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对策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观念陈旧

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观念过于陈旧,这必然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另外,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由来已久,想要短时间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2.教学手段运用不当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过于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没有从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分离,从而无法真正发挥教育的效果。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个性较强,小学语文教学若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1.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亲和力

小学阶段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教师懂得运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就会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柔和。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教学语言尽量采用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词语。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引导教学,使用优美的、亲和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学习中来,进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如在进行《小小的船》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用这样的语言开始:“我们大家都知道船,在电视里也都见过船,那么同学们有谁坐过船呢?谁能告诉我,船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回答“坐过”,有的回答“没有坐过”,这个时候,教师选择其中坐过船的学生来描述船的特点,他们大部分都会说“船是窄窄的,两头尖尖的”等,教师继而引入月亮与船联系:“同学们,生活中什么事物与船的外形一样或者相似呢?”学生纷纷回答,在讨论之后,他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就应该出示多媒体课件,板书“小小的船”。这个案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因为了解这一事物,所以学生回答十分踊跃,也有力地调动了没有接触过船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语言特性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高效与高质。

2.转变教学思路,引入创新意识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教学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如在小学语文《与象共舞》这节课中,教师分别用两种思路、两种教法给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上了同一篇课文。一种教学意图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取向,重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和积累”;一种教学意图是“以培养写作能力为取向,重言语形式的理解、感悟和运用”。这两节课,都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同的构思,同样的精彩,都激发了学生满腔的学习热情,赢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3.引入信息化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性

识字就是低年级的重要教学任务。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们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认字的兴趣,注重让学生学会认字方法,同时找到识字途径,坚持把识字和写字结合,做到让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认识汉字,自主学习汉字,在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他们审美情趣。教师通过正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认字学习更富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进行“座”与“坐”这两个字的教学时,就可通过播放动画片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小人坐在一座小山上,这样可以看到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样形象的表达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还有些生字写字的笔顺不好记,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字的笔画,着重强调易错的部位,通过生动的画面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学习的过程,激发起学生模仿练习的欲望,这样就能让他们用心地书写好每个汉字。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注意转变教学思想,实现教学创新,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作者:陈龙安 单位: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童心教育应用

一、从儿童的角度来解读文本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在兼顾文本文化内涵解读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不能解读出一些学生无法理解,很难理解的问题,否则将很难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幸福是什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言权,表达学生对幸福的自主、独立和个性化的见解,让其享受到课堂的开放与快乐时光。当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并结合孩子们的发言特点来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中的人文、社会、审美等方面进行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能力。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差,很难理解一些较为复杂和抽象的事物和道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为学生营造生动具体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乡下人家》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音乐、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构建一个意境优美、画面优美、语言优美、构图优美的乡下人家场景,进而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情境中来,深刻理解文中作者对乡村生活向往的情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动手探究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期集中,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动手做做看》课文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活动道具,在课堂开始先提出科学家郎志万一样的问题,即水杯装满水将金鱼放入水中水不会被溢出这时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演示这一问题,先将橡皮、铅笔等东西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发现水溢出了,然后再将金鱼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发现水同样被溢出了,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都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表现出了对活动结果的关心。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于活动结果进行思考,当学生悟出一定道理之后,他们体会到了动手探究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诗歌教学中可以有效实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大胆想象,在感悟意境中准确地理解诗歌内涵及情感。例如,在学习《乞巧》这首诗歌时,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让学生沉浸在这一神话故事中,这时再引导学生来朗诵和理解诗歌,学生会很快明白乞巧的含义。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讲述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故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活跃了小学语文课堂氛围,也对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最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对“你想向织女乞巧什么”这一内容进行话题作文写作,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内容,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五、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也欠丰富,再加上小学生天真、纯洁等特点,他们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并不是与成人理解一样的,他们有时得出的观点与成人迥异,甚至很新颖。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到这一点,并保护好学生的童心和童趣,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尊重他们不同的声音。例如,在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残疾青年为什么非要买不需要的青草,为什么不直接给作者钱,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开思考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

