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概论范例

酒店管理概论

酒店管理概论范文1

关键词: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改革

一、《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知道在第一、二、三学期基本上全部都是基础课(英语、计算机、高数、概论等等),学生接触到的专业课很有限,只有一、两门,有些学生甚至到了第四学期都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学的是什么专业,不知道今后自己要干什么。《酒店管理概论》是学生为数不多的专业课,所以我们的任课老师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在上课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饭店,还要向他们灌输大量的专业知识,告诉他们专业前景,今后的专业目标、事业目标,为后期的专业课程作铺垫。2.实训场所少,实训场所不全面。由于学校资金的不足,很多学校没有条件建立自己的酒店,只能建立简单的实训实验室,只能让学生了解的片面而不是全部。3.教学手段单一。我们常规的上课方法是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学生在座位上醉生梦死,经常开小差。4.考核方式单一。我们学校将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酒店管理概论》是考试课,根据学校的规定,考试课必须出试卷,但是我认为试卷考试太过于单一,不能全面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应该采取多元的方式来衡量。

二、《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我们个人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敬业的前提条件是爱业,而爱业我认为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专业是什么,要对专业有专业认同感。《酒店管理概论》这门课程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饭店管理,什么是饭店,在上课的时候我会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收集有关酒店的知识、新闻等等,然后每次课用15分钟的时间要求大家进行讲解。以扩充大家的知识,同时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并且我会请学校的往届成功毕业生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让他们有自豪感和目标,打消他们对专业的成见(因为有部分学生是调剂的)。2.上好第一节课,至关重要。以往每门课的第一节课,我们采用的是认识一下学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第一节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学里每个学期每门课基本上都是独立的,有些课程学生以前重来没有接触过,他们根本不知道这门课是什么,要学些什么,掌握些什么,在整个专业学习中占据什么地位,通过第一次课的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些,对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绝对不是浪费时间。3.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借用实习单位的酒店资源,在视觉上给学生更多的感受。虽然学校的实训室条件有限,但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例如我们酒店实训室有一间模拟酒吧,经过学校的同意,我们将它承包下来,交给大三的学生打理,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外营业,卖鸡尾酒、各种咖啡、糕点等等,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还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例如财务知识),我们可以带一年级的学生参观,让他们知道自己以后也可以。为了让学生对酒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分批组织学生到不同的酒店参观,参观时不仅参观常规的前厅、客房、餐饮,还要和酒店协商,让学生到后台部门参观,例如洗衣房、厨房等等,参观以后让学生讨论,这样可以让大家知道不同类型酒店的区别。4.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常规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章节是酒店概述——酒店的发展及其未来——酒店经营与管理——管理的基础理论——酒店管理的基本职能——酒店的组织及其管理——现代酒店集团和集团化——酒店各部门的基本功能与管理——酒店服务质量。这样的课程设计已经不能适应本科生对知识的需求,同时也不能满足酒店对员工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应该改为按照模块来设计,我将这门课分为两个大的模块,酒店基础知识和酒店管理基础知识。通过这样重组,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酒店。5.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上课方式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采用讲授的方式将知识交给学生,虽然近年我们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我认为根据每门课程的性质,我们可以设计更多的教学方式(除了讲授法)来组织教学。5.1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通过情景模拟,要求学生扮演指定的行为角色,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行为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饭店部门管理和管理实务的章节中,角色扮演教学法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良好的效果。在讲解管理者特点、员工特点和顾客特点时,采用角色扮演法,学生可以更加理解每种员工和每种顾客的特点,以后遇见时可以有应对之策。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进入实际的工作岗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5.2职业导师授课法。针对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和职业经理人授课理论差的特点,我们专业一方面坚持每个学期派老师到相应的酒店实践,一方面对合作酒店职业经理人进行理论培训,课程的每个章节根据自身的特点,量身订做是由在职教师还是酒店职业经理人来授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学校也可以更加清晰的、更加与时俱进的知道目前酒店业对人才的需要。。5.3更加灵活多样的实践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的上课地点都是在教室,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我特别安排了几次实践,这些课程上课的地点有些在酒店,有些在大街上,有些在实验室等等。当给学生介绍酒店类型时,先请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分小组到社会上了解不同类型的酒店,接着利用学院与各个实习单位的关系,安排学生到不同酒店不同部门参观,然后再回到课堂进行讨论。当给学生介绍客人类型时,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到酒店周边观察住店客人。这样的实践方法有许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课程章节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实践方法。5.4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考核方式是试卷,但是大家都知道,文科性质的课程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可以采用突击的方式应付考试。我认为这样的考核方式要改变:(1)评价主体多样化。以前学生的成绩都是教师来考核,我们现在要改变这种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由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一方面会由于教师的个人偏好、个人习惯等因素使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不利于评价目的的实现。因此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我们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等各种方式,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也使学生通过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反思能力。(2)考核内容多样化。以往的课程考核一张试卷,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考核内容上,除了试卷,我根据课程的特点增加了几个部分,例如观察住店客人特点、分析本地酒店市场发展趋势、人力资源部招聘广告、每人列举一个详细的酒店集团等等。

三、结语

《酒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基石的作用,如果基石不牢固,整个专业知识都不会牢固。以上为本人对《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应酒店人才培养的需求,可以对旅游业人才的教育做出贡献,并为更多的酒店和餐饮企业培养出既精通专业又掌握技能的实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妍、韩军《现代酒店管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酒店管理概论范文2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和基础;特点;流程设计

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的概念来源于网络化学习,是在传统的面对面学习(Facetofacelearning)和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优势,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根据特定的环境变化和需求重新构建概念和组织。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能力培养的学习,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潜能。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它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都是基于个人的主观决定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取的①。”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在互联网背景下解释和描述了学习现象。认为在此背景下学习体现于社会化交互过程中,体现于节点和信息源间的联结,是连接建立和网络形成的过程。根据该理论的观点,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更加注重协作,即节点间的连接。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联系。

(三)探究社区学习理论

该理论根植于杜威的实践探究哲学思想,强调在线学习中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的培养。研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将理论框架向元认知和学习临场感方向进一步拓展。它认为师生需要共同合作开发富有成效的在线学习环境,强调在线学习互动的意义,重在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高阶思维,以达到提升在线学习质量,改善学习效果的目标。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互动性

