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企业管理范例

家政企业管理

家政企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家政服务;内部控制;服务质量控制

0引言

近年来,现代流通方式在家政企业得到了推广,很多企业都从单店经营管理的模式转为连锁经营的模式,一些企业经营门店在全国各地已达到了数百家,品牌效应明显。但是近几年媒体时有关于家政服务负面新闻的报道,这暴露了家政行业迅速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家政服务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有直接的关系。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更好地促进家政服务企业扩容提质,使其朝着规范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1我国家政服务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家政服务企业蓬勃发展。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达到5549亿元,同比增长25.9%,据艾媒网测算,到2020年中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782亿元。市场空间的井喷发展使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1500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超过3000万人,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很多小规模的家政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一些企业实现了跨区域连锁化发展。我国涌现了一批知名连锁经营家政企业,如华夏中青、爱君家政等。这些连锁经营家政企业一般通过品牌支持、推广支持、培训支持、系统支持和平台支持来发展加盟商。家政服务企业加强连锁门店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政服务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更加复杂,财务风险加大。我国家政企业主要的运营方式分为中介制和员工制2种。据有关调查显示,2019年江苏省员工制家政企业仅占10%,90%的企业是为家政人员和客户提供居间中介服务。员工制企业中,采取全员单一劳动合同型的不到5%,95%采取了员工制与中介制混合并行管理。为了促进家政行业提质扩容发展,国家大力倡导员工制家政企业的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大规模的家政服务企业将不断推进员工制的运营方式,运营方式的转变也将给这些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对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成为了家政服务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的有效保障,是企业实现运营安全的关键要素,良好的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为家政服务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家政服务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2.1组织结构设置不完整,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家政服务企业创立门槛低,很多小规模的家政服务企业一开始都是家族制,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家政服务人员基本都是中介制,企业正式员工较少,组织结构比较简单。随着后期规模不断壮大,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一般都会设业务部、行政部、财务部、市场部等。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只是增加企业的成本,效益较低,因此主观意识上不愿意推进内部控制的实施,在组织结构设置上往往基于成本最低的原则。很少有家政企业专门设置服务质量控制部门,导致家政人员提供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2.2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家政服务企业对家政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在招聘员工时往往通过熟人介绍,使得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在成立之初往往是企业的老板或者家政经纪人全权负责人力资源相关工作。虽然企业制定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制度浮于表面,并没有完全贯彻实施。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得员工流动性大,一些业务能力高的家政服务人员经常会跳过所挂靠的家政公司,与雇主达成私下协议,使企业利益受损。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家政服务企业发展缓慢。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减少,家政服务人员的缺口很大。很多家政服务企业招聘家政服务人员的要求明显放低,培训流于形式,员工没有达到要求就开始派单,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下降。虽然连锁经营家政企业有统一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家政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理解一知半解,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企业文化未能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另外,由于企业很多都是中介制员工,因此企业文化更是流于形式,企业文化建设局限于顶层设计,并没有落到日常工作中,内部控制建设无法实现全员控制。

2.3缺乏有效的服务质量控制流程。家政企业属于服务行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具体的商品,服务质量更多取决于该员工的个人业务能力和素质,因此服务质量很难进行量化。目前大多数家政企业采用的是家政经纪人的模式,家政经纪人负责家政服务人员的招聘和管理,以及开发客户。根据雇主提出的要求,家政经纪人选出符合要求的家政人员,安排雇主对家政人员的面试,用户满意后即可签约。在签约后的服务过程中,用户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产生摩擦、人员变更等问题,由家政经纪人来协调和解决。由于家政服务人员的短缺,家政经纪人在招聘环节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甄选,尤其是对中介制的员工往往来者不拒。家政经纪人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新客户的开发,对员工的岗前和岗后培训重视不够,导致员工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服务标准。当客户对家政人员的服务不满时,往往只是不断地更换家政人员,客户很难一开始就找到称心如意的家政人员,体验感一般。连锁经营的家政服务企业不同经营门店提供的服务质量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没有达到统一的服务标准,影响了连锁经营家政企业的品牌形象。

2.4信息系统建设比较滞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家政服务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较,信息系统的建设比较滞后。虽然很多大型的家政服务企业引进了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内部管理不足,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资料不完整。家政服务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一般较少,内部的沟通没有太大障碍,但是与外部沟通不足。家政服务企业对外公布的信息透明度不高,一方面不利于员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会使顾客不能很好地了解企业。如家政经纪人在发展新客户时,为了能顺利签单,可能会欺瞒顾客,承诺派单的家政服务人员都是员工制,实则却是中介制,顾客得知真相后,会对家政服务企业产生不信任感,造成了客户的流失。

2.5风险意识薄弱,品牌管理能力差。家政服务企业一般在起步阶段的经营范围涉及保姆、保洁等专业性不高的领域,发展稳定后会涉足月嫂、育婴师等高端领域,有些家政服务企业实力不足,冒然扩张业务范围,对于所面临的风险没有进行科学评估,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家政服务企业有了品牌影响力后,往往通过直营或加盟商的方式在其他城市进行扩张。和直营店相比较,招商加盟的经营风险更大。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前期对加盟商的资质考察不足,对于加盟商提供的服务质量缺乏有效的监控,加盟商容易各自为政,没有严格按照总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经营,提供的服务质量缺乏规范性。总部对加盟商的考核方式单一,往往简单地从加盟商的营业收入来进行年终考核,不重视过程性考核,忽略了品质和效率。一些加盟商的负面事件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品牌形象,最终阻碍企业的发展。

