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探索(10篇)

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探索(10篇)

第一篇:聋生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聋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将抽象枯燥的阅读内容具体化、简单化、清晰化和个性化,既能促进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是对教学理念的一次深化。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对聋生整体语文阅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聋生;语文阅读;合作学习

经过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发现,聋生由于听力存在缺陷,导致语言发展缓慢,不能准确地将感性材料同言语结合起来形成概念。聋生虽然听力损失,但他们的视觉功能却得到很好地补偿和强化,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语文阅读小组合作学习中,给聋生提供多样的信息技术刺激,也有利于聋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与应用。

一、信息技术下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

阅读是对视觉系统接收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的解读过程。随着传播手段的不断增加和媒介种类的不断丰富,外界传递进来的信息内容越来越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体现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阅读教学模式,师生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为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过去的那种教师权威地位也随之发生改变,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上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聋生因受生理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影响,集中授课已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聋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需求,而通过信息技术则可以实施因材施教,添加缤纷多彩的声视课堂及创设以优带差的合作学习小组模式,使阅读教学面向全体聋生不再是空中楼阁。

二、信息技术下设计个性合作学习小组名称和个性评价,发挥团队协助精神

一个有创意的个性合作学习小组名称,不仅能备受关注,而且能起到激励、振奋人心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先引入聋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形成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氛围。只有把学习气氛推上顶峰,加强组员合作的紧密性,才能把团队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设计合作学习名称时,教师应根据低年级段聋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典型人物作为合作学习小组名称,如:喜羊羊组、美羊羊组、慢羊羊组等;根据高年级段聋生的个性特点,则应设计一些振奋人心或符合当下潮流的名称,如智慧组、梦想组、明星组等。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MX等工具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把个性合作小组名称设计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并将小组阅读合作学习任务以清晰的画面和生动的影像在课件中展现出来。这样的展现,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挑战性、趣味性和重要性,从而活跃了各小组的课堂阅读气氛。久而久之,组与组之间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主动合作学习的高效状态。为让高效的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鲜”期得以持续,在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中,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①给同伴或竞争团队点个赞。②在课件中设计小组加分评价器。③在个性评价表上选A、B、C、D等级。评价实施后,发现组员之间的评价对组员能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既能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积极向上的团队协助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信息技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与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教学重难点该如何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散文中描写景物的再现,历史小说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重放,诗歌鉴赏中作者写作意境和写作背景的复原等。要顺利解决这些教学问题,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似乎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通过信息技术搜集相关资源就可以轻松、快捷地逐一攻破重难点。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教师在课前预先引导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互联网、相关教育资源网站观看纪实片《上甘岭》并查阅《再见了,亲人》的相关资料。有了课前的学习铺垫,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很快把各合作学习小组的阅读要求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聋生合作学习小组的阅读能力

(一)开通班级博客,拓展聋生语文阅读视野

语文阅读是集知识学习、信息检索和加工的一个综合过程。教师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分组、分工。结合小组综合能力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让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定的安全网址和资源库里搜查相关的阅读资料。如第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为查找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相关资料,第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为经典片段分析,第三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为主要人物分析等。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各合作学习小组把查阅好的内容,分享到班级博客上供学生学习。班级博客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可唤起聋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阅读活动的始终,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例如,在《景阳冈》名著导读的阅读教学中,课上除了引导聋生阅读理解文中的几个片段外,还让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互联网查找原著中的如《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武松威震平安寨施恩义夺快活林》等章节或视频进行学习。通过综合阅读学习,让聋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等。

(二)培养合作学习小组多渠道获取语文阅读信息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合作学习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拓宽素材的收集范围,并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对提高合作学习小组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有多方面的益处。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搜索以及一些视频网站,观看与本课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然后再阅读课文,但不能将视频内容与课文内容对号入座,帮助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创建一个内心独立感悟的空间。聋生将自己的见解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其思维会经历一个完整的选择、判断、扬弃和吸收的过程。最后由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的观点进行小结汇总,形成小组的合作阅读学习成果。

(三)借助网络平台合作学习小组语文阅读学习成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保持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积极性,不能随意或恶意打击聋生的学习热情,应把培养合作学习小组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智力、传授知识同样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引导合作学习小组把阅读学习成果到广阔的学习空间里,如班级、年级、学校的电子宣传栏上。又如通过校园网络,建一个阅读学习成果展现的Blog。再如把阅读学习成果到班级博客、QQ群或微信群里。这样展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阅读成果,有利于让组员与组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和评价,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的探究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和语文阅读理解的综合能力。

总之,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把40分钟的阅读课堂变成一个以优促差、人人参与的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聋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把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学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同时,让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作者:黄少华 单位:惠州市特殊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1-112.