混合式教学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媒介和多媒体形式为依托,以平台为纽带,对教学资源实现了再配置,结合多重维度建立教学体系。混合式教学拓展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时空联系,对教学资源实现了再配置。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流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启发式教学将学生引入学科知识点,使学生深入探究学科问题的连接,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②。混合式教学以有效发展学生能力为前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流程。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突破模块化教学的束缚,提高实践能力。

(二)规模性

在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参与课程内容设计,完善课程结构,教师进一步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引导,既强调教学过程,又延伸了学习的内涵。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互补的机构功能支持,实现了“教”与“学”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有机互动,完成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规模化,在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学生学习的公平性③。

(三)发展性

该特点主要体现于混合式教学的四个层次,呈递进式和发展性趋势。第一层:“SPAN>(e-Learning)C(Classroom)”模式。是最容易理解和实现的层次,也是混合式教学概念最初要求的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将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有效整合。第二层: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教学。第三层:“学”与“习”的混合。首先明确“学”和“习”的具体概念,再让学习者在“学”过后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实践活动的参与,完成“习”的步骤,达到学的更高层次。第四层:学习与工作的混合,即“嵌入式学习”或“行动学习”。在具体工作中强化混合式学习效果,达到更高的学习境界。

三、《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性质分析

《酒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结合酒店行业实际,系统地阐述了酒店经营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饭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主要特征,熟悉国内外主要大型饭店集团的发展背景及操作流程,了解饭店的组织结构特性和产品开发定位,使学生初步建立管理型思维方式和分析决策能力,具备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潜力。教材内容主要涉及酒店概述、酒店组织管理制度、酒店各职能部门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等,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酒店业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提升服务意识、沟通合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探索,契合了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的专业发展需求,适应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特点,创设了良好的内外部教学环境。

四、以混合式模式为基础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资源获取

教师首先需要依照《酒店管理概论》各章节的主题内容和内在逻辑联系,有效甄选和规划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的模块化、系统化、总体性的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建筑、设施设备、实物产品等有形的物质基础,更涵盖了前厅、客房、餐饮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多岗位、多部门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学资源内容广泛,意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酒店行业情境,充分发展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包括PPT课件、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影像等。在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的帮助下,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自行拍摄酒店管理教学视频,制作助学软件,将教学内容以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传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带动学生参与到行业信息查询和课件制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视频资料的录制难度相对较大。选择合适的重难点内容,准备教学素材,组织教学过程,编辑好录制脚本,再录制教学的慕课视频片段和PPT内容。后期的视频加工制作可采用CamtasiaStudio软件,根据需要剪辑教学视频、音频和动画,添加字幕、图片、片头和片尾,最后形成格式为FLV的视频文件。同时可以采用微博、微信、课程App等公众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知识的传播,完成信息、视频共享、在线发言与测试、在线考核、作业布置等教学任务。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有效地创新了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以参与和调动,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④。

(二)以混合式模式为基础的教学流程设计

以混合式教学理论为基础,本文尝试构建“在线与课堂混合”“单人与团队混合”“师师、师生与生生混合”的三层交叉混合模型。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交流-课后自我反思的阶段式教学模式(图2),有效整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参与到多种在线学习活动中。如观看酒店各部门设施设备和操作程序的视频,利用互联网查询国内外高星级酒店的资讯,搜集课程学习资料,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分享课程信息和学习心得,完成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和任务。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采用“教师面授+小组协作+师生讨论”的学习形式,充分运用直接讲授、翻转课堂、微课、慕课、雨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技术,同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提问、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演练法、培训游戏法等,对课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和讲解,将线下线上环节相互衔接,有机融合。教师在此过程中需及时检查在线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加强对课程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内容的记忆,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置学生模拟授课、案例讲评等环节,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第三阶段主要为自我反思。师生各自以反思日志的形式总结收获与不足,尝试与探索学习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对下一步的学习进行建设规划和方案设计。建立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完善教学环节⑤。

(三)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酒店管理概论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酒店管理概论;创新

大众旅游时代的今天,旅游业作为新兴战略支柱产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而酒店作为旅游产业之一,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酒店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目前,高等应用型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酒店管理概论》,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酒店及酒店的业务特点,酒店的社会性和社会联系;酒店管理的含义和要素;酒店管理的内容;酒店组织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公共关系、酒店营销管理、酒店物资管理、酒店设备管理;使学生熟悉酒店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技能,具备酒店分析问题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酒店服务礼仪,树立酒店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以及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结合行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融合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中运用,这是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案例教学运用于酒店服务技能、服务流程控制能力;酒店基层和部门管理能力。例如酒店餐饮管理能力、酒店客房管理能力、酒店前厅管理能力、酒店会议管理能力等;酒店综合管理能力。再如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酒店营销调研与活动策划等。了解加盟、运营经济连锁酒店或进行酒店管理培训机构的运营及技能培训的能力,具备涉外服务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提出

(一)案例教学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开始提出案例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师资培育中也采用案例教学,且尤为重视。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也提倡采用案例教学。21世纪很多高等院校,推荐采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逐渐成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国的院校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自1994年正式引入,主要是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此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也逐渐采用案例教学。通过一些经典的案例,例如模拟酒店服务的场景,学生置身于案例现场,解决旅游服务中的各种问题。很多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通过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各种管理方法,归纳一些基本原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行业具体现象的总结。这些经典的案例,使旅游管理系的学生掌握酒店业管理经验,并加强实际的服务能力。第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养成独立的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模拟酒店团队的成员,并通过思考,结合具体的解决方案,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当然,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参与案例分析,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案例讨论,学生熟悉行业工作内容,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断提升,培养了实际能力。第三,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教师认真备课,严谨分析,结合学生的理解补充更多的教学案例。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酒店管理概论》案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4年武汉工商学院开办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概论》一直是旅游管理系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案例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教学中广泛使用,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使用范围广

现在很多应用技术型高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概论》是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案例教学普遍,例如在《酒店管理概论》的有些章节中,酒店组织管理、酒店战略管理、酒店市场营销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业务管理、酒店设备管理、酒店物资管理、酒店安全管理等章节,案例教学的运用充分,广大教师取得较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本土的高质量教学案例

