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实习论文范例

酒店实习论文

酒店实习论文范文1

1.实习生的心理问题。

实习初期对酒店安排的客房、餐饮等最基层服务工作岗位均能接受,但工作流程逐步熟悉以后,实习生们会发现酒店服务工作无非就是一种机械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本科实习生的失落感不断加强,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都会受到影响。许多实习生不能正确看待实习待遇,尤其实习三个月后,他们对社会认识更加深一步,觉得其劳动付出与实际报酬不对等。不少学生反映工作内容和正式员工没有任何区别,却得不到同样的报酬,自认为是廉价劳动力,工作积极性不高。

2.实习基地选择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不是一项短期行为,实习酒店难以落实、稳定,或把实习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这与学校制定的初衷与目标将完全相反,势必影响到整个实习效果,对酒店、学校、实习生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都会与酒店方强调这些内容,酒店方在洽谈时(通常都是人事部门负责人)都承诺如何按照校企双方的要求来对待实习生,但在后期执行阶段往往由于内部管理制度、员工执行层面等问题无法将之前的承诺兑现,相应的考评机制也缺乏客观标准,并最终导致学生实习阶段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实践目标的要求。

3.实习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1酒店目标与实习目标之间的错位。

酒店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作为酒店来说,它与学校联系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酒店以盈利为目的,需要服务质量稳定,要求保持员工相对稳定,而学生的实习则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为能掌握不同部门的实践知识,要求尽可能轮岗。这种酒店目标和实习目标的错位,导致实习过程中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的冲突,如果酒店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生就会产生廉价劳动力的感觉,从而影响实习积极性。

3.2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顶岗实习酒店多,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往往一个教师负责若干家酒店的实习指导,无法兼顾各个酒店及实习生的所有需求。有些学生对实习认识存在偏差,或闹情绪、或与酒店闹矛盾、或擅自离岗。甚至有些学生以学校的名义向酒店请假或辞职,造成实习成为形式,如果学校与酒店沟通不及时,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二、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顶岗实习的对策

1.解决实习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1.1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实习动员工作中,一方面尽可能详细的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实习的权利和义务,使其对实习情况更全面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理性的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教育学生明确工学结合实习的目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实习不是去赚钱,更不是去享受.而是到实践中去锻炼,强化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1.2企业实行“匹配式”管理。

酒店的实习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年龄层次、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架不同,实习目的也各有不同。如酒店忽视实习生不同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而不分层次进行管理,可能导致其产生对酒店管理和酒店行业的反感情绪。因此酒店有必要做好实习生“匹配式”分配与管理,即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实习安排,同时也要配合校方做好实习生的心理管理。

2.实习基地选择相关对策。

2.1选择管理正规,具有较高档次的实习基地。

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由于笔者所在院校坐落于长三角较为发达地区,且酒店管理专业为本科层次,比起其他一些同类院校来讲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结合最近几年的实习基地反馈的情况来看,国际五星酒店的管理和培训都相对更加完善,人性化管理水平也更高。所以今后的实习基地基本定位在国际五星级酒店,且一般要求在长三角地区,距离学校不远,也为指导教师在后续的实习过程中提供更为便利、更为快捷的管理提供条件。这样便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2以合同的形式明确酒店企业的责任,并提出相应具体考核指标。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很多时候实际上是承担了与企业员工同样的工作,如果报酬过低,都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工作与学习。酒店合同的形式为实习生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其等级可参考工作时间一年以内的正式员工),可以使实习生们更容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和满意感,为酒店节约大量的经营成本。针对酒店工作的特殊性,合同的签署要尽可能取得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以便相关条款在实习过程中更好的落实;合同内容还应对实习生加班、调休、专业技能培训、轮岗实习等方面加以明确规定,并将上述内容加以量化引入到实习期结束时的考核,考核优秀的实习基地可以在下一年度的实习生选择、数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先权,考核不合格应取消实习基地的资格。目的是督促双方应以合同为依据,切实把学校和实习生的需求与企业的经营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谋求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

3.实习管理方面的对策。

3.1明确顶岗实习中学校、酒店和学生的责任。

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实习前,组建学校、酒店、学生三重顶岗实习管理机构,规范学校、酒店、学生实习期间的沟通机制,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以学校教学目标为总方针,以实习生为核心,兼顾实习单位的特点,学校主要履行学生教育管理保护责任,协助企业管理学生,去酒店指导顶岗实习,完成教学实践任务;酒店提供顶岗实习条件,按照教学计划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在履行学生劳动保护的前提下,主要负责学生在酒店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学生服从校企双重管理,遵守学校实习纪律和企业劳动纪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3.2学校的评定制度应与酒店相应评估制度度衔接。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认真完成酒店及学校的任务及教学要求,完成顶岗实习日志、实习周记等。内容包括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单位指导、实习情况小结;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并召开实结会,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学而有所得,谈而有所获,知而有所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综合表现、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的综合评定评定顶岗实习成绩。

三、结语

酒店实习论文范文2

1.1毕业论文理论性太强,与工作实际结合太少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不同,更加注重其实践性。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理论性内容偏多,有些文字材料甚至是教材内容的搬家,使得毕业论文学术味太浓,这和高职类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