[2]肖笛.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7-68

第二篇: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解读

摘要:

中职语文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一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如何解读文本,文章围绕立足文本搭建解读支点,从四个方面阐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采取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文本解读;解读支点

文本解读是中职语文阅读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从解剖文本开始,搭建一个解读的支点作为抓手,才能深入文本。然而,要通过这样的解读支点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但是无论怎样的策略,都离不开从文本开始,然后深入其中。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解读文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熟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

中职语文教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教学改革,其中在新课改中还出现一系列个性化阅读的改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自己想读的东西,但这样改革的效果可见一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状况。因为学生作为个体,每个人的审美、认知能力、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在解答文中的时候注重的文章重点自然就各不相同,常常会出现误读文章的状况。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首先,教师必须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先结合作者的生平事例,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写文的目的是什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现实的生活经历有没有什么出入等。例如:教学《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时,引导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展示中国文化的细节。学生通过反复通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蛛丝马迹。原来是麦当劳的经营者为了开拓中国市场,采取人性化的手段使它很快就适应中国市场,从而学生很快就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更好地了解作者写文的目的和意向。

二、细读文本,初步体悟文本

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产生思维的顿悟需要在分清信息因素下获得。文本中的信息是丰富的,需要通过细读课文才能产生体悟。细读文本,就是要求学生一改往日粗略涉猎的习惯,采取一字一句仔细推敲仔细思考品味阅读的方式,彻底把文章吃透理解深刻的一种阅读方式。例如:教学《过去的年》时,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认为只有春节才是年,特别盼望过年,因为对小孩子来说,春节就是一个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玩几天的日子。要过春节,必须先过腊八,过腊八,当然少不了那香喷喷的粥,这令作者十分向往;过了腊八,就是能吃饺子的辞灶日;过了辞灶日,春节就迫在眉睫;最后讲了作者在除夕夜的晚上想吃带铜钱的饺子的事。其实文字带有人的感情和温度,很多时候一些精妙的文字就能够恰到好处地将内心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教师对于文本的分析,一定意义上就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学生所学习的技巧基本都来源于老师上课时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

三、精读文本,深入体验文本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个体在接受信息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充分说明阅读文本的重要性是解答文章问题的关键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断章取义地解答文本是要不得的。只有透彻地分析全文,将每一段的大意都梳理起来,才能真正做到解读文章,充分达到阅读理解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戏剧《雷雨》时,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剧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怎样的感情?对此,学生的解答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有的觉得周朴园是为了稳住侍萍;有的是觉得周朴园纯粹就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人,等等。其实这些答案都分析得很有道理,并没有错。但是根据剧情发生背景而言,这样的回答是不符合文意的。其实,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主人公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通过这样的分析,才是真正做到了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背景知识,解答到这一层面,才是充分做到理解文章主旨。

四、再读文本,挖掘文本价值

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的建立需要通过刺激———反映的过程,然后学习者才能建立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信息接收方式。学生在阅读中只关注文本信息为解答服务,很少关注文本的价值。这不能算得上是真正具备阅读理解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古诗而言,解读古诗,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不是解释诗句的意思就完事,而是要通过全诗的内容,挖掘出作者写诗的目的,体味诗人所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从而与作者进行神交,才是真正算得上解读文本。例如:教学《雨霖铃》时,学生熟悉了这首词,多读几遍便能明白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一个感情。但是很少有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写这首词,作者想借这首词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解读文本的深意就不难发现,其实只是他缓解内心寂寞的一种方式罢了。文本的价值只有在反复的阅读基础之上,通过深入的解读才能发现其真正的价值。

综合上述,解读文本其实就是发掘文章主旨的过程。所以,文本的解读需要多元化的方式。教师不能误入多元化解读的误区,而应当一起找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进一步把握住方向,这样才能为学生解读文本找到支点。

作者:李艳 单位:徐州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建新.职业教育中的“阳光语文”[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4(01).

[2]王成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J].科教文汇,2015(06).

[3]邓意志.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局限性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02).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详细阐述了阅读教学现状和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学生阅读时间少,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缺少教师的阅读指导等。甚至很多教师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代替学生自己阅读,使学生丧失基本阅读技能,严重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成为阻碍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一、阅读教学现状

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只有对阅读教学足够重视,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阅读学习,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教学中往往只是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思考的权利,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读书只是泛泛而读,对于课文中的感情色彩并不了解。

2.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阅读的强大动力。由于长期实行应试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上课时只是迫于无奈阅读课文。

3.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不够,阅读指导更是难得一见,学生难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直接导致学生阅读困难,丧失阅读兴趣,甚至放弃阅读。

二、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加强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关键,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念,才能有效引导学生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教师都不注重阅读教学,学生更不会阅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词句段篇分析上,忽视阅读教学,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成为阻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障碍。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语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在思想和行动上加强阅读教学,树立正确阅读教学观念,通过教师不断强调引发学生对阅读的重视,从而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创设趣味性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面对当前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形成强烈的阅读欲望,在这种强烈驱动力下,学生才能很轻易地克服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真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趣味化的阅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阅读情境中,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探究阅读魅力。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自身置于课文之中,在阅读中将自己想象成为文章的一部分。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笔者课前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视频,学生纷纷被苏州园林的美景吸引,一下子激发了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最后话锋转到教学内容上:那么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今天这课《苏州园林》讲的是什么内容。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带着兴趣阅读接下来的内容。

3.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还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精读、略读、探究性阅读等。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在阅读中选择不同阅读方式,才会真正领悟文章的情感和内涵,才能在提高阅读能力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内阅读,一些教师禁止学生看课外书,将阅读教学孤立起来,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允许学生看课外书,还要鼓励学生选择正确的读物进行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教学《出师表》一课时,讲解完课文后给学生介绍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聪明机智,并给学生讲了《三国演义》中空城计、苦肉计等有意思的情节,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借机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课后学生纷纷开始阅读。不仅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更顺利。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并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陈玲玲 单位:南安市榕桥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永平.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

