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监管论文范例

经费监管论文

经费监管论文范文1

质检机构传统科研管理在人员能力、管理模式以及经费监管等方面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只有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将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科研制度上进行创新,经费使用环节上进行掌控,才能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提升管理水平,走向课题管理精细化道路。

关键词:

质检机构;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创新管理

为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科技竞争先机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随着各级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经费成本的大力投入,质检机构更加注重自身软实力方面的建设,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各质检机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技术机构能力得到空前发展,在重大质量安全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模式,是当前质检机构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我国质检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1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单一,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很多质检机构科研业务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科研管理人员主要通过office日常办公软件来处理项目信息、数据,很难准确快速的反映出科研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为统计和分析工作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课题研究基础数据分布在各个项目组成员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数据库,很难对项目的整体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把握,因此面对新形势,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和观念难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如何运用工作流控制技术来改造科研管理工作现行模式和管理制度已成为质检机构科研管理中面临的一大任务。

1.2经费使用环节监管不严,管理过程缺乏统筹

通常科研项目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其中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签订任务书、项目验收等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的拨付、核算、报销等工作;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经费的使用。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自行支配,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缺少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有效参与和指导,容易出现项目经费支出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等现象。科研管理人员侧重项目实施进度、科技成果等方向,忽视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财务人员侧重经费下拨、经费核算,因没有参与课题管理的各个阶段,不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由于各部门掌握信息不对等而导致经费使用环节监管不严,管理过程缺乏统筹,容易出现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等问题,影响项目的有效运行和整体进程。

2做好质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2.1搭建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搭建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功能上实现了质检机构科技计划项目的在线申报、项目实施进度管理,论文、标准等科技成果管理等,替代了繁琐的人工录入和统计,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无纸化,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可以了解到在研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经费的使用情况,使项目的执行情况实现透明化,规范化,标准化;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国家最新的课题以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单位内部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了解本单位科研情况、论文数量、标准制修订情况、课题奖励情况等方面内容。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使质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另外,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还方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者以及其他技术人员进行成果浏览,有助于科技成果在单位内部实现小范围的试用,使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为日后转化与推广奠定基础。

2.2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保障体系

据文献介绍,美国建立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由国会、审计署以及部门内设审计机构组成,国会参众两院设有预算委员会以及拨款委员会,专门从事审查和批准科研预算;审计署参照国会和议员要求,或者依照法律从宏观角度对美国项目经费支出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部门内设审计机构包括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内设监察办公室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内部自查自究。通过外部监督,内部审计的方式,以科研经费预算为出发点,展开全过程管理监督范围,进而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因此,只有不断探索适应自身发展、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制度以及相应配套的经费预算、评估、监督审计等系列规范以及处罚制度,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深化成果转化,利用科研成果推广带动质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检测技术、检测装置、检测方法等方向的科研课题研究,质检机构不断提升检测手段,在应对突发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形成检验方法,与此同时推进科技成果向检验技术能力方向的转化,也是科研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与推广,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实现行业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带动质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可以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产品质量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新产品的鉴定;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科技成果标准化,积极参与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以科技发展带动行业技术发展,捍卫质量安全,把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第一关。

3结论

质检机构的科研项目虽然在数量上相比高校或大型科研院所相对较少,但其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改变现有传统管理模式,需要将创新思维融入科研管理中,结合质检机构自身产业特点,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创新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课题项目管理水平,全面提提升科研综合能力,充分发挥质检机构的优势,把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第一关。

参考文献

[1]康卫国.高校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12):39-41.

[2]卢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58-59.

[3]王晶.医学院校临床科研信息化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7):181-183.

[4]周文泳,李娜.机遇科研过程的科研风险形成规律与防范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3-28.

经费监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土木工程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中锻炼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最后教学环节,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指标[1,2]。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情况,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查阅文献、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3]中指出:“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增强社会意识、加强科研训练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土木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论文应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特色[4]。然而,目前众多高校中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较大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存在问题并做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2.1选题与实践脱节

选取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由于很多院校缺少与企业合作,校外实习基地难以结合实际工程,导致在选题过程中出现题目宽泛、针对性缺乏、选题偏离本专业知识或缺乏新意等现象。

2.2缺乏科学创新性

随着本科毕业生与指导教师比例的增加,指导教师名下的毕业生数量增多,以笔者院系为例,每位专业老师所带毕业生数量在7-15个,超过了高校毕业生培养和教学评估规定的5个要求,且教学大纲要求本科毕业以设计为主,科研论文不超过总数的10%。难以制定多元化创新课题,毕业论文基本上以“公式化”设计计算为主,内容较为单调和理论化,缺乏创新性,该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和满足国家对土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2.3学生的重视度不够、论文时间冲突,存在严重抄袭或造假现象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在第八学期开展,而大四是最忙碌的一年,很多学生同时参加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及工作招聘,与论文实验和撰写时间相冲突,使学生无法安心做论文。此外,一些学校流传着“只要找到工作,毕业论文都会通过;只要考研成功,毕业论文等级就是优”的说法,使学生心里轻视毕业论文,答辩前从网上下载往年学位论文、敷衍拼凑了事。

2.4缺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师生比的减少使许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无法针对每位学生选题和完成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其次,青年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能力,但缺乏一线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效传递给学生;再者,在现有教师职称评定中,较注重教师科研成果,使教师重视项目申报和科研而忽视教学;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多应付学校各种形式检查和表格填写,难以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2.5实践能力差、论文不规范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注重课堂教学和灌输式讲授,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的锻炼。对于实验课,很多学生抄袭实验报告应付差事,不能正确认识实验的重要性,科研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在论文选题阶段,学生是被动选题,缺乏对题目内容的主动了解;对于开题报告,往往是指导教师提供参考文献,学生缺乏主动查阅和搜集整理文献的能力;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对研究方法、内容和写作规范缺乏正确认识,论文格式排版几乎不会。论文复制粘贴痕迹较重、缺乏原创性,尤其在论文绪论部分,即使学校进行重复率检索,有些学生也能通过技术手段避开。

