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范例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论文范文1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应不断探索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应适应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各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及高校实际,研究适合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材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由于不同专业所涉及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不同,笔者提出了自下而上的“1+X+E”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1+X+E”的课程体系即为1门核心课程(必修),X门核心课程(必修或选修)和E门提高课程(选修),可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1门核心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其教学目标为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打基础,为后续课程做准备。“X门核心课程”为一组计算机技术基础应用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一般不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而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如“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E门提高课程”为其他选修课,在核心课程基础上,开设高级程序设计与算法系列课程、数据库及网络系列课程,这些涉及计算机前沿技术的课程,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部分学生希望较深入地掌握应用开发技术的需求。“X门核心课程”中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应根据专业性质、工作需要、学生基础、学习的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区别对待。如理工科的学生,应当具有开发应用软件的较强能力。为此,应当根据需要学习算法和数据结构、操作环境和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等知识。文管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使用和开发能力。应当学习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课程。

当前,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成为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教育已成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还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作为学生能力的评价标准将不再适宜。目前,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传统应试阶段,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内容单一,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有一部分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时,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以后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高校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要多样化,在评价中肯定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不迷信唯一答案。应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作为主体,还应包括平时上机能力、与专业课结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可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方式,分为基础模块、综合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

考核形式也可多样化:平时成绩考核、期末成绩考核、等级考试考核、考试系统考核、大型作业考核。全部采用上机考核的形式,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强调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平时成绩考核:指平时学习的作业情况、实验出勤和实验效果等,此外,课堂讨论、课堂表现、实验效果等均作为平时成绩,占成绩总评的10%~20%。期末成绩考核:应以能力考核为主,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程度,突出学生对计算机的构成、网络的组成等概念的理解,占总体比例的20%~30%;实验操作技能主要考查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突出学生能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学习的一个工具来使用,占总体比例60%~80%。等级考试考核:是期末成绩考核有益的补充。以能力考核为主、规范考试方法。考试系统考核:建立涵盖了全部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每张试卷中主观题目(考察基本计算机理论知识)占20%~30%,其余部分均为计算机操作技能题目,集中体现了该课程以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为主的定位。大型作业考核:结合本专业的需求,出一些项目作业让学生完成,可以以论文、讨论形式提交,从中可考察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还可以从个性化发展的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若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另外,学生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模块化教学,因材施教。根据这种情况,建议各高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内容分为若干模块,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可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演示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FrontPage网页制作工具。学生入学后进行分模块测试,测试结果分成三个等级,完全具备上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的为第一等级,达到第一等级后可免修该课程的所有模块;部分达到要求,还不完善的为第二等级,学生可以学习自己不熟悉的模块;没有或较少接触过计算机的为第三等级,按现有的教学大纲和学时进行教学。这样在一学期授课结束后,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达到大学生应具有的信息技术素养。实地讲解,精讲多练。将部分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放到实验课中讲解,同时适当增大实验课课时。

计算机论文范文2

一、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计算机教育技术重要性的意识不够

一些老师的认为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好,讲课方式还是停留在有书本,有粉笔,有黑板的教学方式上,认为网络教学缺少灵活性,一些知识在网上教学没有老师讲解的细,也没有老师讲的容易理解,所以很多学校即使有计算机教育工具,很多老师也是放弃使用。很多学生也是习惯了那种老师运用黑板讲课的方式,不习惯用计算机教育技术去自主学习。

2、计算机教育技术设备未充分利用

有的一些学校因为技术落后或者是学校为了节约资金没有充分的在教学课堂上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有的学校虽然有计算机教育工具,但是没有联网,或者是计算机设备坏了,没有及时修理等等,让计算机教育技术退出了教育课堂。

3、计算机教育技术运用资源的误用

有些人在运用计算机教育工具的时候,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在这学习资源巨丰富的计算机上不能有效地利用更好的资源,因为,随着计算机教育技术再教育界的地位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杂乱的资料也在网上到处都是,导致学者在选材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计算机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1、计算机教育技术网络化

随着教育方式的一次次重大的变革,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运用的必然工具,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教育过程中,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管理,将快速运算,储存记忆自动功能与文字,头像,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数字媒体信息组合在一起,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计算机上清楚地描绘出来,这样可以方便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学习者度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可以在任何自由时间去学习,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世界上的最优秀,最先进的文化。通过计算机网络化的教育技术,学习不再是像传统的教育技术一样,计算机网络教育,免除了教科书印刷品、粉笔、黑板和一些教学模型的需要,只要连上了网,就可以随时下载到自己想要的任何资料,而且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图片文字,内容丰富文字图画更生动活泼,有助于记忆。可见网络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而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再教育界的推进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和需要。