3提高家政服务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

3.1完善组织结构,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当家政企业规模壮大时,应及时完善组织结构。针对家政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应单独设置培训部和服务质量控制部门。对于新进员工上岗前提供培训,对于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岗后培训,保障员工提供的服务质量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服务质量控制部门要对员工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整体把控,尤其是中介制员工的服务质量。同时,对家政经纪人招聘和培训员工进行监督,确保都遵循了统一的标准。家政企业应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组织相关培训,更新管理理念,在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的发展阶段,夯实基础,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2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家政服务企业应继续推进员工制的运营方式,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招聘一定数量具备良好素养的家政服务人员,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履行岗前和岗后培训义务,并提供晋升空间,提高家政服务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留住那些优秀的家政服务人员,改变服务人员随意跳槽、服务不用心的状态。另外,对中介制员工的工作背景和个人素质要进行严格审核,达到本企业规定的服务质量标准才能进行派单,防止因不必要的纠纷而损害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家政企业应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职业的荣誉感。关爱家政服务员工,使其找到归属感,对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责任心。连锁经营家政服务企业应重视各门店的文化建设,增强品牌的认同感,以此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3.3建立行之有效的服务质量控制流程。家政服务企业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服务质量控制流程,加强对家政经纪人和家政服务人员的管理。对不同家政经纪人所签约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跟踪,对家政经纪人的业务提成应综合考虑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防止家政经纪人过于关注签约率,未根据客户的需要去认真筛选合适的家政服务人员,不重视客户的维护。另外,如果家政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服务质量标准,应不予派单,直到经过培训能符合要求。对于关键岗位如月嫂、育婴师和护工等应该坚持持证上岗,不能因为人员短缺而欺瞒客户,给客户派出无证人员,这将严重损害企业的信誉。连锁经营家政企业应对各门店服务标准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以解决同一品牌不同经营门店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乱象。改变以营业收入单一指标来考核门店的经营状况,对门店的服务质量进行动态考核,建立统一的客服平台,顾客可以对家政经纪人和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通过平台进行评价,总部综合顾客的满意度对门店的经营状况进行考核,对于评价低的门店应及时进行整改,切实推进家政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4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家政服务企业除了完善自己的官网外,应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建立企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加强企业信息对外的公布,使大众能熟悉自己的企业,顾客能有更多的渠道与企业进行沟通,及时进行反馈。规模大的连锁家政服务企业应开发企业的app,迎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各种媒体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宣传,吸引潜在的顾客和潜在的投资者。连锁经营家政服务企业在内部应适度地公开各个门店的信息,促进各门店之间相互学习。经营业绩好的门店可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对经营欠佳的企业也能起到鞭策作用。

3.5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品牌建设。由于市场需求巨大,家政服务企业发展迅猛,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企业在扩张经营业务范围时,管理者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综合评价企业的实力,包括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家政服务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家政服务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后,在发展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要对加盟商的资质详细考察,评估加盟商的综合实力,不能为收取加盟费盲目扩张,应加强后期管理。所有的连锁门店应该管理规范,遵循统一的服务操作流程和服务质量标准,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对损害企业品牌的行为应及时整改。

4结语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家政服务行业成为了朝阳产业。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发展道路上,家政服务企业必将朝着规范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家政服务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使其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提供的服务更加标准和专业,及时识别所面临的风险并积极应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学致,王丽颖.我国家政服务业规范化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20(5):115-120.

家政企业管理范文2

关键词:销售问题;调价决策;指数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现代企业需要解决销售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情况,从而对产品销售决策管理进行优化,对销售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掌握产品的销售规律,使得企业能够采取最有效科学合理的销售决策。

(二)研究方法

1.模型的建立。首先,收集调价前后各产品的销售、价格数据。它们反映调价前后,调价产品的销售收入、销量和价格综合对比的相对数,大于100%说明相关指标上升,否则说明下降。在选取数据时,本文全部选取二阶价格作为销售价格。由于产品进行两次调价,在第一次调价时,本文选取2017年销量作为调价前的销量,2018年销量作为调价后的销量。在第二次调价时,本文选取2018年的销量作为调价前的销量,2019年数据不完整,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2019年年销售总量,并用作为调价后的销售量。

(三)模型的求解

上调时,价格总体上涨3.6%,销售量减少了21%。从销售收入绝对量来分析,调价前后减少收入219333,其中由于价格上涨增加收入为34422,由于产品销售量减少的收入为253756,可见本次价格调整策略风险大。下调时,价格总体下降3.1%,销售量增加了8.4%。计算结果得出:E1000上调时,价格总体上涨2.78%,销售量增加了59.97%。计算结果得出:下调时,价格总体下降5.7%,销售量减少了46%。从销售收入绝对量来分析,调价前后减少收入216356,其中由于价格上涨减少收入为8310,由于产品销售量减少的收入为208045,可见本次价格调整策略一般。计算结果得出:下调时,价格总体下降3.7%,销售量减少了53,7%。从销售收入绝对量来分析,调价前后增加收入300234,其中由于价格上涨减少收入为25153,由于产品销售量增加的收入为325388,可见本次价格调整策略不成功。由最终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对于E500由于购买量一直减少,所以向下调价更加合理。而对于E1000,购买量处于上升阶段,想要达到更大收益,应向上调价。假设销售量函数x=f(p)是连续可微函数,则:f'<0根据价格与销售量的具体关系,传统销售量函数的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线性销售量函数,另一类是反比例销售量函数。对企业而言,在产品质量相同的前提下,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是相互制约的因素,偏向哪一方都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最高利润,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总是寻求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依据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量,就必须降低价格,当价格为p1时,销售量为x1,按照价格-销售量关系,如果把价格降至p2,销售量会增加到x2。由于题目中没有关于产品其他因素的说明,则可以按照价格-销售量关系模型中的反比例销售函数进行分析。由于商品的价格浮动必须服从价值规律,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根据已知表格上的涨价幅度数据知该浮动范围应在13%以内,即一箱产品的价格浮动范围大约在4元以内。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E500的销售量-价格关系分析,得知无论其价格上调或下降,其销售量均减小,考虑到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E500销售量一直下降,不能盲目上调或下降价格,则可按照原本该公司的调价和定价政策,令E500价格保持不变,从而得到2019年E500的销售数据,当得到新的数据后再分析优化该调价方案。在第一次调价时,本文选取2017年销量作为调价前的销量,2018年销量作为调价后的销量。在第二次调价时,本文选取2018年的销量作为调价前的销量,2019年数据不完整,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2019年年销售总量,并用作为调价后的销售量。但所采用的2019年的数据是经过预测而来的,故最后结果与实际情况依旧有较大误差。指数分析法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个因素影响的方向程度及绝对数量。本文中2019年的销售量来源于之前题目中的预测数据,故导致了误差结果的偏差。从具体优化的结果上来看,本文中所用的预测算法与模型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优化,所以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崔丽.产品质量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J].中国质量,2009(08):40-42.