2.6学校论文监管不够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秩序散漫、平时作业抄袭、考前投机和考试作弊,这些不良学术道德为部分学生不认真查阅资料和做实验及论文抄袭埋下伏笔;此外,随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长,毕业论文各环节工作量相应增加,传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显得效率低下,未能有效监控毕业论文各环节。

3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3.1提早落实学术导师制

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由相应教研组负责,课程选修和课后学习计划均由学生自主安排,缺少教师专业指导。虽然有些高校开始安排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帮学生制订适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的学习计划[5],但对学生学术缺乏有效指导。此外,大四课程很少涉及论文撰写规范和技巧的讲授,使学生压力很大,教师指导力不从心。为此,可以借鉴研究生导师制和选课导师制优点,对本科生整个在校学习阶段进行科研学术方面的全程指导,即建立本科学术导师制,且该方法在笔者学院开始试点。具体方法是先选择科研和教学良好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学生通过教师的学术报告选择感兴趣的方向,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自愿调配指导教师。学术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学年对学生学习计划、文献阅读进行总体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规划;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参与高年级科研实践课题,尝试撰写学年论文,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研究内容,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第三学年根据申报书内容来执行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或指导老师课题,结合学年论文完成毕业论文综述或实验数据分析,并参加专业竞赛;第四学年完善课题相关内容,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3.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能力和水平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指导教师短缺和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应该优化和调整指导教师队伍,缓解生师比高给教师带来的超负荷工作;营造科研氛围,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给青年教师适当的政策倾斜;加大科研培训力度,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将论文指导成果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并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定量化考核指标中来。

3.3保障经费和实验条件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设计和科研试验两种类型,毕业生在论文执行过程中需要一定经费,用于文献检索、信息查询和图纸打印等,此外,做试验的学生需要购买试验耗材和试剂药品等。在指导老师科研经费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将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此外,由于试验仪器紧张,实验室管理人员常以教学试验为由,婉拒或拖延毕业生实验仪器使用,影响毕业论文的进展和质量。所以,学校应增加经费投入和科研仪器平台建设,必要时可采用教师、学院和学校经费配比方式。

3.4完善论文管理制度

学校和学院教务部门应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包括时间、撰写规范、学术道德等。学校应制定严格考勤制度,确保足够的论文写作时间。在论文规范性上:学生按照学校统一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来进行调整,仔细管理学术论文格式,诸如分级标题、目录等排版细节缺乏规范性。在学术道德方面,应大力度管理学术论文道德,对于抄袭严重的给予惩罚,不能为提高毕业率和就业率而放任论文质量差的学生毕业。

3.5规范答辩程序

应在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客观公平的论文评分,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来负责毕业论文答辩。每一答辩小组由5名老师组成,参加答辩人员应有答辩委员会成员、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答辩前,按学生学号预先制定答辩日程安排表,学生按照时间安排来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PPT阐述自己毕业论文或设计内容;由答辩小组老师提问与论文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思路和结果分析等问题,指出修改地方。答辩小组的老师根据学生论文撰写情况、图纸质量、汇报表现和问题回答情况,对论文按百分制进行初评。为确保学生认真修改论文,答辩现场不公布评分结果,给学生2-5天时间进行修改,并由指导老师和阅评老师把关,所有学生修改后,再由答辩老师进行统一汇总和表决,给学生最终成绩。

4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高校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深入分析影响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路径。高校作为改进毕业论文质量的主体,需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术导师制完善、论文管理和答辩程序等方面着手,规范论文写作、制定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监督。

参考文献

[1]闻亮.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

[2]蒋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2-23.

[3]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4]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2):51-53.

经费监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校援外教育培训项目;资金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高校的教育培训项目在当今世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下,随着“一带一路洲”理念的提出,已经成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我国高校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利用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和学校自身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将教育援外工作纳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在实现教育援外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高校援外教育培训项目现有中长期的如援外硕士博士学历学位项目和短期培训项目。商务部利用对外援助资金,委托有关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由商务部,财政部和所在高校制定,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对资助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展开绩效评价。

一、援外教育培训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未形成系统的体系

对于中长期学历学位教育项目资助费用,财政部商务部印发《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资助费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8)2号文件印发了《举办援外培训班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高校内部印发援外学历学位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学历学位项目包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党政工作要点中也对短期援外培训提出了相关要求。由于每个高校的情况不一样,援外教育培训项目内容的不同,资金管理办法未形成系统的体系,造成了高校的国际交流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监督部门的职能执行不方便,需要财务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政策标准,执行要求。

(二)实际资金支出多样化和监管难

由财政部文件财行(2008)2号得知,援外培训班实行预算包干和实报实销相结合,或招标定价的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实行了预算包干办法,实行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一、学院制定的《援外硕士学历学位项目包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中指出拨付学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商务部给承办范围的学员教学类费用,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论文指导课酬、教材资料、实践实习、英文授课,研究生培养以及学员相关管理支出和劳务支出的费用。如课酬标准为250元/标准课时,新开课的课酬标准为350元/课时。教材资料费为1000元/门课程。以及实践实习的支出主要包括的内容,和专家费支出的标准为1000元/天/人。指导教师课酬标准为300元/天,等等。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在实际报销中,很多情况没有完全参照相关的依据和标准,规定中规定了论文指导课时为70课时/生,却未有给出论文指导课的课酬,会造成财务人无依据核实所发放的课时补助。二、组织学生实习参观,通常采用旅行社公开招标的方式,事先给出了实习的地点和内容,规定了住宿标准和餐费标准,但在实际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人数、实习内容及时间会有调整,使财务人员在审核时有一定难度,对于实习和参观变更的内容的价格无审核依据,因此每次审核时为了保证中标执行的合理合规,财务人员经常会和经办人员多次核对,所以有时会出现报销进度较慢的情况。三,短期培训班学生生活费发放还存在现金支付的情况。短期班学生的学习周期位20-30天,银行无法及时办理各外籍学员的银行卡,出现了经办人员预支现金的情况,并由各学员在发放单上签名后经办人员发放给各学员,这使得工作人员持有较多的现金现象。四、学校给各外籍学员买了保险,但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如发生感染疾病等需要支付医疗费补贴时还是由学校垫付,由于短期培训班的学生银行卡及赔付金额等原因、所购买的保险存在没获得赔付的状况等等。

