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部防控策略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部防控策略

风险是一种无法被完全消灭的客观存在,它是现实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最终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引起损失的可能性的总和。现实世界里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1]。财务风险在任何一个实体单位的发展道路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立医院虽然属于我国政府出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但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若不加强防控也会产生财务风险,从而影响日常运转。为了适应经济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运营管理上,公立医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此外,为了解决人民的“医疗困难”问题,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强调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提出医疗服务的价格需要规范。2012年,国务院在《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应取消药品委员会。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步伐,合理制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2]。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很难在当前背景下平衡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很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因此我们需要分析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和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研究有效的财务风险内部防控策略。

1公立医院加强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首先,财务风险会影响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公立医院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必然会对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造成影响,而一旦公立医院运营出现问题,它所提供的服务和技术的质量就难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使得“看病就医难”问题进一步加剧,甚至会引起社会问题。其次,防范财务风险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虽然公立医院属于政府出资建设的事业单位,不太可能会像企业一样出现“破产”,但是,我国公立医院现在所处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竞争加剧,医院内部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向企业化转变,财务工作也逐渐专业化,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对公立医院造成的破坏也逐渐增大。因此,对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到科学合理的内部防控方法,是适应现代化医疗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整个医疗服务市场变化的需要。再次,防范财务风险是公立医院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的需要。我国近年来为保障民生、推动医疗服务改革相继出台许多政策,这些国家政策的变化也对公立医院现行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必须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由此可见,为了平衡经济和社会效益,公立医院有必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内部预防和控制。一旦发现问题,应该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高效及时地规避财务风险,保障社会效益的实现[3]。

2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一是财务安全风险,资金可能存在挪用,欺诈,腐败的风险;二是资金短缺风险,即由于不能收回款项或者无法筹集到经营资金导致正常经营无法得到保障;三是效率风险,即低效的财务管理对整体日常经营活动产生不良影响[4]。产生此类风险的原因将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

2.1导致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在中国,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必须考虑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这个宏观环境因素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不断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带来新难题,也给其财务状况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1.1政治因素。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减轻我国人民看病就医的负担,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无形之间给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带来压力。近年来,在公立医院的年总收入结构中,来自政府补贴的所占比例不高,来自自营业务的收入所占比例很大。而且,目前的国家政策要求取消药品加成,这也将会减少公立医院的收入。此外,为增强市场竞争力,防止人才流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也需要不断调整,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导致了总支出的增加。

2.1.2经济因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市场竞争加剧,这样的市场形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在我国降低医疗服务市场准入门槛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民营医院发展速度加快,这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状况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财务风险。

2.1.3社会因素。近年来,医疗纠纷屡见不鲜。这其中确实存在医院工作人员技术能力不足或个人道德问题引起的纠纷,但也有很多是由于部分媒体的煽动性言论,这些言论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将医治不好的责任完全归咎于院方,这就会影响公立医院的正常经营,甚至需要支付巨额赔偿金去解决纠纷。并且,当前我国的公立医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患者欠费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资金周转,从而影响了医院的日常经营。公立医院具有独特的公益性特征,除了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外,在突发意外事件中,公立医院必须承担主要救治工作,这会消耗大量医院资源,需要消耗医院的财力。

2.1.4技术环境。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公立医院不断学习最新的医疗手段,不断地对医疗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这也加大了公立医院总支出。并且,新医疗技术的出现从实践到推广,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投入的成本需要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才能收回,这也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带来巨大挑战。

2.2导致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2.2.1管理层缺乏对财务风险的理解。首先,公立医院的主要管理者很少具备财务和业务管理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处理专业性比较强的财务问题时,由于主观判断、决策失误等,很有可能带来财务风险。其次,由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加剧,公立医院也面临着财务风险的产生,一旦财务风险引发的后果出现时再采取策略,未必能产生良好效果。

2.2.2盲目筹资引发财务风险。公立医院的诱因之一是盲目筹资。目前,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公立医院在不考虑自身发展的情况下盲目筹集资金,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样背负大量债务,盲目扩大医院规模,但医院的经营状况并不能承担这样的债务,这将导致医院资金短缺,并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2.2.3管理方式科学性不够。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性的问题。第一,在成本管理方面,我国的公立医院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往往更注重整体收入情况,对医院的整体总支出情况关注不够。有财务风险问题的公立医院一般都有收不抵支的问题,而且大多数都有管理费用过高的问题。这就反映出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缺乏成本管理意识。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公立医院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调整自身经济结构,在提高收入的同时,优化成本,减少总支出,解决收不抵支问题。第二,在预算管理方面,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预算按要求编制好却流于形式,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或是执行效率不够的情况[5]。由于管理层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预算的编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没有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这样就难以发现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所出现的问题,无法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第三,在资产管理中,公立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周转效率低下。资本周转能力的缺失会导致公立医院无法收回款项,使得流动资金不足,引发资金短缺。此外,医院开展的许多新医疗业务或新医疗项目缺乏科学严谨的论证和商议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就容易收不抵支,引发风险。

3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防控策略

由前文对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以及引发财务风险原因的分析,公立医院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角度建设全面的内部防控系统。

