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现实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小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多少、能力提高的程度与兴趣至关重要。说教式、灌注式的教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产生厌倦心理。而用色彩鲜明、图文并茂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将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环境与我们》一单元时,教师首先利用课件展映一个笑容可掬的地球,世界各地风景秀丽,容光焕发的人们生活在绿色的家园中,随着工厂、人口、重工业的日益增加,地球上的水域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工厂、居民、医院等场所不断向河道内排放大量有害废水、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河面上一片狼藉,只见大量的鱼儿、虾儿忍不住水“味”的窒息而死亡,不时见到几条鱼儿跳跃,从扭曲的嘴角发出轻微的呻吟声:“给我们一片清水吧,我已经坚持不住了。”教师抓住有利时机一转话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同学们有何感想呢?自然地激起他们对破坏环境的不道德行为的憎恨和鄙视。他们一致表示:课后一定组成水污染调查小组,采访、记录我们周围水域的污染情况,形成书面调研材料,向执法部门反映,对后期综合治理情况进行追踪调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和情绪,也能引导他们深入思维,积极探究。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就学生而言是一个认识过程,其特点是无意识实验占主导地位,有意识实验还很不稳定。为此,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情境,强化目标,指导学生实验。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真实感受

小学生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具体行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他们的观察常常停留在那些显而易见的表面现象上,而忽视较隐蔽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实际教学时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用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识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矫正错误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自主探究

由于受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世界物质等,单纯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化难为易是优化科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采取恰当的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化难为易。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唤起他们的注意,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事半功倍。在内容上可使抽象的概念变成有声有形的感性材料,变远为近、由此及彼,突破重点、难点,将使课堂教学中靠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宇宙》一单元时,笔者把授课地点改为计算机室,首先播映了一段宇航员乘宇宙飞船上太空和登月的录像,学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国什么时候才可以登上月球?宇航员在月球上吃什么?月球上有什么矿物质等等。这时,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自主浏览相关的网站,自行寻找、解决提出的问题。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同时为个别搜索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在网上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有学生离开座位跑来跑去看其他同学找到了哪些有关月球的新鲜知识,也不时有学生发出惊叹与交流声。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及生态意识的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注重对问题的分析、归纳、判断、解释、预测等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更便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大胆创新,对于开发学生潜能将大有益处。例如:在教学《微小世界》一单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双凸透镜成像,当调节好物距与像距后,能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这时学生思维的闸门顿开,教师适时提出:如果蜡烛、透镜、白纸板的位置固定不变,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蜡烛的倒像是否清晰呢?如不清晰,应怎么办?教师随机点拨,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思考,然后自主发言。总结时,再分析眼睛观看物体眼球是如何调节的,并演示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应重视的问题

1.课程整合观念要新颖

不少教师仍然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就是整合”,观念肤浅,为了整合而整合,为了使用而使用,忽视“课程本位”,重形式轻内容。要搞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人才观、师生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整合置于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科学知识。同时,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教学课件制作、实验设计、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搞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教育的能力。

2.课程目标定位要准确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有一个度的问题,要切实把握好,否则就会偏离科学教学的重心,因此,在整合中,应根据科学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精心设计整合的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整合精当。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并不只是针对科学教材中的具体知识,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以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代替所有功能,更不能认为整合就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而是教师激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亲历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践行能力。

3.课程资源认识要清楚

目前,在有些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几乎成为教师的惟一资源,传统资源被忽视和抛弃。笔者认为,教具、学具、情景图的选用,能用真实的就不用虚拟的。信息技术不能替代参观考察,不能替代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挂图、图书馆等),要根据课程和学生选用恰当的学习资源,不能认为信息技术资源是惟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当然,现代信息技术只能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虽然能代替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可忽视,况且,小学科学课程的动手实践性较强,好多内容不是完全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代替的。所以,这种教学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