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管理学范例6篇

本科专业管理学

本科专业管理学范文1

【关键词】旅游;本科;酒店实习;教学

随着旅游行业越来越繁荣,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旅游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现状而出现的。在旅游教育中,本科旅游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本科教育,培养具有专业旅游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安排学生进入酒店进行酒店实习,既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否能灵活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检验。

一、酒店实习的重要意义

1、通过酒店实习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而酒店实习正是检验本科学校对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酒店是旅游行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酒店进行酒店实习,可以说是与旅游行业亲密接触,可以近距离了解旅游行业的真面目,快速适应旅游行业的从业环境,并且在酒店实习中进一步巩固旅游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来说,酒店实习是一个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对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酒店实习加深认识并加以提高。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必然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因素,通过酒店实习,学校可以及时掌握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并根据最新动态调整教学方向。

2、酒店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酒店实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和需要掌握的工作技术,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毕业之后,无论是选择应聘就业,还是选择自主创业,酒店实习经历都将成为学生的宝贵经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对学生来说,在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就是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会遇到许多在学校中无法遇到的新因素,而通过酒店实习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提前窥见社会的缩影,对自身将面临的全新的社会环境做好心理准备。

二、现今酒店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酒店实习这种教学方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客观原因,目前酒店实习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可忽略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学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方面。在酒店实习过程中,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强度,都与在校学习时完全不同,突然进入完全陌生的环境,往往令学生难以适应。再加上收入水平造成的心理落差和社会舆论等因素造成的压力,会使学生的思想产生波动,对从事旅游行业的未来前途产生迷茫之感,甚至出现消极待工等不良表现。其次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解真正的岗位环境,一时之间无论是在工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还是在工作经验上,能达到熟练的企业工作人员的要求就不错了。最后是酒店实习心态难以端正。初出校园的学生难免对未来抱以美好和过高的期待,对实际困难预估不足。所以在真正进入酒店实习岗位后,现实环境与心理的期望值相差甚远,难免产生心理落差,如果此时学生的心理无法得到疏导和调整,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偏向消极,从而无法胜任工作岗位。

2、来自酒店方面的问题。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时间并不长,虽然改革开放后酒店行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但由于基础差,整体实力不强,而且投资和从业门槛都较低,使某些酒店的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由于酒店是以赢利为目的,为了保证酒店能够稳定的运行,因此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技能熟练的员工,对于酒店实习学生,酒店只是当作普通劳动力,对酒店实习学生并不重视,更谈不上对酒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培养了。本科学生在酒店实习,要完全服从酒店的安排,而酒店在安排学生酒店实习时,部分企业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也不会为酒店实习学生提供全面学习的机会,这就使本科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来自学校的问题。首先,虽然本科学校在对旅游专业的学生的教学体制上已有较为完整的方案,但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缺乏案例、实践课程少效果差等问题都是学校教学体制的硬伤,直接影响本科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旅游本科专业的教学体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其次,由于酒店实习学生进入酒店,要服从酒店的安排,因此在酒店实习期间远离指导老师,在工作上很难得到专业的指导。而酒店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在这一方面也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对酒店实习教学进行优化的措施

1、针对本科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完善教学体系。目前,旅游专业本科院教的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理念落、缺乏创新等诸多弊端,为了更好的为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完善教学体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其他层次的旅游教育不同,旅游本科教育注重多方面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其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胜任职业经理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理论和实践都有极高的要求。其次是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旅游教育的课程要与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培养人才的导向,在这一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两大方面,同时还要激发出学生的职业潜力,将这几点要求融合为一体,打造全新类型的教育体系。第三,要强化实践教学。酒店实习与理论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一个系统,是一体的,为了让本科学生在酒店实习中学习旅游管理知识和技能,达到酒店实习的目的,所以在理论课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为酒店实习打好基础,更为以后进入旅游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酒店实习需要一个好的酒店实习环境,所以学校要加强对酒店实习企业的选择,同时也要加强与酒店实习企业之间的联系、交流和沟通,以便更好的指导本科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学习到全面的旅游管理知识,为旅游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对酒店实习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完善酒店实习模式。对酒店实习的创新主要有两方面,即酒店实习模式和酒店实习时间。现有的酒店实习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统筹安排;二是本科学生自行安排;三是二者相结合。虽然三种酒店实习模式各有利益,但酒店实习的成效来看,学校统筹安排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在酒店实习时间方面,一般来说实习的时间较为确定,一般为6个月。但在6个月的实习期内想要掌握全面的旅游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就业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在实习期内,本科学生还要受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生招生考试、就业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专心实习,从而影响了实习效果。因此综合考虑,将实习时间与毕业时间分开,将实习安排在毕业季之前,是较为合理的。

