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风险防范分析(10篇)

我国财务风险防范分析(10篇)

第一篇:贸易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分析

一、贸易公司财务风险类型

1.存货

(1)存货预算。存货预算主要是通过实践预算进行的货物存储超过市场要求,以及大于单位销售能力的预算部分。

(2)存货安全。很多单位都将分公司存货采用第三方租赁的形式进行,监管责任由仓库进行出租,然后再根据合约要求完善各种凭证与规范,但是也可能存在各种疏漏,让在没有出库单与指令单的情况下出库,进而带来存货风险与安全问题。

(3)存货跌价。存货跌价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或者货物积压,让存货的变现值小于预期值,严重时还会小于账面上的存货价值。

(4)库存补差。当货物的客户渠道发生变化后,即使是相同规格的产品,销售部门也可能就销售策略与价格发生变化,这样就很可能让价格变化时,客户还没有将产品库存以及差价进行补贴与调整。

2.应收账款

(1)客户信用值。客户信用值更多的是针对调查背景与客户资信,如果信息失真或者欠完善,客户很可能不愿意履行合同条约,最后出现纠纷,影响各种账款风险。

(2)资金回笼。国有贸易单位的地域客户与供应商具有背景复杂、地域分布广,银行汇票、支票、现金等各种资金量结算较大等特征,所以在开展业务时需要大量的回笼资金。

(3)提货抵押与担保。很多单位在资金紧缺时,选用抵押与担保的形式,进行货物赊销,这样贸易单位很容易面临担保人与客户抵押与担保执行难、抵押或者担保到期、甚至不履行抵押与担保责任等一系列风险。

(4)票据兑现。在系统物资与客户回款中,大大量的银行汇票承兑与少量的商业汇票承兑。大多数银行汇票承兑属于背书性支付,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填写商业汇票承兑资料不完善、背书不标准、汇票到期却未到相关银行进行回款等各种兑现风险。

二、国有贸易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

从实践管理反馈的信息来看:我国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重经营、品牌、人力资源与战略等问题,在风险防治上相对欠缺,特别是风险管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意识

国内很多贸易单位自成立之日起,在企业管理、策略制定、政策颁布上都过于依附上级单位。而上级部门或者集团公司的强制性,子公司下属部门的依赖性与被动性,都造就了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与经营上的认识不到位,由于缺少有效的风险防范理念,很容易忽略现实工作中潜存的风险,从而为企业财务以及经营带来严峻的损失。

2.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机制

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它伴有很多预兆,所以它有很强的预测性。虽然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具备创建财务风险防范的条件,部分企业已经建成预控机制,但是根本没有起到有效控制和预防的作用;在各种风险的初始阶段,并没有做好经营整改,在现有投资没有完全处理的情况下,很难避免经济损失;由于没有充分利用预警机制,进行项目决策,在财务风险发生时,很难找出影响财务发展的根源。

3.对外盲目投资带来损失

很多企业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外部市场拓展与并购,对外投资也是当今很多企业获得利润的有效策略。事实上,由于企业经验不够或者市场影响,根本没有做到认真分析与调研的要求,由于各种决策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所以投资项目很难达到预定目标,在财务风险日益上升的情况下,很容易带来更多的损失。

4.财务担保带来的风险

在国有企业经营中,它具有构造复杂与产权链长等特征,由于可用的担保主体与借款项目较多,所以使得可控资源持续上升,金融扩张势必会影响资金量,让企业在银行的贷款迅速扩充。另外,担保关系日渐复杂,也可能为企业带来恶性循环。一旦债务风险增加到一定数量与程度,很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让企业运营陷入财务危机,最后破产。

三、加强贸易公司财务防范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且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能够使企业时刻警惕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有助于企业做好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2.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真实的数据为基础,这就需要有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信息。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两大辅助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提供企业会计、财务指标等有关数据;经营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全球等外部信息。有这两大数据库的支持,预警系统的构建才有了保障。

3.重视方法、模型等定量方法的同时加强定性方法的使用

贸易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要关注量化的模型和指标,而且还应该结合非财务指标。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控的财务预警系统

贸易公司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预警,更在于围绕预警展开的一系列工作。事前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模型,筛选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财务指标,收集财务信息。事中分析包括将指标带入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事后工作包括寻找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建立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案。

5.加强财务预警信息系统的后续管理

其后续管理工作一般包括1.日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畅通。数据共享充分;2.财务数据、预警模型、预警指标体系、预警临界值等有序更新,建立动态预警系统,随企业发展不断更新;3.保障数据库的安全,防止病毒入侵和非法操作等。

6.重视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培养

监测人员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要素。他们的素质、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成效。企业应该挑选那些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并且责任心强的人担任预测工作。

作者:周芷菡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第二篇:防范高校科研报销审核财务风险

一、科研业务审核的财务风险类型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高校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科研项目的类别不断增加,科研经费的拨款金额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这给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与此同时,经费总量的增加,给高校财务的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负责科研业务报账的审核人员,每天需面对种类繁多的票据,工作非常辛苦,同时还要防范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以下几类财务风险:

(一)虚假票据的风险

高校科研业务支出主要涉及物资采购或维修费、差旅费、国际交流活动费、加工化验测试费、会议费等等,由于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票据印制不尽相同,票据的种类、联次、内容以及使用范围都有不同的规定,审核人员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票据信息,导致难予辨别其真伪。

(二)虚假经济业务的风险

由于科研业务的复杂性,审核人员无法从票据的表面上判断出此经济业务是否有真正发生,是否跟该项目有关,是否有支出的必要性,报销中涉及的校外人员是否为项目组成员。

(三)经费管理办法适用错误的风险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同的科研项目主管单位都相应出台不同的管理办法,办法众多,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审核人员无法记住所有的明细规定。例如,《国家体育总局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就规定科研项目经费中不得列支通讯费、市内交通费,而在大部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是允许支出这二项费用的,况且这两项费用在日常科研业务中也经常涉及到,如果审核人员不熟悉这个管理办法,就会按常规处理这些支出,导致审核失责,造成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所以,除非审核人员能够牢记每一个管理办法的所有规定,要不然在繁忙的工作中出现管理办法使用不当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四)超出经费预算的风险