六、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童心教育,就要真正地从学生角度思考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广霞 单位:吉林省磐石市石咀镇团结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一、教师高涨的情绪和优雅的课堂语言是唤起学习兴趣的导火索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语言形象和行为习惯,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美生动富于情感的课堂语言,无形中就把学生引入了一种优雅的学习情境之中。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语言上下大功夫,努力做到用自身悦耳动听的课堂语言,把学生带到美好的意境之中。当教师跨进教室第一步时,学生会对教师察言观色,教师情绪的高低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以激情饱满的情绪面对学生,给学生亲和感。具体来说,要做到三方面。(1)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融洽。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就会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2)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3)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学生“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其生动、形象,而富有激情的课堂语言,就像黑暗中的启明星,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语言美也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魅力,这种魅力可以使学生极其羡慕,自然就好对语文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优美的课堂语言再加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更加高涨。如采用典故、幽默搞笑的故事、美文朗诵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引入极具趣味的语文乐园。假如我们教师把每一节课都设计得惟妙惟肖、情趣四溢,学生定会在语文课堂中感受美的熏陶。如《春》的导语:“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出来了,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学生听到这,怎能不心潮澎湃,激情飞扬。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动力源泉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不顾及学生的心思和意愿,只是一味地讲授、灌输,给学生带来的只有乏味。由于教师威严的力量,学生只有静坐,看上去学生在认真听课,实际上内心在开小差,其教学怎能高效呢?在传统教学方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不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因此,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势在必行。把师生从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转变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便能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引导质疑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催化剂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疑问,也鼓励学生质疑。例如,《月光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在教学中,我翻来覆去地读这句话,学生便决定这里面有问题,很快产生了疑问:“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如果不是,那她为什么欺骗自己,欺骗哥哥呢?听了这话以后,贝多芬会怎样呢?”这样一来,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都会有所发现。如果学生质疑的习惯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其文学素养将会飞速提升,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将会快速发展。

四、多媒体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得力助手

多媒体技术集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年龄段,只有生动形象的事物才能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思维。所以,在小学阶段多媒体已成了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松鼠》一课时,由于见过松鼠的学生极少,为了真正让学生感受松鼠的机灵、可爱,我搜索了一些松鼠嬉戏、玩耍的视频和图片,并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欣赏了松鼠在林中活动的真实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松鼠的可爱。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之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增添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亲切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祥和的学习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公,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作者:曹丽红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马路街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促使学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司马迁历经人生的打击,为什么还能坚定写《史记》的信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写作?”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谈认识、说感受,有的说司马迁不忘父亲的遗言,即使面对挫折也不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有的说是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被古代英雄的故事感动,所以在人生处于低谷时,能够选择奋起,写成光耀千古的《史记》;还有的学生说司马迁悟出了人生的哲理,面对挫折不能沉沦下去,而是要实现人生价值。可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形成一种驱动学生深入阅读的力量,促使学生走进人物心灵世界,受到情的感染与美的熏陶。

二、巧用课文艺术空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也是语文阅读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学生缺乏想象力,就不能进行有效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就变成了一句空谈。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能够引发学生想象的素材,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例如,教学《狼与小羊》一文,课文最后一句是:说着,狼向小羊扑了过去。教师抓住文末的这个空白,引发学生想象:狼向小羊扑去,结果会是怎样呢?学生们发言踊跃,纷纷发挥想象填补这一艺术空白。有的学生说:狼向小羊扑去,机智的小羊向一边闪身,狼撞空了,由于用力过猛,跌落到悬崖下去了;有的学生说,狼扑向小羊,小羊向一边一躲,狼撞到小羊身后的大石头上,头破血流;有的学生说狼扑向小羊的一刹那,只听一声枪响,狼应声倒下,原来它被隐蔽在树林中的猎手击倒了……因此,只要教师科学地预设课堂生成环节,就会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想象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注重学法指导,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关键要得法,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的指导是融入学生阅读实践中的,而不是教师的生硬灌输。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渗透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率。例如,在学习《船长》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学习这篇课文,应该如何阅读学习?有的学生说首先要阅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有的学生提出这篇课文是写人物的,要通过阅读看课文是如何对这一人物进行描写的,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人物的神情与情感。有的学生说要通过阅读了解船长的思想感情、高尚品质等,了解课文用什么方法描写船长的。这样,教师与学生一起制订了教学目标,实际上也渗透了学习课文的方法。学生根据制订的目标与方法进行阅读,教师适时引导,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探究热情