2、计算机教育技术多媒体化的运用方向

在教学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些剧作情景,有利于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育中,确实能给受教育者带来很多益处,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将文字和图像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将影视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到达一种“文图声相并茂”的效果,便于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

三、结语

计算机教计育技术是时代进步教育改革要引入的新教育阶段必须要有的教育工具,计算机教育技术是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掌握的一个教育技术,也是各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运用的一个技术,计算机教育技术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是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新阶段。

作者:于小冬 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二)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子产品愈发的普遍创新,计算机教育走进了城市到乡村的各个人们生活中,商业企业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接轨获得资讯信息,我们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上网聊天,打游戏,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我们还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储存,监视监控,开发软件与实验室创新处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使我们的生活真正开始与数字化接轨,与信息化接轨,让我们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便捷与方便。而从教育角度看,目前,各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学习。孩子们从小就通过学习计算机提高自身的思维活动与判断能力。由此看来,计算机技术已然将我们领进到一个自动化的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探究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探究思路与方向

从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研究的方向有汉语言文学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CAD制作图形与图形处理学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功能与设置属性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与帮助。首先汉语言文学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处理我们不方便阅读的中文信息,使之变成我们易于理解与掌握的汉语言文学,利用的则是一套以中文为主的信息处理系统。图形制作与处理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将用户的图片处理的更加清晰,按照用户的需求制作一些立体图片,或者将图片进行效果增强红眼修复合并抠图等。这种技术在所有计算机应用技术里是最重要且最成功的一套技术,它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而多媒体技术则是一项丰富我们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项技术,用户通过计算机的音响设备,视频设备,听音乐看电影,制作影音动画,电影剪辑,PPT制作,使人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多媒体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丰富了传媒内容的信息传递。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界定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科界定主要分为八个方面。分别为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与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其中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Vf数据库应用,VB.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页制作和FLASH动画制作五个学科。当前,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迅速普及和网络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各类信息是我们人类生活、生产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员时间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课程实施成绩与学习质量,扩展专业知识,多选一些公共选修课,增加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让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紧迫与重要的。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1、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高性能计算的发展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中必要的一个趋势。因为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会使得未来的计算机向更加微小,高速,高性能的方向提高。其中有待实现的是纳米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众所周知,纳米技术与量子技术都是集超小型超高性能与一身的技术,它可以让计算机技术以普通计算机速度的十亿倍高速运转,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与信息储存和处理。因此,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因为这种技术包含更多的智能成分感知能力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新型储存器可以镶嵌于计算机内部然后以每立方厘米储存十TB的容量达到永久性储存。这样一来,永久性储存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些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与完善,将为人类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提供无穷的力量。

2、智能巨型化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智能化与巨型化的结合也是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因为智能化是当前计算机最应该具备的技术,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技术。智能化可以使计算机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模拟人的思维逻辑过程与人的感官行为,代替人们进行日常的听说读写想等一些行为过程,预先设置好相关的运行属性与设施,加强计算机的防护与检测能力,从而增加计算机的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方便于人们的生活。而巨型化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则是注重巨型计算机的包容量大,运算能力强,功能强大的特点,它与微型计算机并不矛盾,各有各的优势。巨型计算机的储存量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100TB的容量,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百亿次。其运算速度准确,速度之快是未来计算机最应该具备的性能。也是满足人类需要最有效的能力。

四、结语

计算机论文范文3

(1)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①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全面,通常认为该课程不属于计算机的课,是否学好都无关紧要;②学生因对专业知识、电学知识的陌生而产生消极心理,失去课程学习的兴趣。(2)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课程概念较多、内容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对实际电路环境有概念的学生,学习兴趣可能建立得较快;但对相关概念空白的学生就会感到课程难懂、难学,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3)先修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涉及到的课程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如大学物理中关于电学的物理现象及概念、高等数学中复数的计算方法等等,学生学过也不知所以然;(4)课程内容不合理且偏多,涵盖了基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分析及数字电路分析三大内容板块,有限的课时需要更合理地统一这三方面知识;(5)教材内容都较经典,与时俱进的实际内容较难体现,学习枯燥感会由此而生。(6)实验教学内容太过于详细,实验的目的无法体现,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

2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建立正确教学方法

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的教学课时定为6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8课时,实验课时16课时。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应围绕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优化选择和重新组织,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突出能力培养,增加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涉及先修课程的内容以定义式形式给出,充实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

2.1关于理论教学

理论知识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成为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子技术课程涵盖了三大板块知识,理论教学的内容根据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取舍,依据职业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要,重点体现够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淡化知识的学术性和理论性;教学思路上遵循电路器件特性、电路处理方法及电路分析方法三条主线,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例题,提高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目的。