3、对酒店实习基地建设,为旅游专业的本科学生提供更好的酒店实习环境。一个好的实习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本科学生的实习成果。进入酒店实习后,酒店的企业文化、理管模式、薪资待遇、人才培养和储备方式都会对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效果造成巨大的影响。一个管理先进、信誉良好、业绩突出的酒店,不仅可以让实习本科学生实习到专业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更能够坚定学生的信心,加强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归属感,对旅游行业的前景持乐观和积极态度。因此选择一个规范的实习基地,对优化学校的旅游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加强对实习酒店的选择外,还要健全对本科学生酒店实习过程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参与酒店实习的本科学生的日常管理,还要通过实习协议、要求标准、考核评优等办法,考核本科的实习成绩,以此来督促本科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酒店实习,并通过实习,掌握旅游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职业素养。综上所述,旅游行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更丰富的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随着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能够胜任旅游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缺乏的情况愈加严峻,因此旅游专业的本科院校担负着为旅游行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这一重任。然而目前旅游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正制约着旅游专业本科院校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旅游教育的现况,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旅游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做出贡献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杨金华,钟佩玲.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酒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市场论坛,2014(9)

本科专业管理学范文2

【关键词】工商管理 本科 实践教学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而且校内开设的课程内容普遍相同,但是作为国家重点控制专业,工商管理本科如何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逐渐引起了教育部门和院校的关注。与其他工科类专业相比,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目标复杂,综合能力要求高,实践的评价主观性强等特点。通过总结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本人教学经验,融入各方观点,提出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想法。

一、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多年来我国地方普通高校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沿袭学术型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没有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践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一些专业主干课程如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基本都是以单项静态实训为主,内容也只占到全部课时的30%左右,实践教学学时明显偏少,学生在实训中难以形成系统连贯性思维。

(二)实践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不同的实践课程,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综合性模拟实验课程较少。再加上理论学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安排学生实践,而大部分只能以集中实践课来安排,从而导致集中实践教学班级多,专业实验室座位有限,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很好地利用专业实验室。指导教师也普遍反映在实训室教学效果有限,大多数学生仍然认为在校内实训是脱离现实生活,积极性不高。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有些薄弱。高校的师资主要来源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在企业、公司参与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的经历,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此外,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对问题不多问或根本自己未发现问题,那么实践教学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学生通过去企业实习工作,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培训方式。但是,一些企业不愿意接纳学生去相关部门工作,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销售等,一方面是怕影响企业日常的工作和效率,更重要的是怕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企业出于这样一些原因,很少让学生接触具体的业务工作。另外,学生人数庞大,企业处于经济利益考虑,一般也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负担,由此实习基地很难接纳较多的学生。这种“有名无实”的校企合作实习很难达到培养要求。

二、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课程。基础课程实验是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综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各部分理论内容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分析、判断事物,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我建议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所有专业课程中,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各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案例教学等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另外,配合建立先进的教学实验室,如国际贸易实验室、管理超市、ERP沙盘实验室、SAP实验室、用友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这会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铺垫,即由“校园人”转化为“职业人”。