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精力严重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类似的论文资料,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网上获得的论文资料直接复制,严重破坏了论文撰写要求的严肃性,不能起到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1.3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论文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再到高职院校工作,自身专业实践较少,在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时导致理论性题目多,专业性强的题目太少,论文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针对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更加认识到毕业设计应改革现有毕业论文这种单一化形式的现状,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2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通过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品、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等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的毕业设计形式改变了论文的枯燥性,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性更强,起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作用。

2.1撰写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是与专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论文撰写途径,进行毕业设计创新的良好方式。实习报告通常是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实习心得体会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实习酒店结合紧密,更符合就业导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

2.2设计毕业作品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为更好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毕业设计可以进行作品设计,例如进行酒店主题宴会设计。主题宴会设计一般由主题宴会花台设计和菜单设计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都必须全部完成。主题可从商务宴、寿宴、婚宴、等任选其一。首先宴会设计要利用实习酒店自身优势,凝练主题,同时要注意分析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顾客需求,深受顾客欢迎的主题宴会产品,主题宴会设计要融入现代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好花台、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设备设施要与主题一致,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菜单也是宴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品名称要体现宴会主题,要注意菜品的营养均衡,菜肴的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组完成体现工作的协作性,要求学生形成文字说明材料并利用PPT进行宴会设计的总体展示。

2.3撰写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学生结合实习酒店自身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酒店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应以宾客为导向,体现整体服务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务流程的设计中,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客房业务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几个部门分别运作,人为地破坏了对客服务的连贯性,造成了部门间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经过许多部门协调配合,否则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员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妇女,这些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培训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针对酒店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对客房部的一些部门进行整合,提高员工待遇,组织机构扁平化运作等等,这些服务服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对加强酒店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4撰写营销策划方案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是酒店在市场销售和服务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及实施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效果,帮助酒店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制定圣诞节营销策划方案,确定营销策划主题,明确市场定位、制定产品价格、选择营销渠道、设计促销方式等,帮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1选题要结合工作酒店实际及岗位需要

不论采用哪种毕业设计形式,题目的选取一定都要结合实习酒店的工作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去写,有些题目可以和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共同拟定,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3.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

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由实习酒店兼职教师和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实习任务、岗位工作内容等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实习单位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酒店情况非常了解,他们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毕业设计给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3.3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不可避免

酒店实习论文范文3

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面临社会环境的压力、学校角色定位的滞后、酒店注重短期效益等困境,为应对这些困境,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引入社会力量的支持、专兼职教师配比得当、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设置弹性的教学规划与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参与培养人才和实习结束后的考评机制等方式,凭借自身较灵活的管理优势、过硬的学生综合素质等,在校企合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强技能的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天然的具有区别于一般的大众高等教育的特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高等职教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职业教育迎来了蓬勃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是大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也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高就业率往往与学校的继续发展紧密相连。于是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和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如火如荼,民办高职院校从一开始便在诸多方面面临困境和挑战。本文拟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依然会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加之市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势必也会由大众教育逐步向职业教育倾斜,这也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这一方面会使职业教育的政府投入继续加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和加入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会进一步积压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空间和层次。尤其对没有校办企业或企业型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其压力更大。而且随着高中适龄学生数的逐年减少,大量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短缺的困境,可提供毕业生的数量的不足,也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甚至难以为继。

(二)学校角色定位的滞后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对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都有利的办学模式,但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实践后,学校方的角色定位却慢慢出现了滞后,主要表现在:(1)相对固定的规章制度和杂乱的课程设置的制约。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多都制定了相对固定的教学计划,且其教学计划的制定多会早于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实训的时间,这导致学校往往难以对实习情况进行有效预测,也较难适应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的需要,也导致在校企合作发生纠纷时,学校无法找到合理的制度依据保证学生的权益。同时,为吸引相对较多的生源,大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往往显得杂乱无序,甚至在大部分的课程设置中,一些无用或无关的课程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教材的选用也通常不适应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缺少对企业和学生需要的调查,导致学生对专业认知的迷茫和理论知识的落后。(2)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的制约。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上往往缺乏持久的投入。人才流失也成为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出现过一个学期同一门课程的专业教师出现多次更换的现象,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会使学生对专业认同感急剧降低,更遑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另外,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均重投入而轻规划,只能为学生或教学提供较简单的实训操作场所,难以适应酒店行业不断更新变化的实际。且部分实训室设备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也导致实训室师资队伍的不足。(3)对校企合作前景认知的制约。在就业压力下,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为追求高就业率,在没有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校企合作的成功率或合作酒店的数量,在选择合作酒店时,只看重酒店的规格、实习生的工资水平及酒店提供的所谓“管理费”等因素,而对酒店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学生未来的职业前景等均没有细致的了解,这往往会导致多数学校和酒店难以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三)酒店注重短期效益

在校企合作中,酒店参与度往往较高,一方面,由于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迫切,加之酒店的员工流动性较强,更推动酒店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另一方面,实习生的实习工资较低且较好管理,酒店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和最大限度的使用人力的目的。这直接导致了部分酒店只注重短期效益,功利性较强,只是把校企合作作为填补员工缺口时的应急办法,将实习生安排在最苦最累的第一线,想方设法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酒店虽然会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但往往培训时间较短,学生还来不及将“学生”和“职业人”的身份进行转换时便已经开始上岗工作,且工作时间较长,也不会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进行规划,没有形成有效人才储备机制的意识。这些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对酒店行业的认知和信心,甚至会影响他们实习结束后的就业和择业。故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行动上,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酒店的参与度均不高,往往站在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学校的社会责任,这些也会造成校企双方合作难以持久和深入。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困境的应对