2.1.1基本电路分析

教学内容应强化电路基本概念及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基本概念主要讲解认识电源和电路基本元件及电路中参考方向学习和识别的意义;电路基本分析方法主要讲解电路基本定律的内容及应用,选择性地讲解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及戴维南定理,以例题的方式说明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有针对性地建立正确的电路分析方法,对定律的数学证明不作说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看图,分析电路中的元件和电源,区分电路的类型,确定电路的分析方法,以直流电源作用下的电路作为电路分析方法的学习,后续电路的电源可能不同,但电路经过处理后的目的就是要采用直流电源作用下的电路分析方法,后续电路中重点学习的就是电路如何进行处理;如交流电源作用下的电路首先解决的是如何将电压、电流相量化及元件特性相量关系的建立。基本电路分析中主要涉及的是电路的计算,电源以直流、交流为主,教学例题中可以引入模拟电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模拟电路中出现的元器件可以作为已知条件给出,如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有机统一基本电路分析与模拟电路分析二方面内容,建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本篇安排8课时,其中电路基本概念约3.5课时,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约4.5课时。

2.1.2模拟电路分析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三个元件二极管、三极管及运算放大器的特性说明及元件应用电路分析。二极管中讲解半导体尤其是杂质半导体的特点,二极管的截止和导通工作状态及对应等效方法,以整流电路及数字电路的基本门电路作为教学例题,建立含二极管电路的处理方法及基本分析思路。三极管中讲解器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区域,放大区放大的原理及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和性能指标的计算,工作在饱和区和截止区的器件在数字电路典型集成器件与非门中的分析;教学例题主要解决放大状态下三极管管脚、管型的判别,小信号作用下含三极管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处理方法,以及分压式偏置下电压放大电路静态、动态指标的计算。运算放大器作为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讲解如何削弱零点漂移现象,淡化其内部结构,突出器件的外部输入输出特性及线性和非线性工作区域,通过说明扩大其线性区域施加负反馈条件讲解反馈的概念、类型及判别方法;教学例题主要构建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处理方法及分析思路,如线性工作区域的器件使用在模拟信号运算中的功能,非线性工作区域的器件组成实用的电压比较器,传感器输出电路中运放的放大作用等。本篇安排18课时,其中二极管4课时、三极管8课时、运算放大器6课时。

2.1.3数字电路分析

教学内容需淡化数字电路逻辑器件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重视外部逻辑功能的分析,包括数字电路分析基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时序电路的分析三大部分。数字电路分析基础中教学内容涵盖数制、码制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逻辑函数的概念及化简方法和意义,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数字电路分析方法;由于数字电路的信号源与模拟电路的信号源完全不同,尤其强化分析方法的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重点教学的内容包括常用组合逻辑器件的外特性,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以设计方法设计实用的组合电路如加法器、编码器等,建立中规模数字器件的概念,认识常用中规模集成器件,再讲解中规模组合器件的应用,教学内容因此组成一条清晰的知识连线;教学例题可以偏向与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如计算机中加法器、计算机键盘编码电路、存储器中译码器应用等。时序电路的分析教学内容首先要充分体现时序电路与组合电路的区别,包括电路中组成器件的逻辑特性不同、分析方法的特点等,主要讲解触发器的外部逻辑特性,仅基本RS触发器分析其内部结构以说明触发器中复位与置位功能,其余触发器仅说明其外部的逻辑功能,摈弃其内部枯燥的结构原理说明;以分析触发器组成的计数器电路讲解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同样可以适用其他电路如寄存器电路的分析,同时也揭示了集成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及原理和功能,解决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问题;教学例题要体现学习触发器逻辑功能的重要性,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思路,将555定时器作为综合例题分析讲解,包含三极管、运算放大器及触发器。本篇安排22课时,其中数字电路分析基础4课时、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6课时、时序电路的分析12课时。

2.2关于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共8个,安排16课时,包含验证、仪器使用、综合分析及设计项目,基本电路分析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安排4课时;模拟电路分析包含仪器使用、综合分析等项目,安排6课时;数字电路包含验证、综合分析及设计等项目,安排6课时。通过课程实验巩固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电子技术方面的感性认识及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基本分析能力、电路的调试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1)对验证性和分析性实验给出实验电路和实验内容,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结合理论知识自主决定测量量、自拟实验步骤及实验表格;对设计性实验给出设计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并调试得出结果;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2)实验项目安排上要体现各实验的相关性,内容安排体现从元器件到单元电路再到系统设计。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主要用于电压放大电路及运算电路的实验测试;数字电路器件逻辑功能测试与具体应用电路相结合。以往实验中出现问题时通常有器件本身存在问题,但学生实验前总是忽略器件的好坏,实验中的问题难以入手解决,强调实验的相关性可以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掌握实验中的主动性,并且各实验的目的也更加明确,对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做到循序渐进地完成。(3)丰富实验内容,将实用小电路、电子竞赛试题等应用于实验中,或分析或设计,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课时限制使得实用电路在某个实验中不可能完整实现,但可以将其中的单元电路作为实验的内容,其他部分以模块代替,实现电路的功能。(4)实验前预习内容及实验后的思考问题与实验内容密切关联。实验前的预习可以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进一步理解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从而提高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兴趣;实验后的思考是对实验中的总结、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解答、实验数据的分析等,培养学生建立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结束语