新课改理念倡导学生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补充与提高,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教师采用了小组探究讨论的方式,让小组在讨论交流中解决如下几个问题: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父亲为什么要儿子把这条鱼放掉?如果你遇到这样大的鱼,你会听从父亲的劝告把鱼放掉吗?从父亲让儿子放鱼这件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小组成员会积极参与交流与探讨,通过合作与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通过交流和讨论,促使学生反复阅读与理解课文,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总之,阅读理解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因材施教。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热情,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周浩良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大有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厚。

通常,小学的学生没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来引导,并且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从目前小学的现状来看,在小学教育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最关键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尽管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运用了很多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没有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语文课很枯燥无味。

2.教师教学方式不正确,与现代小学生特点不符。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年龄在13岁以下,这样作为教师就需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方式,其一定要具有灵活性的特征。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依然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认识生字、课文分段以及课文中心总结,这样比较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也没有学到技能和知识,从而就很难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1.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想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才是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只有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有利于营造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写作来说,文章本身就应该是源于对生活的体会。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多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此为主题来制定作文的题目或者完全由学生自己来确定所写的题目和内容,这样的选择明显要比单一地布置作文题目要更加有趣生动得多,也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从以往的一些相关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超过90%的学生都喜欢采用体验式的命题方式来参与到文章写作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产生更为浓厚的参与感。对教师来说,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魅力和吸引力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亲近感,从而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所具有的比较独特的方法来获取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有利于确保小学语文质量的提升和进步。

2.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广,师资队伍不断得到壮大,新的年轻的教育力量也开始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无法满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需求,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不断丰富和优化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首先,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思维理念。教学开展的中心思想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拓展他们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中只是一味重视重复积累的过程只会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一条线”上,而不是进行知识面甚至是知识体系的建立拓展。其次,要把学生放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体位置之上,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方式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在对学生的疑问或困难进行解答的时候,最好是采用互动式和分享式来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可以更加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之上。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这样从一开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促进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语文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开始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作为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作者:崔占革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大河口小学

第六篇: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一、小组讨论形式化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于是学生都被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上课时,只要有问题便让学生起立凑到一起讨论,然后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再点评一番,如此这般,一节课下来,学生起立讨论,教师点拨纠正大概要三四次。这种课堂教学,看似一改以前被动听、被动抄,学生在课堂上占了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了,但是静下心来想想,这节课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教学目的达到了吗?教师真正把握了吗?有一次听课,教师讲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在朗读这个环节,该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朗读,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纠错。一时间课堂里热闹起来,各个小组里你读我听、我读你听。这期间教师便站在前面等待,最后找几个代表来读,代表读得都不错,这个环节便完美结束了。深思下来,这么处理朗读有些简单化、形式化,大有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意味。其实,朗读教学有多种,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体读、听录音读,都能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真的没有必要非得热热闹闹地搞小组活动。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讲究一种氛围,比如讲诗歌时,需要一种诗意的氛围,通过教师讲解来塑造一种浓厚的充满情趣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如果一节课如此三番地让学生起立讨论,势必会破坏这种氛围,效果不一定会好。所以,在改革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改革而改革,更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听课者的评价而特意走这个形式。只要我们设置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后实现了目标即可,这其中的策略是灵活的,多余的活动反倒无效。以背诵为例,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拿出整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读和背,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小组活动,所谓的优秀的教学模式也不是非得拿来用,是让我们借鉴的,用于不用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评价形式化