家政企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

一、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的职能

1.宣传构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深刻体现着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导向,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办公室是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践行机构,办公室承载着对内对外宣传与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职能。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办公室在企业文化的实际践行过程中,既是重要的执行机构,也是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监督机构,内部企业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认同与接受,是一个企业对外树立良好口碑与形象的基础。

2.辅助企业领导决策

在企业办公室逐渐向综合机构转型的背景下,办公室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系统,其在辅助领导决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办公室通过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可以接触到企业内外各个层级的人员,同时能够积累大量的信息和丰富的资源,在企业信息传达与反馈的实践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当企业领导需要针对某些计划、战略做出决策时,办公室可以根据自身所积累的信息与资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起到辅助领导决策的作用。此外,办公室还负责文件的草拟与,对公司决策进行准确表述,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正确执行。

3.统筹内外部关系

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信息沟通与协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办公室有效连接了不同层级领导与各岗位的基层员工,承担着重要的中间环节的职能,将信息由上而下的逐级传达,同时将基层的诉求与建议向上级反馈。此外,企业办公室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还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在公司的运转中,办公室通过搜集和汇总各类信息,确保这些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对基层部门的实际运转进行监督管理,出现问题时进行协调与处理,确保整个体系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这也使得企业办公室成为综合指挥与决策执行的关键部门。

二、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精细化管理意识不足

基于企业办公室在企业运转过程中承载的重要职能,对企业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当前,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宣传与普及,越来越要求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办公室行政人员还不具备过硬的理论素质,同时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更没有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这些问题对办公室的实际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一是阻碍了企业的各项制度建设,不利于企业的各项工作形成完成的体系。二是不利于工作流程的梳理,员工既未能有效地落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能同企业的企业部门进行良好、有效地沟通,进而导致了企业中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的普遍发生,长此以往会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

2.行政工作效率低下

当前,很多企业受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办公室行政管理效能低下逐渐发展为常态趋势,这样的问题会影响企业进行有效决策,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缺乏规范、标准的管理体系,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对于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强,使自身的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工作中无据可依,缺乏规范流程,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盛行,一些领导在工作中重形式轻内容。导致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影响了行政管理效率。从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角度看,行政管理工作要求增强个人服务意识和工作前瞻性,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检查与梳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部门利益不同,跨部门沟通存在着诸多阻碍,一些工作存在重复操作的现象和推诿扯皮的现象,浪费了很多企业资源,工作中存在机械化劳作的问题,也降低了企业办公室的行政效率。

3.行政事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想要做到有效执行,就必须要做到有制度可依,有据可循,同时能够规范办公室行政人员的行为,防止组织内部推诿现象的产生,由此可见,制度建设是加强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企业的办公室事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较为滞后,也由此组织发展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制度保障,职责权限较为混乱,使得工作进度缓慢,不利于工作的公开化与透明化,最终导致内部腐败的发生。总而言之,在缺少严格、规范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企业办公室的行政管理的很多事项职能分工不明确、工作依据不清晰、工作流程不顺畅,成为制约企业稳步向前发展的主要瓶颈。

4.业务文档保存不规范

任何企业工作的最终结果都会以各类文档的形式加以保存,企业工作的纸质档案管理应当遵守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定,按照文档的内容与性质进行分类保管,并做好记录方便日后查阅。企业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接触的信息量大,工作留存的档案数量众多,这就对办公室的文档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鉴于企业办公室所承载的重要职能,办公室文档管理是否规范成为衡量办公室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标准。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的文献资料整理任务量大、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欠缺,导致很多企业发生文档分类不及时、清理较为混乱的现象。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档案保存的专门机构,但是在文档的实际保存中,文档管理还并不科学,一些档案室的建立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的路径选择

1.提升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提升办公室行政人员的综合能力,要加强对各岗位员工的培训力度。首先,可以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应该涵盖当下最新的精细化管理、行政管理、商务接待、后勤管理、档案管理等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其次,为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建立内部学习平台,跟人这些员工的实际需求以及职业规划进行岗位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再次,为办公室行政人员的智力能力提升提供资源。新形势下,要求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学习。在工作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其进行分类和辩证分析,加强个人工作遇见能力。此外,还应该引导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协调好内外部关系,建设有凝聚力的工作团队。在行政事务管理的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组织的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理顺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

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按照划分结果严格执行,可以为办公室行政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明确依据,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运转效率。第一,由于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大多工作属于事务性工作,将工作按类型进行明确划分很有必要。应该以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特点为基础,进行工作匹配与划分,努力做到每人身上有责任,并制定出台相关的制度规范,将制度严格落到实处。第二,由于办公室业务量大,业务内容复杂,需要对接的企业内部其他部门较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较为多样的办公流程。基于此,企业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应该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树立精益管理的目标,以标准化、规范化指导工作。不断简化企业工作流程、提升办公效率,保证服务质量,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引导,保障各项行政工作能够高效执行。第三,做好企业内部的基础沟通工作。沟通是基础工作,需要办公室行政人员做好纵向和横向沟通。纵向沟通主要指与上级领导的沟通,向业务对接部门和其他员工下达领导的指示与决策,向领导上传基层员工的诉求和建议,在此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严格负责;横向沟通主要是与媒体部门、外部政府机关以及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