[2]王柏励.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第四篇:初中语文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核心宗旨,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发散都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选择有效的背景音乐开展教学,运用多媒体营造阅读氛围开展教学,利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开展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生命体验;阅读教学;素养提升

初中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与生活近距离接触的学科,其内容偏重于学生情感体验以及思想交流方面,对于构建学生的生命体验,感受生命形式,提高生命意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通过生命体验式的阅读,让学生以生命的角度代入到文章中,让学生领会不同的生命历程,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力,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塑造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学生打开认知世界的一道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语文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符合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理念,有利于的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质,具体的讲,体验式阅读为学生成才与成长的意义在于:

(一)符合教学改革的核心宗旨

新课改以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动能是教师们课堂教学践行的核心宗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思维仍停留在以往的教学中,时常会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完全占据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新兴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而生命体验式的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正是一种符合教学改革的新兴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活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主动的学习,进而实现学生教学主体化的理念。

(二)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体验式阅读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这种新兴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摆脱以往陈旧老套的讲解模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参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投入度。体验式的阅读更加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力,阅读理解能力逐渐得到加强。与此同时,体验式的阅读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情感能力,对学生的想象力有较大的开发作用,对学生的思维发散也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

二、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实践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运用还需要不断的探索,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总结来不断完善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运用体系,以下笔者将就如何运用进行探究,为更好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有效的背景音乐开展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阅读文章的内容选择意境相符的背景音乐来开展生命式体验教学,在音乐的配合下,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阅读场景中,展开他们的想象力,体会阅读中的美景与情感。例如,在进行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本时可以选择一些轻快、活泼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萌动,初春的希望,如轻音乐《春天》就可以选用。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则可以选择《初雪》这首轻音乐来做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一种宁谧的音乐背景下阅读文章,有助于学生体会和想象文章中所描写的冬景,引导学生领会四季的轮回,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阅读氛围开展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来营造阅读氛围,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多媒体手段为体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场景,更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荒岛余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节选部分同名影片的内容,展现一些情景帮助学生想想文章内容,让学生对文中主角的构想更加的丰满,从多重的感观中全面领悟文章思想,提升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敬意,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增强生存意志,塑造旺盛的生命力。

(三)利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开展教学

利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生命式体验阅读的效果。例如,在《威尼斯商人》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读课文之后,通过不同人物的扮演,实现文章情景的再现,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文中故事的走向,体会生命表现形式的多姿多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领悟生命的主体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鼓励学生走向积极的一面,崇尚真善美,提高道德素质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生命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依据不同的文章内容进行灵活的选取。在背景音乐、多媒体等方法的运用中,应注意学生的喜好,综合文章内容来进行科学的选取。选一些学生喜欢的音视频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课程融入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李进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02)

[2]李乃斌.初中语文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J].语文天地.2015(14)

第五篇:语文阅读教学话题设计指向性

[摘要]

针对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话题设计上存在的过分而随意等问题,从语文课程的特点、课程的目标、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思维的深度、学生思维的创新等五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关注教学内容与方法,详细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话题设计的指向问题。

[关键词]

话题设计;指向;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话题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的特点、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深度等需求,在课前预设的或在课堂随机生成的用于课堂阅读讨论的话题。这个教学话题并非是简单的、零碎的“问题”,它是约定在文本主题框架内、用于开启学生的心智与思维的教学问题;它具有学科的特点与针对性,具有知识的积淀与生成性,具有思维的点燃与引领性。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学话题常常过分而随意,语文课堂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这种看似开放的课堂不仅迷失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方向,更会打乱学生的认知思维规律,阻滞学生阅读思维的生长空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更应凸显话题设计的指向性。

一、话题设计要突出课程特点

语文课程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这种素养与能力是以语言训练为核心,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大板块为指向的语文学习的本体要素,因此,课堂阅读教学话题设计要抓住文本的语言,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注重语文课程学习的本体要素。比如一位特级教师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非常关注对学生文言字词的教学和文言句式的积累,非常关注朗读的节奏和情感的表达,非常关注句子的翻译,显然,他的课堂是重视语性化的本真的语文课堂。而如果把教学的话题过分地集中在解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大谈“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势必会使语文课程边缘化、政治化、道德化。也许这样的课堂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许学生对这样的话题比较感兴趣,但语文性的东西毕竟太少,这种过分地偏重于“人文性”的语文课至少是不健全的语文课。再比如指导学生阅读《看云识天气》这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话题设计主攻方向如果落在让学生懂得怎样看云识天气、学到有关气象学的一些知识上,这显然是有悖于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本体要素的,它也是一节非语文的课程。而如果让学生在独立判断说明的对象、特点的前提下,从教学的范本中了解说明文的层次安排、说明顺序的使用、说明方法的选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进而学会怎样把一件事情介绍清楚明白,逐步形成说明文构思谋篇及语用能力,这才是说明文教学的真正归宿。当然,也并非说语文学科教学话题就不能和其他学科相联系,比如课文背景的简介和历史事件的勾连、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思品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合……但一定要有分寸尺度、适可而止,强调并突出语性,并且要以文本语言的学习为核心内容和载体;也不是说语文课不可以拓展,前提是这种拓展对语文的学科本体性学习有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是不是尊重了学科的本体性特点。