(一)引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相对于公办院校和转型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方面明显存在劣势,尤其是对于没有校办企业的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学校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单靠政府的拨款和学生的学费是难以支撑的,此时可以考虑适当引进社会办学力量。可以接受知名校友、致力于教育的优秀企业家或合作企业的捐赠,同时学校可以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回赠,如建立冠名班、设立名誉董事、企业订单式培养等。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其前身为国内较早的教会学校,从建立之初就秉承着服务社会的“受当施”理念,复建以来,从捐建教学楼、设立奖学金到学院顶层规划均离不开众多校友的支持。

(二)专兼职教师配比得当,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技能学科,要求从业教师既要有丰富的行业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和技能,能及时的将行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传授给学生,从而建立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对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可以采取专兼职教师配比合理和专职教师企业短期实践的方式进行。酒店从业者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人,所遇到的情况每时每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校所聘用的酒店兼职教师既要拥有熟练、精准的服务技能,又要具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技巧。专职教师企业短期实践可与学生入酒店实习同步,这一方面可以培养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技能和经验,了解酒店最新的行业动态与变化,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环境与过程,并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另外,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可以由学校或专业与酒店协商后采取与学生实习相异的方式进行。

(三)设置弹性的教学规划与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

酒店行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酒店总希望能在淡季的时候尽量节约生产成本,而在旺季的时候人力成本能及时的填补。而学校方面因为较为固定的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的限制,往往很难与酒店的人才需求同步,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时间方面的错位,导致校企合作时不愉快事件的发生。学校可在制定教学规划时,积极咨询和参考合作酒店的意愿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安排较具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时间,以寻找校企合作的最佳契合点。同时鉴于酒店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时,也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培养学生能力的环节,如礼仪培训、课内辩论、情境模拟等。在实训室的管理和建设上,也应聘请行业专家或酒店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还可以申请合作酒店将淘汰的客房布草或餐厅餐具等捐赠给实训室,以供教学时使用。另外,较为完善、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持久与和谐。例如,请假制度、更换实习单位制度、提前结束实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一方面便于指导教师在学生出现实习困难或问题时有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也能约束学生的行为,减少校企合作摩擦事件的发生。

(四)建立企业参与培养人才和实习结束后的考评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应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以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同时,学校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为酒店的人才成长提供进修的场所,或者与酒店合作建立订单班等,让企业从源头即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未进入酒店实习时便安排了学生制作毕业论文(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硬性标准,却没有对学生半年或更长时间的企业实践效果进行检测。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对以培养实践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来说,其形式往往大于意义。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行文,其毕业论文(设计)往往有文无论,且多抄袭自网络。对较具政策弹性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建立实习后考评机制代替以往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毕业制度,更具实际意义。如,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安排在不同酒店实习的同学进行业务上的比拼,也可以以情境模拟的形式考察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三、结语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服务人的特点决定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也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进行完美对接的重要方式。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学校得以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的大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较灵活的管理优势、过硬的学生综合素质等,在校企合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作者:美玲 单位: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文芳,陈荣坤,陈樱,付建丽.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周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3]李健,刘超慧,温月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J].品牌,2015(7).

酒店实习论文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巩固学科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训练科研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重要途径。

1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目的与内容

1.1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等教育学校。虽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高职教育研究中也比较多,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办学层次不同,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有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熟练专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不需要严格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要求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通识理论和技术理论知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应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1]。实践教学体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良性运作,可以培养学生在各行各业中运用通识和技术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具备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将解决方案付诸实际的实践能力。

1.2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多功能、多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复杂系统,能够检验教师理论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来进行构建。第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并贯穿始终,综合考虑各种需求构建的目标体系[3]。目标体系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充分分析各专业岗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素质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确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4]。第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它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依次按照通识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培养层次来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合理优化,将有助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良性运转,对于培养掌握各种应用型技能和技术的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由管理机构、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机制、管理人员、管理任务、规章制度等要素构成。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任务包括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第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与实践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主要由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经费以及实践教学教材等方面构成。第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评价制度、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机构等要素构成。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2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常见的问题

2.1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不强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对产业、行业发展状况和同类院校专业建设的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实践教学与职业指导缺乏必要的职业经历与技能基础,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必需的教学方式认识不到位,虽然承担了应用型专业课程的教学,但仍然存在着“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实践成绩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不够合理和全面。

2.2实践教学条件缺乏科学建设和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一般主要由教务处、学工部(团委)、保卫处、资产与设备处以及各二级学院和实验中心等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构成,对学校层面的统筹程度要求很高。尽管很多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实践教学建设的投入,教学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比较薄弱、建设规划和布局的科学性不够,使得部分建设项目利用率低,难以实现开放和共享。

2.3“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不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但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要具备产业、行业的实践经历。但是,有些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2.4实验室开放不够

实验室不能保证足够的开放时间,学生就不能通过反复训练来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然而,有的学校因师资、硬件条件、经费等因素影响,实验室并未完全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多为教学计划内的实验,利用率不高。