(三)财务人员缺乏认知和国际交流能力

由于高校援外学历学位教育和短期培训的项目于近几年才展开,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做过专业的培训讲解,管理制度不系统,多而杂,使得高校财务人员对援外学历学位教育和短期培训项目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因此对于发生的经费,和相关的管理核算标准并不清楚,给报销和课酬等发放增加了难度。其次,因为援外学历学位教育和短期培训是以英文为主,大多数学员都是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因此项目报销中很多会涉及外文资料,有的时候,留学生会自己来财务处报销自己的研究生费用等,财务人员在国际交流能力上的缺乏,给经费管理带来了困难。

(四)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

由于对外援助项目缺乏经验和缺乏财务专业人员的参与,使得预算编制只着重于按人头比例和基础项目进行预算分类,与实际状况存在较大出入,执行预算的能力不强。在项目结束后的绩效评价这一块不是很注重财务这一方面。在自我总结评价报告中只囊括了与教学等相关的情况,却没有提到资金使用等情况。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报告中有关资金到位情况,实际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资金实际开支情况,财务监控情况和最后的项目绩效情况,是由财务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填写的,财务人员有可能缺乏对该项目的了解和认知,并且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外部的绩效评价。

二、提升援外项目资金管理水平的方法和建议

(一)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

以商务部,财政部的文件为基础,以学校和学院,以及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经验,制定一套系统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内容详细,可以为实际项目资金管理提供依据。

(二)规范管理依据,加强监管力度

对于援外学历学位教育和短期培训项目中发生的大额资金和突发情况,制定系统的管理规定,依据新的系统的管理规定,对发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0,2018(CumulativetyNO.711)2018年第10期中旬刊(总第711期)的经费支出等加强监管,如需要招标的项目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招标,对于留学生没有银行卡,造成工作人员手中有大量现金和借款的情况,可以通过现如今科技支付手段,实行分配发放等,尽可能缓解借款时间长,不能及时清账的问题。对于用车实习的真实性,需要加强监管,可以规定,发生用车,需要用车人员签字确认,用以保证业务的真实性。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认知和国际交流能力

专门组织培训,普及财务人员对援外学位学历教育和短期援外培训项目的认识,可以邀请国际处的老师们一起交流,进行业务学习,并且可以给国际处的工作人员普及财务知识,双方互相学习,互补长短。对财务处的工作人员进行语言和国际交流能力培训掌握基本的交流方式,培养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四)制定有效的预算,提高执行力,加强审计方面的外部评价

相关部门在制定预算的时候,应结合本校和相类似情况高校的经费使用情况,在财务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制定预算,并且以预算为大体的指导方向,使用资金,确保预算的执行力。在项目完结后的绩效评价,首先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意义,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核实。及时引进外部主体的绩效评价,特别是审计视角下的评价,以监督促进援外项目经费使用的效益发挥。

三、总结

援外教育培训项目是对外援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受援国的人力资源质量,提高他们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有利于我国和受援国进行文化交流,加深友谊,这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面对援外教育培训项目,高校要拓宽管理思路,建立系统的制度,加强相关人员的认识和合作,加强审计监督,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高校援外教育培训项目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蒋小鹏.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究.甘肃科技[J].2017(33)03.

[2]祝蕾,胡宇,张慧波.高职院校援外项目的现实困境和行动策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5(06).

[3]许俊卿,国亚萍,麦志伟.关于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的思考.高教探索[J].2016(12).

[4]张钰.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J].2017(12).

经费监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放管服”;农业高校;科研经费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制度,为创新进一步“松绑”,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本文以农业类高校———新疆农业大学为例,分析和探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表1)

一、新疆农业大学基本情况

新疆农业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大学,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高校、全国文明校园、首批自治区绿色大学。“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18项,其中主持马产业、民族特色谷物制品、荒漠植物群落等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项目及课题近10项,到位经费近5亿元;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7项(其中,主持完成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2项);登记科技成果36项,审定新品种20个,授权专利322项(发明专利80项),软件著作权260项,认定地方标准36项,审定棉花、梨、牧草、玉米新品种20个,育成新大豆27号,新甜玉17号,“雪香”梨,新农大棉1号、4号,实现了成果转化;累计发表各类科技论文4,693篇,其中高水平论文(SCI/SSCI/EI收录)520篇。

二、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收入逐年递增。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纵向科研经费,指来自各级政府指定的科研行政单位立项的课题,包括国家、各部(委)、自治区各厅(局、委)及地、州、市、县行业主管部门下达或批准资助的各类研究项目,如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国哲学规划办、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自治区科技厅、社科规划办、农业农村厅、林业和草原局、教育厅、水利厅等单位;另一类是横向科研经费,指企事业单位、兄弟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委托,政府采购招标等取得的各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合作项目类科研经费。近10年以来,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呈逐年增加态势,总经费达8.24亿元,2020年经费最高达1.1亿元,比2011年科研经费增加了近82%,近两年更是突破1亿元大关。随着科研经费体量的逐年增大,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逐渐多元化,为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也为学校教师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是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题。(表2)