几乎每一个科研项目经费在审批下达时都有按相应管理办法制定的支出预算,如果财务系统没有设置预算管理模块,无法强行控制各明细支出项目的预算,项目负责人也没有自行约束的情况下,审核人员就有可能没有执行该项目的预算,只要票据真实合法,就进行了财务处理,导致项目终结后做经费决算表时才发现没有严格按预算使用,已来不及调整支出结构,只能被动地退回之前报销的金额,甚至导致结题不被通过。

(五)会计核算错误的风险

审核人员由于工作上的疏忽或对会计处理不够熟悉,导致科研业务报销出现会计核算错误,包括会计科目、经济分类科目、功能分类科目、金额、借贷方向、附件张数、支付方式等错误,任何一个错误都会导致会计处理结果出现偏差,最终影响该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准确性,特别是经济分类科目、金额的错误,直接导致该项目经费财务决算表的信息失真。

二、科研业务审核的财务风险成因

上述财务风险的存在,是由内外部因素造成的:既有国家现有财经法规和科研经费拨款机制的外部因素,也有项目负责人、财务审核人员的内部因素。

(一)拨款机制和报销制度

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拨款方式一般分为直接汇款到科研单位和国库集中支付,不管属于哪种方式,一般情况下,每一项经费均以项目负责人的名义设立专项,托管单位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以外,其余经费归项目负责人全权支配。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拨款金额逐年增加,但由于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情况,导致部分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大于实际需求,出现经费剩余,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剩余的经费需返还科研主管部门,但由于绝大部分项目负责人都不愿意将到手的钱送回去,于是,为了不失去剩余的经费,项目负责人四处凑发票或发放劳务费来套取现金,出现大量虚假业务,国有资产流入私人腰包。另外,按照我国会计法律的规定,科研经费中,除人员费外,其他费用都只能凭合法的票据作为财务报销凭证,而国家对高校科研的资助一般分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大部分为理工科,科学研究需要购买一定的物资材料;而社会科学类一般为文科,大部分研究是通过对社会进行调研而得出研究成果。其中,自然科学类的数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类的一些纯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本基本上是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应该用劳务费的形式来弥补,但相关的管理办法却没有根据实际需要,硬是把资助经费分成几部分来使用,还规定了人员费的上限;另外,由于一些支出无法取得正式的发票,如去边远山区调研时的食宿费,购买当地农产品的实验材料费。在上述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就只好找各类发票来报销,同样出现大量虚假业务。

(二)项目负责人责任缺失

科研项目负责人为了申请到科研经费,付出了很多努力,所以,一旦科研经费到账,负责人往往会把经费当成是私人财产,按照个人意愿来使用,甚至完全跟预算或该项目的实际需要脱节。有一些科研腐败分子,为尽快套现,到处收集各类虚假业务的发票、虚开劳务费,跟他人签订虚假或虚高价位的采购、服务合同,转移资金或吃“回扣”。

(三)财务审核人员

客观上的原因:由于科研经费逐年增长,科研的报销业务越来越繁杂,审核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在财务审核人员没有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审核人员不堪重负,无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研究每一张票据的真伪、每一笔经济业务费的真实性,自然无法保证工作百分百准确无误。主观上故意:部分审核人员由于职业道德缺失和自身素质低下,没有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够认真细致,认为只要是合法的票据就可以报销,不仔细审核其业务的真实性,报销与科研项目无关人员的差旅费,如家庭成员的差旅票,甚至是儿童票;不严格执行会议差旅报销的标准,报销超标的会议费、餐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由于部分审核人员欠缺工作责任心,完全站在项目负责人的立场上考虑报销问题,甚至为其出谋划策,钻国家财经法规的空子,使虚假业务报销合法化,这更加助长了部分科研人员滥用经费的欲望,成为科研经费腐败的帮凶。

三、风险防范的措施

防范高校科研业务审核的财务风险就是要在高校科研业务财务报销审核过程中,财务审核人员利用各种方法来控制科研业务的报销活动,以规避风险的发生进而保证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财务审核人员首先应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增强职业敏感度,一身正气,严格把好科研经费报销的第一关,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熟练掌握各种票据的真伪辨认技术。

尽管“单位财务部门甄别假发票成本较高,或者根本无法甄别”,但我们仍然要认真学习各类常见发票的基本鉴别手段,只有具备这种技术,才有充足的依据拒绝假发票。

(二)了解各科研项目可能涉及到的经济业务范围。

必要时要对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进行抽样调查,如报销单据所涉及的某个会议,可通过网络查询、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该次会议的时间、议程、参会人员等相关信息,以防止造假行为;对相关经济业务有大致的了解,如审稿费、版面费、分析测试的收费标准,各种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和购买渠道,其他国家的票据使用问题,等等。

(三)熟练掌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科研主管单位对各自管辖的科研经费都制定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财务审核人员必须分门分类地理清各类管理办法,归纳总结常见的报销范围,对一些特别的规定要作记号,审核时要对号入座,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超出经费使用范围的支出,一律不予报销。

(四)严格执行项目预算。

每个项目在审批时都根据实际需要对经费按经济支出科目进行了划分,项目开展过程中,必须按这个预算使用,经费总额和各部分预算不得超支;如果确实因实际需要,需增加或减少某部分支出时,项目负责人只有办理经费预算调整手续后才能继续使用。为防止预算与实际需要脱节,财务人员应指导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申报时科学地编制预算,项目经费下达时,利用预算管理模块控制预算的执行。