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建议

3.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方面

据调查,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在“地方性”“应用型”办学思路方面还比较缺乏支撑,这就导致了学校在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目标体系的建设应该首先从学校层面对办学定位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本专业特点来确定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目标,最后才能通过具体的目标(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等)来构建出相应专业的目标体系。

3.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方面

首先,合理划分实践教学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综合的培养规律,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培养层次。培养学生通过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通过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综合技能训练掌握创新实践能力。其次,规范设置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运行过程中,要依照学科大类专业对技能的共同要求,合理调整设置实验项目,并要根据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新,同时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占比。在实验学时的分配方面,可以逐步增大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的数量。再次,强化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过程管理,规定指导教师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学生在选题方面要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背景的课题,避免论文题目形式单一的问题出现,真正系统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保障实习实训质量。各专业要和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实习实训大纲、实习实训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表现情况共同评定成绩,以此来保障实习实训质量。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与多家地方政府、学术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协同开展实习实训[5]。

3.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方面

首先,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校级层面总体性制度,起到顶层设计的作用,引导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各二级管理部门根据其职能,制定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全面性。其次,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实践教学相关管理部门比较分散,如果管理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就会导致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的现象出现。这就需要学校层面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统筹、组织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要指导下属各二级学院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并在各个实践教学运行环节中严格执行。

3.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方面

首先,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从学校层面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来保证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例如通过访学研修、学历提升、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加快教师队伍学历学位、教学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对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双能型教师及实验管理人员的培养引进,努力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较高实践技能的人才加入到学校实践教学队伍。其次,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在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方面,学校要努力拓展经费来源,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拨款,也可以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等方式来获取资金支持。同时,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以双赢的合作模式来提高教学基础条件。在实验条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学校要帮助二级学院积极解决实验室开放所面临的困难,二级学院以及实验中心要按照相应的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实验室逐步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或自主实验。再次,深化合作。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专业相近、管理规范的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要深入调研,充分争取地方经济产业、企事业单位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合作,广泛搭建合作平台,拓宽合作渠道,探索多元化的合作形式,重点突破在人才培养过程上的合作局限,真正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和立足点的合作模式。

3.5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方面

学校各级实践教学管理单位根据管理制度对各实践环节的运行状况要保持跟踪监控。学校督导部门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合作企事业单位共同来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校以及各二级教学单位根据评价标准对各实践教学的内容来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专项检查、各类评教、领导听课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4四川旅游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及成效

4.1形成实践教学工作运行制度和机制

学校实践教学机构设置和部门分工逐渐完善,通过多级分层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近几年来,学校修订和新增了各环节实践教学文件,形成了覆盖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各环节的管理制度。

4.2完善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级教学单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组成包括行业企业专家在内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具备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案。很多专业的实践环节都结合专业的特点和企业的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比较典型的如与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合作打造的酒店管理专业。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根据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技能要求,将实践教学各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3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建设形成烹饪与食品类、酒店管理类、智慧旅游类、休闲体育类、艺术类特色实验、实训室群。其中食品加工与检测实验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国内最大的食品(涵盖餐饮、烹饪)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全校建设了多个共建开放共享型“企业产品情景化应用实验室”。以食品加工与检测实验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烹饪科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引领,旅游与景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管理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重点,建成了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平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设施设备保障。

4.4循序渐进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各专业特色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活动。新生进校阶段,根据其对专业的认识开展一些简单的认知实习,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对景点的参观考察,休闲体育专业对休闲运动场所的参观和调查,酒店管理专业对酒店行业的社会调查等,增加学生对职业工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意识。大学二、三年级,主要通过专业实验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该专业所需要的生产与服务实际操作技术及初步的工作经验,增强学生团队精神、沟通合作与管理督导能力,以及未来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岗位工作与领导能力等职业素质。如学校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学生需要在第二学年,结合学院核心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希尔顿国际酒店管理证书培训标准,分两个学期持续完成学院核心实践过程的学习;实践教学的学时全部在学校内外真实或仿真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生的学习范围,根据课程内容,涉及了酒店专业生产、技术、服务及运营管理的工作过程;学生除完成学院核心专业实践课程学分外,还可获得希尔顿国际酒店管理职业培训证书。大学四年级,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学校积极开展与各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在各类餐饮企业、高端酒店、旅游景点、休闲运动俱乐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岗位中进一步了解实际工作的各个流程和技术规范,掌握各种人际交往的技巧,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设计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4.5强化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

学校严格把关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要求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具有讲师、硕士研究生(或相当技术职称、学历)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近年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大部分选题能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能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其中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占绝大多数,论文(设计)质量合格。

4.6重视社会实践

学校坚持社会实践育人,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定2学分。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出时间和任务上的要求,规定每个学生须开展不少于1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并将教师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

4.7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学校将每年定期开展的军政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训练,共设定4学分;注重在思政课中有效融入社会实践工作,寓思政于实践,开展有“3+1”实践教学范式、“红色七个一”“红言在先”等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地方实际需求与专业学科特色,形成以烹饪、食品科学以及赛事服务为亮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品牌;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推动专业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4.8通过学生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科技创新资源,学生以专利授权、、“大创”立项以及科研立项为契机来拓展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活动特色,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

5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对形成特色专业,强化实践教学地位以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四川旅游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个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和实践探索,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小玲,高荣礼,蔡苇,等.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8):136-137.