(二)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逐渐规范。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逐步转变,依据国家、自治区有关科研经费“放管服”的政策规定和文件精神,努力把握政策机遇,用足政策资源和区域红利,结合学校实际,先后两次修订完善了《新疆农业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大学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修订)》,赋予了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更大的自主权,明确和完善了科研绩效支出发放流程与绩效评价方式,持续加大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的“放管服”力度,将横向项目绩效管理权由学校下放至学院,横向项目绩效比例提升至70%,更加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营造更为宽松、利于干事业的良好环境和科研氛围,持续激发教师科研创新活力和科技推广动力。

三、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国家、自治区一系列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和制度下发后,没有及时结合学校情况,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造成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效能滞后。并且对国家、自治区最新科研经费制度宣传、普及不到位,科研人员不了解最新经费管理制度,导致很多一线科研人员不了解最新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没有享受到国家“放管服”改革的红利;一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最新政策了解、解读不到位,没有切实解决科研经费“报销难、报销繁”等科研人员最关心的问题;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落实难”和“落地难”的问题,没有打通科研经费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二)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脱节。科研项目与科研项目经费是密切相关的,然而目前在高校中,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存在脱节现象。高校科研项目包含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一般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其他部门协助。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科研经费管理是核心所在,但科研管理部门作为职能部门更多关注项目的策划及立项工作,认为项目获批后的经费使用管理应由财务部门执行,与财务管理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易造成科研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脱节现象,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三)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机制差。由于学校管理体制问题,部分农业类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互,并且从财物安全的角度考虑,财务数据和科研管理数据也要求相互独立,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信息共享机制较差,缺乏大数据共享平台。科研项目从科研管理部门申报通知开始,经过项目申报、项目立项、科研经费到账确认、科研经费建账立户、科研项目实施及项目经费使用、项目结项、审计、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科研项目的基础信息和科研经费相关信息,涵项目的立项信息、立项金额、预算明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费用支出明细、科研项目决算信息等,被学校不同的职能部门多次收集、反复使用,然而各个部门又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部门与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这就导致这些科研项目的基础信息和科研经费的有关信息需要科研人员在不同部门奔波,通常同样的一份材料需向好几个部门提供,易造成利用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各部门配合协调不畅,没有形成服务教师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机制差。

(四)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科研项目想要获得稳定开展,就必须做好资金预算工作,这是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核心前提,对整个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高校科研人员对财务知识了解不够深入,预算编制时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项目组的经费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照原预算支出,存在预算执行效率低、预算支出多次调整而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等问题,给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科研系统和财务系统联动差,项目管理部门不能准确掌握科研经费使用和执行情况,很难准确指导科研人员进行预算调剂,导致项目进行多次不必要的预算调剂。

(五)内部监管机制体制不完备。农业科研经费是农业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专项经费,其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用于科研活动,要保证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及目标性。然而,从科研经费审计情况来看,目前有许多农业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常见的是存在一些粗放式管理,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管,即使有确定的监管流程,也缺少有效的监管抓手,内部的监督机制也缺失,使很大一部分经费的支出缺乏可靠性和真实性。许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缺乏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控,经常出现项目未结题经费已经使用完,或项目已经结题但是未及时办理结账手续,也有一些科研项目的结余经费长期在学校挂账现象,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进而增加科研管理的成本。随之,更有一些项目主持人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给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和评价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效率提升对策

(一)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高校既是科研“放管服”政策落实的主体,也是科研改革政策的受益主体。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等各相关部门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经费“放管服”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指明了方向。各高校应该根据国家和各相关部委有关制度文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不断建立健全本校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不断规范本校科研经费管理。应把“放管服”文件的精神理解透彻、执行到位,要充分利用“放管服”相关制度杠杆,调动科研人员创造积极性,要不断探索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的创新奖励、激励机制,改进绩效分配制度,实现最大化的激励效果。同时,在绩效奖励方面也要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贡献度,从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管理部门在制定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时,应与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和审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并充分征求意见和建议,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及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和审计处主观能动性,为科研经费管理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国家“放管服”改革的好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二)建立科研管理责任清单。学校制定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中,应明确二级学院、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各相关职能处室、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并明确各职能部门权责边界,通过协调科学技术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审计处、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二级学院等部门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合理划分各职能部门责任,理清任务清单,强化各自主体责任。

(三)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相对完善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构建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打通财务核算-科研经费管理之间的信息共享通道,实现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督和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最多跑一次”,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让“数据多跑路,科研人员少跑腿”,最大限度帮助科研人员享受政策红利,给科研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化、科技化管理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科研工作的繁文缛节,激发内生动力,营造自由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服务效能,不断适应新时期各类项目管理及科研工作发展的新需求。

(四)科学编制预算。科学、严谨的经费预算机制可以让整个经费使用过程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提升预算环节的精细化程度。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开始之前,就需重点关注预算编制问题,与科研人员一同开展预算工作,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时召开培训会和政策宣传会,指导科研人员了解预算编制原则,以合理编制预算。根据主管部门和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按照“勤俭节约、专款专用”的原则,科学编制经费预算,据实列支各项费用,同时履行预算调整、审批手续及报账流程,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理、合规。

(五)完善监督机制,严格规范科研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创新监督方式,强化对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管,逐步构建完善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加强科研项目中期、后期的过程监管,推行信息公开制度,联合财务处、审计处等职能部门动态监管科研经费使用,并实时预警提示。制定负面清单,明确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禁止行为,针对科研人员在开展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挪用、套取科研经费等行为,通过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完善科研人员失信黑名单制度,对情节严重的失信行为,依规依纪依法进行追责问责,严格规范科研行为。综上所述,优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模式,不断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质量是切合“放管服”理念的必要举措。只有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才能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合理、合规,进而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有序、稳定开展,保证科研经费能够真正发挥实际价值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董国飞.浅议“放管服”背景下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19.168(01).

[2]张俊芳,沈国辉.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高效使用与有效监管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21.472(14).

[3]袁璨.科研放管服的政策解读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要点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21.36(01).