(五)严格会计核算。

审核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规范》、《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差旅费管理办法》、《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等基本的法律法规,与时俱进,贯彻执行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科研经费支出审批、物资采购程序。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和功能科目,清晰分类经济业务内容,准确输入票据的汇总金额,不得虚列支出的内容和金额。高校科研业务审核工作中的财务风险,仅靠财务部门的审核人员来防范是远远不够,必须贯穿在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的风险意识。健全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制定面向预算管理全过程的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方法。强化高校管理主体责任,明确院系、审计、纪委的监管责任,落实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国家要加大科研腐败的惩罚力度、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同时,必须改革科研经费的拨款机制和报销制度,使科研人员的超额劳务付出得到应有的补偿。

作者:饶利芬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财务处

第三篇: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防范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在投资集团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缺乏科学性、资金回收策略不合理以及收益分配政策不够规范。在公司长期的发展规划中,资本构成和资本构成比例关系,就是所谓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于公司的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加上投资缺乏科学性及资金回收策略不合理等问题,公司所面对的财务风险就会加大。公司的经营发展,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如果公司的投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公司的资金运转出现问题。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投资集团公司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策略,能够积极的推动公司实现规划的目标。

二、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一)筹资风险控制

筹资关节,是公司经营发展中的开端,一旦公司的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就会导致筹集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公司筹资风险变大。公司的筹资渠道主要是所有者投资和介入资金。而产生筹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利率的波动,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增加,在资金组织、调度、经营方面的风险都有所增加。所以,在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中,必须重视筹资风险的控制。才能有效的确保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工作发挥成效,降低筹资风险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投资风险控制

在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工作中,投资方式主要有投资项目、投资证券市场以及投资商贸活动等。投资集团公司所有的预期收益并不是投资项目都能达到的,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会受财务风险的影响。结合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实际状况,加强投资风险的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对公司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工作中,重视投资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三)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为了更好的进行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工作,强化资金回收风险控制的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问题。资金回收作为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但不能使公司的资金增加,还会导致公司有限的流动资金减少,导致现金流出加速。在财务工作的具体环节,强化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建立未定的信用政策,才能进一步规范资金回收环节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必须结合公司的实际工作状况,否则也会对公司的正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也是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是公司财务循环工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包含了分配股息和留存收益。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基本要求,留存收益是扩大公司投资规模的来源。所以,在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工作中,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环节。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工作,应在重视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前提下,有序的开展相关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的促进投资集团公司的持久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作为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水平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综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投资集团公司需要面对的财务风险非常大。因此,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成为投资集团公司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如何结合投资集团公司的经济发展状况,规避公司发展的财务风险,是投资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者:魏隆慧 单位: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第四篇:医院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

一、引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及影响之下,医院的筹资渠道变得多元化,而与此同时,医院也承担着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性质一样的财务风险。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得医院的财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不管怎样变化,医院的财务工作都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收支平衡、量入为出,只有这样,作为我国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的医院,才能够保持其根本性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与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当公司或企业在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的情况下丧失偿债能力时,企业就面临中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而这一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对于危害到公司或企业的发展的财务风险,正确的应对措施是早期识别与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而在做这些之前,财务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它不可能被完全消除,所以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三、基于财务报表的医院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报表是按照会计准则中的规范而制定的、对外公布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简而言之,它就是财务状况的一种外在呈现方式。医院的财务报表有主表和附表两种类型,主表主要记录资产负债情况、医院收支情况、基金变动情况,而附表主要记录医疗收支、药品收支、库存物资以及往来账目等的明细。而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识别有所帮助的就是资产负债表和收支总表。下面笔者以某医院近几年的资产负债表为例,分析如何通过资产负债表来识别医院财务风险。

第一,分析流动比率。

根据表上的流动比率项目栏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医院的流动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转择点就是A+1年,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在A+1年这家医院可能投资了一个项目。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医院财务中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的速率较快。从A+1年开始资金流动比率都是低于1,而正常的值是2,所以可以识别出从A年开始此医院都存在短期财务风险。

第二,分析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对流动负债的比率,正常值在1左右,小于1则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较差。根据数据来分析,这家医院的速动比率从A+1年开始一直在下降,且数值在1以下,说明这家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不行,遭遇财务风险的几率较大。

第三,分析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的意义是评价企业的长期偿还能力。对企业而言,资产负债率的适当值为50%~60%,但是对医院而言,资产负债率应当小于60%。这家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从A年开始直至A+1年都是在60%以下,所以说,此医院的长期偿还能力较强,没有加大的财务风险。

第四,分析产权比率。

就医院而言,产权比率高则面临的风险也比较高,反之亦然。产权比率小于1,说明医院的产权结构较为合理,没有高风险。第五,分析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的会计意义为反映收益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一般情况下,当已获利息倍数大于2时,医院才能够维持正常的偿债能力。已获利息倍数大于3,说明该医院的偿债能力较好,没有财务风险。

四、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第一,医院决策层要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充足的了解和把握。因为医院属于非盈利性事业单位,所以国家的计划、方针、政策对医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医院而言,要想规避财务风险,决策层就要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情况,例如经济政策调整、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医院决策层要分析好投资的可行性。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可以避免投资失败,避免资金的浪费,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因此,对医院的决策层而言,要综合考虑各种方面的因素,排除可能引发财务危机的投资方案,而选择可行性较强的投资方案。总体而言,就是要遵循不盲目跟风,但也不错失机会的投资原则。在细节方面,医院财务处要详细测算投资额,并预估回收资金额,估算成本代价以及净现金流量。第三,医院要做好资金预算工作。资金预算可以分为定期资金预算和不定期资金预算,这两种预算分别是针对医院现金流量较稳定和现金流量不稳定两种情况而实施的预算工作。因为医院的现金流动受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在做资金预算工作时要将定期资金预算和不定期资金预算结合起来,从而才能使预算工作更为合理有效,帮助防范财务风险。第四,医院要致力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在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方面,目前我国银行提供了一种比较适合医院的融资方式,即转贷。通过转贷这种融资方式,很多借款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所以很多的利息费用能够节省下来,这对医院而言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的方式。