计算机论文范文4

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杂性。在计算机内,能够携带信息的载体有很多,载体的多变决定了媒体的复杂性。

2.交相性。它表明的是计算机将不同的媒体进行融合之后形成统一的整体,然后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将这些信息有效地反馈给用户。

3.数字化。媒体信息是以数字信息进行读取的,表明了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

4.动态性。多媒体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

5.集成性。它是指多媒体技术融合入各类多媒体时,主要的还是通过计算机集成融合,集中对多种媒体信息同时进行处理。

多媒体技术的大力推广,使得其在课程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地位,现在教师上课都不是用以前的方式,教师在黑板上面进行板书,学生在下面听讲的模式,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比如文档、PPT之类的将先做好的课件放映给学生观看,教师适当地进行讲授,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建立。

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针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有下面几个优势。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总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上课的时候一味地以教师为主,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教师所讲授的学习方法都是按照既定的模式传给学生,但是学生是否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又或者这些学习方法是否适合每个学生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来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计算机拥有十分庞大的信息量,学生可以逐渐地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成。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就是一味地以教师的讲课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授,学生在下面只是听着,当师生之间没有互动的时候,课堂时常会显得没有活力,学生也很容易走神;但是当现代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动态图、图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开始独自地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改变课程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选择最有效的授课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有所收获。

(三)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

数据显示,在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起来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信息接收的效率。而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整合到一起,以放映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使得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再适当地加入说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阐述所看所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三者结合使得课程学习更加丰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多媒体技术在技工院校应用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运用适当的应用软件

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的时候,由于专业因素的限制,往往需要选择适当的应用软件来进行教学。而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机工具有Word、PowerPoint、Flash、Pho-toshop、Coreldraw等办公、绘图软件,还有一些视频编辑的软件,比如AE等。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加强对这些计算机工具的学习,不仅能掌握一门技术,对于专业的学习同样会有着不小的帮助。

(二)调整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在制作教学课件前,首先便是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确定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和目的,然后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设计编制出课件,课件完成之后要进行审核,并且也随时地了解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教学课件,不能一成不变,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课件制作时,要大量应用视频、音频、图像等媒体文件,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计算机论文范文5

1.1FB技术

系统设计与环境比较相符合;经济性比较强;系统设计的标准有着公开性与一致性;可将现场运行的数据实施远程传送;并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自身能够实现对于故障的识别,采集信息、处理报文、控制算法。PROFIBUS是OSI型FB的一个标准,此种标准能够实现数据之间的快速传输,从能在配电网之中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能够提升配电网之间的数据的连接,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PROFIBUS—DP通信协议,此种协议的存在使得配电设备具备了比较快速并且有效率的传输,它自带高速组态以及高性能诊断的功能,具备着但主站与多方主站的功能系统。所以,此种协议能够使得配电网更加快速实现自动化;

1.2ETHERNET

它本身有OSI性、实时性等特点,是互联网络数字方式连接之中的一种,具有比较大的优势:(1)传输速率较高,在配电网的计算机应用之中具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范围。(2)现阶段的ETHERNET具备着较为明显的开发技术的支持优点,在实际之中有着比较多的开发工具与环境的选择余地。(3)ETHERNET网络系统配套的硬件选择也较多,经济性价值比极大。(4)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之中,能够使得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与配电网的电力即使高度融合。

1.3LonWorks

能够集成设备、传感器以及现场的三种网络,能够实现在多种传输介质之中进行通信传输;因LonWorks支持很多类型的拓扑结构,所以在实际的配电网的拓扑结构的应用;在进行通信传输的过程之中,控制信号是一种比较高级以及快速的技术,其在配电系统内的应用比较广泛,从而提升配电通信系统的成功率。

2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应用的优势

2.1通信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配电网之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充分实现配电电网的可靠性,因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电网之中能够实现配网络的错误的识别,增强配电网的可靠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之中的应用能够使得配电网免于受到一些其他的干扰,具有较大的抗噪音、电磁、雷电等特性,最终保证配电网整体稳定以及平衡的发展,具有着比较大的可靠性。