3.健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

无规矩,不方圆,企业的建章立制对企业后期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越来越起到核心的作用,企业应该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为指导,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办公室规章制度,进而对各项工作起到有效地指导作用,还可以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和执行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借助充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科学管理,运用物质与精神激励结合的手段,在坚持“公平性、差异性”原则的基础上,出台符合实际情况的薪酬方案。在薪酬考核的实际过程中,要注重打破固有的分配机制,避免出现“平均主义”和“资历至上”的分配思想,要明确员工个人的业务考核指标,根据岗位的性质、工作难度、工作质量等实际情况来确定考核得分,并严格遵循业绩指标达标率进行绩效分配。此外,还应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不断完善和优化激励制度,在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将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进步进行良好的融合。

4.提升办公室行政事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现代社会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与传播,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就必须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及时对企业的信息管理进行更新换代。在企业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办公室行政改革的重要趋势。与传统的办公手段相比较,信息化管理系统有着明显的优势,它能够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来显著地提升组织内部各要素的灵敏度。同时,企业更高层级的管理人员也能够通过多角度实时掌握企业信息,通过分析市场走势,合理判断市场需求,相应地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而在企业组织内部之间,还可以运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有助于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办公效率。此外,还可以将信息化相关技术运用到企业文档的管理中,建立企业的电子数据库,便于对办公室文档材料的整理、分类、记录与查找,对于提高文档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文档的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能够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促进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范凯.做好综合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9):110-111.

[2]牛艳红.创新办公理念发挥职能优势——办公室行政管理实践[J].经济师,2018,(1):273-274.

家政企业管理范文4

关键词:邮政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管理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逐渐向信息化发展。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邮政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强,现代化物流体系对其冲击力增大,邮政企业的资金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解决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弊病,有效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邮政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邮政企业资金管理的现存问题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达及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邮政企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其发展的关键在于扩大收入规模、创新相关管理模式、开拓新市场的未知领域。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邮政服务的种类也不断得到丰富[1]。

(一)邮政业务种类繁多,资金结算困难

随着邮政业务发展速度增快。各类新型业务不断出现,资金内容的复杂化增加,使资金形式趋向多元化,增加了邮政企业各级财务人员资金管理工作的难度。当前,基层的邮政业务部门,依据业务类型的不同涉及到多种资金,例如根据业务分类和特殊活动资金类型不同,各种产品或项目有约20种类型的资金。基层各项收入资金和经营资金的收集、使用和数据核对,成为各级邮政金融工作的一大难题

(二)资本经营随意性较强,难以实行有效管控

受基层单位经营压力的影响,其不得不将更多的建设力投入企业发展,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或多或少都存在轻视行为,因此,主观上的不重视导致基层财务人员并没有按照财务制度和内部管控办法进行有效管理,造成邮政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分离。基础业务资金受控于网络、个人,增加资金管理的风险性,容易导致基层单位挪用、占用资金、造成损失等问题的出现,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2]。

(三)部分地区经济落后,筹资困难

当前,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合理,制约了邮政企业的发展。很多偏远地区由于运输条件、人口环境等的限制,存在营业收入的拖欠。尽管邮政企业的发展已经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但因地方财政条件的限制仍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已经制定的资金计划难以实施,使筹资困难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四)投资分配不合理,资金收益率低

部分邮政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因资金能力的限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所建设项目盲目追求其规模大、环境好,而忽视了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关系及资金回笼问题。比如,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局所网点的建设没有进行经济效益的预测。忽视地理位置的差异、业务收入效益、用邮人群比重等因素,要求所设网点均要建设面积大,装修高档,内部环境好等。企业的投资效益低,将影响其资金回报率,导致各级别的建设部门建设资金的比例失调和所在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邮政企业资金管理系统分析

第一,采用先进、适当的会计方法。邮政企业资金管理的关键切入点是完善资金的核准制度,精准核实所使用资金的具体数额。企业应当以财务会计的稳定性原则为中心,制定相应的资本计划,而资本计划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制定的[3]。以需求与节约兼顾为制定的基本原则,发挥邮政企业内部资本潜力,积极投资节约支出,确保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营销环节平衡等。另外,核定资金系统讲求资金的计划管理和动态发展,依据计划核定需求,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第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遭遇资金短缺问题是常事。解决企业经营中资金链断流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对销售、库存、账目及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管理,另外,根据生产经营方式的差异,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结构也各有不同[4]。邮政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优势,可以利用其优势从国家政策中获得更多的支持,通过多种融资手段增加其可调度资金。此外,巧妙地利用企业内部资金的借用与使用的时差,加快资金的调度运行,节约开支,也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利用资金系统合理使用资金是资金管理中最为实质性的部分。企业对资金的合理使用达到一级标准,以最低成本投入获得更多利润,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首先,企业应当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即及时收回欠款,并坚持“付款交易”,以提高资金收回率;集中管理物资采购工作,尽量减少采购、库存等沉淀资金,并对库存结构进行调整;对新项目和对外投资活动多做可行性分析,谨防决策失误。二是优化邮政企业资产配置,将非流动性融资转化为流动性融资,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第四,分配资金系统;资金如何分配,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利益。随着经营机制不断变化,邮政企业内部资金收益分配方式逐渐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重点问题。根据这一原则,在积累与消费合理平衡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分配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在企业内部,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对相关从业者的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条件、劳动责任等进行记录和分析,按不同等级分配工资和奖金,以达到岗位与工资匹配,薪酬与技术工资匹配的最佳状态,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软实力。

