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茶文化的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谈茶文化的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的心性修养说与中国高校现有的四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寻求茶文化与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契合,最后就茶文化下的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目标、内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元文化和信息高速繁杂化充斥在高校之中,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甚至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足以满足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发展及我国高校学生的需求,因此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大学生的思维、心理还处于发展时期,在信息高速发展与多元文化背景下,他们不仅要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课外活动等,又要独自尝试处理自身事务、提升自我状态,同时还要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心理矛盾难免会不断出现。本文剖析茶文化蕴含的哲学智慧,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把茶文化的哲学智慧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形成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茶文化的心性修养说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深刻的内涵和蕴意。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分析茶文化的内涵,可以发现茶文化中包含很多心灵教育的思想,比如“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和谐平衡”、“修身养性”与“淡泊明志”以及茶文化中的“和解”思想等等。下面我们从“养心、定性”、“为道”、“定与慧”三个方面来探析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

1.1养心、定性

古人追求恬淡的生活,一方案几,三两好友,围炉夜话,几盏香茶,即使是在当今繁华的时代,也是人们乐于追求的生活状态。在煮茶中沉静心灵,排除杂念,在等茶中回味人生,放飞自我,在品茶中体味茶香,放下执念。在茶事活动中,古人修身养性,是其维护心理健康的法宝。茶是高尚的,指引人们追求心灵的美化;茶是崇德的,教导人们树立崇高的品德;茶是务实的,引导人们远离虚幻回归质朴;茶是谦逊的,劝诫人们自律自省自我磨练;茶是正义的,推动人们追求真理坚定意志;茶是贵人的,促使人们回归社会激发责任意识。人们在茶中养心、定性,到达心理的健康、稳定、高尚,实现人的至高追求。

1.2为道

茶和“道”是分不开的,“为道”即是一种心灵的内静,一种精神的沐浴,一种回归内心本真的精神生活。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大学生刚从考试升学的压力中走出来,很容易放松自我,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一时难以适应,容易迷失自我,心理健康问题随之出现,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茶文化的“为道”智慧,讲求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追求“不争”“无私”,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平静之心。面对任何事物,顺应自然变化,强调人要保持初心,以纯洁之心与人交往,在“求真”的过程中体会人生,回归真我。

1.3定与慧

茶是一种可以排除内心杂念,保持内心安定的物品。采茶要有耐心,炒茶要有匠心,煮茶要有慧心,饮茶要有凡心。茶文化的“定”讲求专注于事,去除私欲,内心安定。面对万事万物都能淡然处之,专心致志的应对一切问题。茶文化的“慧”即智慧,是在整个茶事活动中,放松身心,全身心的投入,感悟人生以达到“慧”的境界。在“定”中追求“止”,使人们暂时放下烦忧,缓解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在“慧”中追求“静”,使人们获得平静愉悦的心境,以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2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纵观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整合会发现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着时代的、历史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背景,30多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学校与社会心理机构尤其是医疗部门的差异,以及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任务,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依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而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基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经验的总结,国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基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汇总、整合与分析,我们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心理学模式、医学模式和爱心模式四个方面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统合分析与阐述。

2.1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教育内容比较广泛,除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外,主要还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中国优秀文化和党成立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及精神,涉及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心理、人格个性、情绪情感、生命价值、品德修养等各个方面。从事这一模式的教育人员主要是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班级辅导员等。这种模式的目标主要是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应对心理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人生规划,形成坚定的人生目标。在教育方法上,不仅重视经验的总结还结合了西方心理教育的成功案例,因材施教。尽管这种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存在德育教育内容较多,理论化程度过高,心理专业教师不足等问题。

2.2心理学模式

心理学模式主要是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的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心理教育模式,由专业的心理学者担任专职教师,运用心理技术,采用西方社会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重视药物治疗的作用。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提高在面对逆境时的心理素质及心理韧性,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模式主要植根于西方社会,对于中国教育的实践和学生心理状况研究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中的作用,此外这种模式是一种补救措施,是一种被动的心理教育,同时缺乏对价值观、职业观等方面的教育,不太适合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

2.3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一种针对人出现病态状况后进行介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目标是从预防与治疗的角度,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精神问题进行有效的干涉,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态心理疏导和治疗,并进行有目的病态案例教育以避免类似心理问题的出现。由专业的精神方面的医务人员进行医学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凭借着丰富业务能力,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与指导,并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医学和心理学的双重治疗,推动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但是医学模式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把心理问题作为“病”来处理,不利于学生主动进行心理治疗,此外该模式普及性较差,不适合我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2.4爱心模式