2.2通信的实时性

配电网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自动化,其中具备的最有力的优势,便是能够提升配电网的通信传输效率,解决了配电网正常运行使主站FTU/TTU刷新速度较低,在配电网故障的时候又不能充分的快速传送比较大量的故障数据,从而实现了对网络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在线分析功能,加强了配电网通信的实时性。

2.3通信的双向性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之中进行比极大规模的应用,能够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各个层次之间的水平层次的双向通信,使得主要站点与终端在下发指令的时候,能够充分而且及时的接收到终端上传的数据,最终实现配电网的双向传输以及通信的能力。

2.4通信的灵活性以及经济性

计算机论文范文6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模型,其目的是以共享为构架并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然后经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再将最终的处理结果回传给使用者.云计算可以使得每个用户感觉联网的计算机是一个分时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以及存储系统,它具有以下特点:(1)对用户终端的设备要求较低且使用方便和快捷;(2)课提供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3)网络数据共享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实现.

2“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的意义及其特征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可以说,“云计算”是无处不在的,因而,其安全性成为使用者和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下面就谈一谈“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的意义及其特征问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义如下:

(1)“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为使用者或是用户提供最为可靠和最为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使得用户可以不再为数据的丢失以及病毒入侵等应用性问题而烦恼.这是因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保证数据得到安全性保存和备份,通过计算机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安全的数据中心,实现多机互联备份和异地备份等多种方式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随着“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提高,“云计算”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可以使得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云”中,避免诸如电脑遗失或是维修甚至是被盗后数据被窃取的风险,只要有了授权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和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2)“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可以使得数据使用者或是用户在共享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因为计算机“云计算”上的各种加密技术和措施可以保证用户信息和数据是以加密状态进行传输和接受的,然后以较为严格的认证和管理权限进行监控的,用户可以在使用时通过其他保护措施再次进行加密操作.

(3)虽然“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要求高,但是,它对于使用者的用户端设备要求较低,这就使得其可以具有更加亲民的便捷性和使用率,在用户接入计算机网络后就可以实现“云计算”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和共享,十分便捷和迅速.

(4)“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通过大量的网状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的行为进行时时监视和检测,一旦发现有木马或是恶意程序的威胁时就会将此信息送往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并及时进行处理操作,从而避免下一个使用者或是客户端的感染操作,保证了计算机信息数据传输中的安全性.而“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有如下特征:

(1)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即:在未经过用户的授权使用情况下,信息和数据等是不能实现共享的.

(2)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即:在未经过用户的授权使用情况下,信息和数据是不能随意被改变、破坏或是删除的.

(3)具有较高的可操控性,即:在未经过用户的授权使用情况下,信息和数据是不会被利用和处理以及传播的.

(4)具有较高的信息审核性,即:当网络安全出现问题时,授权用户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核查和控制,维护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总之,“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保证实现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信息不会因为意外或者和人为故意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的危险,并以特定的技术加以数据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利用性的各种安全保护.

3“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3.1“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技术层面存在着问题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所有存储在云中的数据会在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发生服务中断时无法获取和处理,不能进行操作,甚至是束手无策.并且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其安全性会由于“云计算”在目前状况下是网络开放性和可见性的原因而存在大量的安全性问题,对于一些虚假地址和虚假标识是无法识别和甄别的.

3.2“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问题

“云计算”还没有实现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完全保密性,其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都存在着不可确定性,很多黑客都将“云计算”当成了攻击对象.此外,很多驻留在用户PC机上的病毒软件也会时不时发起恶意攻击,这也是导致“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3“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保障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立法机关还没有针对其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的监管、保护和制裁措施.可见,这种法律上的保护缺失也是造成当前“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之一,这也是我国网络存在的弊端,立法机关应该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这些网络威胁行为的猖獗和肆虐.基于以上的原因,必须要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4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4.1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并要切实地加强这种防范意识的实际落实

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要从系统的身份认证开始,这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门户和基础,也是防范第三方不明用户或是黑客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并且要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还要落实到实处,将计算机网络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一致性给与高度保护,防止非授权的访问和传播使用,严加监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危害,严格把关“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操控.其实,只要用户具有最起码或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和一些简单的基本电脑安全操作习惯,“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落实就可以得到提高.例如,用户要尽量避免在公共的电脑或是网络使用系统中进行数据操作和信息使用,或是避免“云计算”数据存储时总是使用同一密码等,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云计算”安全下增强安全意识的手段.此外,用户还要进行数据的经常性备份和整理,避免在今后的使用中出现诸如“云计算”服务遭受攻击时而出现的数据丢失而无法恢复的问题.