《酒店管理概论》教学中的某些案例借鉴国外酒店管理案例,缺乏中国本民族的经典酒店管理案例。也有案例是专业教师亲自编写的教材,符合自身课堂需要,反复使用,缺乏创新。很多高等院校《酒店管理概论》教材,缺乏创新的案例素材,没有反映最新的旅游现象。因此,具有中国酒店特点的教材急需建设和开发使用。

(三)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存在局限

案例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具备管理思维能力。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点评案例,从而案例教学得到理解。目前的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举例,没有很多的学生参与案例场景。教学组织中,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讨论不深入,学生参与不足,教学效果须提升。案例教学的组织,学生参与度不够,导致教学组织存在局限。

(四)课堂案例的分析不深入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缺乏酒店业的工作经验,必然影响案例教学效果。专业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是一种挑战,只有详细分析酒店管理的案例,才可以使学生形成专业素养。专业教师结合酒店的实际案例,加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案例。

三、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酒店管理概论》案例教学的选择

(一)理念创新

创新案例理念,可以促进教学成功。创新案例,可以真实和典型,多样,新颖。这样,创新案例为教学目标服务,学生的专业素养得以培养。例如真实案例的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可以体验酒店管理。教师分析典型案例,可以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眼界和视野。通过举一反三的案例教学,学生触类旁通。因此,经典且具有创新的案例教学,需教师反复推敲和准备。此外,在模拟实践的对客服务环境中,学生认知不同的服务场景。案例理念越多样,解决方法越丰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组织创新

《酒店管理概论》的案例教学应用,需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支持。在案例编写中,需学校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事实上,许多应用技术型高校案例教学投入少,缺乏保障机制。应用技术型高校可以集中资源建设案例库,给予支持。在教师课题申报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保障。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加强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地应用案例教学。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案例教学结合中国的国情,实现案例教学的民族化。

(三)教师队伍创新

《酒店管理概论》的专业教师,是关键因素。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可以增强案例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专业教师分析经典案例,并点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派送教师到企业挂职,积累酒店业的工作经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能力。

(四)课堂设计创新

第一,教师认真备课。《酒店管理概论》的课堂设计,教师认真选取案例,告知学生讨论的问题和明确要求。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案例,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第二,学生课堂讨论。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对经典案例分析。案例教学中,教师认真引导,再现案例的关键点,并加以强调。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学生写总结报告。第三,教师课后总结。案例讨论后,教师对案例总结。学生通过案例讨论,理解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程.案例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201-202.

[2]张婷婷.案例教学法在酒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度假旅游,2018(8):122+124.

[3]王华.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8):160-161.

[4]李彬.教学案例撰写与开发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9):74-80.

酒店管理概论范文4

一、现阶段中职专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现状

第一,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国内绝大部分开办有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专院校管理者,对实践教学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能够主动积极的与本地区酒店之间进行联系与沟通,实现了院校教学与酒店实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实践机会;第二,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最主要的形式是到酒店进行基础工作的实习,且与之进行教学合作的酒店是相对固定的,基本上都是院校所在本地区的中小型连锁酒店。单从酒店实习的内容来看,虽然与学生学习的酒店管理相差甚远,但是却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酒店管理工作的底层工作内容,丰富学生的酒店管理经验,并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实习工作薪资,减轻学生的学费压力。

二、现阶段中职专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提及现阶段中职专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其出现的问题主要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形式化,缺乏相应的教学资金、教学政策支持;二是院校与酒店的教学合作不深入,没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指导;三是学生在面对实践教学的时候出现了消极对待的心态。因此,中职专院院校、中小型连锁酒店、学生这三方,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1.解决实践教学形式化、教学资金与教学政策缺乏支持的问题

部分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在落实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对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总是停留在工作表面,以口头鼓励的方式来支援实践教学,没有真正的展开实践教学工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职专院校的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缺乏实际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一直再提要面向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教学,但是实际上却依然将大部分的教学资金用到了校园规模扩大等方面。

2.解决院校与酒店教学合作不深入、无实习指导的问题

中职专院校在与本地区的酒店进行实践教学合作的时候,在合作内容与合作形式上不深入,通常就是简单的由院校与合作酒店之间进行协议签署,然后由带队老师将学生带到相应酒店去进行工作实习,在实习的这一段时间内,带队老师只负责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及校方与酒店的联系工作,院校并没有派遣专业教师对学生在酒店实习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内容指导;另外,有些中职专院校常常打着为学生就业的幌子,每年花大量的时间去带学生到酒店实习,而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都还没有掌握完全就跑去实习,这就不得不怀疑这一类院校到底是不是在为学生考虑,还是为了谋取校方与酒店合作的经济利益。

3.解决学生面对实践教学所出现的消极对待心态的问题

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消极心态影响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某些学生好吃懒做,服务意识差,在进行酒店实习的时候不遵守酒店的规章制度,犯错后也不能虚心听取酒店管理者的批评。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学生在未接触社会前,或未参加工作前,常见的工作心态问题,必须要通过实践教学心理辅导等,纠正这一类学生的实践心态。

4.中职专实践教学与中小型连锁酒店紧密结合的对策

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专院校,应当与本地区中小型连锁酒店之间加强联系,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合作:一是院校要与中小型连锁酒店之间建立学生就业实习直通车,方便学生到酒店进行实习;二是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心理教育,使学生能够在酒店实习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工作;三是院校要派本专业的教学导师入驻酒店,对本专业的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管理指导;四是中小型连锁酒店要重视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鼓励,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工作任务分配,以打造酒店未来管理人才来配合中职专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五是中职专院校、中小型连锁酒店、学生这三方要共同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明确学生的职业道路,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专业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总结

中职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务必要妥善解决实践教学形式化、教学资金与教学政策缺乏支持的问题,加深院校与酒店的实践教学合作深度,加强对学生实习的专业指导,改善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心态,从而全面提升实践教学工作的效率。