经费监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放管服”;农业高校;科研经费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制度,为创新进一步“松绑”,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本文以农业类高校———新疆农业大学为例,分析和探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表1)

一、新疆农业大学基本情况

新疆农业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大学,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高校、全国文明校园、首批自治区绿色大学。“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18项,其中主持马产业、民族特色谷物制品、荒漠植物群落等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项目及课题近10项,到位经费近5亿元;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7项(其中,主持完成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2项);登记科技成果36项,审定新品种20个,授权专利322项(发明专利80项),软件著作权260项,认定地方标准36项,审定棉花、梨、牧草、玉米新品种20个,育成新大豆27号,新甜玉17号,“雪香”梨,新农大棉1号、4号,实现了成果转化;累计发表各类科技论文4,693篇,其中高水平论文(SCI/SSCI/EI收录)520篇。

二、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收入逐年递增。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纵向科研经费,指来自各级政府指定的科研行政单位立项的课题,包括国家、各部(委)、自治区各厅(局、委)及地、州、市、县行业主管部门下达或批准资助的各类研究项目,如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国哲学规划办、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自治区科技厅、社科规划办、农业农村厅、林业和草原局、教育厅、水利厅等单位;另一类是横向科研经费,指企事业单位、兄弟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委托,政府采购招标等取得的各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合作项目类科研经费。近10年以来,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呈逐年增加态势,总经费达8.24亿元,2020年经费最高达1.1亿元,比2011年科研经费增加了近82%,近两年更是突破1亿元大关。随着科研经费体量的逐年增大,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逐渐多元化,为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也为学校教师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是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题。(表2)

(二)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逐渐规范。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逐步转变,依据国家、自治区有关科研经费“放管服”的政策规定和文件精神,努力把握政策机遇,用足政策资源和区域红利,结合学校实际,先后两次修订完善了《新疆农业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大学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修订)》,赋予了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更大的自主权,明确和完善了科研绩效支出发放流程与绩效评价方式,持续加大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的“放管服”力度,将横向项目绩效管理权由学校下放至学院,横向项目绩效比例提升至70%,更加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营造更为宽松、利于干事业的良好环境和科研氛围,持续激发教师科研创新活力和科技推广动力。

三、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国家、自治区一系列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和制度下发后,没有及时结合学校情况,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造成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效能滞后。并且对国家、自治区最新科研经费制度宣传、普及不到位,科研人员不了解最新经费管理制度,导致很多一线科研人员不了解最新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没有享受到国家“放管服”改革的红利;一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最新政策了解、解读不到位,没有切实解决科研经费“报销难、报销繁”等科研人员最关心的问题;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落实难”和“落地难”的问题,没有打通科研经费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二)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脱节。科研项目与科研项目经费是密切相关的,然而目前在高校中,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存在脱节现象。高校科研项目包含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一般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其他部门协助。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科研经费管理是核心所在,但科研管理部门作为职能部门更多关注项目的策划及立项工作,认为项目获批后的经费使用管理应由财务部门执行,与财务管理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易造成科研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脱节现象,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三)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机制差。由于学校管理体制问题,部分农业类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互,并且从财物安全的角度考虑,财务数据和科研管理数据也要求相互独立,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信息共享机制较差,缺乏大数据共享平台。科研项目从科研管理部门申报通知开始,经过项目申报、项目立项、科研经费到账确认、科研经费建账立户、科研项目实施及项目经费使用、项目结项、审计、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科研项目的基础信息和科研经费相关信息,涵项目的立项信息、立项金额、预算明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费用支出明细、科研项目决算信息等,被学校不同的职能部门多次收集、反复使用,然而各个部门又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部门与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这就导致这些科研项目的基础信息和科研经费的有关信息需要科研人员在不同部门奔波,通常同样的一份材料需向好几个部门提供,易造成利用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各部门配合协调不畅,没有形成服务教师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机制差。

(四)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科研项目想要获得稳定开展,就必须做好资金预算工作,这是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核心前提,对整个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高校科研人员对财务知识了解不够深入,预算编制时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项目组的经费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照原预算支出,存在预算执行效率低、预算支出多次调整而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等问题,给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科研系统和财务系统联动差,项目管理部门不能准确掌握科研经费使用和执行情况,很难准确指导科研人员进行预算调剂,导致项目进行多次不必要的预算调剂。

(五)内部监管机制体制不完备。农业科研经费是农业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专项经费,其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用于科研活动,要保证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及目标性。然而,从科研经费审计情况来看,目前有许多农业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常见的是存在一些粗放式管理,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管,即使有确定的监管流程,也缺少有效的监管抓手,内部的监督机制也缺失,使很大一部分经费的支出缺乏可靠性和真实性。许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缺乏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控,经常出现项目未结题经费已经使用完,或项目已经结题但是未及时办理结账手续,也有一些科研项目的结余经费长期在学校挂账现象,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进而增加科研管理的成本。随之,更有一些项目主持人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给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和评价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效率提升对策

(一)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高校既是科研“放管服”政策落实的主体,也是科研改革政策的受益主体。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等各相关部门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经费“放管服”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指明了方向。各高校应该根据国家和各相关部委有关制度文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不断建立健全本校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不断规范本校科研经费管理。应把“放管服”文件的精神理解透彻、执行到位,要充分利用“放管服”相关制度杠杆,调动科研人员创造积极性,要不断探索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的创新奖励、激励机制,改进绩效分配制度,实现最大化的激励效果。同时,在绩效奖励方面也要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贡献度,从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管理部门在制定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时,应与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和审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并充分征求意见和建议,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及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和审计处主观能动性,为科研经费管理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国家“放管服”改革的好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二)建立科研管理责任清单。学校制定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中,应明确二级学院、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各相关职能处室、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并明确各职能部门权责边界,通过协调科学技术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审计处、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二级学院等部门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合理划分各职能部门责任,理清任务清单,强化各自主体责任。