小学教师都懂得这个道理: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当然,这个道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里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有自己的独到的思想和人格,一个学生跟其他学生相比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这方面有些教师做得有些不妥,主要体现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你真是了不起”的夸奖,甚至是回答错误,教师也舍不得直接说出来,恐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这样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学生都听腻了,他们会认为教师是虚伪的,由此而看不起教师,更别说“亲其师,信其道”了。在评价语言上,我认为应该对错分明,是非分明。如在学生书写方面,不能不论好坏都夸奖一番,不好的地方一定要心平气和给学生指出来,加以认真指导。如果只是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鼓励学生而一味夸赞,结果可想而知。

三、忽视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非常重视对学生识字写字和理解能力培养。但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上。于是,在语文课上,不论课文是什么题材的,教师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比赛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涉及。整整一节课,有时讨论,有时比赛,学生看似认真,看似积极,但等到真正测试时,有些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理解,更别说书写工整漂亮,作文语言优美了。还有的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把学生该说出来的、该写出来都写到课件里,只要打开课件读一读、看一看就行。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针对这形式化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反思,为什么语文课堂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避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传统课堂上的好的东西拿回来?也许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意味着地对传统教学彻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抛弃,要不然算什么改革,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我们的传统教育。课堂上教师也不敢范读了,怕被批评说是一言堂;教师也不敢讲解了,怕被说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了,怕被说是挖苦讽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永不停,怕被说教学方式落后。这种完全无视文本、脱离文本、只走形式的课堂教学,哪还有从容的时间和心思来朗读、吟诵、感受课文中那些优美的词句?那些课堂讨论的问题,看似新鲜有趣,其实没有多大的启发性,哗众取宠而已,哪还有字、词、句、段、篇的落实?哪些看似鼓励的语言其实只是言不由衷的表演而已,那里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所谓的自主、合作和探索学习方式,究竟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呢?难道是只要讨论探究便有灵感火花迸发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决不会仅存在语文这一学科,别的学科同样存在。教学改革不是追求时髦时尚,也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强制,它是一个扎根学生实情,以自主快乐学习为手段,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的教学改良活动,它应该是充满灵动和活力的,应该是不被任何模式和模版拘束的,不应该充满形式主义。

作者:王胜勤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学区朱家庄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

1小学语文引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语文的学习也成为了学生拓宽知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将语文作为学习的重点,对语文学科的创新和管理力度也随之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得以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拓宽了渠道,延展了发展方向。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的构成中注重课堂效果,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的配合,使学生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并且对教学环境有所改善,教学交流也随之提升。

2小学语文引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图像、声音等的呈现,对培养学生注意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2.1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育历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作为教育的重点,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长期以来的研究难题。传统的教育方式,拘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课堂上,老师反复将重点知识进行重复,方便学生的反复记忆。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但没有建立起学习兴趣,反倒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多媒体教学完全抓住了小学生对声音、图片、动画的敏感性,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成媒体信息,通过信息传播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将传统的枯燥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对课堂气氛起到优化效果。

2.2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经研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是学习效果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并非是学生本身注意力的缺陷。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老师讲课不生动、课堂气氛死板、知识比较难理解等。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很少借助道具来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常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为散漫的行为和态度。想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注意力跟随者老师,是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意义。老师利用课件,加入一些色彩较为鲜艳的图形或图案,强化感官刺激,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对语文教学有着较为明显的帮助。

2.3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方面不够健全,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针对儿童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进行诉诸形象的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增长,可以适当地减少诉诸形象的教育,而适当加大诉诸文字的教育。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在声音、图片、视频中的强大优势,引起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掌握学习内容,并收获愉快的心情。

2.4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重文轻武”,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实践的时间。针对这个问题,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多媒体教学作为当今课堂教学最先进的方式,其在操作上具有的方便快捷性是其它任何教学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练习多用小黑板形式和投影方式,不仅需要很多教具,交互性又太差。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反馈练习,既方便有趣,又可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

3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讨论与建议

3.1控制课件数量与用时

教师驾驭课件以实现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在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教师与课件的关系是一对主要矛盾:是教师驾驭课件还是课件牵制教师。通过对多节课例的分析发现,当课件的图片数量超过15张,并且单张放映时间不超过10秒时,课件放映的频率较快,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播放上,往往会被课件牵着走,出现按照固定程序演示教学内容的现象。当课件图片的数量为8张左右时,教师能够很好地控制课堂,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与课件播放的主次关系,也能用较为充分的时间展示与强调教学重点。