作者:柳琳 单位:集美轻工业学校

第二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

一、学生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

1.实习初期,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现象

一般来说,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在17岁左右,很多是刚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还没有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多以自己为中心,缺乏互帮互助,沟通协作团体意识。初次离家,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变的陌生和狭小,一举一动都会展现在陌生人的面前,这些种种的变化都会使他们感觉到不适应,不自信,甚至会产生烦躁情绪,继而将其体现在对周围的人和事情的态度上。这样,很容易与自己同学,或者老员工,产生矛盾,使得自己不能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中去。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少数人有过酒店实习的经历,初入酒店工作感觉最强烈的应该还是“落差”两个字。首先是工作环境的落差,在酒店他们需要随时提供微笑服务,不仅是向需要帮助的老人,吵闹的小朋友,还要在应对餐桌上的残羹冷炙,房间里的杂乱无章,突发状况时也微笑应对。其次是工作能力的落差。酒店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这些与学校的理论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差距。面对老员工的娴熟,学生们在顶岗时都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即使有二次培训,但是掌握情况还是会有出入,会使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丧失自信心。再者,顶岗实习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工作时间观念,这使在学校时拖沓懒散生活的他们感到很不舒服,很疲惫。

2.实习过程中,调岗心理频频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们都已经适应自己岗位的工作,甚至有的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但是,这时调岗申请也会随之而来,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有的学生业务水平进步的比较快,熟练掌握自己的工作之后,主动要求熟悉其他部门的工作,希望积累更多实习经验,之后工作可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二是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不能很好的胜任相关工作,工作量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消极工作,经常找理由请假,最后希望通过调岗逃避相关工作。调岗心理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学生的积极主动,也可能是因为学生的消极逃避。但是,这两种原因都反映出了学生的不稳定和急躁的心理。中职学生还没有完全踏入社会,而且年龄偏小,即使在实习磨合期中见识到很多东西,但这远远达不到他们能胜任岗位的要求。所以,他们应该有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好每一份工作。酒店工作是具有重复性的特点,即使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客人,不同的情景,服务技能还是离不开基本操作。这就使得他们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萌发调换岗位的想法。

3.实习结束后,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经过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中职学生不仅锻炼了职业技能,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得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增强了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但是仍有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选择改行,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由于酒店的人员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对酒店行业的具有传统的偏见,认为酒店服务工作地位卑微,缺乏技术含量,没有发展前途,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继续该行业。二是学生对自己没有长期的职业规划,认为眼前的薪资水平不能满足自己现在和以后的日常开销,转而选择其他行业。

二、对于出现问题的思考

通过以上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出现问题的分析,我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学生自身所造成的,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才能使这些情况得到改善。作为一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本文从转变态度,加强实习期管理、实施职业规划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

1.转变学生态度,树立服务理念

斯塔特勒曾提出“客人永远是正确的”、“饭店从根本上来说,只销售一样东西,这就是服务。”良好服务意识的建立是学生为客人提供超值服务的基础,也能激发学生对客服务的自主性,将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贯穿于服务之中。所以学校应将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尽快进入角色。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不仅要在工作教学上使学生满意,践行服务理念,而且积极掌握酒店行业的现状和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认识水平。其次,学校应将服务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去,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技能培训、聘请酒店员工进行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学校还应加大宣传实习期间爱岗敬业的典型事迹,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

2.积极沟通,加强实习期管理

中职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少,心理年龄还不成熟,在与酒店零距离接触的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厌倦逃避等问题,所以学校应做好跟踪协调工作,加强实习期的管理。在顶岗实习前,学校需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酒店管理员必须从基层服务员做起,娴熟的服务技能和丰富的服务经验都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要教育学生在实习中要将自己所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平时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他们所需所想;工作中耐心指导,允许犯错,并鼓励他们积极改正。除此之外,指导教师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在实习期间严格实习纪律,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遇到旷工、逃工的情况及时了解并进行处理;坚持与岗位领班、部门经理进行交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3.实施职业规划,加快学生自身定位

中职教育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熏陶。对中职学生施行职业规划,不仅方便他们了解就业形势,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强化他们求学的目的性和掌握技术的选择性。职业规划的实施首先需要培养学校的职业意识,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将学校的培训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紧密相连,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发生脱节的现象。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让他们掌握最新的行业资讯和熟练的服务技能,通过职业测评等手段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优势、技能和不足,鼓励学生考取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职业在资格证,以增加他们就业择业的自信心。

三、总结

鉴于以上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多方面考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提升服务理念。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踏踏实实,不怕吃苦,技能卓越,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代琛 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一、当前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方面

许多酒店并没有摆脱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传统观念。甚至有些酒店的基层运作大部分靠实习生来完成,有经验的老员工屈指可数。每到毕业季或学生的实习季,就会出现大换血的情况,影响酒店服务质量,同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积累足够的行业经验,不利于学生发展。通过访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会选择与酒店的培训体系和实习生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容,学生对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能提出很多问题。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专业教师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在外实习的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现实情况是专业教师往往承担着校内教学任务,学生散布在多个不同的酒店。实习阶段大部分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依靠酒店来完成。但酒店毕竟是企业,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是盈利而不是培养学生。学生在岗位上的师傅同样是员工,每天也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很难兼顾对学生的指导。很多学生在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独立上岗,技能不熟练,对客经验不足,往往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不良的行业印象。

(二)学生方面

心态不端正,实习目标不明确是实习学生很容易出现的问题,许多学生并没有对实习形成正确的认识。怀着“为了拿到毕业证书,必须实习”这样的心态去投入工作。实习前眼高手低,实习中不能吃苦,总是在不断的抱怨,想的往往不是学习,而是如何退出。怀着消极的心理去做事情是没有办法达到积极的效果的。学生工作中缺乏主动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的积极性,只是满足于完成手头工作,安于现状。这种心态也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专业、酒店、学生共赢是深度融合体系的基础

任何合作都必须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只有实现共赢,合作体系才能良性循环。如果专业只培养学生,酒店只补充劳动力,学生只是完成一个学习阶段,合作体系中的三方都是相对独立的,就无法实现深度融合。只有三方都从合作的过程中找到利益切入点,合作才能良性循环下去。深度融合的基础应该建立在合作成果的三方共享上,专业寻求发展,酒店寻求盈利,学生寻求平台和职业发展。从专业学生培养和酒店人才储备的角度出发,专业建设、酒店运营和学生职业发展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专业、学生和酒店可以在很多方面实现共赢,比如专业教学课程建设与酒店培训课程建设;校内实训场地共建共享;学生职业发展与酒店人才队伍储备等等。当三方都从单一的合作模式中摆脱出来,从合作中获取发展时,这一体系才能良性循环下去。