三、提高邮政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第一,为了进一步促进邮政企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预算制度,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纳入预算管理。重视企业资本预算管理工作,促进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筹集资金。同时,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及时解决资金管理存在的各种弊病,从而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第二,规范企业投资行为,提高资金利用率。对于目前邮政企业发展过程中看重规模,轻视效益的现象,企业需要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在进行投资的前期准备阶段综合分析投资所能够带来的收益,优先选择投资效益高、建设规模大的项目,同时在实施投资行为时必须充分以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条件等因素来判断投资项目投入成本,避免造成邮政资源的浪费或条件配置不合理。第三,促进建立资金流动机制,提高邮政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资金流动中断,必须加强资金统一管理,有效管理资金。终止各单位交接中因各种原因延期交款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搞好资金的配置和管理,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资金进行动态监督,严格控制一些非预算性支出,使企业的资金能够更多地用于经营和发展,完善相关的工作流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资金的浪费。第四,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体制。完善邮政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邮政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中,应确保相关金融数据的具备精确性和务实性,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可以防止虚假财务信息的出现,减少邮政企业的资本损失严重。在资金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过程中,邮政企业应加强监督力度,定期对企业资产进行检查,使有关部门能够充分了解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解决闲置资产的浪费、占用等问题,及时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邮政金融工作也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在加强企业管理,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前提下,实现邮政资金管理的高效化是各级邮政金融人才的努力方向。相信在未来,邮政企业管理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企业效益将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宋连印.加强邮政党建体系建设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J].现代经济信息,2017(5):54-55.

[2]周岐彬.刍议邮政金融网点的安全管理[J].邮政研究,2016,32(1):35-35.

[3]李建翌.浅谈德阳邮政资金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9):240-240.

家政企业管理范文5

1.1企业管理系统具有非线性作用机制

非线性企业管理系统内部中的各个要素,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各个要素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最明显的特征是“部分之和小于整体”。譬如,在企业的管理中,是利用相同的企业价值观来把企业员工紧密的联系为一体的,然而,企业员工间凝聚力的作用是巨大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微妙关系,是无法用线性方程所表达的。又譬如,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关系的子系统当中,部门通过本部门内员工共同的努力,就可以让原本杂乱无章的人资管理系统变得井然有序,这堆促进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井井有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的管理系统当中,只有系统内部各要素的非线性关系是由临界效应和相干效应作用而得的,才能够使企业的发展由无序向有序过度。

1.2企业管理系统具有微小涨落的特征

由于企业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因此,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影响,使得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出现微小的涨落。企业管理的微小涨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内部涨落。譬如,企业员工在开展流水线工作的过程中,有某个员工被机床弄伤,那么这时候,流水线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工作;另外一个方面表现为企业外部涨落。

2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管理

2.1提高企业的开放性

要想让企业拥有完善的耗散结构,就必须提高企业的开放性,通过打开企业管理系统,向外界汲取能量,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企业克服熵增过程,才能够让企业的负熵值升高,才能够让企业的发展从无序向有序化过度。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企业和经济都处于比较封闭的状况下,这使得我国的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变得十分的混乱。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企业管理方式和经济运营模式逐渐得到转变,这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在短暂的30年内,获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还属于粗放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还相差较远,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开放性。要想提高我国企业的开放性,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方面:实现政企二者的分离。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因此,我国企业管理长期处于政企不分离的状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政企不分离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企业发展了,甚至还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所以,必须尽快的将政企二者完全的分离开来。要想实现政企锋利,就必须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为企业物色适合企业本身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是企业不断的加强和外界技术、信息以及物资等方面的交流。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为企业设置物资管理部和行政管理这两大部门,并且以法律约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的经济发展受到不良影响,还能让企业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发挥出自主性,使得企业自身的效能得到提升。第二方面:加强建设企业的信息部门。要想让企业受到外界的有意影响,就必须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外界信息,为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建设企业的信息部门,让企业能够及时的掌握外界信息,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来对企业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是企业管理更适合企业的发展。此外,如果企业还想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对外开放性,就必须在全国乃至全球创设信息门户网站,可以通过与信息机构合作创立,这样能够为企业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企业网络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企业收集市场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方面:不断注入和吸收国外技术和资金。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注入国外资金,这样做不仅能够让企业用于充足的周转资金,还能够使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利于扩大企业产品的出口量,对企业创汇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在企业的创汇能力得到提高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应该适当的为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先进技术的引进不仅会帮助企业提高创汇能力,还能够让企业技术引进和企业创汇能力提高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局面。但是,在位企业注入和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于国家建立起一个同意的出口生产体系、推广体系以及技术引进体系,是我国的企业投资环境得到不断的优化,这对于企业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提高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以及活力

第一:为企业创设具有独特性的企业文。为企业构建一个具有企业独特性的企业文化,这样能够让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还能让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得到统一。此外,还能够企业内部的员工形成比较稳定的素质,这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第二:实现企业管理的民主性。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民主意识,使企业管理变得更具有民主性,使企业管理变得更加的合理化。特别是是在聘请企业管理者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民主选举进行决策,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依从性,间接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第三:增强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要想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就必须合理的引入企业竞争机制,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使企业员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当中,这堆企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此外,企业管理者还需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以此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这对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基于耗散结构相关理论可知,当企业管理系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出现一个最大的负熵值,这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最大负熵值的出现代表着企业发展正处于最佳的状态。要想让企业的发展能够处在最佳的状态下,那么就必须要让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时间的足够积累,才能让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效能得到质的飞跃。要想改变企业的现状,使企业让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效能得到质的飞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第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经济理论研究的力度。得到政策上的支持,无疑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插上翅膀。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力度,是我国企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为实现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奉献。通过为企业制定出一系列的长远发展政治策略,指引我国企业朝着更长远的目标发展。第二方面:政府需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政府应该合理适当的放开权限,让企业能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发展,使企业能够为自身的经济发展负责任,实现真正的盈亏自负,适当的放宽权限,能够让企业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获取渊源不断的动力,这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方面:实现企业的分断承包生产体系。分段承包生产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施分段承包生产体系,能够让企业避免临时承包囧局的发生,通过与承包商长期签订合作协议,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获得保障。党承包商无法在生产任务完成状况不佳的时候,企业可另外寻找合作承包商,有效的避免企业出现质量事故,而给企业带来经济以及名誉上的损失,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有益。第四方面: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指定考核机制。这样就能够使得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能够充满动力,能够逐步实现指定的目标,从而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积累经验。