(三)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相对完善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构建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打通财务核算-科研经费管理之间的信息共享通道,实现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督和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最多跑一次”,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让“数据多跑路,科研人员少跑腿”,最大限度帮助科研人员享受政策红利,给科研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化、科技化管理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科研工作的繁文缛节,激发内生动力,营造自由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服务效能,不断适应新时期各类项目管理及科研工作发展的新需求。

(四)科学编制预算。科学、严谨的经费预算机制可以让整个经费使用过程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提升预算环节的精细化程度。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开始之前,就需重点关注预算编制问题,与科研人员一同开展预算工作,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时召开培训会和政策宣传会,指导科研人员了解预算编制原则,以合理编制预算。根据主管部门和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按照“勤俭节约、专款专用”的原则,科学编制经费预算,据实列支各项费用,同时履行预算调整、审批手续及报账流程,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理、合规。

(五)完善监督机制,严格规范科研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创新监督方式,强化对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管,逐步构建完善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加强科研项目中期、后期的过程监管,推行信息公开制度,联合财务处、审计处等职能部门动态监管科研经费使用,并实时预警提示。制定负面清单,明确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禁止行为,针对科研人员在开展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挪用、套取科研经费等行为,通过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完善科研人员失信黑名单制度,对情节严重的失信行为,依规依纪依法进行追责问责,严格规范科研行为。综上所述,优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模式,不断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质量是切合“放管服”理念的必要举措。只有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才能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合理、合规,进而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有序、稳定开展,保证科研经费能够真正发挥实际价值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董国飞.浅议“放管服”背景下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19.168(01).

[2]张俊芳,沈国辉.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高效使用与有效监管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21.472(14).

[3]袁璨.科研放管服的政策解读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要点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21.36(01).

经费监管论文范文6

作者通过对中医药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如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科研项目管理体制落后、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等的分析,提出不断更新中医药院校科研管理观念、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对策、建议,有助于科研人员意识到当前科研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改进,使科研管理工作更为科学、高效,促进中医药院校科研创新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科学;高效

科技创新是当前世界各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点,而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科研是知识创新的阵地,尤其是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地,在知识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加强中医药院校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中医药事业才能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

1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中医药类高校的科研评价侧重的是较为直观的量的评定,而在质的方面却没有提要求或者有要求但贯彻力度不够;国内一流的中医药类高等院校数量近年来变化不大,国际范围内的知名中医药专家更是屈指可数;中国的高校管理模式趋向于科研人员兼任行政职务,导致学术资源分配不均,中医药高等院校内部部分学科发展迅速而部分学科发展停滞不前;在大型或高级别的科研课题组织申报或者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有效的组织者来承担负责人的角色,这不利于重大科学技术重难点的攻关;再有学校的科研人员积极致力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申报成功后对于项目的实施与结题并不看重,有的甚至到了结题时间根本未达到结题要求;顺利通过项目结题验收的老师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导致其科研成果未能成功转化而产生社会效益等。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权威崇拜、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问题是很多高等院校的共性问题。

2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高等学校拥有一支水平较高、数量较大的科研队伍,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科研队伍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认定都离不开好的科研管理工作,俗话说“三分科研,七分管理”,科研管理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它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国家的发展规划挂钩,促进国家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科研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科研人员相对分散。不仅仅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科研人员相对分散,各个院部、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交流有限,实验资源未能建立很好的共享平台,面对重大的研究课题或者是交叉性学科课题的研究,科研人员的研究过程受到限制,科研创新潜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国内目前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国际三大检索:SCI、EI、CPCI,其中SCI收录要求最高,因此SCI被绝大多数高等院校作为阶段性科研成果、学术奖励等的重要评价指标。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重点主要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但是作为国粹之一,中医药知识和产业并未得到部分发达国家的认可,有关中医药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一直不大。虽然近年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SCI论文收录数量保持逐年稳步增长趋势,但是与其他综合性高校和其他国家医药类高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间接反映出中医药高校科研水平比较低。

2.2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是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支出的费用。随着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高校科研项目立项数及立项经费都大幅增长,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也日渐凸显。部分科研经费编制预算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科研项目立项时,由于项目负责人多数对财务知识不了解,对按财务制度报账不了解,以至于编制预算不能真实地反映所需成本;科研经费私有化现象引起科研资金流失严重,一般高校都会针对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收取不同比例的管理费。很多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意识不强,经费审核监督机制不完善,审核尺度较宽松,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2.3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科研项目立项情况及获资助金额是衡量该校科研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及项目结题环节都有体现。在申报立项环节,科研管理人员未能做到很好地指导科研人员,对项目选题把关,因而出现很多申报书不符合项目申报指南;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科研经费未能及时到位,或科研管理人员未能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或者监管力度不够,从而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致使项目不得以延期结题或者出现弄虚作假以求顺利结题的现象;在项目结题验收环节,科研管理人员或没有认真做好验收工作,导致课题资源浪费,或科研管理部门缺乏一套完善的验收制度,导致验收工作不能顺利实施等。

2.4科研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项目分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型研究,根据研究类型的不同,科研人员产出不同的科研成果:论文、实用专利等。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成果多,专利少,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尤其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因其传统特点及其系统研究的复杂性,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不一,导致科研成果的权威性及激励效应不够,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推广应用,科研管理工作中。

2.5科研绩效评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缺乏整体规划与构建,高校内部承担多种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有不同类型与不同层次的科研团队及科研平台等,对这些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和平台的绩效评价采用同一绩效评价制度未能符合客观实际,指标设置不尽合理、实施率低等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科研管理相关对策及建议

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管理观念陈旧,管理体制不健全,科研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等。中医药高校追求科技创新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1)更新高校科研管理观念,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强化管理服务并重、以服务为主的观念提高科研管理水平,通过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提升科研管理队伍的能力;同时树立市场观念,使科研与生产密切地结合,并强化科研成果报奖和转化的策划观念,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高校科研管理和科研人员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对专利知识产权流失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

