集体争得一定的荣誉,会尽自己的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团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不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高,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让自己的队友对音乐学习上的知识点记忆得更加深刻。其次,在团队中,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能够使音乐学习多元化,学生能够在其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包含五到六个人,由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每个小组独立完成,最后将作品在班里呈现出来,获得优秀作品的小组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五送郎》的任务,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表演形式。学生可以采用合奏的形式,由一个人弹电子琴,一个人吹唢呐,一个人弹吉他,剩下的人唱歌,这样的形式就像一个小乐队,采用不同的乐器能够演奏出很好的效果,这种形式的合奏需要小组成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乐器。小组还可以采用合唱的形式,这样的形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演唱出来的气势是很足的。另外,小组还可以采用舞台剧的形式,由小组的一个人负责研究《五送郎》作者的背景,一个人负责研究《五送郎》的时代背景,然后查阅大量的资料,利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对这首歌曲进行充分的演绎。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小学的音乐集体活动中来,学生的集思广益能够帮助他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因为每个小组在音乐筹备的过程中都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当小组在各成员的努力下完成一个作品时,会有极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更有自信,这样的自信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五、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或者应付音乐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这才是音乐教学的宗旨所在。音乐与舞蹈有很大的联系,音乐能够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舞蹈能够给人带来视觉的冲击,将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能够让人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也一样,教师应该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喜欢未知的新鲜事物,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更加能够体现出音乐的美感,还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情境。在歌唱中加入舞蹈能够让音乐课变得有趣,让学生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例如,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有些课程比较枯燥,歌曲的意思学生也不能够深刻地理解,学生听不懂,学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从而感受不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歌曲与舞蹈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美感。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唱歌一边学习舞蹈动作,例如在开头的时候,让学生做出在海面上缓缓划船的动作,唱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海上,所在的地面就是海面;在唱到“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时看向斜上方,就像看到了歌曲中的“绿树红墙”;在唱到“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时可以看向前方,仿佛被清风吹拂。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很大的乐趣,更加体会到歌曲作者的感受以及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情境。在学习《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唱边跳,例如在唱到“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的时候做出手指指向地面的动作,仿佛地上真的有初生的花草;在唱到“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时望着天空,仿佛天上真的有小黄鹂鸟。总之,音乐与舞蹈结合能够让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有很大的好处,还能够增加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

六、结语

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现在十分注重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将趣味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裘飞玺.趣味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有效应用[J].教学园地,2015(89):77-78.

[2]王欣.小学音乐课堂中趣味教学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6(45):34-35.

考试总结发言范文8

 