二、话题设计要指向课程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常常受到课程目标总纲、文本、单元主题、师能学情等因素的制约。而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在教学中就要凸显它的引领性和方向性,课堂的话题流动都要全力地围绕课程目标而展开。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圣施威降大圣》前,他通过深入阅读文本,确定了将人物形象的评析作为课程的首要目标。为了找到相应的教学话题,他发现了文本内容与题目表述上的矛盾:从题目上看,显然小圣厉害,而且的确是大圣最终被擒住了。但是,课文中显示孙悟空并不是被二郎神“施威”降服的,恰恰是极力地表现孙大圣的厉害,那么,孙悟空和二郎神究竟谁更厉害呢?此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和阅读兴趣,预先为教学目标指向铺平了道路。随后他又及时地将话题嫁接并切入到文本,让学生通过文本描述的打斗场面去判断……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或曰:二郎神厉害,孙悟空被追着打,毫无还手之力;或曰:孙悟空厉害,他看似被追着打,实际是牵着二郎神的鼻子走,怎么打、在哪儿打,都是孙悟空说了算;或曰:孙悟空变成麻雀钉在树梢上,还叽叽喳喳地叫,也不飞跑,那是在逗二郎神玩呢;或曰:从众神的语言“走了这泼猴也”可间接看出孙悟空的厉害;或曰:孙大圣故意把战火引到二郎神的老家灌江口,不让花果山遭受损失……就在学生陶醉在文本的阅读和话题争论的时候,老师顺其自然地又抛出新的话题:既然孙悟空厉害,那他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猴儿?学生或曰机灵,或曰勇敢,或曰可爱,或曰神通广大,或曰它爱护猴子猴孙、有责任感,这样,本来的一只顽劣的石猴,竟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那么生灵活气、威风正义,小说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目标自然也就达成了。王荣生教授说:“教学内容当然最好由学生提出,然而有些内容还需由教师提出来的……对于身陷其中的问题,学生往往不能明确地意识到,因而就需要站得比学生更高的教师来引领,或者有‘预谋’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巧妙地进入正常、有序的教学轨道,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1]因此,在课程目标的观照范围内,及时、准确地挖掘文本中的话题资源,灵动地引入教学过程,这才有可能收获更多的语文教学价值。

三、话题设计要关注思维的过程

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构建以思维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活动体系,应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种自觉追求。语言思维的品质需要在与文本的充分链接中来实现,任何架空文本、浮游在文本表面的思维都是缺乏价值、缺乏思维的阅读,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此,在阅读话题设计中,紧扣文本、关注思维的规律就十分重要了。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阅读的话题设计也要与学生的心智成长并行一致[2];这些话题是学生一体化思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就像一篇文章一样,也是有起承转合的。教师设计的话题要能够引导学生沉浸于文本阅读之中,要在与文本展开逐步深入地对话的过程中,由浅入深、逐层地进入话题讨论。同时,也只有在逐层的话题引领中,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维才会更加理性、睿智,结论才会水到渠成。如果设计的话题忽视学生思维认知过程的规律,就会使阅读或者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或者结论先行、倒置印证,学生很难读出文本的主题和真意。如此下来,学生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更是读书的方法和思维的创造力。比如教学《变色龙》一文,理解奥楚蔑洛夫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归纳、评价这个人物,教师常常会用“这是怎样一个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诸如此类的问题试图一步到位地抛给学生讨论,而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文本相关内容的前提,没有仔细感受并品味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的过程,就这样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林林总总的理由来证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种根据结论找理由的阅读其实是假阅读!而一位特级教师就不是这样安排的,他为学生设计了几个具有层次感的阅读话题:学生初步读完小说后,他先让学生“说说奥楚蔑洛夫哪些地方很搞笑?”这一话题是基于学生形象感知的特点而设计的,核心在于找出“搞笑”的地方,这一点学生容易做到;然后让学生“在情境化的角色朗读中再现人物形象”,这一要求就需要语言的表现力了,思维也会在角色的朗读、扮演中获得一定的提升;而让朗读奥楚蔑洛夫角色的同学“说说每一次的语言及态度的变化是基于什么心理”,这里学生就会将心理语言转化成外显的语言表达。整个的话题运行过程时刻都伴随着学生思维的流动,在这样由浅入深的对话和阅读过程的引领下,学生置身情境阅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非常刻骨铭心,一条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警犬形象栩栩如生。由此看来,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用话题正确引领学生进入读思结合的渐进过程。阅读的浅话题在前,能促进学生和文本先期展开对话;然后话题逐层剥入,也就会在阅读中促进深度的对话和文本的解读。[3]前者是知识基础和情感的积淀,后者是思维和创新的延展。没有充分的精细阅读和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就没有阅读教学思维的伸长与生长,而这里的关键之所在,还是话题的设计!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无论是停留在文本表层不能深入的肤浅解读,还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结论先行、倒置印证,都是违背思维发展规律的。