(2)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

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在科学研究上要有所创新,应在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只有一支布局合理、多层次、高素质的科研项目管理队伍才能引导科研人员进行正确的项目选题,提高课题的中标率,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管,完善机制,保障中医药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其次,通过创新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机制,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对科研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及奖惩,建立、完善科研绩效档案,并将之作为科研人员年度考核与职称评定重要依据。

(3)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如何合理规范使用高校科研经费,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带来最大效率是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面对的问题,中医药高等院校也不例外。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根据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经费管理制度,并对经费预算、费用支出、经费外拨、结题经费转结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定;对经费管理责任制强化,分级明确责任主体;对编制预算进行细化,严格经费的使用程序,落实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审查所有款项的支出、使用结果,做到账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和控制不合理开支;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搭建科研信息网络平台,使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快速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应重视过程管理,科研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成果转化,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才能让中医药专业院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进一步提升整体科技创新实力,为我国中医药科研事业及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孙媛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参考文献

[1]秦燕娟.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5-19.

[2]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112-114.

经费监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内部控制;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要求,为深化改革、更好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此外,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提出要求,通过制定制度、理顺流程、分析风险、实施措施、执行程序、加强监督,形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高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因此,“放”不意味着“放任”,“管”不应该是“管死”,在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同时,也为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简化科研管理流程;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科研服务”的模式,搭建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因此,将“互联网+”思维方式和会计领域中内部控制的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科研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成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科研管理系统很难与校内其他部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高校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统,不同系统开发商不同,使用的数据字典也不尽相同,导致系统兼容性和数据共享程度低,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主要依赖于人工传递,难以形成高效的联动管理。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定期从校内其他系统中导入所需的科研人员及经费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在职称评定、博硕导评审、研究生招生指标等工作中均涉及科研成果数据,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材料并填写各类不同的表格,管理人员也要多次审核科研数据,效率较低。

1.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不完善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某些模块的功能尚不完善,如科研成果采集仍沿用老一套的“录入-审核制”,费时费力低效率,教师缺乏录入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并且数据不及时,管理人员无法使用这些数据;知识产权未对接国家局数据库,不能及时提醒缴费,管理服务滞后;尚未与学校本科生、研究生人员库对接,“创新创业教育”数据统计难;教研信息未纳入数据库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数据分离,老师呼声高;尚未与档案管理系统连通,电子科研文档孤立,不利于历史数据的归档查询。

1.3科研管理系统重数据量,轻数据展示,缺乏辅助决策功能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对数据统计结果通常以Excel表格形式展示,形式比较单一,数据量较多时展示效果不直观。此外,科研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对数据的使用只是简单的查询和统计,缺乏对数据内在信息的挖掘和分析,难以服务于学科交叉、优势学科遴选等学校重要决策工作,无法给科研管理人员和校内更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1]。

2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助推高校数字化,便利化校园建设

当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科研管理系统不仅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化校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数字化校园系统,有利于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2]。

2.2促进科研财务信息公开化,助力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及时梳理各类经济活动、整合内部控制流程,将内部控制的权力制衡与科学决策的统一性固化在信息化系统之内,将各项内部控制标准落地落实,有效约束各项经济业务,抑制违背内部控制管理规定的行为,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2.3提升科研管理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

不断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跟踪服务,解决过去无法处理的巨大数据统计分析问题,实现科研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科研经费到账认领周期。强化业务审核,将原纯手工纸质申请审批等线下办事流程搬到网上,各部门、各经办人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处理过程实时反馈到互联网,科研人员可以随时监控业务处理进程,保证办事流程公开透明,有利于加强高校机关作风效能建设[3]。

2.4实现不同部门和员工的协同工作,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上线,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同一系统上分工操作,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规范了业务流程,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科研项目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我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3.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

为了实现科研财务跨部门数据共享,采用与财务系统相同的供货商,针对科研管理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系统开发,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设计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科研办公管理、科研队伍管理、平台中心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3.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3.2.1科研办公管理

(1)个人工作主页:显示登录人员待办事宜及科研成果等个人相关信息,并可根据显示内容直接进入相关信息办理界面。(2)科研办公:通过新闻公告,消息管理,内部公文管理实现科研办公文档及通知的管理。主要包含科研办公相关文档及通知的、审批、查询、分类归档、上传、下载等功能。

3.2.2队伍管理

(1)科研队伍管理:对科研活动相关人员及组织结构进行管理。主要包含人员管理及组织结构管理,支持本校人员、外校人员、学生、专家等人员信息的管理;支持院系单位、管理单位、其他单位的管理。(2)平台中心管理:包含研究机构、科研团队、协同中心管理。

3.2.3项目管理

(1)纵向项目管理:根据纵向项目的管理特点,通过不同角色划分不同的管理模块,涵盖纵向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管理等过程管理及相关过程中的人员、文档、经费管理。主要功能模块有项目概览、项目列表浏览、项目立项、预算变更、合同变更、绩效发放、项目导入、项目文档等。管理过程中针对纵向项目与财务项目经费的管理特点,实现科研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核算的紧密衔接,达到科研管理与财务经费管理的全面对接。(2)横向项目管理:根据横向项目的管理特点,通过不同角色划分不同的管理模块,以合同为主线实现横向项目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模块有项目概览、项目立项、合同变更、项目文档管理、合同导入等。管理过程中针对横向项目与财务项目经费的管理特点,实现科研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核算的紧密衔接,达到科研管理与财务经费管理的全面对接。

3.2.4项目经费管理

与学校现用的财务系统紧密关联,通过系统间的数据及业务流程关联,实现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资金管理。主要分为科研预算管理、以及科研到款管理、科研项目与财务经费的关联管理等模块。通过与财务系统相关数据与流程的平滑对接,实现了科研立项、预算申报、到款认领、科研提成及科研票据的跨部门管理,提升了原有科研经费管理的手段,大大提高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3.2.5科研成果管理