我国高职教育正经历着由外延到内涵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在已经明确了培养具有现代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出了迫切要求。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办学时间短,专业定位以及培养目标不十分明确等问题。以音乐技能课程的教学为例,很多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还在继续参照或者沿用以往本科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岗位所需技能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使教学陷入到学技巧、学方法的“瓶颈”之中,课堂所学不能为今后工作实际所用,甚至严重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滞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技能课进行了有意尝试,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设计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1、正确认识音乐技能课程在学前专业总课程中的地位与比重   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哪些音乐技能?学前专业都需要开设哪些音乐技能课程?这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往的音乐技能课程很少联系幼儿园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许多毕业后的学生反映,学校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幼儿园教师的岗位性质要求教师所具备职业能力是多方面的,如声乐、钢琴、舞蹈、绘画、书法等,其中,音乐技能、美术技能、舞蹈技能是幼儿园教师的三大主要职业技能。音乐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声乐课和钢琴课,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技能方面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掌握音乐技能课程基本技巧与方法,以及初级的声乐作品、钢琴乐曲的演奏技巧。二是掌握大量幼儿歌曲,并能够流畅地自弹自唱幼儿歌曲。三是能够遵循音乐艺术表现规律,正确分析和处理初级的音乐作品和幼儿歌曲。四是能够辅导儿童进行声乐演唱和组织幼儿园唱歌排练活动。学前音乐技能课程教学对象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而不是登台表演的歌唱家、演奏家,所以其理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是“多面手”:会弹、会唱、会跳、会画、会写、会讲、会管……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2、依据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明确了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应避免照搬音乐表演专业、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声乐、钢琴课程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应包括:音乐技能课程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音乐技能技巧训练;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处理;幼儿歌曲弹唱;音乐技能课程教学,等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本着高职教育要突出“应用型、技能型”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以工作实际为依据,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切合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使其具有实际操作性、理论逻辑性,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实际意义。   二、设计学习情境   在音乐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自我练习、自我学习。所以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巧妙设立学习情境,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不断实践操作中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1、学习与实践结合,寓教于乐   传统的音乐技能教学多是“一架钢琴,一本歌谱,老师示范、学生唱”,使本应活泼生动的音乐课程成了枯燥的苦学、苦记、苦背过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就业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让课堂更具趣味性,提高授课质量与教学效率。如在学习歌曲《保尔的母鸡》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设计情景剧,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剧中角色,舞台表演的形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在弹奏乐曲《保尔的母鸡》时,可以充分利用数码钢琴教室的功能,引导学生们体验左右手合奏、四手联弹、小组合奏、结合弹唱等演奏方式。在师生轻松快乐的“音乐剧”、“演奏会”中完成音乐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常规   许多音乐教师不习惯上“集体公开课”或“多媒体教学课”,认为只有在自己的小琴房里上“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课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高职的教学改革必须摒弃滞留在头脑中的所谓传统的、不利于教学改革发展的授课模式,要学会并擅于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多媒体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接受和使用,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器材包括投影机、数字展示台、电动屏幕、中控台和音响系统等。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由于音乐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音乐学习者要通过更多的感性认识去体会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语言,因此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音乐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可以迎刃而解。以音乐技能课程的声乐教学为例,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科学发声练习时,由于科学运用气息发声要涉及头、胸、腹等多个人体器官的协调配合,而人体结构本就复杂,气息的运用更是平时看不见也摸不到,但是通过多媒体,一张张不同呼吸方法的示意图直观地呈现在屏幕上,学生对气息的运用可以一目了然,效果比教师用语言描述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学生记忆变得轻松、快速、深刻而长久。同时,学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自己的课堂表现录制下来,课下反复播放练习。另外,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融合于多媒体技术所呈现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促进其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音乐技能课程授课效果的有效途径。#p#分页标题#e#   3、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巩固成果   音乐技能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很强的技能课,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淡薄、自我学习能力差。对于这样一门需大量时间实践练习的课程,如果不解决学生的课下练习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再好的授课也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学生也很困惑,自己在课下找不到上课时的“感觉”。于是,许多音乐技能课程变成“每周一歌”、“每周一练”,教学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氛围,以小组为团队,每周安排一到两次的团队学习。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设立团队创编环节,通过团队学习,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检查,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等。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自学课程。每周设立不同的课下任务,任务要具体、详尽,并及时检查、总结,有效地促进学生课下预习、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设计职业特色的考评模式   好的教学模式要经得起推敲和考验。检验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更需创新考评模式。在考评中继续渗透小组自学团队的团队要素,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和考试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创编能力等,尽量做到合理搭配,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1、考评成绩构成   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团队,每名学生的考试成绩由个人专业成绩和在团队节目中的表演成绩组成。其中,在团队节目考试中,全体同学要分别对该团队进行打分,之后取平均分(占考试成绩的5%)即该小组成绩;个人成绩即其所在团队的平均成绩;在个人专业考试中,全体同学分别对其考试表现打分,之后取平均分(占学生考试成绩的15%);教师对学生的个人专业考试表现和在团队中的表现打分(占学生考试成绩的80%)。另外,必要时邀请其他任课教师和用人单位领导参与考试评价。具体考评明细如表1所示。   2、考评形式   在考试评定过程中,通过学生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挂钩,教师点评与学生打分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考评模式中,每一小组内的学生对考试节目进行选排和编创,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小合唱、合奏、歌伴舞、弹唱、情景剧等。学生上台演唱(奏)完毕后,即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个人有哪些体会与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与疑惑等。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发现了哪些优点,有什么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应如何改正等。   3、考评总结   考试结束后,每个团队要派代表总结发言,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讲评。这种考评体系打破传统教学考试模式,实现了考评主体多元化。考评人员由任课教师、全体学生组成,还可以邀请其他任课教师、用人单位领导共同参与,使考评成绩更趋向于公平公正,避免了任课教师的“一言堂”。每位学生在给其他同学打分评议时,对自身又是一个检验与提高的过程。用人单位领导参与考试过程,给予权威评价,对于拓宽教师教学思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将大有益处。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将成为学前教育战线的工作者,高职教师必须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实际工作需求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防止照搬音乐表演专业的授课内容而脱离实际。授课过程中,首先依据音乐技能课程的特点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巧妙设立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重视评价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音乐技能课程考评体系。总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我们不可盲目照搬,要深入研究高职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授课、考评模式,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学前专业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