4.2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应对手段和能力

例如,对于计算机本身来说,用户一定要注意防火墙和其它保护屏障的使用,而这种保护措施要尽快更新,可以引用一些诸如鉴别授权机制、多级虚拟专业防护墙等,使得其技术结构保证计算机网络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和高效率性,确保了“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证.又如,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而后认证等手段来保证“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使得其实际应用中具有了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说,只有在“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得到切实的保障之后,安全、健康和科学的计算机网络使用环境才会被营造,这样才会促进我国“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事业的良性发展和壮大,为广大的“云”用户更好地服务.因此,要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应对手段和能力.

4.3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应用程序和服务器中的安全问题

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过程中,对于陌生信息和数据的防范和拦截是阻止外来不安全信息和数据侵入的一个有效方式,它可以在安装具体防护程序之时就给与保护.“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问题中的服务器可以起到一种缓冲性作用,它可以对于内网进行隐藏,使得公网IP得到节省,并对访问网站的查看具有监控行和操控性,也是一种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此外,对于“云计算”服务商来说,采用分权分级管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有效防止客户的数据和程序被“偷窥”或是肆意篡改,而分级控制和流程化管理的方法可以使得每一级的管理都有被监督和被检测的保证,使得这个“云运算”数据至少会有两级人员来管理.第一级是普通的运维人员,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日常的运维工作,但是,他们无法得到用户的数据信息;第二级是核心权限人员,虽然他们可接触到到用户数据信息,但是他们会受到严格的运维流程的严格控制,从而也不能随意使用、篡改和删除用户的信息.可见,这就会加大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

4.4要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

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采用加密技术,这是完成“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的最为基础和有效的方式之一.为此,使用者或是用户可以在把文件等数据性资源保存到计算机网络之前进行加密措施,例如,可以使用pgp、truecrypt、hushmail等加密程序来辅助完成.(2)可以通过使用诸如vontu、websense和vericept等过滤器来使得那些离开了用户网络的数据可以得到时时监控,对于其中的敏感性数据给与有效拦截或是阻止.在一个使用群体内,例如在一个公司内,还可以以数位排列的方式来控制不用用户在数据使用和共享等中的使用权限和程度,保证了数据操作和使用的安全性要求.(3)进行云服务提供商的选择,尽量选择那些信誉度较高的提供商.一般来说,信誉度较高的提供商会在云数据提供和贡献中有着更好的保障措施,它们有着自己的专门技术和技术人员,可以以自己的品牌为保障,数据泄露的情况会相对较少,降低了用户使用“云计算”数据时的风险性.

5结束语

计算机论文范文7

(1)会计电算化的自动化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制约机制被打破了。(2)过于集中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让手工记账下的内部监控作用和账簿体系完全不起作用。(3)会计电算化软件中有“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但这一功能在为财务核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财务系统和相关信息变得更不安全、可靠。(4)网络信息化给人们的各项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各类不法分子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财务系统也为此受到了影响。

2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2.1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如今,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自主研发相关的会计软件,或向其他公司购买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这些软件一般都得到了工商部门的认可,但是这些软件还是良莠不齐的,存在很大的风险,不能完全的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安全性。

2.2适应互联网时展趋势

网络是一个开放兼容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除了在非正常情况下出现链接中断以外,一般来讲所有的信息都能够被人们查找到,所以信息系统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变得很不安全,容易受到非法访问、病毒、黑客的入侵。这种攻击无论是来自系统内部还是外部,都会给被入侵方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这一机制的管理和建设非常必要。

2.3强化审计工作的需要

现代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并设计相应的方案,制定抽查的范围。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在现在信息量巨大的新形势下,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利用电算化的会计系统能够弥补单纯采取人工核算的风险和影响,让审核工作更严谨。

3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电子计算机能够更快更准确的进行数据处理,会计的核算、审核变得更加便捷,核算的结果也更加的准确、可靠了,避免了因为人为疏忽而导致的误差或损失。不过,又由于变化的潮流过快而致使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很快的适应这一变化,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了能够提供完整的企业经营决策信息,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和电算化相结合,就要不断的进行调整,以完善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3.1整章建制,实行电算化环境下的制度控制

企业要制定出手工会计信息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以充分适应需要。具体来说制度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管理制度和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两方面,制定的时候要将责任、权利和义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人员身上,加强对于会计人员岗位职责的同时实行效益工资制,既要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也要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计主管派驻制将保证会计主管能独立地行使管理权力,将权利和利益更有利于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监管,降低人为因素的干预,保证电算化会计内部制度的有序开展。

3.2业务程序标准化,严把会计核算控制质量关

在进行数据录入的时候要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查,如发现有不符合规定或不准确的数据,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将有问题的业务汇报给上级部门,严格执行复核制度,确保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处理的准确性。经过审核后的数据要由相关的部门或负责人盖章、签字,再由相应的人员进行归档备份。

