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教学问题分析2篇

中职教育教学问题分析2篇

第一篇

一、“13•37”教学模式核心内容

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由“13”和“37”两部分组成,“13”要解决的是“方向”和“方法”的问题,“37”要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13”中的“1”指的是“一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在内容选取上要做到“典型、明确、高效”,在实施形式上要做到“一导一模一结合”,即“导学案要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工作任务”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3”是指“自主、合作、探究”3种学习方法和学习原则。“37”中的“3”是指“一张工作任务明白卡,一份工作成果鉴定表,一份业绩报表”,它们将融入教学各个环节,成为课程实施的有力推手。“7”是指教学实施的7个环节,即“创设工作情景→领取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角色→设计工作方案→实施工作过程→鉴定工作成效→反思工作效果”。

二、“13•37”教学模式的实质

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学内容任务化、模块化、项目化,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导向,以工作职责为心理导向,以职业发展为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和职业发展导向培养模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工作环境下项目教学法与职业发展导向培养的有机结合。”表达公式:“13•37”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职业发展导向培养模式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核心是“工作任务”,教学活动均围绕“工作任务”开展,问题因任务而起,因任务而做,因任务而终,“工作任务”可以被看作一个个的项目任务。所以,“13•37”教学模式采用的也是项目教学。然而在项目之外,“13•37”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工作环境的塑造和学生角色的定位,更注重学生个人的因素,因此与项目教学法相比,“13•37”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流程式教学法,而是一种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思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包括客户沟通、方案设计、组织生产、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诸多方面。

三、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特点

“13•37”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支配课堂”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的新型教学模式。

1.目标指向具有多样性。

学生层面,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其分析、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层面,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校层面,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13•37”教学模式的实施,寻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体系、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课程体系。

2.职业定位准确,效率高。

“13•37”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衔接,具有学习目标明确、职业定位准确、易形成职业素养的特点,并且教学效果可测评性好。

3.针对性强,可控性好。

“13•37”教学模式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教学环节重实践、轻理论,适合逻辑思维能力和学术水平能力相对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职业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技能。

四、“13•37”教学模式模型

学校应构建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除以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为核心的学法取向和以自我定位、自我认知、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归因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取向外,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资源的强烈诉求。课节时间轴与学业业绩报表时间轴和学法取向、能力取向、资源取向相互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四维三取向”模型,使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更趋成熟。

五、“13•37”教学模式学法取向的资源诉求

“13•37”提倡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的学法取向,该学法取向要求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既提出内在的学法精神诉求,又提出外在的精品资源诉求,这些诉求的核心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能够方便快捷地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必要资源。”为保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实现这些诉求,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微课、练习题、图文教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等。

六、“13•37”教学模式模型分析

1.从师生主导课程时长比来说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完成“创设工作情景”“制定工作任务”和“鉴定工作成效”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在备课过程中已经确定,在实施过程中只需做好铺垫、明确工作任务,后一个环节与工作任务验收小组共同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所占时间为十分钟。其他四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占时四十分钟。师生主导课程时长比为1∶4,教师还权课堂,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从教学实施的主体来说

“确定工作角色”“确定工作方案”两个环节由学生完成,既满足了新教学理念的需要,又彰显了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优势所在。这一转变把教师的主动权归位给学生,让学生实现“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学习更有动力,合作学习更加高效,探究学习更加深入。

3.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来说

教学过程完全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诸环节始终围绕工作任务展开,有四个方面好处。一是学生进行岗位角色定位,培养了学生岗位责任意识。二是师生拥有共同学习目标和价值追求———完成工作任务。三是教师从作业布置者变成助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顾问,构建出合作共赢的师生关系。四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

4.从课程评价体系来说

单个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验收小组通过填写任务实施鉴定表、客户采纳意见两种方式实现,体现形成性评价;工作效果反思是对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全面反思,体现过程性评价;学科单个工作任务汇总,形成月工作业绩报告、学科工作业绩报告、年工作业绩报告,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的统一。在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取得进步的高效之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广泛试用推广。

作者:贾长青 高雪梅 李臣云 单位:栾川县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篇

一、概述差异教学

由于差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和需要,以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成就,所以中职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差异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我国中职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中职差异教育的实施现状

1.中职生基础较差

在各种政策、观念的影响下,中职学校的生源不足,即使招到学生,学生的基础也普遍较差。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顺利进入高中学习,只有一部分所谓的“差生”,选择进入中职院校。短期内,这种现状无法改变。由于生源不足,中职学校会采用来者不拒的方法,以保证学校的生源。

2.实施差异教学的程度不高

差异教学在推行中有很大的难度。首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特长和差异,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只有少数敬业的教师才能做到这一点。在当前中职教育中,教师很难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大多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课本知识,然后进行课堂提问,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对差异教学的理解有限,加上难以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最终导致差异教学的推行前景不够乐观。

三、推行中职差异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师的观念,重视“差异”概念

在中职差异教学中,“差异”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审视,相信差异并不等同于缺陷,接受中职生虽然在成绩上不如高中生,但在特长上未必比高中生差。对于中职教师来说,差异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只有从差异教学出发,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中职教师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观念上承认和接受中职生的差异。

2.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以技术性和实践性为主,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这就意味着,传统教学在无形中给予了中职教育不正确的指导和限制。推广差异教学,正是让中职教育跳出高中教学的模式,真正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既注重学生的差异,又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性和技术性。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堂比较专制、压抑,往往给学生造成紧迫感,不敢展示自己。尤其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差异教学中,教师应平易近人,主动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中职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输送行业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实施中职差异教学是必经之路,教师应充分理解差异教学的概念,探索差异教学的实施方法,真正把差异教学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提高我国中职教育的水平。

作者:李瑞雪 单位:山东省鲁中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