五、结语

医院的发展难以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而财务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可以说它是决定医院是否能够经营下去的关键。因此,医院要重视财务报表的作用,正确识别财务风险,并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防范财务风险。

作者:张洁 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住院处

第五篇: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

一、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预算管理才被各个企业所接受,并且随着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其地位不断的得到提高。虽然预算管理理论逐渐的被企业接受并且运用,由最开始的纯理论内容逐渐演变成实践内容,把实践当做战略预算管理的初始点,但是,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在企业中依然需要加大使用力度。

二、财务风险防范的内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企业破产。为了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迫在眉睫。企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比预期的收益少,这就是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由四个方面组成,第一是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能否在企业外部筹集到资金,对企业进行投资;第二是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有可能投资失败,收益减少,甚至是本金损失的风险;第三是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对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的金额和时间的不确定性;第四是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获得收益,在进行收益分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分配不均或是其他的影响因素,导致企业的后续经营出现问题。有企业的存在,就有企业财务风险,二者是紧密相连的。为了使企业发展的更好,就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对待财务风险,既不采用无视的态度,也不用惧怕。不断的寻找能够降低财务风险的办法,勇敢而又理智的面对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预算管理的组织不完善

战略预算应该有预算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领导的下属,在企业的高层领导下进行预算工作。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战略预算的制定不重视,战略目标不明确,战略举措不完善,更有敷衍了事的直接将年度工作会的内容制定成战略目标,由此造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混乱。战略预算的机构不完善,没有专业的预算部门,由企业的财务部门代替预算部门,负责预算工作,导致企业的预算没有清晰的要求,预算目标不清楚,没有发挥出战略预算应有的作用。虽然有一部分的企业建立了专业的预算管理部门,但是,预算管理机构没有明确分工,致使预算执行机构包揽了大部分的预算工作,其他预算执行部门的工作很少,基本没有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这样不仅加重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导致财政工作的投入精力不足,而且降低了预算的准确性,打消了想要参与预算管理的员工的积极性,减弱了预算管理的能力。

(二)战略预算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

预算工作的周期长,是以年为单位的,这为战略预算工作增加了难度,容易造成制定的战略与企业发展的业务计划出现偏差。企业对于战略预算的忽视,导致预算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相符。不能及时进行预算编制,预算目标下发给各部门的时间晚,致使预算不准确;不重视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预算的偏差大;不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预算目标,将给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

(三)战略预算编制方法容易受影响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的方法对于预算管理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增量编制方法和减量编制方法是我国企业常用的编制方法,这两种编制方法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使尽量减少受不必要因素的干扰,依然很容易对预算编制产生影响,不利于其功能的发挥。

四、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明确战略预算的目标

战略预算目标不明确,就达不到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因此,制定战略预算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严格的实行,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第一,在企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战略目标,并严格要求战略目标的实施进程要与企业的经营工作相符合,把企业的预算工作和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第二,企业发展有很多阶段,战略目标的制定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制定不同的战略目标;第三,提高市场价值和创造市场价值是战略目标的作用。财务管理与战略目标属于两个层次,员工的工作职能也不相同,因此,明确战略目标工作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分工,这样才能使战略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明确参与预算制定的部门

预算管理的执行需要企业各部门的配合,在进行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不符合本部门的预算计划。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应该让预算执行的各部门也加入本部门的预算制定中。让预算执行者参与到本部门的预算制定中,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增强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让员工深刻的感受到自己身在企业的大家庭中,并且,执行部门的参与,能够使战略预算的制定更加准确;第二,预算执行者对于自己参与制定的战略预算计划,会有亲切感,对于制定好的预算计划会自觉的维护,看成自己不能推卸的责任,而不是上司强加的任务,这样的心理对于执行预算计划有着积极的影响;第三,预算执行者在参与制定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在将自己的个人目标融入在其中,使个人目标和预算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一致。目标的相同,会对企业内部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促使员工的工作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执行预算的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会增加各部门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工作氛围,而且,在相同的工作目标下,各部门能够通力合作,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三)改进预测财务风险的方法

战略预算管理是通过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做好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准备,进而帮助企业避过财务风险。预测财务风险是战略预算管理的前提,预测的结果对战略预算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预测财务风险的方法对于企业制定战略预算方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预测财务风险的方法是定向预测和定量预测,这两种预测方法都存在着缺陷,对于预测的准确性有所影响,为了降低这种不良影响,企业在进行风险预测的时候要更重视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改变企业偏重内生变量的预测模式,改为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预测模式。企业预测风险要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价值的变动,加强对企业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的研究。

五、结束语

当前企业竞争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财务风险增加,在这样的情形下加强企业对战略预算管理的重视,解决企业战略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帮助企业蓬勃发展。

作者:付成才 单位:深圳国资委

第六篇: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1.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我们将这些阻碍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称之为风险。而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是资金方面的风险,诸如企业资金链断裂、信用危机等等。其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或是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财务决策失误等造成的;外部原因是跟企业财务管理宏观复杂的环境有关。

1.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会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失,且因为它不可避免,企业必须面对并解决它。其实,企业可以根据财务风险的特征进行有效的防控工作,降低其带来的损害度。财务风险主要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以及成因复杂性的特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担负着来自社会经济、制度、环境等客观主体带来的所有影响。在这些客观主体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因为企业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大可小,所以其风险程度是不能够准确预测的。企业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的威胁。并不是说所有的高收益都面临着高风险,也不是说低风险只会带来低收益。想要更好的规避风险,就必须了解财务风险成因具有哪些特征。财务风险的成因最显著的特征是复杂性。这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财务风险成因多变,充满复杂性。

2、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2.1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协调内外,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促进企业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2.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2.1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