3.3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重视技术控制

一方面,强化业务发生控制即程序检查。通过电子计算机相关的会计程序来进行财务核算,更便于审核人员进行数据检查和控制,提高业务执行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数据输入、输出控制。做到对凭证的审核、自制、输入、传递、保管各环节全面控制。相关的数据只有经过部门的审核授权以后,才能够进行输入,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合,凡输入的凭证均应经过复核。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数据,系统会提示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检合和修改。为了确保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反复的核对。一旦发现有疏漏或重复的数据,要及时的进行重新审核录入。最后,在进行数据通讯、处理控制的时候,要注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需要应用多种技术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处理,以降低在数据传输时的失误或外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财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3.4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的安全控制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首先要减少人为的影响和破坏,避免没有得到授权的人员接触财务系统。没有权限的人员不能使用财务专用电脑,为了保证安全性,财务电脑要有使用权限设置,并设定登陆密码。网络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数据保密的方法如供销码核对、特征识别、存取权限等。还可以通过硬件加密、软件狗或芯片加密的方式来提高会计系统的安全性,加强保密处理。对于一些意外情况,如断电、病毒等突发状况,要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因为这些意外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例如:可以在其他硬盘或计算上对数据做一个备份,也可以由相关的操作人员定期进行自主备份,但是这一过程要严格的进行把控,不允许非权限的人员进行数据的接触、转移、拷贝。

3.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需要不断的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要在进行系统运行前开展人员的培训,除了一些技术层面的操作培训以外,还要进一步的让会计从业人员学会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包括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利用计算机会计系统得到更准确的会计信息等。

4结束语

计算机论文范文8

虚拟磁盘技术是采用虚拟磁盘实现将磁盘集中到服务器,适用于局域网环境终端及应用类型种类不是太多的终端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系统和应用模板工作快速实现不同类型的教学应用切换。关电源后所有针对系统的改变丢失,主要只需维护模板,平时几乎没有软件的维护工作量,设备硬件故障也仅仅需要替换硬件并加入系统即可。虚拟磁盘技术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由于以前硬盘成本较高,本地终端往往不安装硬盘和操作系统,俗称无盘工作站。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大面积部署教学桌面。由于虚拟化的优势已经被业内广泛地认同以及服务器虚拟化厂商对虚拟化的大规模宣传,今年来一些采用虚拟磁盘技术的桌面管理软件厂商也将此称为虚拟桌面,只是与VDI不同的是称呼上千奇百怪。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1)管理工作量低,管理员只需在服务器端构建终端系统与应用软件的镜像,无需分别为每台终端安装相应软件;(2)故障修复快,当终端使用中出现软件故障时只需重启就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操作环境,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使其恢复到重启前的工作状态而不丢失中间数据;(3)可以完成实时计算量较大的工作及有一定个性化的工作需求,例如高清视频播放,3D设计等。但这种技术也存在以下的问题需要在部署时加以考虑:(4)系统镜像与硬件的关联度高。由于终端是通过网络启动的,服务器端的终端系统镜像包含了终端硬件的驱动,当终端硬件类型较多时,会使得镜像的数量较大且复杂,管理工作量增大;(5)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单机部署存在较大差异。单机工作时如果出现宕机的故障其影响面只是单台机器,但如果是无盘工作站系统的服务器端出现宕机,其关联的终端都将无法工作,影响面要大得多;(6)终端跨网段连接服务器的问题。当局域网划分多个VLAN时,校园内无盘终端很可能分布在多个VLAN中,服务器也可能与终端不在同一网段,这时候就需要终端连接与服务器之间不受同网段访问的限制。(7)工作负荷主要集中在开机时刻,易形成开机风暴,开机后服务器负荷急剧下降,其次是工作是众多客户端的数据回写。

