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在推进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为了顺利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变,幼师要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活动质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打造富有趣味性的课堂,为实现个性化成长提供客观条件。从宏观视觉来看,信息技术对幼儿生活的影响十分显著,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增长见识,实现兴趣引导;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学前生活,加强家校联合夯实知识,同时,留下美好回忆,深度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从微观视觉来看,信息技术参与幼儿教育和生活实际上是把“双刃剑”,需要幼师妥善运用。

一、学前教育活动融入信息技术的影响

(一)提升课堂趣味性,实现教学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相关理念也有所改进,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多元化特点,一些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背景下幼儿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弥补以往教育的缺失,填充素质教育的空白部分,让教学活动更加富有趣味,从而提升幼儿与幼师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体验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师可以利用高质量的课件、多媒体技术、音响等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一旦有了兴趣便能自主投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突破以往被动式学习模式,实现课堂为辅、幼儿为主的模式。在以往学前教育过程中,一个幼师要管理 10~20 个幼儿甚至更多,还要顾及每个幼儿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确保全部集中于活动中,因此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而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幼师缓解管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不再是获取学习资源的唯一方式,从而避免以往幼儿过于依赖幼师的现象,当儿童的注意力完全被多媒体课件吸引时,幼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幼儿身上,有效提升活动质量。

(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夯实教育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使其能够从家庭教育阶段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避免造成教育中断或过渡效果不佳的问题。信息技术能够以载体的形式夯实知识,协助幼师管理,同时以兴趣为导向,深度贯彻和落实教育理念,提升儿童对知识的记忆效果。通常情况下,学前活动中比较有综合教育价值的是绘本阅读部分,信息技术的渗透能够进一步拓展知识的范围,以“动态图片+音效”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堂实践的比例,避免出现本末倒置、过于依赖多媒体的现象。从长远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任务,需要注重技术载体的效用,确保儿童沉浸其中的同时能够做到自律。

(三)创新授课形式,提升课堂体验感

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渗透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推力,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儿童的兴趣引导,在影响幼儿学习习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的授课思维,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向多样化过渡。传统的故事、挂画、游戏授课模式,虽然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但并不能满足其对现代化水平的需求。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儿童必然会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并享受着各种动画软件和有声故事软件所带来的舒适感,让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幼儿园教育。基于以上情况,幼师若不能及时探索新的资源,势必会导致儿童对园内教育产生厌倦感,长此以往变得不爱参与活动。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填补传统教育的空缺,利用音响、多媒体技术等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在有声软件和动画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例如提取动画视频或故事中的旁白、音效声音,做好时间卡点,在幼儿活动中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故事氛围,让幼儿各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带入具体的情节中,进一步了解内容,实现深度学习。在具体活动中,幼师需要严格控制多媒体屏幕的使用时间,避免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保护儿童视力。

二、幼儿生活融入信息技术的影响

(一)加强家校互动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已经逐渐扩实践篇•探索应用大,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幼儿生活亦是如此,幼师在这一环节能够通过大数据信息和相关权威研究来明确不同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将教育融入其中,有效规避教育失败的风险。立足于幼儿自身的发展状况,信息技术能够加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通过QQ、微信等交流软件,家长能够及时获取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和状态,以此为基础加强家庭之间的沟通,了解幼儿的内心诉求与心理变化,同时还能了解幼儿每天所学的内容以及幼儿园的培养计划,并在家中进行巩固与拓展,加强幼儿的记忆效果。反之,幼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幼儿在家中的情况,根据家长的反馈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日常的活动中,幼儿眼里的幼师是威严的代表,因此不愿与幼师深度交谈,尤其一些性格内向、内心敏感的儿童,很多时候幼师并不了解儿童的内心感受,只能依照幼儿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来盲目摸索他们的差异,这无疑会加大教育难度和成本,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刚好能够打破这一壁垒,根据家长的反馈了解儿童的内心真实诉求,再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能够拓宽其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使幼儿从生活新闻中了解社会事件感受人间温情,亦能从网络中获得更多有关于德育、美育的知识,从而起到丰富幼儿精神世界、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的作用,使其能够主动融入学习。

(二)改变生活方式,时刻记录成果

新时期的学前教育除了培养基本的行为习惯外还注重幼儿的课堂体验感,致力于德育、美育等方面的综合性引导。绘画是美育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量的限制,大部分幼儿更加倾向于以绘画来记录生活、发泄情感,通过家长的反馈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儿童很喜欢用颜色各异的画笔在纸上勾画作品。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不易保存,长此以往会让幼儿丧失成就感,甚至片面地认为绘画作品无法在生活中留下迹象,逐渐不再主动绘画,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刚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利用电子白板软件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绘画记录生活,其中涵盖多功能工具,如颜料桶、橡皮擦、钢笔以及各种图案和线条,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功能进行作画,同时还能根据需要进行存储,方便幼儿随时翻看以往的作品,并回忆当时作画的心境,这对幼儿生活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三)约束幼儿行为培养自律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娱乐型、教育型软件层出不穷,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造成一定影响,过度地使用电子产品和娱乐软件会导致审美疲劳。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针对自控能力弱、思想意识不成熟的学前儿童。为了妥善管控信息技术或娱乐软件的使用时间,家长可以开通未成年人模式,部分软件还设有规定使用时间的功能,能够根据需求自己设定使用权限。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学前儿童的管理,约束儿童行为,确保其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同时避免出现视力问题,长此以往能够形成自律意识,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完成任务。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幼师还能自主录制微课,尽管不在幼儿园活动区域内也能感受到浓郁的课堂氛围。

(四)对幼儿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消极影响

从微观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丰富幼儿精神世界拓展教育渠道,园内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是教学需要,但家庭教育中若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则会让幼儿产生片面的思想,认为信息技术无所不能,长此以往会使其不爱与人交流,不愿意实践,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除此之外,一些电脑、手机类终端具有一定的辐射,对儿童的视力健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幼儿由于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并不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只会依照自己的舒适度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在这一时期频繁使用信息技术会对其未来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互联网息息相关,随着文化多极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文化形式充斥在互联网中,其中不乏有一些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容。3~6 岁幼儿的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对一些客观事物并不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而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无孔不入,信息技术的拓展为网络提供载体,向人们传播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这对幼儿来说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思想冲击,需要进行严格管控。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学前教育、引导幼儿生活俨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彰显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并进一步突破传统限制,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幼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的利弊关系,最大限度地克服弊端发挥优势,为幼儿打造一个具有趣味性和体验感的学习环境,深度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与家长沟通配合,共同遏制不良影响。

作者:张丹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