四、话题设计要关注思维的深度

学生思维的深度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再生的程度,它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要挖掘到文本的深度,还需要学生思维的深度与文本的深度对接、并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必须要用与深度思维适切的阅读教学话题来引领学生的阅读行为。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少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话题的时候,太过地依赖现有的教学资源,他们热衷于简单地从媒体资料中复制、粘贴、拿来、借鉴,这样是很难触摸到文本的真正底蕴和主题深度的。鲁迅先生文章的内涵一直是初中学生所不易发现的,教师们教学鲁迅的作品时,如何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也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比如人教社课标本七年级教材《风筝》一文,其中的兄弟之情、游戏之乐、鲁迅的内省追悔等这些文本外显的信息,比较容易用话题设计的形式呈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来使学生理解,但是,由于学生阅历的局限、思维的感性等原因,“对小兄弟天性深受虐杀却不怨恨的深沉感慨”“对弟弟甘愿受压迫而绝无怨言的奴性的揪心与忧虑”等透过文本纸背才能发现的社会主题,孩子们是不容易发现的。[4]而实际上,只要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合理设计教学话题,将文本的深度与学生思维的深度并行,并注重向思维深处引领,定能开启学生的理性而深度的思维,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也还是可以轻松地挖掘出来的。比如一位教师教学这一课,除了课前自己裸读文本之外,还认真地查阅了鲁迅当年创作时的背景,甚至连当年鲁迅先生与此文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生活细节也不放过,他将这些素材提炼、考证、整理后与文本教学链接起来,并且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现场、模拟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触及了文本的主题深度:话题一:假如现在你哥哥故意撕坏、踏扁了你心爱的作品,或者故意破坏了你正在进行的有趣的玩耍,你会怎么想、怎样做?话题二:为什么当时他的弟弟能够容忍他,而且多年以后对哥哥也无怨恨?想想看:弟弟心里又怎么想的?话题三:假如弟弟在多年后听到哥哥的道歉和悔恨时,怨恨哥哥并进行报复,那这时哥哥的心情又会如何?这里设计了三个话题,第一个话题虽然没有多大的深度,但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借助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框引他们的思维方向,不自觉地完成了生活思维与文本思维的对接;而紧随的两个关于探讨“心情”的话题,则是为了引领学生将思维向深度领域进行的。课堂上,在自然而然、轻描淡写的互动和理性而深沉的思维碰撞中,顺利达成学生对深刻而沉重的社会主题的认知,如此深藏于文本的社会主题,即作者对当时社会“奴性”的揭露与批判,和着他那揪心的伤痛与无奈的悲哀,都不自觉地浮出了水面。

五、话题设计要关注思维的创新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特质,更具有自身的独创性与突破性。通常教学中的思维生长有两个阶段,即来自文本的定向思维和立足文本的发散思维,教学过程中话题要在定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立足文本的发散思维,通过话题的引领促进学生走向文本的深水区,实现再生性的思维再造。比如黄厚江老师在教学《孔乙己》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他在学生明确了孔乙己的苦人儿、牺牲品、多余人的三重形象之后,用三个教学话题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历程。话题一:请你们为死去的孔乙己立一块碑,碑文要能体现他的核心形象及悲剧的根源。话题二:如果孔乙己还活着,你能为孔乙己指一条明路吗?然后将其分解成几个子话题:如何走出自身的性格?如何适应社会?又如何对待人们的嘲笑和冷眼?话题三:为孔乙己设计一个死亡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环境,并立足文本和情节的发展,展开推理和想象:死去的孔乙己当时是什么情状?[5]这里的第一个话题是一个最贴近文本的收敛式的话题。请看学生撰写的一些碑文:这里囚禁着一个“苦人儿”——怪你自己不好!这里陪葬着一个“牺牲品”——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啊!这里躺着一个“多余人”——社会容不下你啊!该话题促使学生找到了人物形象的核心、找到了悲剧的根源,也为后面展开两个能促进思维创新的话题铺平了道路。第二、第三个话题则明显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向再生层度延展,特别是第三个话题,它促使学生立足主题展开想象,学生对环境场面、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等进行了合理的再造,这就是超脱了对语言、思维的定向范畴,实现了思维的合理发散和再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而阅读的目的除了获取信息之外,更要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判断力、想象力、创新力。[6]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话题的设计务必要以激发、推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为最高的宗旨,以培养学会创造的“聪明人”为最高追求。诚如是,语文阅读教学才算真正地找到了立足的根基和繁茂的枝叶。

作者:余耀清 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6.

[2]朱武兰.问题与改进: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片断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2):87-92.

[3]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3(9):31-36.

[4]徐寒.话说语文课上的“提问”[J].语文学刊,2009(16):51,70.

[5]黄厚江.换一个角度教经典——《孔乙己》教后[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2(1):77-78.

[6]杨明仙,孙群.谈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5):5-7.

第六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摘要:

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初中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具体方式,以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包含地理、历史、政治、科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感情,因此,重视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1]。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一些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特点,一味强调学生的语文书面考试成绩,忽视语文人文性、社会性的特点,使得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进而降低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把文章的独特之处点出来,引导学生品味、体会语言、意境的魅力,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仔细揣摩字句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仔细品读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可以了解作者的个人想法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历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共鸣,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散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的好处,促使了解作者惊喜、愉快的心情。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修辞、比喻手法运用的好处,引导学生回忆春风吹拂的感觉,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旨,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三、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文章所创设的意境可以感染读者的情绪,净化读者的心灵,从而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感受、欣赏文章的意境,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材料,营造合适的阅读教学氛围,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在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亲自体验盲人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创造优美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困难和兴奋,促使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珍惜拥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想象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4]。例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入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让学生想象仙境的美好,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自然环境、虚拟世界的特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感受美、创造美,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续写文章的结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审美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何建华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马庆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95.