[2]黄炳超.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5):164-168.

[3]张学龙.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师,2016(20):100-101.

[4]葛坤.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法探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2):63-65.

酒店实习论文范文5

[关键词]旅游管理;胜任力模型;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努力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1]。要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支撑,因此,本文认为,只有紧紧围绕能够区分优秀和平庸的旅游管理人才胜任力特征,加强实践环节,才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胜任力模型构建

胜任力(Competency)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可预测、可测量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2]。胜任力模型是要求任职者具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力的组合。

(一)人才需求分析

为加快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西安欧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了项目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工作。依据OBE教育理念,项目组对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最佳东方等招聘网站进行大数据分析,确定了基于未来的岗位目标群。从酒店业人才需求来看,调研样本量为168家,按照酒店类型分类,快捷酒店占比为42.86%,涉外酒店、国际酒店占比为57.14%。需求量较多的岗位依次是客房服务、会议销售、网络销售、礼宾员。从旅游景区人才需求来看,2019年末,全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2402个,全年接待总人数64.7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5%[3]。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而市场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人以上,人才市场需求“缺口”超过200万人,其中旅游开发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空间更是巨大。从旅行社人才需求来看,2019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38943个,比上年末增加2940个,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41.06万人。2019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6621.76亿元,营业利润30.06亿元[4]。需求量较多的岗位依次是导游、旅行社计调、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创意策划。从文旅产业人才需求来看,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0%,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需求量较多的岗位是文旅产业公共管理、文旅产业经营管理、创意设计。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电话访谈,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目标岗位为智慧旅游运营、国际酒店运营、文旅项目策划与运营。

(二)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意见征集

项目组按照目标岗位的设定分成3个小组,分别依据目标岗位设计调研问卷,对样本企业进行调研以确定初步的岗位胜任力。项目组对典型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并征集企业专家意见,验证岗位胜任力模型。胜任力分为通用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通用胜任力主要指所有组织成员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胜任力和行为要素;专业胜任力是指员工为完成某一类专业业务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行为要素。

1.智慧旅游运营岗位胜任力调研。调查问卷以定向发放为主,包括电子邮件定向发放和面对面发放,辅以旅游类网络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批量在线发放。定向发送问卷208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在线批量发放并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71份,合计有效问卷206份。参与访谈单位共21个,其中旅游主管部门2个、旅行社5个、景区5个、在线旅游企业7家、智慧旅游服务商2家。对携程旅行网、陕西华商旅游网、陕西骏图旅行网等知名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向企业专家10人征集意见,确定了智慧旅游运营岗位胜任力要素。通用胜任力包括职业道德、表达沟通、分析与解决问题、管理能力、设计思维、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合作、写作能力、信息处理、学习能力。专业胜任力包括旅游数据分析、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运营、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渠道拓展。

2.国际酒店运营岗位胜任力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旅游主管部门、酒店、在线旅游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开展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率90%。访谈主要通过与用人单位预约后上门访谈的形式开展,或结合行业活动与相关单位预约后集中访谈。访谈的企业包括希尔顿酒店集团、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卡尔森国际酒店集团等9家知名酒店,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确定了国际酒店运营岗位胜任力要素。通用胜任力包括职业道德、表达沟通、管理能力、设计思维、写作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外语能力、信息处理、学习能力;专业胜任力包括产品营销能力、投诉处理能力、宾客关系处理、企业运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3.文旅项目策划与运营岗位胜任力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文旅企业、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旅游信息化服务商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开展调研。共发放问卷284份,回收有效问卷267份,问卷有效率94%。访谈主要通过与用人单位预约上门的形式开展,或结合行业活动与相关单位预约后集中访谈。对陕西旅游集团、陕文投、曲江文旅集团等12家知名文旅企业进行访谈,确定了文旅项目策划与运营岗位胜任力要素。通用胜任力包括职业道德、表达沟通、管理能力、设计思维、写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合作、外语能力、信息处理、学习能力;专业胜任力包括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数据分析、旅游产品运营、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渠道拓展。调研发现,智慧旅游运营岗位和文旅项目策划与运营岗位胜任力要素重合度较高,因此合并为一类,统称为智慧旅游运营。经过企业专家对目标岗位胜任力要素的评估和确认后,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胜任力模型(见表1)。

(三)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调研和标杆院校调研

1.毕业生调研。根据麦可思2019年对西安欧亚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旅游管理专业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比2018届就业率高出9个百分点;2019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达32%,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行业是旅客住宿业[5],与全国旅游院校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的比例保持一致。项目组采用毕业生线上问卷调研的方式,在线回收毕业生信息215份,占毕业生总人数42.5%。调研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其中酒店就业比例最高,占比为45.7%;旅行社从业比例次之,占比为35.2%;旅游景区就业占比仅为1.4%。酒店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内资品牌酒店工作,其中华住、亚朵、美豪三家品牌酒店人数最多,毕业生基本成长为基层及以上管理者;在旅行社工作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导游和计调工作,新兴的线上岗位逐步在增加。

2.标杆院校调研。为了提高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打造专业特色,项目组对标杆院校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选取国内的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国外院校选取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英国萨里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调研发现,标杆院校顺应产业趋势,依托优势学科,采用了“旅游+数据分析”“旅游+地理”“旅游+文化创意”等培养模式,体现了养成式教学、定制培养、实践教学等培养特色。

