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

本科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

一、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

1.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虚实偏差

课程目标的虚实,与课程目标层次有切实的关系。有研究认为,课程目标由教育培养目标和分科课程标准中的分科目标两个层次构成。宏观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时代性、市场性、专业性特点,它基于国家制定的课程方案之中。微观目标是指具体分科课程标准的目标,它具有更直接的操作性和指导性,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2.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呈现不清晰、滞后性状态

教育部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组织等工作的多能一专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通过研究,我国体育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因此,高校普遍存在以体育教学目标替代课程目标;以体育教育目标替代课程目标。调查显示,在校生认为湖南一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很清晰的占14%,比较清晰的有38%,认为不太清晰的有37%,还有11%认为不清晰。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针对课程目标的研究很少,大部分被教育、教学目标替代。

3.新建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

本科院校体育教育课程目标要体现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结合,但多数单一的培养目标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体育事业的要求。通过研究,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至于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到临毕业时才匆忙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据所调查的102人中,只有48%人对自己未来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不清楚,甚至几乎没有规划的意识,而是过分依赖自己已有的经验。有43%人对就业现状较为清楚的了解,而57%的人对就业现状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对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就业形势的了解。有59%的人不清楚就业的途径,缺乏与就业指导机构的沟通交流,没能及时而全面把握就业渠道等,以为只要获得毕业文凭就意味着做好了就业准备,就能较顺利地就业,结果往往会导致被动就业或找不到就业岗位。

二、转型期体育教育专业目标培养的实现途径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专业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时展的需要,使课程目标符合体育人才市场的要求,作者对新建本科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进度以及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我院情况,进行了课程目标实施的研究探索。

1.优化适合体育教育专业目标的课程设置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的师资条件、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有目标的设置和优化适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加强基础学科的应用性、应用学科的时代性、技术学科的一专多能、加强基础学科的通用性,是改革的要点;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目标、专业方向、专业学科、专业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应是改革的指南。

2.加强教学方法的教学与运用

作为体育专业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是基础内容。从长远考虑,体育运动与知识的传授教学则是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掌握多种教学手段,是学生成为教师角色转变中的重要基础。

3.加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及训练环节

加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及工作是符合时代性,市场性需求。科技技术日益翻新和该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相对较低的现状,提高专业学生科研素质是当务之急。实践性建议: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丰富的体育科学研究课程,科研基本方法课,资料查阅课,论文撰写课;进行体育科学实践性研究;各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1)通过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和反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方面表现的专项能力突出,非专项水平一般;管理组织能力、训练竞赛能力较强,教学手段科研能力不强;顽强拼搏、责任心强但吃苦耐劳不够。

2)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现状来看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虚实偏差,专业课程目标呈现不清晰、滞后性状态,新建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

3)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实在必行,通过加强教学方法的教学与运用,加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及训练环节途径解决。心理教育应贯穿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

作者:张扬 单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