[2]胡旭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成功(教育),2012,20:45.

[3]陆太芸.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02:6-7.

[4]宋现利.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考试周刊,20011,41:49-50.

第七篇: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伴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也逐渐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案,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教师要尽量革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不断的活跃课堂,来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充满动力与激情。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的应用在实践生活中。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作用;措施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在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1]。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的应用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从何时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生活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途径[2]。

一、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分析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也就是教师借助黑板、粉笔来为学生讲解书本知识点,之后再对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这种单一的上课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会使得课堂的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基于此种学习氛围之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无法达到最高点的。不仅如此,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也没有太多的顾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负责知识的传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3]。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没有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严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二、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是缺乏足够的重视的。教师在教学的不重视实践活动,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4]。然而,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的获取阅读知识。比如在阅读教学中“用排比的修辞表示”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一幅轻松活泼的画面: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有若干条小鱼游出水面。接着,一条小鱼游出水面、二条小鱼游出水面、三条小鱼游出水面……活泼的画面、美丽的色彩,唤起了学生更多美的情感,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这种教学模式就对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进行了充分的调动,摆脱了紧张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的桎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另外,针对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经常学习写片段、记日记。通过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其写作能力的目的,为三年级能写好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也不及成年人,在上课堂的过程中注意力很容易出现涣散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集中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而教师在选择课件的内容时要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要保证教学的内容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特征的发挥。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精细,不可以出现任何的差错。在准备课件时,可以采用简单操作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PPT来辅助教学。。比如,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教学《三只白鹤》时,(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其根本目的都是更好的将教学过程展示在学生的面前,通过技术的辅助来促进学生都抽象知识的具象理解与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分为操作与练习、对话以及课堂游戏等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设计出来的课件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仅有学习的指导,同时也有练习的对话阅读以及课程的互动等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基于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激发,课堂的氛围也被很好的活跃了。

3)有利于学生阅读应用意识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还要让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知识的应用。如今,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家庭中,阅读与沟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6]。另外,在加上学校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设,学生已经掌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的能力。因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学习阅读以及应用在实践活动中来。利用阅读发现的课程对学生开展调查实践活动,比如,小学生对于周边的认识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父母帮助下载网上查询童话故事,学生可以结合童话故事记录并进行沟通与想象。比如,在学习“观察鲜花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一树鲜花,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花儿的颜色、形状。然后让他们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所感叙述出来;还可以让他们学习去观察人物,去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到的一切叙述出来。通过以上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父母帮助下在网上下载一些不同的鲜花图片,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并进行描述和想象,写完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反复的训练就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叙述能力。或者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周边事物的好奇进行搜集整理并主动分享与其他同学进行评赏与传阅。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进而促进我国教学更好的改革。

作者:王梅 单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第八小学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3]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4]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余昱著《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八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的质量关系密切。长久以来,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的方法很多,但是关于提高阅读教学方面的少之又少。阅读在语文整个教学中占据很大比重,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尤为加以重视。对此,本文从以下几点列举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共勉。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加强阅读教学,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促使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提高阅读积极性,最好的方法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语感,并产生正确的情感。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与知识间的密切关系。例如,在研究《扁鹊治病》这一文时,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朗读文章中相关人物的相应话语,运用适合的语气、语速与音调,找到更好的阅读语感,并在情境中体会不同的情感,更好地提高同学们的分析判断之能力。又如,欣赏类题材的课文要写出优美的段落,并给以自己的理由,成语类题材要尽量写出对自己的启发。通过阅读心得体会的展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增加。创设这样的教学策略,便于学生对事物或者事情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还能用正确的态度去看人待事,不断提高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掌握阅读技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技巧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渠道。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才能自由阅读,阅读水平才能得以提升。例如,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着重讲解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待阅读完毕后;问:文章说的是桂林山水,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波澜壮阔的大海与美丽如西子的西湖呢?这样会不会脱离文章的主旨呢?紧接着,再次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展示一些大海、西湖、桂林山水的美景图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观看图片比较三处美景的不同点。此时,再回归于课本之中,再次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提示学生作者运用了比较的写作手法。通过观看图片和再次阅读,同学们也就很自然地明白了作者描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的意图———为衬托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尽管这些美景很美,但是很难和桂林山水相媲美,真正映衬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状景。

3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

要想走得快,就得一人走;要想走得远,就要大家一起走。这说的就是氛围的作用。小学生生性好动,喜欢有人陪伴,而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注意力又相对来说比较差,那么老师在培养其阅读能力时,就要注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进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一些读书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读书活动。阅读后的讨论不但能提高学生语言和思考的能力,还能对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只有在自己认真读过与思考过后才有可能说出自己的独到观点;讨论分享还能促进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激发自身想象力,更会给孩子们带来创造力。