(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数据搜集,根据《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标准(旅游管理专业于2019年通过认证),结合学院定位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重品德、会思考、善沟通,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具备服务意识、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类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项目策划、营销推广、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旅游管理是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为了凸显专业特色,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了入门、提升、综合三个层次,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三个类别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来说,课程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技能结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是旅游专业的综合性训练,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社会实践教学则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6]。

(一)入门层面

入门层面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专业认知能力,在此阶段,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入门层面实践教学主要在大一、大二进行,包括课程实训、新生入学教育、认知实习、军事训练、社区参与等。课程实践包含专业课和通识课中的实践部分,涉及问题辩论、课题探究、考察体验等。专业实践中的新生入学教育,从学生入校开始,涵盖大一整个学年,包括校友讲座、行业大咖分享、学生活动等,将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在社会实践的社区参与方面,学校根据学生住宿地点的不同,分为8个青年社区,学生则根据个人兴趣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入门层面的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通用胜任力,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外语能力、信息处理、团队合作等。

(二)提升层面

提升层面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和旅游业务运营能力,在此阶段,学生对旅游管理领域有了全面的了解,专业知识积累相对丰富,思考问题更加多元化和系统化。提升层面实践教学主要在大二和大三进行,包括第二课堂、专业实习、学生社团、景区调研、工作室等。课程实践的第二课堂包括职业素养和学科竞赛,学生通过参加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等,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专业实践上,学院成立了走你旅游工作室,引导学生参与真实旅游项目,进行职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学生社团方面,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加入学生社团,针对性地提升实践能力。除了关注通用胜任力外,提升层面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力,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运营、旅游渠道拓展、产品营销、企业运营、宾客关系处理等。

(三)综合层面

酒店实习论文范文6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多元化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根据旅游酒店人才市场需求,明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能按照“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定位职业、服务社会”的建设思路,培养酒店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笔者根据湖南旅游酒店业对于酒店人力资源发展需求提出的酒店人员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多元化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思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坚持“对接产业设置专业,校企合作建设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产业”的原则,着力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做到专业开发与市场同步、专业改造与产业升级同步、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做到校企人才共育、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培养过程共管、建设成果共享、建设与培养责任共担(见图1)。2.“一主线,二强化,三结合,四对接”的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思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为基础,以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校内工作室和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将酒店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校内实训基地或仿真公司,实行校内实训基地、公司与校外实习基地一体化,校企共同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人才规格相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训条件和环境与企业实际条件和环境相对接。从而形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一主线,二强化,三结合,四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特色。即一主线: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二强化:强化酒店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四对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酒店行业人才规格相对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酒店企业工作过程相对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条件与环境与企业工作条件与环境对接。形成形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探索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体系设计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围绕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丰富学生顶岗实习而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遵循“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目标、以职业岗位职责为课程标准、以实践项目为课程教学载体、以教、学、做合一为课程教学方法、以‘双师型’教师为课程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最新技术为职业拓展、以终身教育与个性教育为教育目标”的课程建设思路,建立对接职业岗位、职业工作过程的具有“课程构架系统化、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组织教学团队化、课程实施实践化、课程成果社会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特色的“核心素养、能力本位、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2)。

三、结语

中国的旅游酒店业正面临国际发展的重大机遇,需要更多的旅游酒店人才,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多元化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出熟悉现代酒店运营,具有较高从业意识、良好职业道德,外语能力突出,具备适应终身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才能提升旅游酒店业的声誉和创新发展,促进我国旅游酒店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酒店实习论文范文7

[关键词] 课程思政;酒店管理专业;思政元素

一、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

(一)以“人”为核心

酒店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从本质上说是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的对象是“人”,而提供服务的仍然是“人”,这客观上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必然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在各专业课的讲解过程中,必然围绕“人”的因素进行设计,既包括消费酒店服务的客人,也包括提供服务的各个岗位的员工。如何协调客人和员工、客人和客人、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始终都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命题。对于各种关系的妥善处理,对于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都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需要探讨的,比如要遵循哪些原则、责任义务如何合理划分、有哪些方式方法可供选择等,归根结底都是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以“人”为核心的特征,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天然地与课程思政的要求相契合,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立德树人。

(二)动态多样性

酒店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而服务行业的特点就是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当中,即具有动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那些不断地改进服务水平、提升服务供给质量的酒店实体才能够生存下来。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个别酒店的创新行为会逐渐成为整个行业的规范,而这必然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应性的转变。此外,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还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源自于酒店管理需求本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酒店的管理型人才,需要通晓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除了要明晰酒店内部各系统各部门的运作,还要对社交礼仪、法律法规、经济发展规律等有较好的认知,更要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素质要求,而这些都需要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推广。

(三)鲜明实践性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必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其所开展的一系列专业课程都要侧重于满足现实的行业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酒店行业从业者。除了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等一些通识课程以外,酒店管理专业还会开设一些相应的实践课程。相比于其他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时间往往更长,而实习的地点也往往都是国际和国内知名的酒店集团旗下的酒店,使得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就能够基本熟悉酒店各部门的各项业务需求及具体工作的流程,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实践的需求。