2.4加强企业之间的兼并

首先,要求政府部门对于兼并以后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要制定宏观的计划来进行引导;其次,要加强对企业兼并过程中经济论证的审批过程,从而保证企业兼并以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最后,对于审批中的经济结构合理的企业,政府要给予税金、信贷、能源以及原材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必要的时候实行倾斜政策,从而为兼并以后的企业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3结束语

家政企业管理范文6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经营寿命只有3.4年,全国经营时间超过十年的民营企业只占总数的15%。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有效管控民营企业资本营运中的风险是民企管理层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特征

(一)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宏观风险

在民营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某种小概率事件的出现或因素会造成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巨大损失,这即是民营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同成因,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主要有微观风险以及宏观风险两种类型,其中宏观风险分为政策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社会性风险三类。政策性风险的产生有三种原因:第一,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能获取融资的渠道较少,获得优质融资的难度较大,融资渠道不畅;第二,当前的法律法规未能给民企提供较为完备的营运环境,其运营主体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第三,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和政策对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进行保护。市场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不稳定的市场行情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另一方面,相比于国有背景的企业,民营企业在信息获取方面处于劣势,无法及时获得准确、充分、有效的信息。社会性风险是指宗教、民族文化习俗等的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微观风险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风险,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微观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创新风险以及管理风险。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指,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民营企业管理层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不足,民营企业营运方法不正确,导致民营企业管理层在企业营运过程中不具备准确的认知能力,进而影响了企业的运行状况,给企业的资本运营带来风险,特别是考察项目不到位、论证不彻底而产生的盲目投资风险。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其拥有的技术多以仿制为主,欠缺独立作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管理层过于关注企业的运营收益,对技术创新领域的资金投入较少,技术创新的长周期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管理风险主要存在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当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家族企业模式或合伙人模式,这类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封闭产权,但也让公司丧失了一定活力,外部的正面因素很难进入到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进而无法有效吸引高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上述风险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能不会立刻造成重大损失,但随着长时间的累积可能会形成系统性风险。若是遇到经济危机等非系统系风险会逐一引爆民营企业的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使企业立刻陷入经营困境。

(三)民营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对于资本运营性质工作具备一定的重视,但相关的风险防控意识构建水平较差,无法在资产重组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对风险和效益维护意识的认知,无法在风险防控相关举措的创新过程中,实现对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掌控。部分民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于影响企业综合实力的因素缺乏足够的关注,没能从企业效益的角度出发,实现对风险意识构成情况的研究总结,导致风险意识的具体培育工作无法在适应民营企业客观需求的情况下发挥自身作用。部分民营企业风险防控意识的构建对于企业自身业务的层次缺乏科学的分析,没能从计划和执行不同阶段实现风险因素影响力的研究,导致风险意识的培育举措难以与民营企业的主营业务保持一直,无法为风险因素的规避控制提供必要支持。

(四)机构调整所带来的资本运营风险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部分民营企业集团对于收购兼并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缺乏有效的关注,尤其对于资本扩张所带来的收益缺乏有效的掌握,导致机构调整工作的利益关联因素难以得到有效的识别,无法为机构调整相关风险因素的控制提供必要支持。部分资本运营的风险控制举措对于行政机构的参与情况缺乏深入的研究,无法结合行政机构的实际影响实现对资本运营风险的完整掌握,不利于机构调整相关风险的有效规避。

三、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策略

(一)关注国家政策走线完善政企沟通渠道

良好的政企沟通渠道不是指企业的营运完全依赖政府,更不是通过构建暗箱关系网络和权力寻租的通道。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帮助民营企业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动向,并推动民营企业营运结构的革新。借助良好的沟通渠道,民营企业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行业政策信息,并针对行业政策的内容向上级反应自身的声音。良好的政企沟通渠道的建立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财务制度

民营企业应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与时俱进,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同时,企业应学习并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规范、专业、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构建完善的财务制度,借助财务信息及时获悉企业的营运状态、现金流水平、盈利情况、投资回报等,通过准确的账务核算,充分了解企业的营运质量。完善的财务制度能够为民营企业管理层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并充分盘活资产资金,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三)建立严格风险管理体系

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客户与供应商风险管理体系。现代民营企业的营运活动不仅依靠自身的运营情况,还与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的营运情况关系密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营运风险会通过行业产业链传递到民营企业,进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营情况。因此,民营企业应充分收集客户与供应商的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归档处理。通过信息数据的变动且能够看监控其风险性,并及时上报企业管理层,由管理层向企业的销售和采购人员进行风险提示,防止客户或供应商自身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不单是对企业制造的产品进行质量把控,更应将管理深入到产品研发、试验等环节,对产品生产的各项流程进行全面的把控和评估。

(四)开展技术创新推动诚信建设

我国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规模都不大,其信息、资金和技术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拟。目前,新兴产业更具备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创新优势,民营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有着较低的经营成本和高效的经营流程。因此,民营企业需要依靠并发展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满足客户需求,稳固并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进而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同时,企业应重视诚信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大型企业都是依托优质的口碑逐步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在对待众多消费者、供应商、投资人以及自己的员工都应信守诺言,严格兑现。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地进行诚信建设,才能得到行业和全社会的充分认可,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创新潜力,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是涉及到多方面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活动,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系统性的金融、投资、财务、证券等行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金融工具的使用能力。在日常事务处理方面,资本运营要求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同事、公司、行业间的利益问题。我国较为缺乏上述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而德才兼备的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对于这方面人才匮乏的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应进行企业内部人才挖掘,开展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制定科学的遴选标和录用标准,学习并借鉴大企业的人才政策,结合企业优势和特点,广泛招贤纳士为我所用。