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在实行时流于表面。现行的企业管理模式基本都是上行下效,企业内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使得企业员工在执行时也不能够全心投入。致使内部控制在实施时存在秩序紊乱、会计信息失真或者是信息滞留等现象。长久下去会导致企业结构混乱,内部控制力度缺失,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2.2.2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企业受到现象经济制度管理机制的影响,出现机构设置不当,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部门之间权利和职能分配不均,在工作中又涉及交叉项,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进而导致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出现权责分配不均,造成企业权利高度集中在管理层中,给企业带来经营危机。

2.2.3内控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这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在企业部门划分或者职务划分时,出现剥离不、职责混乱的现象。内控管理机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甚至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好的内控管理会使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工作效率高,增加企业效益。因此,为了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内控管理机制的建设。

3、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

3.1完善信息系统,加强制度建设

现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势必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有利于对企业全方面的监控,实现信息的时时共享,让企业能够针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作出解决问题的决定。因此,为了企业内控制度的有序进行,企业应该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数据进行及时地收集与整理,采取集思广益地讨论形式,避免权责的高度集中,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其次,为避免权利的高度集中专治,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来解决。通过内控制度合理有效的进行责权分工,维护企业日常管理秩序。另外,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在企业内部控制时还应该加强审计制度的完善。

3.2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

当今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各企业中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为了能在经济竞争中屹立不倒,就需要对企业人才进行招纳或是培养。招纳人才的确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好办法。可是,成本比培养企业内部员工来说相对高了些。因为招贤纳士需要给人才提供优越的条件,这就好比我国已经国外优秀的娱乐节目,虽然收视率极高,但是给国外支付的版权费也是相当昂贵的。而且,企业找来的人才有可能是从别的企业挖过来的,这就存在该人才衷心度高低的问题。因此,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养,是企业发展中既节约成本又保本可行的方法。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养时,不应该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加强员工对法律、人文、政治等方面知识的积累。使企业员工增强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3.3加强预算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项目之一,而预算控制又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加强预算控制就是对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企业加强预算控制不仅体现在事前资料搜集和整理的阶段,还体现在事中项目的进行阶段。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原料、设备等会出现变化,比如原料价格忽然提高,该如何选择?是继续使用该原料还是跟供应方商谈降低原料价格,再或者另寻原料代替该原料。这时,预算控制就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来了。它通过整理好的原料价格、性能资料,能够合理的作出解决方案。另外,在事后阶段预算控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防止企业员工偷税漏税以及私吞公款的行为。因此,在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时应该加强预算控制。

4、总结

财务风险是客观的、不确定的以及成因复杂的,在企业经营中会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如何能够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一直是个长久讨论的话题。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分析,我们觉得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加强核算控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维护企业正常有序的运作下去。

作者:杨红霞 单位:大连出口加工区莱诺泰国际工贸有限公司

第七篇: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防范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在不同的企业财务环境下,相同风险所产生的危害性,往往也是大同小异。因此在提出风险防范对策之前,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1.筹资风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足的资金是基本前提,企业除了自备的资金,其他资金的缺口,通常以筹资的方式进行弥补,但必然会有筹资成本大、筹资利率高、债务规模大等风险隐患。我们对筹资风险的识别,一方面需要评估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根据企业资产的价值,以及不同的市场价格参数,确定资产和负债分别在市场价值中的分量;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筹资风险的识别,其中涉及到的识别参数,主要有总负债和总资产两个方面,以及两者的比值等,都是衡量资产负债率高低的重要指标,进而计算出合理负债额度的临界点,作为筹资风险控制的凭据。

2.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因此投资风险的防范,力度应放在企业应得利润的保持和额外利润的创造,避免出现效益不足和亏损的情况。在投资之前,采用“投资报酬率直方图识别法”,将某个时间段内的投资报酬率,以直方图的方式表现出来,藉此分析报酬率的变化幅度,进而判断投资风险的大小。这种方法,在当前国内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颇为盛行。另外有两种投资风险识别方法,也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投资报酬率变异系数识别方法,这种识别方法是通过投资报酬率方差变异系数的计算,同时结合随机因素的影响,对投资风险的大小进行判断;二是投资报酬率灵敏度识别方法,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根据投资报酬率灵敏度的高低,判断投资风险的大小。

3.现金流量风险。

企业的现金流量,一般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和应收账款,用于支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开支。现金流量表风险的识别,要保证能够高效预测和控制现金流量,可在企业的各个时期,建立现金流量的参考表,譬如在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等时期,分析现金的流量净额正负构成情况,进而确定企业的经营现状和现金流量风险,譬如当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说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能力不大,需要通过合理的融资渠道,获得企业的基本开支,才能够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行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筹资风险防范。

企业筹资的来源、方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筹资风险的高低,在充分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以简便的筹资方法,是节约筹资成本的奏效方式,同时需要按照以下的筹资风险防范手段,才能够保证筹资渠道的最优化。

1.1选择筹资机会。

筹资机会的掌握,不代表筹资效益的必然获取,筹资风险与筹资效益互相依存,关于筹资机会的选择,要求企业充分发挥在筹资市场的主动性,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周期、财务情况和资本结构等,选择合适的筹资时间、地点和条件,在确保企业内外部筹资条件全面吻合的情况下,才是最佳的筹资机会点。

1.2控制筹资规模。

筹资规模与企业的经营规模对等,不同规模的筹资,会产生不同规模的筹资成本,假设筹措的资金,在满足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依然有大量的资金闲置剩余,则表示筹资规模过剩,会增加不必要的财务负担。笔者建议,企业在确定好筹资渠道之后,应计划好资金的需求量和企业能力所及的成本控制能力,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削减过剩的筹资数量,使得筹资规模恰到好处。

1.3确定筹资组合。

单一的筹资方式,未必能够满足企业的全部资金需求,因此企业会同时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但由于资金性质的不同,在不同类型筹资资金数量比例控制方法,笔者认为有必要权衡好资金的筹集量和需求量,分析筹资结构和资产结构是否相匹配,具体的方法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收益、借入资金利息、费用成本率、销售税率等,确定财务风险的临界点,同时利用财务杠杆的决策,确定负债比率,以及通过企业收支的合理安排,规避资金组织不科学而产生的临时风险。