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

(一)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首先,酒店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向性特征,特别是随着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化通常是各大型酒店集团必然的战略取向。酒店作为与外界交流的节点功能将得到不断加强,这决定了酒店行业的从业者与国外的人员、信息、物资等接触的机会通常会更多,受到外来影响的概率也更高。另外,当代酒店的运作模式往往承袭于西方国家,因此外显的文化往往是西方的文化,容易使学生想当然地认为酒店的管理和运营必须按照西方模式进行,并无形中更加认可西方文化。因此,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有必要强化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及文化的认同,使其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底蕴和人文关怀,坚定文化自信。

(二)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多数会进入酒店行业工作,而且往往需要从基础性工作开始做起,逐渐才能进入管理岗位,这几乎是每个酒店从业者都要经过的“历练”。基础工作往往是比较辛苦、繁琐和无味的,往往和学生对职业的期望和理解有很大差别,这就容易形成学生在最初工作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倦怠和逃避的想法。因而需要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及实习实训环节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等品格,引导学生学会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职业规划。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着力加强服务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从顾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

(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所有的酒店都有一套系统严密的组织架构,不同的部门之间、同一部门不同的层级之间都是有分工的,只有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的员工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协作、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地把酒店的各项工作做好,推动酒店的良性发展。酒店是一个整体,酒店的员工是一个团队,每个员工都应懂得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工作。而这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需要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着力培养,要让学生从内心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对于集体主义的认知程度。

(四)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任何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标准,酒店行业也不例外,任何酒店都希望员工具有诚实守信、谦逊有礼、遵规守纪、仪容整洁等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但这些都是需要长期浸入培养的,将其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中。由于酒店有着人员流动性强、对外交往密切、交易活动频繁等行业属性,很容易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灌输,包括自身遵守法纪法规意识以及对于违法活动的敏感性和应变处置能力。

(五)安全意识和责任担当

酒店具有人员密集性的典型特点,安全问题是需要格外重视的,否则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应该尽可能地强化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对安全隐患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以人为本的观念。要让学生不仅具有安全意识,还要具有责任担当,能够想酒店之所想,而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六)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当今时代,知识技术、观念理念、流行元素等都处在快速变革的进程当中,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是不可能学习到所有在未来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包括价值观也是要经历逐渐成熟的过程。因此这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种不断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予以灌输和培养的。另一方面,酒店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存续,就必须不断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客观上要求酒店员工具有创新的精神和意识,能够快速接纳新鲜事物,并适时作出得体的调整。此外,酒店行业由于人员往来频繁,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酒店的员工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要懂得灵活应对,转换思维方法,另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都是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

三、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策略

(一)实施“全程”融合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考试考核、实习实践、社会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全部环节进行展开。课堂教学环节应该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主战场,在讲授知识性内容的同时,有机地融合多种思政元素,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在考试考核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要有针对性地考察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并赋予一定的分值权重;在实习实践或社会活动环节,要有目的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应该积极和实习酒店等用人单位共同设计实践活动计划,发掘实践环节中富含思政元素的现实场景,创造践行思政理念的机会,并适时引导和教育,强化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认知水平。

(二)推动“四教”融合应从教师、教案、教材和教法四个方面研究制定思政元素的融合策略。对于教师,要加强培训,积极支持教师参加课程思政讲座,支持教师到其他有成功经验的高校进行观摩学习,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业务交流和讨论,加强教师与酒店的联系与课程共建等;要加强自主学

习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提升其主动性;研究有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如以赛促建、以项目促建等方式让各专业课教师深入思考融入路径。对于教案,强化教案中的实际案例遴选,如定期与酒店沟通以收集酒店各大部门发生的真实的对客服务案例、优秀员工案例等;在教案的模板设计中以及对教师教案的检查过程中,均应有意识地强化思政内容的考评。对于教材,应该进一步加强完善教材的甄别和选取方式;定期更换教材,结合教案丰富教材的内容。在教法方面,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元素的融合,比如通过以情景剧等方式来进行某些情景再现,教师在剧本讨论、彩排以及总结时予以必要的指导;再比如邀请有实际经验的酒店从业者或毕业生以报告讲座的形式来分享经验等,强化学生对思政元素在实践中的理解。

(三)强化“双线”融合

酒店实习论文范文8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实践做法;困境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职业院校,一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倡议的实现,高技能型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实践教学方式,在高职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在教学中逐步开发了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与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合作方式,现有实训室10间,校外实训基地20余个,以外资高星级酒店和大型国有旅行社为主,校企共建人才孵化基地1个,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及其内在规定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助双赢,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界定

