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鑫鑫(化名),男,16岁,右脚先天不足,曾做过手术,能独立行走,但略显不便,跑步显得吃力,智力水平属于轻度智力障碍,眼睛先天不足,视力比较差,看书眼睛几乎要贴着书本,但未佩戴眼镜。青春期问题比较严重。父母离异,现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是特殊教育学校八年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对自己喜欢的异性会表现得很兴奋,并做出语言与行为上的骚扰,在课堂上经常无视课堂秩序唱情歌给自己喜欢的女生亭亭(化名)听,当着老师的面叫亭亭老婆,课下,偷摸亭亭的手,经常拦着亭亭不让其回宿舍,还跑到女生宿舍偷看亭亭洗澡等。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多次批评教育无效,找到心理老师请求支援。

1.2研究方法:

在本个案的研究中所采用的具体青春期干预方法包括:校园心理剧干预法和消退法。

2研究过程

2.1资料收集

2.1.1访谈:

家长访谈,主要了解孩子的个人成长经历和环境。从鑫鑫的奶奶处了解到,鑫鑫年幼时,父母离异。无固定居所,有时跟母亲住,有时跟父亲住。跟母亲时,母亲把他寄放在亲戚家里由表哥表姐来管理他的起居饮食;跟父亲时,父亲把他放在奶奶家,由奶奶来照看他。在亲戚家时,表哥表姐工作比较忙碌,没有时间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在奶奶家时,因其奶奶身体欠佳,没有精力过多地约束鑫鑫。致使鑫鑫经常到外面与社会不良少年玩耍,被社会不良少年教唆,过早地接触与年龄不相符的信息,造成他粗言秽语、骚扰异性。通过鑫鑫本人访谈,主要了解鑫鑫为什么喜欢亭亭。从鑫鑫本人处了解到,以往亭亭总是给他很多关爱,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这让他开始喜欢上亭亭,他很想让亭亭做他的女朋友。但是亭亭不喜欢他,这让他很难过,但是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想去接近她。

2.1.2行为观察:

根据以上的描述,对他在校期间的青春期行为问题进行了观察。观察时间:每天8:20~16:40。观察地点:在教室上课由笔者直接观察记录,在室外课或活动则由任课老师观察,笔者事后做记录,午休期间,由生活老师观察,笔者事后做记录和调查。持续观察1个月,采用了行为前后时间记录表对其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在观察的1个月里,鑫鑫在校期间每天都有骚扰异性问题,每天最少有2次,最多达到8次,平均每周16.5次。表现形式有言语骚扰和肢体骚扰2种。每次骚扰异性后,听到同学们起哄声,或者被老师批评后,他都会显得更加高兴。由此可以看出其青春期问题十分严重,而其频繁的骚扰异性,严重地扰乱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正常上课秩序,也让鑫鑫和女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极不协调。

2.2症状原因分析

根据访谈和观察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鑫鑫青春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2个方面。

2.2.1个体因素:

鑫鑫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对异性充满了好奇。鑫鑫又是智力障碍儿童,不明白自己的青春期冲动,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2.2.2环境因素:

鑫鑫家人的无暇照顾,致使鑫鑫受到社会不良少年的教唆,过早地接触与其年龄不相符的信息,造成他开始粗言秽语、骚扰异性。

2.2.3成长经历:

鑫鑫年幼时父母离异,家庭环境变化很大,父母都不愿意把他带在身边,使得他既缺失了父爱又缺失了母爱。亭亭的出现让他找到了被关爱的感觉,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让他希望找一个女朋友,以获得更多的关爱。但是,亭亭的拒绝,让他倍加难过。又受到不良少年的教唆,他学会了骚扰异性(亭亭),他的骚扰行为得到了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这让他重新找到了被关注的感觉,于是他的骚扰行为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下有增无减。

2.3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3.1干预方案的制定:

根据之前对鑫鑫青春期问题的访谈和观察,针对其青春期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采用校园心理剧干预法为主,辅以消退法和营造爱的环境等干预方案。干预过程持续2个月,2个月后对其青春期骚扰异性问题再一次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班主任老师的访谈,最后分析确定干预行为是否有效。

2.3.2干预策略:

(1)校园心理剧干预法

①校园心理剧的编写。组织者把存在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学生约10名,集中在一起,围成一个圆圈坐好,时间1h左右,气氛尽量轻松活跃,可以放一些轻音乐。组织者指导语:我们将上演一部有关青春期恋爱故事的校园心理剧,请同学们都积极主动报名参加演出,在演出之前,我们要先来编写这部校园心理剧剧本,我知道同学们有很多想法,现在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这部校园心理剧剧本的每一幕应该怎样演?希望每位同学都畅所欲言,为编写我们的剧本出谋划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组织者在剧本编写的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引导同学们编出校园心理剧的每一幕,营造一种温暖、接纳、民主的氛围,使同学们愿意说出自己青春期的经历感受,积极地投入到剧本的编写当中,而且,组织者只能提及同学们主动参与,不要涉及他们自身存在的青春期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放松,能更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在同学们的畅所欲言中,组织者记录整理出剧本的轮廓,再丰富内容,最后完成剧本。如果一次不能完成剧本的编写,就再多组织一次。剧本的内容要简单易懂,能够反映同学们现实中的真实情景;剧本的篇幅不易过长;剧本的形式要形象生动,使参与者在轻松自由的校园心理剧活动中学会发现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②演出过程。剧本完成之后进入正式排演阶段,组织者指导语:我们上次完成了剧本的编写,现在我们将马上上演这部校园心理剧,鑫鑫同学曾多次主动报名要求参加演出,经过我们讨论,决定让他来演主角,另外,邀请在座的同学们饰演配角。在此,感谢大家为这部校园心理剧的剧情编排、道具制作等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在演出过程中,请各位同学认真观看,与剧中人物换位思考。演出完毕后,我会组织大家讨论,希望每个人畅所欲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组织者要充分调动参与人员表演的积极性,使演员投入的演出。而且组织者不要提及主角自身的问题,这样可以保护主角的个人隐私,维护主角的自尊心。使主角的饰演者受到鼓舞,更真实地再现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在演出的过程中,重点要让参与者发现鑫鑫青春期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在追求异性的不当方式上。让鑫鑫体验和感受到被骚扰人的痛苦,意识到自己骚扰他人行为是错误,愿意寻找正确的方式。③分享讨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组织者的指导下,大家分享各自在剧中的感受,就“什么是爱情”“我该追求什么样的人?“”我们该怎样追求别人?“”如何帮助身边类似的同学”等问题进行引导分析和讨论,尤其要对“我们该怎样追求别人?”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引领大家找出应该如何使用恰当的方式追求异性。帮助鑫鑫找到解决其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办法。通过引导分析和讨论,让鑫鑫认识到自己的不当之处,学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感情问题,如何处理自己的青春期冲动。

(2)消退法。

是通过削弱或撤除某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来减少该项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一般常用漠视、不理睬等方式,达到减少该项不良行为的目的。通过之前的观察,发现鑫鑫每次骚扰异性后,听到同学们的起哄声,或者被老师批评后,他都会显得更加兴奋。因此,采用行为消退法,对其进行干预。①告诉被骚扰人亭亭,当鑫鑫再骚扰他时,如使用言语骚扰,则装做没听见,如出现行为骚扰,要明确地制止,冷静地离开。②与家长老师同学达成一致,当鑫鑫用语言骚扰亭亭(如当众唱情歌,叫老婆)时,同学不要起哄,不要向老师告状,老师得知情况后,对鑫鑫的行为也不予理会。

(3)营造关爱的环境。

鑫鑫父母离异,使他缺少了父母双方的关爱,再加上监护人双方,一方比较忙碌,一方精力不足,都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注,让其倍感冷落。很自然地想从其他地方获取关爱。当亭亭(本个案的被骚扰人)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帮助后,他就开始喜欢亭亭,想让亭亭做他的女朋友,进一步从亭亭那里获得更多的关爱。被亭亭拒绝后,他开始通过频繁的骚扰异性,来获得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关注。因此,联系老师、同学和家长给予鑫鑫多一些关爱,让他能够在一个温暖、关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3结果

经过2个多月的干预,对鑫鑫的青春期骚扰异性问题再一次进行观察记录,发现鑫鑫骚扰异性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由每天2~8次,平均每周16.5次,减少到每天0~1次,平均每周只有1次。在与班主任老师的访谈中提及鑫鑫的青春期问题有了明显的减少,证实了这一结果。说明,本个案使用的干预方法是有效的,并且效果较好。从干预的日常观察来看,鑫鑫的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明显减少。有时候,他会买一些零食或作业本之类的小东西送给亭亭,但没有再出现骚扰的情况。另外,教师发现,他开始专注于学习,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变的更加和谐。

4结论

本个案研究表明,以校园心理剧干预法为主,辅以消退法和营造关爱的环境,能有效地改善智力落后儿童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

作者:张国涛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