三、构建深度融合体系的关键因素

(一)目标融合

目标一致是合作的动力所在,三方要做到深度融合,目标上的融合是第一步。经过多年校企合作实践和调研发现,专业、学生、酒店三方的需求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现有的2+1模式并没有体现出合作三方的综合需求情况。综合分析三方需求,专业目标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发展与就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关键因素上。酒店目标主要集中在酒店发展与盈利,服务质量提升,员工数量与质量,培训体系,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关键因素上。学生目标主要集中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专业技能学习,综合素质提升等关键因素上。

(二)资源融合

目标一致是合作的基础,在目标融合的基础上,合作三方应该深入分析各自资源的优点和不足,达到资源互补,实现合作效果的最大化。专业方面,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倡了很多年,在项目化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专业教师知识系统性强,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教学环境方面,国家近十年来对高职教育投入很大,许多专业实训环境,实训设备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专业在合作体系中的资源优势。酒店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于实战,酒店员工每天都在实践中磨练,各层次管理人员都是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从教学目标而言,酒店是用人方,最清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优秀员工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员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酒店方面在实践经验、操作技能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可以积累大量生动活泼的一线案例用于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专业、酒店两方实现资源融合的环境下,能够获取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培训环境,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专业发展,更有利于酒店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管理质量提升。

(三)过程融合

过程融合是指具体合作方式的构建,传统2+1模式,不论实习时间安排在哪个阶段,专业学习和学生实践都是割裂开的。在目标融合、资源融合的基础上,酒店应该介入到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专业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到酒店员工培训和酒店运营过程中。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时;酒店设定培训体系时应该互相介入。在制订方案时,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合作优势,互取长处建立更为优化的教育培训方案。在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师与酒店培训师是一个教师整体;专业学生与酒店员工是一个学员整体。酒店培训师介入到专业课程,专业教师介入到酒店培训,或者双方共同负责课程或教学模块,这样才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全融合。更灵活的教学计划,课程方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体验到行业的真实情况,以短期体验,服务项目等多种方式,在实习期到来之前进入实战状态,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四、总结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酒店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成为酒店优秀员工的生产线。在共建共享的前提下,专业实现了在提升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同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行业的多重目标。酒店也拥有了更丰富的培训资源深度融合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实现的内容还有很多,不仅是学生的培养,还有老师的培养。如果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也就不存在校内、校外之分。专业、酒店和学生三方都在合作过程中获得了进步,随着合作的良性循环,更多的合作项目会被开发,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作者:林枫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酒店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首先,酒店项目运行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实践性,这是酒店行业区别于其他的行业的典型特征。项目运行涉及面广,服务受众多。从项目策划到服务与管理,从酒店规划设计到开门开业,涉及餐厅、客房、后厨、营销、安保等方面,要求从业者具有出众的管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磨练出来的,从更大的程度上来讲,已经超越了能力本身,而是一种职业素养。其次,酒店运营中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任务重。根据酒店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要通盘考虑并照顾细节;餐饮要承受巨大的销售压力;酒店服务要反馈迅速、细致周到,工作事项千头万绪、庞杂而琐屑,要从容应对,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最后,酒店行业从本质上讲,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直接表现为行业所涉及的服务、营销、接待、烹调、安保类人才需求量大。相关人员在管理者的统筹安排下,根据分工和工作职责,承担其各自范围内的琐屑而又庞杂的具体服务性工作,才能保证酒店的成功运转。这在实践中,无疑要求酒店业的基层从业人员,能够吃苦耐劳,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善于沟通和协作,有良好的职业技能。

二、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定位

目前,以培养素质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的技工教育已跻身于酒店教育的行列,并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酒店行业发展输送熟练的基层从业人员的使命。从酒店人才结构的角度,以及各结构层次酒店人才的造就对实践的依存度分析来看,酒店技工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辅助性和支持性酒店人才,着力点分别是展示设计创意的技术课程和酒店流程服务知识性课程,但贯穿这两类人才培养的灵魂就在于酒店职业素养塑造。离开了酒店职业素养的塑造,极易造成这两类人才向其他行业转行,或者使他们在就业后较长的时期内失去向高端人才转化的机会。任何一种结果的出现都背离了酒店技工教育培养的初衷,加深酒店技工教育和酒店市场的“供需矛盾”。而且,酒店职业素养的成功塑造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实现向核心酒店人才的转化,实现自己人生职业生涯的飞跃。因此,酒店技工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酒店技能人才和酒店基层管理人才。这两类酒店基层从业人员的培养中,应将酒店职业素养的塑造贯穿始终,为技工教育酒店专业毕业生向酒店核心高端酒店人才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技师学院加强酒店人才职业素养塑造的方法

1.校企合作

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酒店校企合作,比如与各种类型的酒店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校学习期间,为学生争取尽可能多的真正直接参与酒店实践的机会;其次,从酒店企业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对酒店人才的实际需求,并针对自身学生的特点,开展订单式的培养。订单培养的过程,就是贯彻酒店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指导的过程。

2.仿真模拟

加强校内酒店实训室的建设,针对实践性强的酒店专业学科,充分利用实训室条件,设计并实施酒店专业教育的一体化课程。在技工教育实训课程中,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任务分解并落实等多种手段,设计酒店技工教育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扮演酒店运行中各类人才,接受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协同作战,最终完成整个工作。经由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实施,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沟通配合能力,增强工作责任感。

3.名师引领

酒店工作永远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只有身处酒店中,才能够吸取最精粹的创新思维。在职业素养培养阶段,为了始终能够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植入新的酒店管理理念,就要争取引进酒店行业内的职业经理人。从酒店邀请客座专家,依托他们将酒店管理经验、处理问题时的应变思维、行业内前沿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培养锻造学生对于酒店行业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应变能力等。

作者:时春霞 单位: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

第五篇: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各院校结合当地旅游业特色和学校特长,自行开发开发5门专业选修课程