2.投资风险防范。

从上文投资风险识别分析中,可以看出投资风险与风险报酬的关系密切,在阐述投资风险防范中,同样需要紧扣两者之间的联系,判断投资风险中的效益获得,是否能够抵消风险产生的损失,并达到预期的投资效益。具体防范方法为:

2.1准备论证。

投资决策,事关投资的成败,甚至决定企业的存亡,在准备论证阶段,通过市场调研,获得充足的市场信息,是投资决策必不可少的前提,这一点对于遏制企业盲目跟风投资,乃至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具有明显的帮助。假设市场信息显示投资项目成本比较低,能够保证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则可做好投资决策的切入点,但如果市场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则表示投资时机滞后,有比较高的投资风险。

2.2可行性研究。

在准备论证的基础上,企业开始进行财务的预测,主要任务是投资估算、资金筹集、销售收入预测、成本费用预测,然后规划好资金的来源、资金运营和资金的平衡,将这些内容,编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中,最后评价投资的赢利能力和清偿能力,以及分析盈亏平衡等不确定性因素。

2.3实施控制。

在投资活动进行过程中,依然可能出现无序投资和盲目投资的情况,适时应该通过动态监控,譬如动态调整投资方案,尤其针对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投资,要进行投资势态的微调。另外,综合采用事前保障、事中保障和事后保障几种方式,以科学的方法,分散投资的风险和减少投资风险的承受面。

3.现金流量风险防范。

现金流量风险方法,首先需要调查赊销客户的资信情况,在业务开展的同时,与客户签订好赊销协议,在保密客户情况的条件下,做好相应的信用调查,同时建立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其次是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据客户的结账方式,选择对应的信用期限,譬如周结账客户,对应7天付款期限,月结账客户,对应30天付款期限;再次是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在产生赊销业务关系之后,由信用经理进行严格审批,而且相关材料,需要上报企业高层审核批准,并将审核结果告知企业的相关部门;最后是建立应收账款考核制度,呆账和坏账,是现金流量风险的最终表现,侧面要求企业各个部门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要承担追讨应收状况的相应责任,并将该责任与部门的收益挂钩,假设应收账款不到位,则需要按照既定的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作者:李洪利 单位:国药控股天津有限公司

第八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财务风险是伴随财务管理活动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学界在财务风险的定义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解释,指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各类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进而导致不同的预期收益偏差的可能性;另一种是基于微观经济风险,指企业所面临的各类货币资本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需要强调的是,财务风险不是财务危机,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积极构建风险防范对策,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可以更好的化解风险,避免企业损失。对财务风险的特征研究,需要从风险的基本属性上来界定。一是,风险的客观性,针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风险,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它具有企业经营中的客观性;二是,风险的普遍性,企业的经营活动伴随着财务风险,这些风险是贯穿整个经济活动中,因此开展企业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需要从整个生产经营入手,而非某一领域、某一环节;三是,风险的不确定性,基于财务经营活动中的各类变化,既有内部的管理不足,也有外部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风险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是不能准确衡量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及内外因素分析

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来源及运作方向来说,资金从投入到获利需要经过各个不同的阶段,而对于每个阶段所表现出的风险形式也不尽相同。

1.由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资金周转风险。

目前,资本市场变化频繁,特别是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调整,对于某一行业、某一企业、某一特殊时期的经济状况带来一定影响。如货币政策的变化,财政政策的调整,相关经济法规的出台等都会影响到企业财务。

2.财务指标出现异常。

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在对企业绩效进行考核中的各项财务指标,一方面可以从中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能够从中来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当企业资产负债、营业利润等指标发生异常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就显得尤为迫切。

3.对于企业债务的还款异常。

企业贷款是企业资本,以及企业融资的重要内容,对于各类贷款的约定日期、还款金额等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一旦出现高负债问题所带来的预期收益降低,给企业偿债能力带来直接影响,势必危及企业资金链的稳定性。

4.筹资上的困难。

企业资金的稳健离不开一定程度的筹资能力,而对于企业资金陷入某种困难时,很难从资金保障上提供有效渠道,进而恶性循环导致财务风险。如因资金流出、库存增大而导致资金调度问题,将威胁到企业资金链的稳健性。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发生,其构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内部因素。不同企业因其自身行业特点的特殊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状况也不尽相同,如房地产企业在前期的开发阶段所需资金较大,对资金的占用周期也较长,其威胁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有些企业在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太高,对于经济环境及产业政策的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较为复杂,一旦出现高的负债率,将给企业经营带来困扰。还有某些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上意识不强,对于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及规避对策缺乏构建,一旦国家政策调整而导致企业财务资金周转不当,将危及企业经营。

2)外部因素。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无法直接干预的,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中,对于不同产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对于重型工业生产,因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需要而颁布的政策,将对高耗能产业带来影响。再如房地产企业在国家金融政策的导向下,对于某一时期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政府干预,将给房地产业的外部环境带来重大影响,更容易危及到企业的利润空间。可见,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所带来的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都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复杂的影响,而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特点,构建科学、客观、全面的风险评价及防范对策,才能最大化减少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加大对企业风险指标的分析与评价,建立实时的企业财务状况监测机制,从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中来构建全面的风险防范对策,才是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为此,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加以完善。

1.构建企业筹资环节的风险管控。

对于企业筹资阶段财务风险,主要从筹资渠道的梳理及融资能力的分析上,来最大化的挖掘各类财务环境潜在风险,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有力提升。在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把握上,要从融资渠道及融资平台上构建多元化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要结合税率水平来进行合理选择,如果到期还款资金压力过大将带来企业破产风险;对于债券发行来说尽管手续复杂,但具有抵税效应;增资扩股,虽然没有付息压力,但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对于经营性欠款,如果资金回收困难也将危及企业资金链的稳健。另外,对于资本结构的构架上,要从企业自身特点及经营环境出发,能够从资本结构的优化上来科学安排,合理筹资。当企业处于最佳资本结构时,要从企业价值上加大转型,如构建融资决策机制,从投资回报率及回报水平上来合理确定债权比例,可以适当存储资金;如果企业负债期限较长,企业可支付能力不足时,可以从银行贷款、预售资金等方面进行资本平衡。因此需要从各类融资渠道的对比及分析中,合理解决融资贷款问题,降低筹资风险。