(六)提高民营企业风险意识构建水平

民营企业需要将风险意识的培养作为主体工作进行定位,并结合民营企业主体业务的运行情况,对风险控制相关举措的作用进行规划研究,使风险意识的构建可以为民营企业的高水平创新发展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风险意识的培育工作必须实现对企业工作结构调整创新情况的分析,尤其要对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加以总结,使风险意识的构建能够完整的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置,为风险意识培育价值的全面开发提供必要保障。民营企业还需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组成层次的研究,从计划和执行两个方面实现对民营企业风险培育举措的创新设计,使符合民营企业经营性工作实际运行需求的风险防控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并保证风险防控相关措施的价值能够借此得到体现。

(七)提高对机构调整资本运营风险的重视程度

民营企业目前普遍适用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资本运营的相关风险控制工作的关注,在民营企业集团充分实现机构调整相关的风险控制情况下,对机构调整相关风险实现完整有效的控制。保证民营企业集团可以顺利的推进机构的兼并重组业务,并保证机构调整性质工作的推进的过程中,可以在资本运营风险控制方面占据有利地位。

四、结语

家政企业管理范文7

关键词:产教融合;家政专业;课程改革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所谓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与相关产业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政行业是朝阳产业,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也是新兴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对家政服务需求的急剧增加,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了家政相关专业,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中也发现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家政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经验,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家政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1家政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1课程目标达成度总体良好

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9年针对30家用人单位以及2013、2014、2015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课程满意率为83%,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无论是核心课程还是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满意度均超过50%。另外,在和用人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毕业生的访谈中也发现,我校家政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合理,专业方向也比较明确。毕业生通过在校的专业学习和岗位的实践锻炼,对于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较高。54%的毕业生认为通过学校学习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48%的毕业生表示提高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43%的毕业生表示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46%的毕业生表示提高了交际能力。由此可见,我校家政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条件基本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课程目标达成度总体良好。但从培养优质家政专业人才的角度考虑,学校也要根据行业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围绕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1.2需要优化调整专业理论课程

经过调查发现,家政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希望家政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能进一步加大母婴课程、护理课程、营养课程以及家政实务细化课程的比例,适应母婴方向的人才培养需求。适当增加家庭整理课程、特殊人群护理课程,适应母婴、养老方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另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建议增加秘书实务、人际沟通相关课程,提高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在理论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开设课程内在的逻辑性,也要照顾学生岗位适应性的需要。譬如近几年选择母婴方向的学生明显增多,相关母婴护理、营养配餐课程需求较多。家政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随着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行政管理等相关素质课程也要增加。

1.3需要重视专业实践教学

要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次调查中,77%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实践对自己最有用,74%的毕业生认为实训实习对自己最有用,其次才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兼职。在调查建议中,部分毕业生建议进一步细化深化家政专业课程教学,增大实践教学比例,另外,需要加强对顶岗实习质量的监控。家政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较长,加上企业人员流动性强,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要加强实时监控。

2明确专业课程改革目标

2.1职业能力为导向

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背景,高职家政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将相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作为重要依据,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保证各种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最终以专业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合理设置相关课程,譬如开设保育员、育婴师、营养师、催乳师考证相关课程,实现课证融通。我校目前建立了家庭保洁、母婴护理员、患者陪护员、家务助理员和婴幼儿照护员5个家政服务工种考核体系,制订母婴护理员、患者陪护员、家务助理员和婴幼儿照护员4个工种培训标准,出版培训教材16本,培训鉴定人数近3000人。

2.2教学项目为载体

产教融合的家政课程教学需要以项目为载体,建立真实的工作情景开展课程教学。家政企业管理、养老机构管理、高级管家、家庭管理实务类专业课程都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主动完成学习。譬如,在家庭烹饪类课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宴会菜单设计—原材料采购—烹饪制作—成果展示—宴会服务—交流总结”,重新厘清教学思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宴会接单操作任务开展项目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将来进入职场夯实基础。

2.3多方参与共赢

职业教育和产业的正常关系应是产业部门通过纳税等方式为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职业教育通过教育服务培养合格的人才为产业部门提供人力资源[1]。关于校企双方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激励政策,在今年国务院的“职教二十条”中也有了明确的规定: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2]。从产、学、研3个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进行课程改革,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共同参与课程改革,最终实现多方共赢,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3开拓专业课程改革路径

3.1构建培养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

高职家政专业学生不仅要有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技能素质。课程体系构建将以文化、专业基础课程为先导,培养高素质家政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家政专业“健康+家政、平台+模块”人才培养体系为例,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分别构建了思政与公共素质平台、职业能力素质平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和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依托校企合作共同体,加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三全育人”局面。其中,按照国家职业素质教育要求,2019年我校家政专业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又新增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体验式实践课程两门课程,着重培养家政专业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职业核心素养。

3.2构建校企对接的课程群

在家政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应密切关注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家政行业职业标准开发高职产教融合特色课程群;以项目引领,打破原有课程界限,构建贯穿式课程群;拓展和延伸专业课程内涵,扩展和丰富课程群建设内涵。这样有利于家政专业学生更快融入今后的实习实践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可促进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今家政产业发展的需求,我校家政专业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发展规律,分别针对筑巢期、满巢期、离巢期、空巢期建立“健康+家政、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见图2)。贯穿人一生的生命周期的校内特色课程群的建立满足了家政企业中月子会所、幼托机构、养老机构、社区服务岗位的不同需求,由此家政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受到了行业企业的一致好评。

3.3构建产教融合课程评价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家政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共同评价,实现岗位素质培养与产业文化对接,同时融入企业用人评价机制,形成多方协同的家政服务专业发展生态保障机制和互为供需的家政服务专业发展提升机制。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由校内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专业社会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考核。通过制订行业导师制度、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以及顶岗实习手册、行业导师手册、专业社会实践考核评分表,进一步强化实习实践过程管理,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实践过程中的成绩纳入企业用人考核指标,企业可对实践环节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优先录用[3]。产教融合课程评价中引入企业员工标准,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也为企业录用人才提供了参考。

3.4打造产业化素质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产业化建设包括校内教师和行业企业导师两方面,一方面,以产教融合为背景,鼓励校内专业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学习,把专业技能、项目开发引入教学中,同时促使教师角色转换,提升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行业企业师资力量,共同助推校内专业课程建设。譬如针对校外顶岗实习和专业实践课程,引入行业导师制,充分发挥行业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通过制订家政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评估工作,择优选择实习实践基地,从而保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4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根据以上专业课程改革目标和改革路径,结合各区域家政行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家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家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S].国发2019[4]号.