(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院校领导必须注视与企业保持经常性的密切联系,有必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使企业了解学校的专长,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构建校企双赢的实习模式。目前,我院已经与家乐福、嘉荣、华坚集团等等几家单位签订了协议,并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实地参观,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和实践,或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校作专题讲座和报告。今后,我们还可以与校外实习基地协商,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延长了校外实习的时间,专业认识实习延长至6周,专业实习延长至10周,毕业实习延长至12周。

(三)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学科竞赛要将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竞技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掌握和运用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知识,剖析企业运营过程,提高创业与就业的实践能力。我院工商专业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活动主要有: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赛、工商模拟市场竞赛等等。未来还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比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等。

(四)培养双向型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都应该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在实践教学环节指出学生的不足,真正补充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指导教师都缺乏这方面的阅历。所以学院应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兼职,学习企业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有一个全程的了解和掌握。

总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学校、企业、学生及教师四方必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掘新方法新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洪燕云,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本科专业管理学范文3

[关键词]旅游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旅游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旅游业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逐渐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7位攀升至2009年的第2位。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将占gdp的8%。2010年1月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的战略地位,旅游业迎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时代。随着中国旅游业战略地位的突出与大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旅游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而高等本科院校正是培养旅游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旅游高层次人才不仅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体系,还要有突出的旅游实践能力。他们是我国旅游研究的后备军,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初步的科研能力。WWw.133229.coM同时,他们也是我国旅游服务、管理人才的主力军,要求熟知旅游服务的特点与规律,具有优秀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文化气质,是展示、传播我国旅游文化的窗口,能够为游客提供高水平、高素质的旅游服务。

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它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巧、创新能力与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旅游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国外著名旅游院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设有校内实习基地,或是服务完全的饭店、实习餐厅,以供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内开展全真环境下的实践教学活动。康奈尔大学在校内设有实习饭店——斯特拉洒店以及实习会议中心——马里奥特会议中心,是本科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该饭店共有150间客房,是餐饮、娱乐设施齐全的豪华型饭店,在饭店内学生们可以跟随学校所聘请的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实习[2]。普渡大学学院设有多个内部实习餐厅,以满足各年级同学不同的实习要求,包括咖啡厅、约翰普度厅等。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除了毕业实习之外,课程中所要求的所有实践内容都由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学生在模拟场景或实践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目前国内的旅游高等院校也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实践教学研究。江汉大学实施的“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为旅游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反馈、保障机制[3];青岛大学提出了课外实习与课内实习相结合,业内实习与业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系结合华中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3+1”实践教学模式。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实施实践教学的力度与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但是同时国内旅游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定位模糊,实践教学不能突出专业特点;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经费投入有限,实践设施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旅游企业合作等问题[5]。

三、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成立于1993年,设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拥有旅游管理硕士点,学科定位目标是为我国旅游业培养中、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地大旅游系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专业课程的内容为主导,由教师组织、设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目的与预期效果,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提高素质的目的。本系教师在《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语言学》、《酒店管理与实务》、《导游业务》等多门专业课程均开展了实践教学。以专业基础课《旅游学概论》为例,该课程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场地等多方面构建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图1《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级旅游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对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职业修养,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改善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意义重大。

2.校内实训教学模式

校内实训包括课程的必要实践及灵活多样的专业素质竞赛。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目前拥有1个旅游管理实验室,与其他系室共享微机室2个,语音室与多功能室各1个。旅游管理实验室设有模拟酒店、模拟导游等系统,有餐桌、客房等必要设施,是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现场导游、酒店服务训练的主要场地。

专业素质竞赛以“旅游活动月”为载体。“旅游活动月”以专业综合技能大赛的形式举办,根据教学安排,在每年的5月或10月两个旅游黄金月期间进行,历时一个月。活动共设立了5个比赛单项,包括现场模拟导游、酒店操作、导游词创作、精华路线设计、专业论文写作。比赛共分4周进行,前2周教师对学生进行赛前指导、督促学生练习,第3周进行预赛,第4周根据预赛成绩,每单项选取8~11名同学参加决赛。所有训练、比赛内容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要求本专业学生参加,同时也鼓动本校其他专业学生参加。在训练期间,教师每天都定时在旅游模拟实验室负责学生训练指导,也可以聘请企业人员进行训练指导;在决赛时,评委团则由专为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6]。