2.注重投资阶段的风险管控。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对于市场供需的变化是主要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对市场的把握上要进行全面的调研,避免因企业个人意志而导致决策失误,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对于投资预测与风险管控,主要从方法上来进行最优效益分析,避免以周期太长而干扰资金周转;同时要对地方政府及政策导向进行研究,切实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上进行多种风险的评估,将风险降到最低。由于不同行业在面临内外环境影响上,其投资策略的选择也不同。如对于房产业在优化投资组合中,要从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上强化分析,特别是对于可能存在的房产降低的风险,要通过企业间的联营、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上来分散相应的风险。从某一大型房产项目的投资风险规避上来看,结合多企业共同开发方式,以风险与收益共担模式来规避潜在风险,并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化解,如房产项目可以是办公楼、综合住房、商业广场、写字楼等组合方式,避免单一类型楼盘带来的财务风险。

3.强化企业营运阶段的财务风险管控。

对于企业经营运转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费用的管控,经营活动伴随着成本,对于企业营运阶段中的成本进行管控,主要从资金的流向、企业项目成本核算及节约上进行优化。如对于房产业,需要从各项工程招投标管理上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对于工程施工环节要从设计及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优化,切实改善施工环境,提升施工进度;对于工程验收中各项费用的管控,使其满足合同限额要求,并从整个施工中成本费用进行统一核算;在项目支出总额、项目审批、项目施工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审核,确保企业资金运营合理。二是,做好企业财务预算及监管,企业财务预算是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有计划的预算,能够从资金流的有效性、合理性上进行跟踪。如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从企业各个部门、各项目间的协同配合上,对财务、成本、营销、经营等方面的预算进行编制,并协同财务监管部门进行全面审核,以及时调整项目预算与实际间的差异性,推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4.构建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强化财务风险预警的具体保障,也是推进预警机制科学性的关键。在推进内审机制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及管理水平进行强化,特别是组建高素质的财务队伍,要能够从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防范上增强管理水平。如针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构建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增强企业风险规避能力和抵抗能力。注重企业各环节的风险评估,能够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整体发展实际上,对各类风险的管控强化抵抗能力。企业管理者要从自身岗位及职责上,加大专业能力学习,增强行业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关注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把握好整个经济环境,善于从以获取的信息中进行遴选及分析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是渐进的过程,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正处于转型期,面对来自市场、政府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是多重化的。因此,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要从确保企业财务稳定上积极研究风险的表现形式,归纳应对风险的对策和思路,构建针对性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切实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稳定、有序发展。

作者:石本立 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第九篇: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现状

当前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上级的财政拨款。对于上级的财政拨款,必须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之后才能被医院所应用,而且这些财政资金必须要应用于专门的范围内,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相关部门不会进行监察,而是只需要在资金使用后再审计其用途,因此在医院使用财政拨款方面就显得比较粗放;二是来自于医院的自有资金。医院的自有资金是维持医院经营的重要资金,其主要包括医院的门诊收入、治疗费用等,对医院的自有资金实施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而对于自有资金的管理由于缺乏严格的监控体系,导致该部分成为医院财务风险的重点监控领域,因此需要医院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医院的投融资缺乏科学性。

目前医院的财物决策更多的是依靠医院管理者单方面的主观决策以及经验而进行的,缺乏对投资项目的系统分析,尤其是不考虑投资项目信息的真实性,结果导致医院的投资决策出现投资失误的现象,比如医院为了扩大规模,就会盲目地向外举债,结果出现了投资项目无法获得预期经济收益,给医院的财务风险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医院的行业性质也决定了医院的财务具有高风险性。医院具有公益性质,其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亏损经营的现象,比如针对特殊人群医院需要实施无收费治疗服务,这样一来医院不仅没有任何收入,而且还需要医院支付一定的成本,因此给医院的正常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医院财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受传统思想影响,我国医院的财务人员普遍没有风险防范意识,他们认为只要正确处理好医院的资金管理与医院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财务资金管理的目的,比如当前医院的财务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处理财务报表以及医院的经营收入分析上,而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专门的分析,结果导致医院的财务风险工作始终没有正确处理好。同时由于医院内部财务关系比较复杂,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存在的小金库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医院各科室的主任具有一定的药品使用权,这样就很有可能存在一些灰色的收入,不利于医院及时对这些资金进行监督。

(三)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影响。

一是医院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多变。虽然医院具有社会公益性,但是其所处的环境仍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金融资本市场的波动就很容易造成医院金融秩序受到影响,我国很多医院项目的构建都是依靠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使得医院的投资项目受到影响,医院在通过短期贷款方式通过融资时一旦遇到金融紧缩的政策后,就会导致利息费用上升,对医院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案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是我国医疗卫生政策的不断变化。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发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服务领域,因此医院获得国家财政支持的资金会越来越少,因此传统依靠国家政策发展的医院必然会受到财务风险失控的影响。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具体对策

(一)强化医院财务管理者的职业判断能力。

医院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是避免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积极培养与提高医院管理者的职业判断能力。比如医院在进行项目投资之前,需要医院的管理者分析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而这就需要医院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医院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风险;强化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就是医院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意识到财务管理对经营业务的重要性,因此财务人员要积极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比如医院在进行相关业务活动时,应该考虑医院未来的业务增长幅度以此保证企业的权益资本与负债资金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