4引入高科技,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现如今很多学校都已经实现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尝试从多媒体入手。如,《掩耳盗铃》这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将课文内容制作成PPT小动画,运用图文展现的方式,再加上背景音乐,为课堂教学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情境与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多媒体应用于阅读教学,从教学形式上激起了学生更高的兴趣。在学生看惯了静态的黑板的情况下,眼前突然出现一个有动画、有声音,有色彩的电子白板,这个时候学生的反应是好奇,是惊呼,是睁大眼睛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多媒体的这种在色彩、动画等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的特点,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此外,在信息化时代,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质的培养也有一定帮助。

5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叶圣陶现实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故此,在当一篇课文教授完之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有必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向学生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新课程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在每学期写一些读书笔记。这样能让课外读物与读书笔记有机融合,让学生们把把平时在课外读物上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进行文学素养的积累,并尝试写写读后感悟。这样的方法不但能让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很大提升,还能开阔学生视野。长久以往,学生对于祖国语文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必要条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读书、读好书是提升学生精神世界的最好礼物。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4—5倍时,必将形成较强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也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有意识地培育学生好的阅读习惯,适时激励,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深深浸入学生的血液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更精彩有深度。

作者:郑玲艳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林振辉.把准学情找准教学点———基于小学阅读分层导学教学新探[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6)

[2]刘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

[3]彭柱宜.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第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

时展日新月异,伴随着时代快速进步的步伐,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其对教师教育方面的方式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点可以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显现出来,当前的教育趋势不仅仅加大了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要求,针对当前新型模式教学下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如何使学生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快速提高的挑战。接下来本文作者将针对小学教学中语文阅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我们当前的体系中对于我们教师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能够追随世界教育的脚步,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上升。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同样适用,要想学好小学语文,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学好阅读,因为语文阅读所占的成分相当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需用对学习语文阅读的技巧,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这种新颖的学习模式相比较先前传统的教学方案而言,包含了创新、团结合作等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汲取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但是又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日后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大力实施这种教学方案,将合作学习传播到每一个阅读教学的课堂上。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促使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就当前情况来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合作学习适时而生,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中的优势有哪些呢?第一,合作学习可以在学习中使学生自主具有合作意识,社会需要竞争,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相互合作的人和每一个团体之间的重要性,只有会相互合作的人并且拥有了自主合作的能力和意识才能够相互在社会上立足。第二,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传播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双丰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本身的合作精神以及日常学习。

2、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发挥自身优秀能力

合作学习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人具有竞争性,但是在我们的传统学习模式的教学理论中,很难使其体现出来,因此要想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就必须通过某种特定的方法激发出来。合作的本身就是竞争,竞争的本身也算是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人都是在相互竞争,相互比较才能显现出每个人的真正实力与能力。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任务就是发掘他的本领并能够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使所有学生能够切身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

3、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语言是最美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提高学生之间所拥有的沟通能力,就要通过某些特定的方式方法,比如说小组之间或者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并且自己归纳知识的要点。相比较传统的教学阅读模式来说,教师不再主动的将自己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一种渠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总结和掌握知识,这种全面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能够使学生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胜利的果实,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交流与沟通方面的能力。总而言之,进行合作教学是当前局势下的必然结果,通过合作教学可以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发挥重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并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二、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可以采用角色分工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生,打破了原来传统阅读教学方法,使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在一定方面通过活动交流的方式来直接获取经验,相比较于传统的师生角色上,就是要改变以往灌输者的形象,告别传统权威形象,以平等平和的身份加入到学生合作学习中。通过平等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现在举例说明,例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中的风景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找出文章中的生僻字和理解的词语进行相互沟通,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片文章中有很多植物名和地名,非常值得学生进行了解。又例如我们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同学们分小组学习,通过对课前预习这篇课文,让同学在课堂上分享对于这篇文章的看法。很多同学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情况,对我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更能联系到同志少年时所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的心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斗志。这一点是很好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共赢。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在学习领域中小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本领,利用自己所了解或者将知道的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其学习方法,能够自己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时合作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

作者:李宗菊 单位:重庆大学附属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李启民.“自主互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互动学习”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

[3]李小刚.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

第十篇:动漫黑塔利亚与语文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

阅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越来越失去吸引力而且存在着对文本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以及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的问题。参考日本动漫《黑塔利亚》,其运用拟人化、对话性的手段将二战背景下的各国纷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它“讲解”文本的趣味性、情感性也是给予了语文阅读教学以一定的启示。本文通过比较探讨《黑塔利亚》在解读二战史实这一文本的创新之处,得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改进之处,并加以借鉴。

关键词:

黑塔利亚;阅读教学;趣味性;情感性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占据着大部分的比例,有关阅读教学问题的争议也是最大的,从争议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机械唯物主义和读者自发主体性两种。机械唯物主义主张文本至上,文本的内容都能在读者头脑中形成反映;读者自发主体性认为在文本阅读中读者处于主体地位,有关文本的反映或是质疑都是独立的、有意义的。但是以上两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有自身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过分强调文本,忽略了读者、作者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而读者自发主体性甚至造成了读者本身的封闭性与文本开放性之间的对立。同时,放任庸俗主体性自流,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比机械唯物论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破坏性。机械唯物主义存在的的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以及读者自发主体性中的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也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严令禁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由此也能看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的不仅是文本,而且还有学生自身的领悟,教师需要用趣味性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魅力。近年来,日本动漫《黑塔利亚》逐渐风靡,也引发了教师及学者们对教学的启发。《黑塔利亚》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讲述各国联系发展的动漫。与其他动漫不同的是《黑塔利亚》是完全忠于二战这个史实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是真实的,并不因为动漫的性质而加以虚构;与讲述二战背景下各国联系的纪录片不同的是,《黑塔利亚》将各国塑造成一个个有个性、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进行描述。这样将历史与动漫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有趣,而且也易于掌握。把史实当成文本,《黑塔利亚》也可以认为是对文本的独特的解读了,从中也就能捕捉出一些有关语文阅读教学的启发了。