理实结合,课程形式灵活多样。VCC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含20门学分课程和500小时行业实践。每个学期只开设5门课程,每门课程60课时。平均每天仅半天学习时间,其课堂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没有理论教条,更多的是来自于行业的真实案例,通过学生讨论,共同得出解决办法。其课程形式又包含了课堂教学、实训室操作、网络课程和仿真模拟。内容实用,形式新颖,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学院提供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学生主动参与市场活动,丰富社会实践。在2年内,累计完成500小时的行业工作,提供有效的工作证明、工资证明或税单,才可以获得文凭。许多学生完成课程后,便在附近的超市、饭店、酒店打工,获取实践经验值,进一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学生在酒店前台工作,不仅能通过客房管理、对客服务中训练自己的实践技能,也能通过观察了解所在酒店的管理层应具备的领导能力的执行情况。同过实践,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回到课堂再与老师一起讨论并解决。使得实践不再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学习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学生毕业时,获得的不仅是文凭,同时具备了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就更具竞争力。采用CBE和OBE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内容侧重管理能力培养。温哥华社区学院大多实行CBE模式(Competence-basedEducation)与OBE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咨询委员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设计与课程开发。OBE模式和CBE模式与传统的强调学科体系的理念不同,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科学合理的开设专业,以职业和能力为导向,关注于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应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

据加拿大劳工部门统计,在未来十年内,酒店行业人才缺口将达60万,特别是各岗位中层管理人才缺口比例较大。而温哥华的主要产业是旅游业,这些岗位即将出现的人才断层给社区学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温哥华社区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已具备相关行业从业经验,为使学生能够在岗位工作中尽快脱颖而出,VCC在专业课程设置选择上特别注重对学生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每年院校对行业的研究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也发现,除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外,对职业的态度和那些在数学方面更有才能的学生在职业上的成功更容易,酒店经理级以上的职位对财务数据、报表的解读与分析也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因此温哥华社区学院在专业课程中增加了与财务相关课程的学分,20门课程中6门为涉及经济、财务管理的课程,培养财务分析,成本控制能力。在第一学年的10门课程中,商务沟通交流、管理原理与组织行为学、商务写作、商务数理、统计、财务会计7门管理类课程,在前期基础上,第二学年将具体的细分为对人、对物、对钱、对组织的管理能力而展开课程。每门课程中都有领导力的相关训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简明可操作的评估表进行过程的质量控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演讲能力,掌握管理原理方法,了解组织管理行为,培养领导能力。例如,在JJ餐厅的实训环节,就由学生全面负责一天的营运工作,学生担任经理,负责人员安排、市场推广、物资协调等所有工作,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的领导力得到锻炼。效果评价由市场、学生、老师共同得出。课程评价相关性高且符合实际需要。

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培养的有效性和质量。温哥华社区学院对于课程评价非常细致。每一门课程,每个章节、甚至每个知识点的考评方法和比例都在课程标准种一一列明。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包含11种,具体为期中、末的考试,论文,口头表达,个人项目或团队合作,案例分析,模拟操作,问答比赛,课后作业解决,沙盘模拟和社区服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这种评价的原则是开放式和多元化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在: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建立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评价框架。通过这种评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了确保精品课程的水平,VCC根据关键绩效指数(KPI)搜集的数据以完成对课程开发是否成功的有效评价,如学习该知识对工作有效性满意度、对分析能力帮助的满意度、学生对软件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率。这些指标是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BC省的所有院校进行的,以此来评估学校以确定拨款的方法。通过分析KPI,VCC也可以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课程改革,更好的为市场所用。

二、对我国高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借鉴

明确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我国目前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定位与中职的人才定位,有所模糊,因此,培养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首先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并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结合我国酒店行业的就业形势和高职教育现状,将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在酒店前厅、餐饮、客房、康乐、市场等部门提供一线接待服务的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基层管理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不仅培养技能,更要提高学生在职业岗位群里的择业和转岗能力。也就是说,除了培养一般的职业能力外,更要注重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他们奠定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从而赋予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以及后续发展的潜力。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借鉴CBE和OBE模式,开发课程。

在新生阶段,侧重CBE,在毕业生阶段,侧重OBE。采用DUCUM工具,完善课程体系。借鉴课程开发领导力经验,实施“课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VCC注重服务终身教育,整合社区资源,开发领导力课程体系。因此,应重点借鉴实施了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衔接,学历教育与回炉教育衔接中的领导力经验,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专业领域的终身教育体系。首先,组成“课证一体化”项目委员会,其次,调研行业企业岗位和社区再培训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在学历教育中强化领导力课程以适应岗位的能力要求,整理力量,制订规划,积极吸引社区人士参加专业技能型回炉教育,并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接轨,与企业用工紧密衔接,为社区服务。全省统一规范专业核心课程,统一课程学分,课程标准。酒店行业基本岗位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模块是基本不变的,随着时代、经济及新技术的发展,课程教学内容变更的模块也是有限的。加拿大卑诗省学院联合会共同推广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我们可以在各省旅游职教集团或院校间成立BCC同等模式的高校联盟,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资源,共同审定课程标准并在同类院校中推广应用,各院校根据自身所利用大学空间城,共同建立课程标准,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三、总结

酒店管理概论范文5

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安排,同时采取有效的教学保障措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省内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经验,探讨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结构,并对教学保障措施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教学保障措施;酒店管理类专业;高职院校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设置。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非常迅速,餐饮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湖南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省份,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旅游高等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科学的设置酒店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并采取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酒店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湖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扭转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开展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的教学[1]。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朝阳产业,而酒店业又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现实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供需错位的问题,根据对酒店管理类学生的就业去向进行的初步调查发现,尽管当前省内开设酒店管理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多,也培养了较多的相关人才,但是很多酒店管理类学生在结束实习、正式就业时往往会离开该行业,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这样导致省内很多酒店餐饮业只能雇用学历层次较低、综合素质较低的员工,酒店餐饮类人才出现供不应求、供需错位。这对湖南省积极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影响了湖南省酒店餐饮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酒店管理类学生转行、离开企业的原因很多,包括眼高手低、不能适应企业需要、专业水平较低等原因,这也暴露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理念

设置课程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将教学内容搭建起来,因此课程体系是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的总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为核心。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内高星级酒店及餐饮连锁公开展了长期校企合作,根据合作企业反馈的相关问题,本文对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进行了分析。第一,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迁移能力、上岗能力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以职业能力、知识结构、职业素质为培养要素,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来提高职业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学生主要就业的行业包括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型酒店、餐饮连锁企业。就业岗位可以分为3个体系:①职业迁移岗位。餐饮连锁企业、大中型酒店中的高端管理和服务岗位。②晋职岗位。餐饮连锁企业、大中型酒店的部门经理和主管。③入职岗位。餐饮连锁企业、大中型酒店的部门主管或领班[2]。第二,立足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面向一线岗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了解酒店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胜任酒店各部门的业务操作。第三,立足人才培养理念,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根据企业的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