(二)加强运营资金管理,优化资产结构。

一是要加强资金管理。资金对医院的正常经营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医院要加强对运营资金的管理。具体就是医院在进行长期资产投资时,可以进行融资,比如向金融机构进行信贷业务,而当进行短期投资时则可以采取医院的流动资金用于投资。医院的发展一定要结合不同的经营策略实施针对性的资金管理模式,具体考虑医院的资产规模时需要考虑:医院的资源整合能力、医院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医院的各种制度等;二是优化资源的资金结构。优化资产结构是有效降低医院财务风险和抵御负债风险的重要途径,比如医院要对医院内部的固定医疗资产进行合理分配,从全医院的战略高度对固定医疗器械进行分配,最大程度发挥医疗器械的价值,同时还要在保证医院基本秩序的前提下降低库存,以此提高医院流动资金的效率最大化。

(三)加强医院内部管控力度。

医院的财物风险控制关乎医院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医院必须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财务风险控制。一是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医院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医院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控制,对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等进行评价与监督,并且根据各种财务报表等信息对财务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价;二是要提高财务员工的专业素质。医院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意识,并且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人才引进带动医院全体员工业务质素的提升;三是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与控制。由于医院的业务量比较大,日常资金收入比较大,因此医院在保证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要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医院要尽量降低坏账的产生。医院经常会出现拖欠医疗费用的现象,对于该部分,医院要认真分析原因,对于属于恶意拖欠医疗费用的行为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借贷方式。

(四)强化成本控制,规范审计制度。

成本核算是实现医院成本支出、节能降损的有效途径,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对医院的各项成本支出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从而提高医院的成本控制,一是医院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医院根据工作需要设定科学的工作岗位,并且规范工作岗位的职权,使得会计岗位职责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工作体系。医院在进行财物预算编制时一定要采取全面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且对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对财物预算进行控制;二是加强对医院成本的审计核算。通过审计对医院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监督,避免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各种腐败现象,因此医院要建立专门的财务审计部门,强化对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审计。

作者:李爱苓 单位:大连市儿童医院

第十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和防范

一、前言

财务风险会极大的影响事业单位经营水平的提高,降低其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阻碍其市场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但是财务风险在事业单位日常财务控制管理工作中却屡见不鲜。所以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其成因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提升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形式

首先,道德层面。道德层面财务风险指的是财务人员在实际财务工作中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做出的损害集体及他人利益的事情。财务人员的相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工作能否有序开展,但由于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未意识到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事业单位发展的意义,因而加大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其次,支付层面。支付层面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部门预算出现制度缺陷。事业单位设置预算指标的时候,各财务人员项目经费结构还处于分散状态,这使得事业单位在支付层面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此外,事业单位对商业信息的辨识还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对商业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可靠性还缺乏科学、有效的判断,这成了增加事业单位支付层面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核算层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核算能力、知识更新还难以较好的满足事业单位的核算需求,相关核算业务的处理能力还比较低,财务人员的操作技能还没有提高,但是工作量却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核算失误的几率,不仅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而且加大了事业单位各项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财务风险意识较为薄弱

就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理情况而言,大部分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还缺乏较为科学、正确的认识,许多管理者还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健康发展。有的管理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财务风险是因为本单位的经济利润过低,因而只要不断提高其经济利润,财务风险就会降低,有的管理者认为财务风险即为资金风险,还没有认识到本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也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关键性因素,这使得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没有采取针对性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二)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单位在财务决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管理者意志、实际财务状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而其决策的科学性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者在财务决策的时候,没有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对财务决策实行科学、有效的判断,对本单位经营环境的具体情况也未给予充分、全面的考虑,而是习惯性的依靠自身管理经验来完成财务决策,管理者的这种决策方式导致事业单位难以对财务决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事业单位应有的偿债能力,最终使得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

(三)缺乏健全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管理者将全部的财务工作都划归财务部门,而未通过构建健全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来实现财务的正规、合理管理,从而减弱了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的力度。有的事业单位即使建立了相应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但却未和核算部门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作用的发挥,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也未达到,反而阻碍了财务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财务人员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所以事业单位在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的时候就不能单靠领导层,而是要将财务风险有效防范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但是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许多财务人员还没有认识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意识还较为薄弱,因此在实际财务工作中也就没有积极的防范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而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不断增加。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高度重视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的提高

事业单位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并重点关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应对市场竞争及其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专业性以及敏感性,对本单位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对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的提高给予重点关注。在日常的管理运营中加大财务风险的宣传力度,以促使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进一步提升,从而使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有科学、正确的认识,进而实现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目标,从整体上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水平。

(二)重构健全的事业单位财务监管机制

(1)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存在较高的广泛性及其无偿性,并且容易在分配、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使用不合理、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所以需要对资金支出进行有效审计,并以财务支出情况为依据建立科学的财务监管机制,以较好的实施监督及管理。(2)结合本单位的发展实际以及财务状况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监管机制的构建,以提高财务监管机制的合理性、针对性以及适应性。(3)对财务监管机制的流程及制度给予进一步明确,并保证财务人员按照其规定严格开展财务工作,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给予不断完善

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是事业单位避免财务风险频繁发生的可靠保障,因此事业单位要对财务内控流程实施有效管理,并在各个财务价值链之中融入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以提高其控制管理的整体性、全面性以及严密性。以自身具体的财务管理状况为依据,建立适合本单位发展的财务内控体系,并将其积极有效的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相关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要实现规避各种财务风险的目标,首先就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相关预警机制,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积极渗透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提高财务风险相关预警机制的实用性以及灵活性,在容易出现财务风险的部门及管理环节设置合理的报警点,以减轻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的不利影响。此外,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对原有的财务风险相关预警机制给予进一步完善,并在评估财务风险的过程中提高其评估的及时性、有效性,以便及时发展财务管理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从而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范围。

五、结语

事业单位要较好地规避财务风险,就要对现阶段财务风险成因进行有效的分析,高度重视对财务风险防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全面、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并加强对财务的监督,以不断提高降低财务风险的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胜地位。

作者:鲁有莲 单位:海晏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