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本土音乐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一、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本土音乐文化资源

(一)民间歌舞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歌舞是黎族、苗族人民,在海南岛特定的历史、地理、生活中积淀而成的,往往具有歌、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根据笔者的调查,在幼儿园中民间歌舞作为教学内容也比较多,占到了将近47%。幼儿具有好动、喜欢游戏的天性,民间歌舞富有律动,参与性强,幼儿十分喜爱这种表现形式。海南黎族、苗族民间歌舞资源丰富。黎族的打柴舞、钱铃双刀舞、舂米舞、快乐舞等;苗族的盘皇舞、招龙舞,苗族长鼓及锣的组合节奏等。以黎族的舂米舞为例,表演模仿舂米的劳动过程,节奏感强,铿锵有力,古朴粗犷。可组织孩子们欣赏观看,进一步参与其中并进行改编,感受其魅力。

(二)民间器乐

海南黎族、苗族传统器乐独具一格,尤其是黎族传统器乐,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竹木乐器为代表的器乐,它们是独木鼓、叮咚、鼻箫、灼吧、口弓、口拜、毕哒、唎咧罗。黎族传统器乐具有原始古朴的特征,多以一个曲调为基础反复演奏,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节拍一般较为规整。黎族民歌中的《啰呢调》《长调》《短调》《摇篮曲》等在黎族器乐中频繁出现。目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中对民间器乐的开发还比较少,根据调查显示民间器乐所占比例不到4%。在幼儿园具体实施的难度比较大,笔者认为在幼儿园并不是要求幼儿去掌握这些乐器的演奏,而是让幼儿认知乐器的外形与音色。对海南黎族、苗族乐器的外形和音色有了了解之后,再引导幼儿欣赏这些乐器演奏的民间音乐。比如欣赏黎族器乐合奏《黎乡夜》,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认识黎族的传统乐器,感知乐器音色和乐曲风格,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二、可行性

(一)教师本土音乐课程开发意识强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占绝大多数的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对开发本土音乐课程持支持的态度,课程开发的意识比较强。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不了解,以及幼儿园条件设施的限制,造成了当前课程开发薄弱的态势。

(二)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

本土民间音乐以其新颖的曲调、独特的韵味唱腔,深受幼儿的喜爱。如黎族儿歌《阿侬喂》音调开朗、欢快,节奏活泼,充满童趣,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

(三)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

本土民间音乐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大多描绘的是生活中的场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如黎族民歌中的属于娱乐歌的知识歌,是用歌来授以幼儿生活中的知识,寓教于乐。最常见的是通过猜谜教幼儿识字,黎族民歌《五指山歌》采用问答的形式,幼儿通过吟唱歌曲,或者采用问答形式对唱歌曲,了解到与五指山相关的知识。

(四)传承与创新本土音乐文化

幼儿通过学习了解本土音乐文化,可以加深对本民族、本区域内文化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在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同时,通过幼儿的自我展示来丰富和创新,进而影响当地的本土音乐文化。

三、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一)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学习语言时,歌唱一些简单易懂、富有韵律、节奏分明的民间歌曲,可以纯洁语言,并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幼儿在不断的练习与反复尝试中很轻松地掌握了咬字、吐字、用声与行腔的本领。节奏鲜明、旋律简单、吐词清晰的民间歌曲尤其便于幼儿学习。如黎族民歌《贺新娘》:一朵红花红彩彩,捧给新娘笑嘻嘻,同心同意家庭好,同桌同饭笑呵呵罗,笑呵呵耶罗。这首民歌的断句简洁,要求幼儿演唱时吐词清晰准确,而且富有韵律。幼儿在集体吟唱时时常辅以身体动作,以增强其旋律的韵律感,在反复的练习对比之中,幼儿自觉地掌握了语言的发音与声韵,对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幼儿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内的幼儿参与的身体运动尤其显得重要。本土音乐与律动紧密结合,身体的律动融入到音乐之中,这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律动的天性,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锻炼了身体。例如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劳动号子,这些号子一般在劳动中歌唱,如打硪、舂米、车水,这些劳动号子带有呼喊感叹性质,以激发、鼓舞劳动情绪。这些劳动号子旋律优美,节奏相对舒缓,歌词内容丰富,易于幼儿的律动参与改编。例如黎族《打硪歌》:抬起硪来,嗬哩一(啰嗨嗨),二(啰嗨),三(啰嗨嗨),四(啰嗨)五搬动,再搬动,不怕苦(哇)不怕累,黑夜好挖土,白天好挑土。快呀姐妹们。(嗬嗬嗨嗨嗬嗬嗨,嗬嗬嗨嗨嗬嗬嗨)嗨!打硪歌是黎族劳动号子,音乐的节奏和劳动的步调相一致,曲调平和富有动感。幼儿可以边唱边尝试随着节奏做打硪的相关动作,使活动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不仅学习了歌曲而且律动也使得幼儿的身体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此外幼儿通过参与民间歌舞活动,学习并掌握民间舞蹈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以及增强身体的柔韧度与协调能力等各种身体机能,从而更好地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各方面的素质。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黎族民歌具有自由、即兴的特点,在歌词方面极富创编性。在同一曲调下,往往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要求演唱者即兴地配以不同的歌词来传情达意,具有很强的即兴性与创造性。而这种即兴创编的方式,给演唱歌曲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想象与发挥的空间,符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学唱或者欣赏这类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歌曲曲调,教师与幼儿一起设置不同的主题,根据不同的主题情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曲调自己编唱歌词,形成不同的节奏,自己表演,以幼儿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每个人具有的天性,幼儿也不例外。海南黎族、苗族本土音乐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幼儿施行本土音乐文化艺术教育,能够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如黎族民歌《跳柴歌》:三月的五指山百花放啰,三月的万泉河在唱歌啰,山欢水笑真热闹啰,男女老少喜洋洋啰。《跳柴歌》是一首旋律流畅、节奏规整的海南民歌。歌曲中“山欢水笑”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形象性特色。幼儿在欣赏演唱歌曲时能感受到大自然中山水交融的美丽场景,旋律具有较强的律动性和鲜明的黎族民歌特色。幼儿在欣赏、学习、表演中逐步地提升其审美素养、审美情趣及其相关能力。

作者:胡凯 单位:琼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