家政企业管理范文8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分析

党和政府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很多意见和规划在相继出台,国有企业分类视角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基本的思路和改革方式已经有一定雏形,但在实际开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国企类型的不同其国有资产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管理时就应当结合其性质进行针对性管理。总体来看,国有企业的科学分类可以明确分工,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效益,但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助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国企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国企的国有资产特征

国有企业根据其经营类型、目标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大致可分为经营性国企、非经营性(公益性)国企以及资源性国企等三种类型。

1.经营性国有企业及其国有资产的特征

经营性国企中的国有资产具有增值性特征,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以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为主要目的[1]。这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包括用于开展经营活动的国资资金,以及国家投资建设的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如公路、港口以及机场等类资产,此类国企通过这些国有资产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2.非经营性(公益性)国有企业及其国有资产的特征

非经营性国企如各级党政机关、文化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类单位,这类型国企中的国有资产不参与市场流动,是非增值性的,主要作为履行国家义务、开展公益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3.资源性国有企业及其国有资产的特征

资源性国有企业在我国具有垄断性,其国有资产涉及土地、河流、矿产、油气、森林、滩涂、山岭、草原等。通过对这些资产的开发与经营,实现经济价值。但需要注意这些资产往往不可再生,同时还会产生环境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因此对此类国有资产开展有效管理关乎国家战略,在开展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未根据国企类型的不同开展差异化的国有资产管理

由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根据其经营类型、目标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类型,同时不同的国有企业其国有资产内容、特征均不尽相同,因此在管理国产中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进行差异化管理。但在实际中,仍然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未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这就会导致管理混乱,难以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2.政企不分情况较为严重

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可见较为突出的政企不分问题。例如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产权管理部门不仅负责单位的资产管理,同时还行使着行政部门的职权,还有一些人员掌握了高于企业管理层的权利,掌握了一些企业的经验主导权,在如经营目标规划、资源配置、人员分配等决策上具有了更高的主导作用,这是政企不分的常见表现,直接导致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下降,不主动积极开展企业管理,造成企业管理混乱,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极大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3.未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通过对国有资产的分类分析不难看出,很多国有企业都具有市场垄断性,行业垄断使国有企业处在较为强势的市场竞争位置,在这种市场地位下,就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腐败,如盲目违规决策、私自寻租、暗箱操作等[2]。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治理腐败、盲目违规决策等问题,然而从现状来看,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未针对这类问题制定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导致此类问题频发,危害了国有资产安全。

三、基于国企分类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思路

1.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开展针对性的国有资产管理

首先需要充分明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例如对于非经营性(公益性)国有企业,在管理这类企业国有资产时需要以是否能够有效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为目标,以此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向。如公共卫生、环卫等类型国有企业,这些领域本就无利可图,因此在对其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时,不能以追求盈利为目标。对于资源性国有企业,因这类企业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肩负着国家战略、政治稳定的重任,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就需要兼顾盈利和国家政策调控这双层目标[3]。首先为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开展国资管理时不能侵犯法人财产的所有权以及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应当保障企业具有独立行使相关权利的职能。同时为避免国有资产、国家重要资源的流失,政府部门还应和国有企业形成稽查以及监督的关系。对于经营性国企,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时需要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建议政府适当放手,让企业同一般商业企业相同,企业经营和发展取决于企业自己的市场竞争,这也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之所以可建议适当放手,这也是因为此类企业几乎不承担社会责任,获取最大化经济利润是其主要任务,以这种方式开展国资管理,减少对企业的束缚,有助于为政府的投资实现高额的回报,促进国资的保值、增值。

2.立法规制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政企不分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可通过立法规制手段,结合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型,清晰界定国有企业、政府的权责划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对于非经营性(公益性)企业,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为政府,由政府全权管理。对于经营性国企,政府主要是参股,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利尽量放权给企业。除此之外,还应对国企包括经营、利润划分、破产与市场退出的相关规则进行明确确定,在有明确制度的基础上,使国企经营能够有章可循,这样才可最大程度避免此类问题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

3.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

为有效减少国有资产流失,除上述办法外,还应从国有企业的内部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为避免“一言堂”、盲目违规决策的问题,首次按在企业内部股权结构的配置方面,应尽量分散、多元,如加大对各类资本的引进、培育各类投资主体、股票期权以及制定职工持股制度。其次,在内部治理结构与权责分配方面,可设置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选举出董事会与监事会,由董事会聘用总经理,监理会负责监督董事会与总经理。形成互相制约的管理结构,从而有效避免“一言堂”问题。此外企业还可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使国有资产公开、透明,可向企业员工、各级领导公开财务收支、预算等,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有效的监督下开展。在外部监管方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要摒弃以往政府部门过多干涉的问题,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型与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监管。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中的分类符合我国经济体系的导向,是顺应当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创新性政策。国有企业分类越精细,国有企业产品的生产就会越专业化,其价值和特点就会显现的越清晰,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的类型及性质均不尽相同,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就需要结合国有企业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科学改革,从而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增值、保值。

参考文献

[1]赵云峰.基于混合所有制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研究——以天津为例[J].中国商论,2016,(11):68-70.

[2]楼继伟.以“管资本”为重点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6,(1):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