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构建酒店管理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3.1基本素质课程

该层次为酒店管理类专业的公共课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等课程,并包括军训和公益劳动。基本素质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

3.2职业通用能力课程

该层次课程主要为了培养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酒店英语、客房管理与服务、前厅、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礼仪学、酒店公共关系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业概论、现代酒店营销学、服务心理学等。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与旅游与酒店有关的小语种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3]。

3.3职业综合课程

该层次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和岗位工作任务直接对接,主要包括酒店管理综合实习、酒店管理专业见习、顶岗实习。

3.4专业选修课程

该层次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职业综合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以酒店管理类学生的行业应用领域和就业方向为依据,将专业选修课程分为以下3个模块:导游与会展模块、行政管理模块、饮食模块。包括会展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旅游地理、形体训练、应用文写作、饮食营养与卫生等课程。以上4个层次的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由浅入深,将完善的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来,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岗位需要[4]。

4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保障措施

在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之后,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

4.1研究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就业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导向,围绕就业这一核心开展各种形式的酒店管理教学研讨会,探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校内实践教学、课堂理论教学方面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要在教法研究、教学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革。保障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层次教学的有序进行。

4.2进一步改革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而现代酒店对相关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行业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对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保障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在改革中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倾向,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3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可以对国外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式进行借鉴,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可以在教学中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构建灵活的课堂氛围,将专业课堂与当前湖南省酒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创新素质[5]。

4.4构建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教材体系

当前有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高职酒店管理类专业的相关教材,但是这些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不能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一些出版社和编者为了控制出版时间,导致教材具有较差的适用性,教材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一些编者缺乏高职任课经验,所编定的教材理论性过强,不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些教材编写者认为高职教育只是低层次的本科教育,在编写教材时只是对本科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和简化。高职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应该将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建立起来。

4.5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应该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为内部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不断提高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也可以大力引进酒店管理行业中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补充教师队伍。院校可以在校内设立实训室,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立个人实训室,既可以对学生进行项目训练,改善教学方法,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高职院校也要在工作待遇、薪资待遇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酒店管理行业的更新速度很快,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具有更强的实践经验、了解酒店管理行业发展新动态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6]。

5结语

高职教育应该体现应用性、职业性,将酒店管理类学生培养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类专业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采取一系列的教学保障措施,使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够夯实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作者:曾玲芝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敏,唐德彪.酒店旅本实习生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5(06).

[2]谢强,刘国敏.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利用率提升浅析[J].科技视界,2016(01).

[3]赵振宽.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2).

[4]吴惠.试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

酒店管理概论范文6

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安排,同时采取有效的教学保障措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省内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经验,探讨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结构,并对教学保障措施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教学保障措施;酒店管理类专业;高职院校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设置。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非常迅速,餐饮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湖南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省份,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旅游高等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科学的设置酒店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并采取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酒店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湖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扭转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开展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的教学[1]。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朝阳产业,而酒店业又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现实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供需错位的问题,根据对酒店管理类学生的就业去向进行的初步调查发现,尽管当前省内开设酒店管理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多,也培养了较多的相关人才,但是很多酒店管理类学生在结束实习、正式就业时往往会离开该行业,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这样导致省内很多酒店餐饮业只能雇用学历层次较低、综合素质较低的员工,酒店餐饮类人才出现供不应求、供需错位。这对湖南省积极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影响了湖南省酒店餐饮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酒店管理类学生转行、离开企业的原因很多,包括眼高手低、不能适应企业需要、专业水平较低等原因,这也暴露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理念

设置课程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将教学内容搭建起来,因此课程体系是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的总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为核心。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内高星级酒店及餐饮连锁公开展了长期校企合作,根据合作企业反馈的相关问题,本文对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进行了分析。第一,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迁移能力、上岗能力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以职业能力、知识结构、职业素质为培养要素,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来提高职业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学生主要就业的行业包括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型酒店、餐饮连锁企业。就业岗位可以分为3个体系:①职业迁移岗位。餐饮连锁企业、大中型酒店中的高端管理和服务岗位。②晋职岗位。餐饮连锁企业、大中型酒店的部门经理和主管。③入职岗位。餐饮连锁企业、大中型酒店的部门主管或领班[2]。第二,立足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面向一线岗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了解酒店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胜任酒店各部门的业务操作。第三,立足人才培养理念,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根据企业的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

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构建酒店管理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3.1基本素质课程

该层次为酒店管理类专业的公共课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等课程,并包括军训和公益劳动。基本素质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

3.2职业通用能力课程

该层次课程主要为了培养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酒店英语、客房管理与服务、前厅、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礼仪学、酒店公共关系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业概论、现代酒店营销学、服务心理学等。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与旅游与酒店有关的小语种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3]。

3.3职业综合课程

该层次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和岗位工作任务直接对接,主要包括酒店管理综合实习、酒店管理专业见习、顶岗实习。

3.4专业选修课程

该层次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职业综合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以酒店管理类学生的行业应用领域和就业方向为依据,将专业选修课程分为以下3个模块:导游与会展模块、行政管理模块、饮食模块。包括会展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旅游地理、形体训练、应用文写作、饮食营养与卫生等课程。以上4个层次的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由浅入深,将完善的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来,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岗位需要[4]。

4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保障措施

在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之后,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

4.1研究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就业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导向,围绕就业这一核心开展各种形式的酒店管理教学研讨会,探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校内实践教学、课堂理论教学方面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要在教法研究、教学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革。保障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层次教学的有序进行。

4.2进一步改革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而现代酒店对相关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行业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对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保障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在改革中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倾向,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3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可以对国外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式进行借鉴,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可以在教学中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构建灵活的课堂氛围,将专业课堂与当前湖南省酒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创新素质[5]。

4.4构建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教材体系

当前有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高职酒店管理类专业的相关教材,但是这些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不能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一些出版社和编者为了控制出版时间,导致教材具有较差的适用性,教材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一些编者缺乏高职任课经验,所编定的教材理论性过强,不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些教材编写者认为高职教育只是低层次的本科教育,在编写教材时只是对本科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和简化。高职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应该将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建立起来。

4.5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应该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为内部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不断提高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也可以大力引进酒店管理行业中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补充教师队伍。院校可以在校内设立实训室,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立个人实训室,既可以对学生进行项目训练,改善教学方法,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高职院校也要在工作待遇、薪资待遇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酒店管理行业的更新速度很快,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具有更强的实践经验、了解酒店管理行业发展新动态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6]。

5结语

高职教育应该体现应用性、职业性,将酒店管理类学生培养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类专业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采取一系列的教学保障措施,使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够夯实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作者:曾玲芝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敏,唐德彪.酒店旅本实习生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5(06).