一、任何的阅读教学都不能脱离文本本身

从机械唯物主义到读者自发主体性,阅读教学经历了只注重文本到注重读者主体的过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多数教育权威却忽视了读者自身的有限性,造成了一些对经典文本的肆意歪曲,也由此出现了违背文本主体的理论观点,如:《背影》中的父亲违背了交通规则、《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破坏生态、《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薛宝钗是近亲结婚等。这些荒谬之谈就是读者把主体图式中的局限性强加于文本之中,忽视了文本的开放性。因此,在阅读中,对文本的观察了解并不是随意的、完全的读者自发主体性的,而是需要带着一定的预期进行,与作者以及文本进行对话,真正感受作者寓于作品中的感情、领悟作品。动漫《黑塔利亚》用一种拟人化的方式将历史故事柔软地表现出来。在读者看来,历史是遥远的、复杂的,战争是血腥的、残酷的,但是《黑塔利亚》将参与战争的国家描绘成一个个富于特色的人物形象,弱化了历史性和战争性,贴近了读者们主体图式中的日常生活。虽然如此,但《黑塔利亚》在把国家塑造成人物形象时都带上了国家本身的特色或是风土人情,如,意大利从小学习画画,爱吃意大利面;德国严谨,爱喝啤酒;日本固执;美国爱吃炸鸡和汉堡等。同样,在描绘二战时,把战争当成各人物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来叙述,出乎意外但是却忠于史实,没有加以扭曲修改。这些生活化的叙述基本上是贴合史实的,贴合生活的,只是为了喜剧化的效果而进行了一点点夸大。但是来看看对于《烛之武退秦师》的解读:现在大多数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来讲解这篇文章,赋予烛之武“于危机之中挺身而出,为救国奉献了自己”的特点,也阐述这是一篇表达了爱国之情的经典之作;其实,通过另一位老师的讲解我们可以了解到与众不同的一面也许是最真实的一面,《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而《左传》是我国编年体的叙事史书,其中也记载了烛之武与佚之狐两人之间的关系。佚之狐与烛之武是死对头,在国家危难,无回天之力时,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那么这就是所谓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这种情况下,烛之武也就并不是主动地去见秦君,就算妥协了出去的方式也是“夜缒而出”,那也就更加说明了烛之武回郑国的微小可能性了。烛之武,如此一个悲剧的人物,有着一个如此悲剧的命运,为什么到了大多数语文教师那里他就成了一个热血的男儿,怀抱着伟大的爱国情怀呢?如果把这种大多数教师的“以为”强加给学生,他们有的也只是这种被误解了的“真相”,是自认为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对文本断章取义的解读也就不能成为阅读的一部分了。解读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而是主体的“同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带上一定预期进行,基于文本本身,将文本的情节环境、人物背景描绘成读者所熟悉的,也就是成功的了。

二、阅读中的趣味性教学

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大多数影视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对传统的文本阅读是非常有冲击性的。因此,传统的文本阅读要吸引读者群,就需要有创新,需要用一种贴近生活、更具冲击性、趣味性的方式来诠释。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历史是他们所必须学习的知识,但是处于成长中的他们,往往对历史事件、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得其解而进行机械的记忆,这种状况下的知识只是处于短时记忆中,就算进入了长时记忆,知识也知识处于角落中,难以回想。而《黑塔利亚》将战争的各参与国塑造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二战背景下各国的矛盾描绘成人与人日常交往中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当摩擦上升为矛盾时,战争也就爆发了。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对于摩擦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这样解读下由各国的性质个性所导致的战争也就不难被读者理解了。“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阅读与鉴赏的课程目标中如是说到。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的主体———读者和阅读的客体———文本之间需要教师学者利用创造性、趣味性搭建一架桥梁,把二者连接起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趣味性。文本只有与读者已有的图式产生共鸣,才能内化为读者内在的东西,读者也才能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三、阅读中的情感性教学

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带着作者情感的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阅读所要达到的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读者理解文本,更需要读者体会其中的情感,因此采取情感性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有效性的方式。日本动漫《黑塔利亚》就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二战中的参与国塑造成带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在《黑塔利亚》的解读中,二战这个文本中的国家不再是地图上经线纬线围绕出的地理概念,也不再是由各色颜色构成的国旗,而是以立体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富于人文气息的、鲜活的。二战中的利益纷争、刀光剑影也被展示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这种另类的解读方式中,读者对于文本的情感性感受的也就更加深切了。

随着教育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得到越来越多学者教师的关注,而在在语文课改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之处、改善的空间以及机会也在不断增大。从日本动漫《黑塔利亚》也启发我们基于文本,运用趣味性、情感性的方式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效率及效果。

作者:李雯璐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绍振.解读语文《序:读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与调节》[M].2010年4月第一版.

[2]孙绍振,孙彦君.文学文本解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

[3]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