(1)科研成果管理:对科研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及成果认定统一管理。主要按照学术论文、著作、成果获奖等对成果认领、认定审核管理并统计分析。学术论文管理主要通过机器人实时从CNKI、SCIE、WebofScience、EngineeringVillage等数据库抓取我校署名的科研论文,并自动关联JCR期刊分区和影响因子,直接向论文作者本人推送论文信息,由作者登录系统后认领并完善信息,减少老师的录入工作量及管理人员的审核工作量。(2)知识产权管理:根据用户角色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权限对科研过程中专利成果、著作权的认定及管理。(3)学术活动管理:根据用户角色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权限对主办会议、学术讲座及参加会议情况进行管理。

3.2.6科研统计管理

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科研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支持主管领导部门要求的数据上报格式,生成相关报表;支持学校的多种科研统计口径,生成相关报表信息;支持从财务系统直接获取经费执行情况,实现相关资金情况报表数据的准确生成。

3.2.7数字化校园接口

科研系统通过与学校数字化校园进行对接,实现科研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科研系统与数字化校园系统每天同步教职工、学生基本信息,以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准确。

4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以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为手段,基于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实现科研项目从合同审核立项、经费到账认领、财务开票申请、指标下拨、预算录入、预算变更等科研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及学术论文、成果获奖、知识产权等业务全流程一体化管理,以期达到数据传输管理“无纸化”、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过程“透明化”、科研财务处理“智能化”,努力实现让科研人员少跑一回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贾?,徐奕卓,李磊.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8(3):69-70.

[2]杨双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信息化创新与构建[J].财会学习,2017(11):197-198.

经费监管论文范文8

1.1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科研管理的内容决定了科研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管理学、信息学等知识,还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才能明确科研项目的创新点和可行性。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不但是个科研管理者、临床工作者,同时还是个较好的科研工作者。不但要从管理层面指导临床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具备数据分析、判断、信息捕捉、传达的管理能力,还要能够用专业人员的眼光对于课题的创新型和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合理化建议,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项目之间的科研信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了解科研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和可能存在潜在的合作和转化。

1.2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为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

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为医务人员做好服务,体谅同时作为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压力,给予更多的激励,尽量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为其争取更多的机会,想方设法增加申报渠道。同时在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在申报项目之前要帮助科研人员仔细分析解读申报指南和要求;在申报过程中要认真审核项目申报书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申报成功后要督促项目负责人如期完成合同要求并积极帮助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在项目完成后还要积极协助科研人员申报成果。工作细致、工作量大、加班加点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常态,而且没有显著的目标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只能从科研人员的成功中分享他们的喜悦,由此可见,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有甘为人梯勇于奉献的精神。

2重视科研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在科研管理中容易出现“重申报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科研项目作为科研工作的主线,有其完整的生命周期,需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1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与辅导

强化科研申报服务制定“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报时间一览表”,便于科研骨干提前启动申报工作,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培训和专家辅导、经验交流、政策解读等,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高层次的申报项目,可请院内外专家进行“一对一”辅导。在项目推荐前,组织院内学术委员会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进一步修订申报书,必要时,对拟推荐项目邀请院外知名专家审阅,进一步提升申报项目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中标率。科研管理部门则着重在申报书的书写规范、附件材料的齐备等形式审查上下功夫,确保申报项目更加缜密完善。

2.2定期进行项目的检查与监督

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除了对科研项目进行立项、成果管理以外,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切实抓好在研项目年度进展和结题的督促工作。严格依据项目任务书,定期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递交项目中期进展报告,同时检查科研项目的原始实验记录,包括实验场所、实验数据、统计资料、实验照片、待发表和已发表的论文等。及时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对结题项目进行验收评估,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纠正偏差,改进质量。对于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尽可能地予以解决,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2.3建立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动态高效的管理模式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科研工作的高速发展,这时需要建立一个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将过程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实现信息的收集、储存、管理、分析和展示。课题负责人、财务部门、科研部门3方联网,将课题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产出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平台管理等放在同一个信息界面下操作,使分散的不同信息之间建立紧密的动态联系,使科研信息沟通更加简洁和及时。项目负责人对自己项目的研究时间、经费到账情况、进展情况、任务分工、经费使用等关键信息了然于心。财务部门及时了解课题经费的到账、预算和支出情况,消除经费使用审核中的盲点,简化后续经费使用的审批流程,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实现对科研经费使用全程的跟踪与监管。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进行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有利于及时跟踪和把握科研项目进展,及时发现项目研究中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补救,同时科研管理者能准确掌握科研成果情况,从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促进学科间的沟通交流医疗、科研、教学工作量大,导致临床科研人员间很少有时间或机会能坐在一起沟通或交流,而科研人员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促进科研合作,激发科研创作的灵感,因此,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成为当务之急。在不影响医疗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发挥其号召力,以座谈交流会等活动平台,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组织在一起,畅谈各学科的发展现状、工作心得、经验总结等,推动科研环境的建设,促进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邀请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部级重大项目负责人等国内外高层次专家来院讲学,利用专家学者来院访问交流的机会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读研究生等举办学术讲座或座谈,开展博士沙龙,设立医师论坛,鼓励中青年专家走上讲台,以切身经历和工作体会为基础,介绍医、教、研等方面的经验。总之,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学术环境,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与竞争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并且以实际行动和喜人业绩体现自身的价值。

4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4.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科研计划管理办法》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细化科研立项、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鉴定以及科研奖励等各方面工作,调动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医学科研水平。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如对于、授权专利、获得奖项、成果转化等给予相应的奖金或科研基金,鼓励科研工作者多拿课题、多出成果,这样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在项目计划期限内不能完成研究任务的,应与项目负责人的职称评定、晋升、年终考评、研究经费和课题申报等方面挂钩,给予一定的限制。

4.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