校内实训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酒店客房操作服务、导游服务以及专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活跃了专业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旅游企业见习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地处武汉东湖之滨,光谷腹地。与黄鹤楼公园(国家5a景区)、东湖风景区(4a景区)、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4a景区)以及华美达光谷酒店(五星)、湖滨花园酒店(五星)、武汉科技会展中心等众多旅游企业毗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与众多旅游企业的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学生利用实践教学,深入企业进行观摩,了解旅游企业内部组织设置、专业人员的素质、企业管理机制等,对日后的就业与实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旅游“3+1”毕业实习模式

毕业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是国内最早实行“3+1”教学模式的专业之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3+1”教学模式,是指在教育部统一的教学计划学时总数框架内,在打通前二年基础课,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压缩专业课教学时数,将四年的课堂教学压缩在三年内完成,留下近一年时间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时间累计长达1年。这一培养模式适应旅游管理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环节并重的教学要求,校正了传统教学中实践环节学时安排偏低、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旨在探索在四年制本科教育框架体系下,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途径。通过调研与论证,这一培养模式既符合我国中部地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又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及就读与就业的平滑过渡[7]。

四、旅游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

1.建立系统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加强、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主要由校内场所、校外企业、校外实习基地三部分组成。校内场所包括旅游实验室、图书馆、机房等设施;校外企业主要包括旅游酒店、旅行社、景区三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可结合院系专业课程设置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实习站点。如我校旅游专业结合地学特色,开设了《旅游地学》、《地球科学导论》、《宝石设计与鉴定》等一系列地学课程,形成了旅游地学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托我校北戴河地质实习总站的建设,建立了北戴河旅游地学认知实习基地,大一学生利用暑期时间进行地学实习,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滨海旅游开发、旅游市场等专业知识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严格实践教学的考核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文件。指导实践的教师应在实践前要安排好实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要根据实习手册,正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规范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要制定实践考核办法级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办法等教学文件。指导实践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及实践报告综合考评,记入实践成绩。实践成绩不合格者,课程不能通过[5]。

3.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重视团队建设

教师素质是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指导实践的教师团队须由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师组成。以我校为例,实践教学团队由《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等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师组成,更好地把握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09(10):116-118

[2]魏洁文,吴俊.国外高等旅游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借鉴[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15-117

[3]苏甦,张金霞,黄其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三·三·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07.5:1-3

[4]李岫,王平,陈丽英.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7:120-123

[5]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商业经济,2009(3):98-100

本科专业管理学范文4

旅游高等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已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的教育层次和普通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多层次并举的格局。此外,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与资质认证教育成为旅游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一直走的是外延扩张的发展道路,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矛盾: 

旅游企业对新进本科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不高,突出表现为“理论与产业脱节”、“能力与行业脱节”; 

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对与旅游企业提供的就业环境不甚满意,“梦想照进现实”之后对当初的专业选择普遍持有怀疑和后悔的情绪。这些现象集中反映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期存在现实差距; 

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产业以其就业容量较大、开发门槛较低、经济效益明显等特征而备受关注。而大众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欧美等发达国家已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改革。我国一些高校也针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实现“专业内涵对应产业发展,人才规格对接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不仅会抑制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精神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瓶颈因素。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国际知名旅游学院都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例如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店校合一或者学校建在饭店中,是其办学的一大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该校被誉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三年共九个学期的学习期间,三个学期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实习分为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学生必须在旅游服务性行业工作520小时,由学生自行挑选自己适宜的岗位,管理性实习同样是520个小时。服务性实习和管理性实习结束后再完成研究论文。这些都是当代世界旅游教育成功的典范。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根据旅游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把实践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直接联系。 