[2]谢强,刘国敏.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利用率提升浅析[J].科技视界,2016(01).

[3]赵振宽.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2).

[4]吴惠.试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

酒店管理概论范文7

什么是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所谓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对课程分成各阶段学习并进行考核,同时实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最后将各个阶段的考核结果按比例构成整个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定是对学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经过筛选确定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课有《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心理学》、《酒店公共关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酒店英语》、《旅游政策与法规》。专业核心课有《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实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在这15门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及考核内容应始终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考核内容要符合职业素质要求;在考核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酒店行业员工职业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要符合职业技能要求;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进校就要求“双证”(既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毕业,所以在考核标准建立时尽可能地参考国家酒店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考核形式要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组根据姜本源教授提出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于2010年开始尝试将酒店各部门工作岗位内容引入校内各科专业教学,考核内容基本实现与岗位要求相吻合。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

根据酒店各部门实际工作流程确定教学模块;我国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受传统学科体系影响严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在近三年将酒店管理专业组全体专职教师共计12名,根据所授课程分派到各国际品牌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工作。这些经过酒店挂职工作的教师回校后将酒店工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确立基本职业技能做为教学主线,再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的方式,将各专业知识进行重组、衔接;确定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

酒店管理概论范文8

根据业务范围、岗位层级对员工能力要求的差异,可从现代酒店企业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机构当中规划出两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向,在每一条专业发展通道中划分出若干个岗位等级:一是业务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能力提升选择递进式专业技能晋升路线,即业务部门的“合格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总监”;二是职能发展路径,通过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的能力提升选择递进式职能管理晋升路线,即职能部门的“职员→主管→部门经理→总监”。由此,得出了双轨制递进式这一酒店管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定位。通过追踪现代酒店企业的岗位设置,进行“双轨制递进式”职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定位,进而以岗位序列和层级为基础,建立与岗位能力等级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储备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

“双轨制递进式”职业发展导向的培养模式旨在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的阶段性目标,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分,是本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用指导人才培养实施的整个过程。“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传统表述‘培养生产一线应用性高等专业技术人才’或‘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再造。”按照酒店企业的“双轨制递进式”职业发展路径,对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进,课程方案开发应遵循三个层次的目标:初级培养目标应是实现就业,培养学生首岗胜任能力,帮助学生顺利转换为合格的酒店从业人员;中级培养目标应是基本的职业发展,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胜任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领班或主管等一定级别的酒店管理岗位;高级目标应是长远的职业发展,培养学生中高层管理岗位胜任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部门经理或总监等更高级别的岗位晋升。课程设置应围绕这三个目标,分类细化专业课程,提供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要求相匹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按照“双轨制递进式”职业发展培养模式定位与课程方案开发的基本思路,根据酒店管理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以2012级入学新生为例,依次根据不同岗位部门及层级构建七个学习单元,并针对每个单元职业岗位特点和素质能力要求设计课程科目和学习内容,从而形成适应酒店行业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第一单元(2012.09-2013.01)业务部门合格服务员,要求掌握酒店前厅、餐饮、客房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常规礼仪;了解酒店行业的服务理念,具备酒店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职能部门基层文员,要求了解现代酒店管理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知识、原理以及酒店基层职能管理的理论基础;具备基层文员岗位的能力素质。针对这一岗位层级进行的课程设置如下:文化基础课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实用英语听说(初级)、旅游史话;专业理论课包括酒店基础知识、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酒水知识;管理课包括管理学、专业技能实训课包括酒店服务礼仪与服务技术、语言交际、办公系统软件应用、公文写作。第二单元(2013.03-2013.05)业务部门领班,要求掌握酒店基层业务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基层管理能力、经营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专业服务技能;能够对所辖的接待服务工作实行例行督导、检查,保证日常接待工作和重大接待任务正常、顺利进行。针对这一岗位层级进行的课程设置如下:文化基础课包括中外民俗、实用英语听说(中级);专业理论课包括旅游概论、食品营养与卫生、世界饮食文化;管理课包括酒店管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训课包括前厅接待技能、客房服务技能、餐厅服务技能、康乐服务技能、茶艺技能、调酒技能。

第三单元(2013.06-2013.09)校外顶岗实习,初步接触职业角色,形成端正的实习态度;了解酒店行业基层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适应酒店一线业务岗位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学会人际关系沟通;在岗位上确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实现职业角色的过渡。第四单元(2013.10-2014.01)业务部门主管,要求熟悉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岗位职责、操作规范、运作程序;能够组织和调配人力、物力资源;能够督导一线员工按照工作程序和标准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并提供技术指导;能够负责辖区内各服务班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往来。职能部门主管,要求具有熟练的公文撰写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熟悉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运作程序;细化并落实部门日常工作计划;熟悉本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并配合业务部门做好本领域的职能管理。针对这一岗位层级进行的课程设置如下:文化基础课包括实用英语听说(高级);专业理论课包括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地理、中国烹饪概论、旅游法规;管理课包括酒店物资管理、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基础会计学;专业技能实训课包括菜单与宴会设计、导游业务拓展、酒店英语听说、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第五单元(2014.03-2014.07)业务部门经理,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制定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制度、服务标准、操作规程和年度预算;能够负责本部门业务的日常运作;能够组织本部门的机器设备、办公用品、固定财产的维护与保养;能够开展本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职能部门经理,要求具备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一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胜任企业生存与发展所赋予的管理职责和任务,编制并组织实施本领域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能够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务;能够沟通本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岗位层级进行的课程设置如下:文化基础课包括酒店专业英语;专业理论课包括酒店信息系统、酒店法规;管理课包括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工程与设备管理、酒店康乐服务管理、酒店安全消防管理、财务管理、服务营销;专业技能实训课包括公共关系、酒店主题活动项目策划、广告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