3.2树立教学过程整体观

借助多媒体课更好地实现各教学环节的价值,从总体上说,课例在课件使用的时机上要适当,体现为适时导入、突出主体的特点。但也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主要在前两个环节,在第三、第四环节上多媒体课件使用较少,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与深化,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多媒体课件总体适量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安排,在“总结提升”与“布置作业”环节上加强多媒体使用,做到教学过程的“虎头豹尾”,给学生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3精心选择课文的语句语段

使多媒体课件起到突出强调课文关键的作用在课堂实践中。可见,课件中展示原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使用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展示期间,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课件进行,学生与教师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课件上,起到了对原文的突出强调作用。从原文展示情况看,首先,原文展示是有必要的;其次,原文展示要选择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语段,少而精,不宜过多,教学活动要围绕课件进行,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上;最后,展示时间要较长,起到引导、突出与强调的作用。

3.4优化课件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课件辅助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在注重多媒体课件适量、适时、适切的时,也要关注课件制作的形式与效果,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辅助效果。基础层面的要求是背景统一、画面简洁、文字醒目、声音悦耳,视频材料的音质好、图像清晰;较高层面的要求是运用色彩、字体、构图等艺术语言,灵活搭配色彩、巧妙运用字体、精心设计构图、恰当使用动画,使课件美观而不花哨、富有变化而不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构图明了大方而不烦琐拖沓、动静结合而不使人感到单调,力争达到界面美观、表现力强、方式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陶冶性情。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学会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充分运用新世纪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刘铁英 单位:长春市第八十五中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阅读是一种收获知识,增强语感,锻炼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指导学生揣摩文章的情感主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阅读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可以帮助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丰腴自己的情感,对于以后的学习历程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2.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2.1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必杀技。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教学中的首要位置。可以从语言、情感以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假如学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那么再晦涩难懂的文字都挡不住学生高涨的阅读兴致。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鼓励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帮助其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柳树醒了》。让学生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这篇课文。最后让学生来读这篇小诗,会发现小孩子柔柔的,轻缓的语调中已然浸满了对这篇小诗的感情。通过这种方式阅读文章,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阅读能力。

2.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帮助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当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而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重视课本预习;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摘抄优美的句子或是不懂的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中学会克服懒惰等困难。

2.3增强语句训练强度

学生阅读文章,简单地说,就是阅读构成这篇文章的所有语句。因此,学生要加强对语句的理解,就要加强语句训练的强度,才能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和情感表达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借助相关的语言词句来巩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小学二年级下册中的课文《找春天》。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课文,感受风景的同时,找出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写作特点。如:“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告诉学生拟人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同时,享受阅读的过程。

2.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讲究适合的阅读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阅读这方面,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给予适合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而阅读除了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丰腴自己的情感,对于以后的学习历程也是受益匪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承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阅读中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尽可能的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周春晖 单位:赣州市上犹县第三小学

第九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

一、更新教学观念,制订合理目标

要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就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制订合理目标做起,这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前提,只有从认知上改观才能改变行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僵硬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地位。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另外,教学目标的制订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支配整个教学过程,同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设计符合小学生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考虑到教师自身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

二、做好预习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措施,对于课堂教学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新课标也要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预习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具体来说,教师要传授学生科学、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步骤和要求,第一步应该流利正确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弄清字词的音、形、义,标注重点词汇和优美的片段;第二步应该在预习时对作品有所了解,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料或使用网络工具搜索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基本资料等,全面把握文章,加深理解;第三步要注意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包括课文的书写顺序、涵盖的内容、创作的手法、段落的大意等,要注意对文章进行批注。教师在进行预习作业的布置时,应该选择丰富多样、能够刺激学生、给学生以新鲜感的内容,作业形式也要多样,教师要从内容的难度、学生的兴趣度以及习惯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对预习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跟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预习的目的和意义,对预习产生兴趣,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转变教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句话表明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小学语文正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的学科,它囊括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需要以多种教学方法为载体向学生传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对话法、阅读法、实践法、电教法、研究法等,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实践,逐渐掌握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此外,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可以得到有效的课堂回馈,这也是进行师生交流的方法之一。小学生的思维处于逐渐完善的时期,语文课作为一门启发思考和锻炼理解力的学科,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贯穿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结语

