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预算管理方面

1.预算编制不精准,资金管理效率低: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但目前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编制不够精准,预算内容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和全面的反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全貌和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首先,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忽视预算编制,对编制预算的中邀请认识不足。其次,预算编制缺乏各部门合作与配合。第三,某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最后,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预算不能真正符合实际开支的需要,执行过程中实际与预算会出现偏差,导致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力下降,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形成了预算执行上的问题。首先,收入管理不规范。其次,费用支出管理控制不严格。最后,在一些基础建设项目管理方面,自行立项建设。

3.预算监督力度不强:目前,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树立起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只关心要钱,并不注重怎样花钱,中收入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忽视预算执行的监督,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取法跟踪审计,缺乏效益和成本的考核,导致财务监督无力,财务管理长期处于低水平,是资金使用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二)资产管理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不规范,尤其是在购建、使用、维护、处置、出租等方面,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固定资产财产损失情况严重。其他资产管理不规范:除固定资产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资产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货币资金管理不健全。其次,对于日常办公用品等低值易耗品缺乏相应的管理。

(三)筹资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筹集资金方面面临重重困境。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筹资机制先天不足。其次,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缺乏对权益资本的筹集,并且创收能力差。总之,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已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发展的需要,使行政事业单位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影响其正常活动的开展,并且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收支管理方面

1.收入管理方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可分为自创收入与非自创收入两类。非自创收入是指接收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自创收入是指,通过提供产品和劳务而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入或通过投资而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自创收入疏于管理,作为自创收入主要来源的服务性收入的收入标准制定后,通常十几年不变,导致自创收入占中收入的比重过低。其次,对收入的规定限制不严格。最后,账务处理不规范,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其不能正确、完整地反应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

2.支出管理方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指出的管理缺乏效益观念,使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其次,有关支出方面的财务纪律松弛。最后,支持费用的界限也比较莫不,各项支出常常相互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各财物环节方面

1.财务报告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财务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即使有编报说明,也只有寥寥几百字,并且帐表不符,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财务收支及存在的问题,无法为各级领导和科研项目负责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2.财务分析方面: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价值观念淡薄,财务分析比较薄弱,财务管理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仍停留在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对单位的外物活动没有进行预测和分析,导致财务分析不够专业,缺乏精确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

1.财务会计法规滞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原有的财务会计法规很难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财务会计法规滞后于财务会计事物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财务会计法规对简章程序和要求的规定比较原则,没有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缺乏对新型经济活动的财务细则;固定资产折旧外物核算方法落后。

2.监管不力: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出资者并不是所有者,经营者也不是出资人,财产归公益法人所有,难以形成有效的责任监督管理机制。由于受到地域、人员流动等变化因素的影响,无法确定工种范围,从而不能派选出真正代表公众利益、形势所有这权利的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者进行监督,无法形成完整的财务责任监督机制;法制建设正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各种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及资金分配活动等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法规较少,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不属于市场经济部门,不受税法、工商等部门的强制性社会审计,这样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将有利于外部审计监督监管之外,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组织每部财务管理的涣散松懈,带来财务风险。

(二)内部环境因素

1.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首先,财务人员的观念落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其次,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相关财务管理知识趋于老化,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单位的发展。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财务运作方面和管理措施方面知识管理,没有成文的保证制度,财务操作无章可循。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起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流于形式,很不完整,只是涉及到了少数报销费用和审批及会计岗位责任是方面的管理,未对资产管理及账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供指导性意见,未形成约束体系,制度虚设,工作效率低下,突出表现在收支审批存在着极大的个人意志。

3.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提供的信息缺乏可靠性,往来账务处理混乱。票据管理不符合要求,未建立起票据领购缴销制度,票据认购、领用、核销缺乏有效监督管理,责任不清。

4.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主要表现在:内部未设立专门的外务管理机构;很多单位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相容岗位职责划分不清。四、结语要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就要对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适合财务环境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整体框架体系;通过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加强外部监督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通过完善各项内部管理事项,包括精确预算管理、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最终达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要求,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进行中,构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框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崔海珍 单位:河南省焦作市交通路政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