2方案设计与测试

当学校为学员宿舍、教室、公共实验室以及图书馆阅览室等地配置计算机时,配置方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这些地方的公用计算机稳定地工作而管理员能够最高效地处理和解决这些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以及使用中的问题?虚拟磁盘技术广泛地应用在这些场合,而云计算技术在合理配置服务器资源以及应用配置的灵活性方面是具有极大优势的,因此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使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即,采用:“服务器虚拟化+远程桌面+虚拟磁盘”的方式部署大面积桌面管理环境。根据我校的情况,绝大部分终端适宜采用“服务器虚拟化+虚拟磁盘”作为主要的工作方式,在产品选型和硬件配置上的设计和测试时予以重点考虑。云计算技术应用可以使服务器的配置更加高效。学员宿舍、教室以及图书馆阅览室等地配置计算机的应用环境与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环境有所不同:1、这些场合在线的计算机数量往往是不确定的,例如宿舍配置1000台电脑,而同一时间在线的计算机数量有时可能只有100-500台;2、计算机实验室服务器的访问量常常是风暴式的,例如所有计算机同一时间启动,而且往往在同一时间运行同一应用任务,而宿舍等场所就大不相同,不会在同一时间开机,运行的任务也相对比较个性化。实验室为了保证课程进行,通常按极限状态设计系统的配置,如果这样的设计用在宿舍等环境,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会比较低。在云平台上,可以在服务器资源池中根据需要配置多台服务器的群集,在群集中用负载均衡的方式可以做到非常高效而且根据不同时段的应用变化灵活地调整资源配置。我校共有五栋学员宿舍楼,为每间宿舍配备一台电脑,数量约为700台,每栋楼划分一个独立VLAN,另外还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室电脑约100台。我们首先在宿舍区进行了无盘电脑系统部署并进行了测试。系统构建方案如下:方案中配置了3台物理服务器和一台存储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配置2个6核的双线程CPU、32G内存,虚拟服务器采用2虚拟核心(未超配时相当于1个物理核)。采用了蔚云云计算平台搭建了一个私有云。蔚云云计算平台与比较流行的Vmware相比,除了可以实现硬件虚拟化外还可实现容器虚拟化,虚拟化的效率很高;蔚云云计算平台也不象Vmware那样需要一个中心控制机来管理整个云平台,所有管理配置同时写入到所有群集节点,它可以在任何一台机器上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管理节点的单点故障;由于蔚云云计算平台上具有磁盘缓存加速,可以避免大量终端开机时对磁盘的重复读取,而VMWARE上不能进行配置;蔚云云计算平台是以计算(虚拟化)、存储(网络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网络(虚拟交换机)管理为基础上进行扩展的桌面管理,不像VMWARE那样,购买的是桌面许可,平台不能用于服务器虚拟化用途,可以有效保护硬件投资和统一调度硬件资源,即依然保留了云平台的完整功能的使用;提供灾备功能,无需第三方软件而且使用更方便,可保障关键业务故障时快速恢复;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如VDI桌面可以根据性价比和实际应用需求在RDP/SPICE/ICA等多种桌面协议进行选择等。为了保证服务器安全和便于配置,将所有虚拟服务器配置在同一VLAN,配置了一个单一桌面管理服务器集群,进行终端负载均衡。由于各终端是分布在不同VLAN的,所以无盘系统必须支持跨路由的终端连接。在系统部署时选择了两个无盘系统分别部署在不同的虚拟服务器上并分别连接两部分终端进行对比测试,两个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都可以达到应用需求,其中一个系统是在Linux平台开发的,在部署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工作效率方面更加优越;而另一个系统的系统是在Windows平台开发的,因此操作界面更加友好。

(1)终端有缓存与无缓存启动时网络流量

其中第一个圈内所示为无缓存终端启动时网络流量;第二个圈内是有缓存终端在第一次启动时(终端缓存数据尚未建立)的流量,与无缓存终端相仿;右边两个圈内所示是终端缓存数据建立后再启动时的网络流量,相比无缓存启动的流量大为减少。

(2)测试终端运行时回写数据的网络流量

无盘终端运行时有大量临时数据需要回写到服务器,下图所示为用某无盘系统,单台服务器在线终端数52台,终端无缓存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服务器网络端口和硬盘都有一定回写数据量但不会产生很大压力,当检测有缓存硬盘或4G内存缓存的终端时发现回写数据几乎没有,只有当终端运行大文件下载等应用时才有回写。观察可以看到回写数据量与终端运行的应用类型、终端配置以及缓存策略设置都有关系。

(3)测试服务器负载均衡与热备工作模式下系统容错情况

在多服务器群集中分别配置为热备模式和负载均衡模式,终端在线情况下将其中一台服务器强行关机以模拟服务器意外宕机的情况。观察原先连接在宕机服务器上的终端,热备模式下这些终端在5秒内自动切到正常运行的服务器上,任务没有中断,用户端的感觉只是短暂停顿而已。而负载均衡模式下则任务中止,重新开机后此终端自动连接到正常服务器。从容错效果来看热备模式无疑忧于负载均衡模式,但热备模式下需要不断同步群集中各服务器的工作环境,需要耗费服务器及网络资源,测试中发现同步时甚至会造成终端工作短时间停顿。

(4)测试不同终端硬件配置下系统启动镜像的兼容性

由于不同终端硬件配置需要不同的驱动软件,因此无盘启动镜像包与硬件是相关联的。参加测试的“和信”与“网众”两个软件所制作的镜像采用通用网卡驱动包(集合了各种网卡驱动)、操作系统与硬件驱动分离等制作系统启动镜像。选择了不同年份采购的不同品牌终端三种终端对应同一启动镜像,三种终端均可以完成启动。虽然还不能确定可完全做到启动镜像与终端硬件无关,但这种关联度已大为降低。

3云平台上构建无盘终端系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