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借鉴上述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旅游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该专业学生既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能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能胜任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又能在管理性行业独当一面。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专业与行业紧密联系,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本科专业管理学范文5

关键词:泰州学院;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强化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有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一直被学者们所重视,学者们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构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目前检索到最早的文献中,王海燕(2007)总结了国外经验,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依据社会对物流管理业人才技能的要求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进而提出了包含基本素质类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践、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课外研学和参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1]此外,邹龙等(2007)结合西安邮电学院具体案例提出了包括多个环节、多项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2]贺政纲,廖伟,张小强等(2009)提出了包含课内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践讲座等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3]刘斌(2009)设计了包括四大系列学科、“四流”、四大内容的三维结构的实践教学总体框架。[4]施学良(2010)设计了“体验—模拟—深化—综合—应用”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5]范林榜(2010)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方法体系包括案例教学、实验模拟、社会实践。[6]刘静(2017)提出了包括基础层、提高层、研究与创新层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7]王晓艳(2017)结合合肥学院的具体实例,提出了独立实践模块群、课程实践模块群等多个模块组成的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8]从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大致包括校内物流实验与校外实践两部分,校内物流实验主要由案例教学、物流软件教学、实验室(硬件)教学等构成;校外实训由各类专业大赛、企业实习等构成。但是应该看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中服务地方的色彩更浓,不同学校的资源条件等不同,因而,需要根据实际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呈现碎片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无法形成合力,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如何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分析

如前文所述,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应依据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姚雨辰(2012)认为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缺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平台,缺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教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9]第一,校内实践环节构建不完善。贺政纲,廖伟,张小强(2009)、陈雅萍,钟峻青(2014)、姚丹(2013)、耿家飞,吴晓莉(2015)等认为一些高校对于校内物流实验重视不够,实验环节设置不够合理,校内教学设施、设备、师资、课程等也存在不足。这也进一步导致学生对于校内实践环节缺乏兴趣,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整体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好。[3,10,11,12]第二,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吴志玲,冷慧廷(2019)的研究发现部分高校仅仅采取了“走马灯”参观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的做法,没有深入地去了解企业管理,校外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利用实习企业。[13]第三,校内、外实践结合紧密程度不够。由于校内实践环节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学生满足校外实习单位工作要求的能力相对较低,因而,校外实习单位不愿接纳实习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等。

二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进而针对培养目标选取恰当的实践教学内容,并注重教学方法,同时应该不断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正如,陈雅萍,钟峻青(2014)姚丹(2013)认为应该特别是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10-11]针对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泰州学院立足于办学定位,确定培养目标(包括实践培养目标);依据实践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基础等实际情况,设置实践教学培养过程和阶段目标;通过动态评价,每年修正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部分,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经过长期探索,最终提出了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其提出的基本逻辑如图1。

(二)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泰州学院立足于自身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确立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管理部门、涉外企业、现代商贸企业、港口物流企业、医药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等单位从事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策划等相关工作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在实践过程阶段上,按照进性、全程性、系统性的原则,将实践教学过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划分为3个阶段(认知阶段提升阶段、创新阶段),这种递进式的层次设计,可以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以螺旋上升。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主要围绕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3个模块进行一体化设计。每个模块设计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旨在通过促进各个实践环节内容无缝衔接,打造一体化的实践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如表1。第一阶段为认知阶段,时间安排在大一学年,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认知。在课程实践上安排英语和计算机等相应的基础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后续的实践打下基础;专业实践方面安排第二学期到地方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增强学生对物流实践操作有初步的直观认识;社会实践方面,安排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并鼓励学生参加院校级学科竞赛,增强学生实践动手的意识、得到基本的社会交往素质、基本沟通技能等训练。第二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训练,学生对专业实践已有了基本认知,因而本阶段通过基础专业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初步的专业实践技能。在有关课程里通过专业软件平台设计,让学生参与仿真实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依托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利用各类软件平台的能力。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外聘企业教师进行专业讲座,让学生把握行业、企业实践前沿。社会实践方面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让学生参与物流企业活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操作能力。并利用组织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大学生下乡活动等。第三阶段为创新阶段,时间安排为大四学年。实践课程安排有关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进一步掌握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实践内容主要为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学生结合毕业实习单位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寻求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期间要求学生完成14周的企业实习工作,并对实习过程施行企业、学校双评价。通过上述实践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性培养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更有利于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几点思考

