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展现

审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展现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怎样在教学中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从而陶冶他们美的心灵、美的情操呢?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构成要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通过教学语言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素养;能力培养

初中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无意识的审美活动。音乐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语言,采取有效的方法,带领学生走进那或悠扬悦耳、气势澎湃,或节奏鲜明、旋律委婉的音乐境地,引导学生欣赏那广阔深远、绚丽多彩的音乐篇章,享受人类文明的精华……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乐曲中美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过程的审美化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构成要素有序地组织起来,有效地发挥功能的过程。

1.感受美是起点

审美感知是人通过别人的描述在大脑中产生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感知美是美育过程的起点。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创设美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境界之中。学习《长征组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镜头,把学生带入那个场景之中,并有感情地讲述长征特有的战争魅力及作品在人民心中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学习《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接着把黄河水波涛汹涌、勇往直前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推出这首突破时代、突破国界、广为传唱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它是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二重唱歌曲,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该曲以宽广的节奏、欢快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及对胜利充满向往的情感。我启发学生听歌曲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一望无际的湖水,岸边茂密的芦苇,四周的野鸭和菱藕,渔民坐在船上撒网捕鱼,美丽的秋天稻谷飘香……引导学生想象那美妙而宁静的洪湖。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体会主人公对胜利的渴望,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与感受,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欣赏美是目的

欣赏是一种自然的充满乐趣的活动,学会欣赏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欣赏美的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情趣。在学习《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时,当学生读完歌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歌词所描绘的画面,“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滩风光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西沙群岛不但美丽富饶,而且物产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祖国的南端、海防的前哨、美丽富饶的群岛、南海漂亮的贝壳、茂密的树林、各种海鸟等展开充分想象,把自己对西沙群岛的理解和向往之情描绘出来。在学生欣赏完之后,再进行歌曲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了解不多,而且还有许多无名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没有留下记述,作品本身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凭借对音乐的感知和对作者创作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看学生能否对音乐中所表现出的感情有所体会,能否在欣赏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起伏而产生情感变化。学生的理解认识只有融入感性的体验中,才能真正地欣赏音乐。

3.鉴赏美是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不仅要感受到美的愉悦,还要感悟到音乐作品中的人性美、生活美,通过分析乐曲,对美做出评价,从而获得审美的感受力。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爱情,愤怒抨击了封建礼教,表达了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作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同时融合了我国戏曲的表现手法,使作品既有西洋交响音乐的特点又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对于这样的作品,教师可以从“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入手,通过乐曲音调的变化来鉴赏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果音乐的美感不能被学生感受到,那么,音乐教学就会黯然失色。

二、教学语言的审美化

教学语言在教学有机结构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串联作用,没有教学语言的审美化,就不可能有教学组织的审美化。

1.唱出歌曲内涵美

音乐作品中,不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是作者人生态度与审美感的统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所展现的场面和人物都充满了深情。课程开场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三尺讲台上,我们的教师培养了无数的人才,教师、讲台、蜡烛,平凡的人民教师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学生,让我们歌唱教师,唱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听教师演唱的同时,学生要边听边想,并做简单标注,如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感受、体会,深刻理解歌曲所描写的人、物及景色之美;也可以采用女生合唱、男生合唱、独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唱,把情感融入歌曲中,深刻体会歌曲中学生对教师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2.体态语言表现美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是美的代言人,要时刻在学生面前保持美好的表情,如挺胸抬头、微笑着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有利于形成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教师要表现出高兴、悲伤的情感,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教学充满活力。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迎接他们的问答,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学会音乐鉴赏,提高感悟美的能力。德国美学家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音乐是通过听觉直接和人们心灵接触,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深刻挖掘音乐作品中美的魅力,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让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来,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李慧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