总之,不同时期的课堂标准也不相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师生共同参与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徐红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第十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一、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作品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介绍

在观摩教学中,我曾经看到教师开场精彩的导入和情景引入,但是在谈到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时,却一笔带过,给学生不留记忆的时间和空间去识记作者、作品背景常识。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除了考虑字词基础知识外,还考虑到了古今中外名篇的渗透,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去感受名家名篇的艺术魅力。但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对这些名家的常识介绍。我认为对于像李白、杜甫、鲁迅、老舍这样优秀的作家,应该让学生知道并记住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品等。对于时代背景的介绍,我们也应该讲给学生。比如很多学生会背诵《春望》,但是却不知道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不知道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和心系天下的远大抱负,因此即使会背诵这首诗歌,却不能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涵,更不能理解花为何会溅泪、鸟因何而惊心。所以,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名家名篇都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写成的,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的介绍而去强行分析字词、优美语句、作者情感,就像空中楼阁,学生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与其这样还不如在课前几分钟交代清楚文章的时代背景,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之呢?对于名家名篇,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很有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承经典文化的重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经典,感受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想得到熏陶,境界得以提升。

二、语文教学应该关注朗读环节,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改革背景下,教师有时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思考,这本无可厚非,课堂确实要让学生思考、发言,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文字感知极强的课程,对语言的形象感知,只有通过读才能够认知。而我们身边的语文课却多了一份讨论的热烈,少了一份琅琅的读书声。范读、领读、齐读等形式优美的方式远离了课堂,像《养花》这样优美的散文,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的真谛,养花的过程是艰辛的,但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今天的学生未必能真正体会到养花的乐趣,那么只有多遍的朗读、多遍的感知,包括养花过程的情感体验,才能体会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的生活情趣,才能让学生在文本的熏陶下,热爱劳动,感受到老舍的生活情怀。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说话水平,读的多了,自然在平时的表达中就会通顺流畅。我们总抱怨学生词语贫乏,作文语句不够生动,究其原因,还是读得少的缘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时代虽然在变化,教学方法虽然在变化,但是语文教学因其特殊性,必须根植于民族的沃土。只有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琅琅的读书声时,才能真正回归到语文的本源。

三、关注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我们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书写。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汉字的笔画顺序、结构、书写的美观,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常常提醒学生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笔画顺序五花八门,笔画书写规则让他们任意变形了,汉字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规则让学生变得面目全非,并且书写中使用橡皮擦、胶带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来很优美的汉字造型,在学生的笔下失去了风采。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没有认真把握书写规则之外,还和我们的要求有关。笔者还记得上学时自己因为“己、已、巳”的书写而被教师罚写了一页作业,虽然这种做法在今天并不可取,但我们可以为当时教师的敬业而叹服,他们不会放过学生书写中一笔一划的错误,这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所启迪,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个细节,学生的错误才会永久存在下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该做到”,在汉字书写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去研究、查阅工具书,把正确的书写规则教给学生,并临帖写得一手好字,让自己的书写行为去感染学生,这种感染是潜移默化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书写习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相信一笔优美的板书字会给学生一种享受,让学生产生模仿性,这种教育方式有时比说教更具说服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经常鼓励和表扬书写整齐、美观的学生,让认真书写的学生产生成就感。书写的美观大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无疑会淡化语言文字的书写要求,今天的课堂我们不要求学生练小楷的作业了,但是钢笔字的书写,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要求学生把汉字写规范、写美观,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毕竟语文教学传承的是民族文化的经典,而书写又是经典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新课程改革无疑给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课堂的乐趣,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让课堂充满了活力,但是品读新课程改革精神,它绝非摒弃传统,我们要在传统中去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一片崭新的天地。

作者:李黎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云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