校企合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互动活动。而这一活动是在培养新型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目标的指引下开展的,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的合作,把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以产教融合为指引,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以及机构的合作与互动,充分利用好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用人单位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来看,合作对象的选取主要集中在餐饮行业,在合作实践中常见的有“订单式”培养模式、“2+1”合作模式以及“实践基地”模式。1.“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顾名思义是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依据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培养学生的育人模式,一般课程的开设时间较短,而学生经过一定程序考核合格,毕业之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2.“2+1”合作模式。所谓的“2+1”合作模式,“2”是指在学校接受两年的理论知识,“1”是指第三年到企业进行实践,或者顶岗实习,所有学习期满之后,到学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授予毕业证书的一种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认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用得上。此外,在实践即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从企业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同时又节省了学校实训的开支如器材、操作间等,使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这也是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一。3.“实践基地”模式。在校企合作中,有一种合作模式最为常见、也最受欢迎,那就是“实践基地”模式。学校寻找固定的酒店,并将其作为学生实习的基地,也就是设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接受一定阶段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故而是一种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共赢的育人模式,把实践操作提升到与掌握理论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在学校接受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现信息共享,校企共赢。1.校企合作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将培养一批“拿得出来、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然而,在高职院校中,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放在第一位的,一些实训设备、设施的配备与高端酒店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难以真正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便利。因此,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到酒店中去真正参与管理和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2.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酒店专业课程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强调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其他教学环节的安排中都需要酒店专业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实现与酒店岗位相衔接,增强高职酒店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技能性,促进校企的“无缝”对接。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中,把酒店的行业标准与院校的培养标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从而提升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做法及困境

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如下。

(一)人才培养与专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大多数的酒店管理专业都已开展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对企业和学校是互惠互利的,能满足各自需求。一方面,酒店能够解决短时间内的用工荒问题,满足酒店管理对人才需求的相关要求;另一个方面,从学校层面来讲,能够节省大量的实训费用,减少因实训需要购买器材、场地等。同时,对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实践兴趣有所削弱,势必对其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不错,学校当前也与诸多五星、四星级酒店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但是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与酒店管理的实践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难达到“三方共赢”局面

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健全机制的保障,这也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法宝之一。因此,多数高职院校都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断通过健全机制加强与酒店的合作,增强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建立“政校行企”运行机制。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被广泛运用,也得到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政策支持。但是,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典型的问题就是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高职院校选取合作对象的标准不统一,在酒店业的发展中,每个地方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培养的酒店专业人才符合本地酒店的用人要求,但难以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二是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上来看,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符合特定酒店的用人要求,但是不一定满足其他地方酒店的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突破口。

(三)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合作层次低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一些高校由于管理者不重视、认知不到位,导致校企合作沦为形式,虽然学校与酒店有合作,但并不大规模指派学生参与实训,只是组织学生象征性的参观而已,并不真正让学生到酒店去实习、去实践,使校企合作名存实亡,没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理论讲授、实践指导和毕业实习。一般而言,前两个环节是大一、大二年级在学校完成的,而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一般在大三年级通过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在实训基地或酒店完成的。如何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首先要在校内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实践中,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进而增强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升合作的实效性。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人才培养要着眼于培养满足酒店管理服务需求,拥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理论与技能,从事一线酒店管理经营的服务型人才。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互动

为了真正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其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符合。因此,在推进高职酒店专业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酒店专业的学生是要培养满足现代酒店发展需求的,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过硬的服务、管理、营销等一体化的管理能力。其次,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的一种培养模式,要不断深化合作。在合作实践中,不只是单纯地由学校派学生到酒店去实习,而是要参与专业的设计、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环节的制定,确保所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需求。

(二)构建学校、酒店、学生、家长“四方共赢”的合作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将推进校企合作制度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利益是推进多方合作的基础,因此,一是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合作工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参与实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二是酒店要积极参与合作,健全合作机制,提升实训的效果;三是学生要对顶岗实习及其他的实训内容有深刻的认知,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实训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四是家长要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训,在真正的酒店管理与服务中提高服务技能。此外,建立联合型的校企合作领导机制,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化合作、互利共赢。

(三)加强校企联系,分层次深入开展合作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专业共建,质量共抓,成果共享”。一是成立酒店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可以从酒店选聘专业的管理者及服务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计划、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进行指导,从而制定全新的培养目标,深入课堂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与培训。二是与酒店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酒店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加大对酒店实习、实训设备与环境的建设投入。对于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用人单位)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特别是实训的设计也要与酒店的要求相匹配。三是实行“订单式”就业模式。也就是酒店与学校商定相关的就业协议,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同时用人单位也要真正地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所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酒店上班。总体来说,用人单位根据行业发展及自身规模预测未来人才的需求量,与厦门南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签订“供需合同”,共同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由学校负责酒店类管理学生的理论教学,两年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到协议酒店进行顶岗实习,掌握相应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实习完成之后由酒店做出相应的实践评价,最后回到学校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授予毕业证书。总之,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后,并过相关考核即可进入酒店工作。

(四)加强师资建设,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旅游业的发展对酒店管理的人才数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服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酒店服务中游刃有余,为顾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因此,在酒店专业人才管理中,要依托实训基地的专业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也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是选派高职院校的老师到企业中参加实训,结合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实际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同时也要及时地掌握酒店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从而在人才培养与就业中寻求平衡点,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使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双赢。二是加强与高端酒店的交流与合作,选聘一批优秀的酒店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训或操作教师,定期开展专业讲座,让学生接受实践管理与操作方面的技能,从而为参加实训及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三是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顶岗实训等环节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由企业的专业老师负责审核,并针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水平,从而打造一支实践型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中国教育部网.

[2]徐永清.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

[3]李翠莲.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的几种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46-147.

[4]梁晶,范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274-275.

[5]邵林涛,顾秀玲.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10):72-74,79.

[6]宋佳佳.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J].职业教育,2015.

[7]鲁柠.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以湖南理工职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