爱心模式主要是由一群热爱大学生教育工作、有着强烈奉献意识的人员组成,比如辅导员,助理辅导员等凭借其“爱心”扮演大学生知心大姐姐的角色,倾听大学生声音,排解大学生忧愁,协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内化,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要是发挥学生自身能力,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及时进行疏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走出心理泥潭,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对大学生遇到的多种问题给与针对性的帮扶策略,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尝试。但是这种模式的教育人员仅有爱心是不足以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缺乏专业知识的短板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爱心教育者的社会认同问题也是制约这种模式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3基于茶文化的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

通过探析茶文化“养心、定性”、“为道”、“定与慧”等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结合对中国心理健康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心理学模式、医学模式和爱心模式四个方面的统合分析,我们从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目标和内容三个方面来阐述多元文化背景下基于茶文化的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分析。

3.1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弊端、要求和教育资源的整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整合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唯物主义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科学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就必须考虑到大学生心理不稳定、情绪化、内隐化的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第三,强化思政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还要深化学生的思想境界。第四,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内心修养和高尚情操塑造上的作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后,借鉴多种学科理论,形成完善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2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目标

科学的教育目标是任何教育模式都要明确的,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有方向,才能确定教育的内容,才有选择教育的方法,因此,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明确教育目标意义重大。首先,目标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次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形式,借助于茶文化中因势利导、尊重自然的思想,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进行调整;最后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要体现茶文化中“慧”的思想,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要求。最终确立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消除影响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实现其全面发展的总体教育目标。

3.3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容

通过制定目标,形成了清晰的教育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容也就能确定了。第一,排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通过调试和治疗,帮助其摆脱心理痛苦。针对这部分群体的学生,要先修身,再养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借鉴先进的心理治疗手段对其进行治疗,解决当下面临的困境,然后利用我国丰富的哲学文化与时代榜样事例引导其修养心性,使学生自身达到内心的和解。第二,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在教育中可以借助茶文化的哲学智慧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独立应对心理问题,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在现实教育中可以开展中国特色文化的理论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开展茶文化的智慧课堂,茶文化社团,煮茶品茶活动,让学生在特色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体验中体会本土传统文化的哲学魅力,同时逐渐完善心理自愈能力,提升心理素质。第三,健全个性品质,完善心理功能,茶文化中的“归真”思想是心理健康的追求,实现“真我”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断发泄排解忧愁,形成健全的个性,强大心理功能。学校可以开展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课程,组织具有我国特色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还可以在校园中设立朋辈间的心理互助社团组织,组织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在活动中打开自我,了解自我,通过朋辈间的互助与关爱从而实现真我的悦纳。第四,培养良好品德,提升人格境界,茶文化的“崇德”思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良好的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格是避免心理问题出现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追求。学校可以开展志愿精神大讲堂,组织学生成立志愿社团,让学生去实践中体悟茶文化中的“崇德”,比如可以去山区、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做志愿,在形成良好帮扶的同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内心最深的感悟,从而培养良好品德,提升心灵境界。最后,丰富心理内容,发展心理潜能,可以借助于茶文化的“养心”思想,在“定”中不断完善心理内容,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主动应对解决心理问题,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多元文化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学生形成较强的自助能力与稳定的心理品质,在这方面学校开展“挑战性”或者“走出困境”等方面的讲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提升心理韧性,同时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

4结语

茶文化下的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维——心性修养学说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深挖茶文化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间联系,在基本要求、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上融入茶文化中的相关思想,不断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惨剧。与此同时,不断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潜能,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心理品质。不断探索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我国高校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我国传统特色文化,体悟本土传统文化的特色魅力,而且可以使之深化其心,修身养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道德品质,以及完善的人格状态。正如茶文化中所说,在“定”中追求“止”,使人们暂时放下烦忧,缓解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在“慧”中追求“静”,使人们获得平静愉悦的心境,以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任何事物,顺应自然变化,强调人要保持初心,以纯洁之心与人交往,在“求真”的过程中体会人生,回归真我。在茶中人们养心、定性,到达心理的健康、稳定、高尚,实现人的至高追求。

作者:邓春婷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