3.1事前

事前防控是当前防范财务风险采取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措施,它通过各种方式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地修正,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给医院带来损失。

3.1.1加强管理层财务风险防控意识。要有效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首先要提高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充分认识风险的存在,深刻理解风险现象。能否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存在、及时查漏补缺,这与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的管理者需要转变思想,对陈旧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出改变,使之能够与时俱进。为了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管理者还需要有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并警惕潜在风险的发生。

3.1.2建立财务风险应急预防机制。设置应急预防机制是防止财务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财务风险应急防治机制包括及时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即可以预先发现公立医院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它可以有效将潜在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规避不良后果,并确保医院的正常运作。此外,当财务风险发生时,需要制定风险紧急预案进行止损,采取科学的措施,防止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减少对公立医院运营造成的损失。

3.1.3提高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性。财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有必要提高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管理层可以安排财务工作者定期参加专业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让他们尽快熟悉并掌握最新的医改政策方向以及市场需求,提高风险防控意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1.4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1)防止盲目筹资,优化资本结构。财务风险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立医院管理者盲目融资。优化公立医院资本结构,首先要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即管理层需要根据医院目前经营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合理预期,使用定量计算来预测实现预期业务目标所需的资金,然后筹集资金,其次,公立医院必须使其融资渠道多样化。根据医院既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认真选取适合自己的筹资渠道,构建科学、合理的资金结构,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它还可以有效地分散财务风险,确保公立医院的正常运作。(2)做好大型设备经济效益分析,保障预期收益。公立医院管理层应进行仔细的市场调研,在分析好大型设备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后再进行相应的投资。公立医院既具有社会效益,投资的收益也必须得到保障,而大型设备往往成本较大,因此事先定量计算大型设备的成本回收期和预期收益率,并在决定投资前做好风险紧急预案以防资金短缺等问题的发生。选择购置某项成本较大、收益不确定的大型设备时,可以采取和其他机构一起投资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营。(3)建立预算委员会,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可以确保公立医院按照预期目标合理运作,从而有效防止不可接受的支付发生,防范财务风险。首先,公立医院管理层应该牵头建立预算委员会,结合医院经营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规划,根据现行业务内容、医疗服务结构以及患者需求等方面,制定购买设备、扩大规模等预算,其次,要考虑公立医院日常经营所需的成本以及紧急事件发生的预留款项,编制科学的成本预算。并在经营过程中,保证预算行之有效,当实际收支与预算发生偏差时,应该及时查找原因,并根据现状重新修改、审查预算。

3.1.5公立医院管理层要时刻关注宏观环境变化。公立医院作为一个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主体,它的发展受到宏观环境的极大影响,因此,公立医院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增加对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的敏感度。能够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公立医院的经营策略,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宏观环境的变化,比如国家对医疗服务体系提出的各项政策的变化、国际医疗技术的更新、目前流行疾病的变化等,都要求公立医院能够及时适应新环境,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此外,宏观环境的变化也会为医院的发展带来机遇,这就需要管理者有着较强的敏感度,能够及时抓住机遇,提升自己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也能够有更强的资本去应对财务风险的发生。

3.2事中防控

事中预防和控制意味着,当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逐渐显现并开始对日常运作产生一定影响时,采取相应的策略,及时制止损失,防止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减少财务风险对公立医院的不利影响。

3.2.1建立内部监管。加强内部监管包括内部监督与制约,公立医院可以设立风险管控部门,该部门密切关注着医院日常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定期对财务报表、资金流动进行审核,若有异常及时上报管理层,同时对公立医院进行内部审计,强化资金的合理运用,保证医院营运资金周转的高效率,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同时防止腐败发生,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3.2.2建立成本核算系统,定期出具成本核算报表。控制财务风险扩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各阶段、各领域成本控制管理,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系统,定期出具成本核算报表。首先,对医院各项医疗费用的申请和使用要严格把关并进行跟踪管理,保障资金用到实处。其次,控制耗材使用量,监督医院内各种易耗设备和材料的损失情况,保证使用的高效。最后,将公立医院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需要的各项费用也纳入经营总成本中进行计算,保障成本的真实度。

3.3事后防控

事后防控是指在财务风险发生后,对发生风险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并完善风险防范制度,规避类似风险再度出现。

3.3.1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事后防控的主要内容是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自身管理制度进行合理评价。首先,定量计算财务风险对医院日常运营造成的损失,并确定财务风险的损失程度。其次,对引发风险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得出造成风险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所发现的因素进行相关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再升级。

3.3.2继续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为了防止财务风险的再次发生,管理层需要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完善公立医院内部防控制度。完善风险防控制度的目的在于预防下一次财务风险的发生,并能在防治的过程中保障各项制度的有效运行,从而有效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更新和升级。

[参考文献]

[1]李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以中航黑豹为例[D].郑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8.

[2]严亮.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及建议[J].黑龙江医学,2018,37(2):162-164.

[3]彭海燕.医院财务风险监控及防范措施探讨[J].纳税,2018,24(12):48-49.

[4]于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浅析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策略[J].民营科技,2016,21(12):182.

[5]朱海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J].会计师,2014,13(11):59-60.

作者:周月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