(一)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备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管理能力。泰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创办之初,依据服务于江苏省、泰州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立了实践培养目标为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依据目标来确立实践教学的培养阶段和内容设置,证了实践教学能够最终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较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本科专业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本科 生物科学 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002-02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动力,是技术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是经济腾飞的催化剂,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于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本科院校科研和教学实力都比较强,尤其对于985和211院校来说,借助于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创新能力是常用的教学策略,所以说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实验室内,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发现课堂所学原理的真正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建立设备齐全、技术成熟以及管理科学、创新的实验室对于推动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 建立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必要性

生物科学专业是对生命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同时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生物科学涉及范围较广,与人口、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和生物科学联系。生物科学实验室是培养生物科学人才的摇篮,因此,其创新管理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1.1 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

我国生物科学在世界生物科学界一直处于先驱地位,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国认识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纷纷展开研究,我国为了能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抓紧培养生物科学专业的创新性人才。虽然中国曾在人类基因组以及水稻基因组计划中做出过杰出贡献,但是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差距还是很大,为了减小差距,必须要加强生物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出创新能力强,老、中、青相结合的工作团队,才能保证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2 为生物科学产业的发展储备新型人才

面临现代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等种种问题,生物产业亟待发展,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已经将生物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性目标,将生物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安全层面,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的问题同样繁多,所以中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进步一直是我国科研的重中之重。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生物产业,力求通过几年的发展在生物制药、农业、环保、资源、能源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能有所建树。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在于高素质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能够充分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结合,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真正推动我国生物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学生在实验室中培养的技术与创新能力能够在走出校园以后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有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反过来促进生物科学专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3 弥补我国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不足

目前在我国高校生物科学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为了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和缺陷,要加大生物科学教学研究以及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如今大部分高校生物科学教育中教师会传授学生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操作和运用上缺乏锻炼,没有锻炼机会,更没有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有的学校开设了生物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但是在实验室中学生都是被动实验,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指导,将实验室已经配好的试剂或者其他实验材料和另外的实验材料混合进行实验就行,完成的实验都是一些经典实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用自己真正的去做什么,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意思按部就班完成作业就行,十分机械,学不到东西。久而久之,学生对此类实验失去兴趣,学校也只是应付了事,原本的实验教学起不到任何效果,更无所谓创新。

2 本科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本文研究的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由三个主要的部分完成:实验室管理制度形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以及实验室技术体系的构建。实验室的设计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设备进行合理整合配置,构建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和研究氛围。

2.1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能为学生学习、研究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实验室的建立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在本科阶段,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具有了某个方面的想法,并且在向老师咨询以后具有可行性的情况下,可以向学校申请进行创新项目的科研基金,并且在实验室内通过实验研究其项目。对于具体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建立较为宽松的准入制度,较为严格的生物材料领用制度。

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激发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是在关于哪些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就涉及到了实验室的门槛问题。有些学校的实验室规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就不可以。这样的规定在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中是不可以出现的。这样很容易遗漏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强,创新思维活跃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有创新的欲望和一定的专业课基础和动手能力,能够按照原始教材进行一些简单实验,就应该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确立了较低的准入制度,但是需要建立严格的实验材料领用制度。实验中对于每种实验原料的领取都要经过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于一些危险物品,要严格限制领取量,并且在领取实验材料时要由领取的学生签名,确保实验材料领取实名制。对于有剧毒、危害性极大的实验材料,要经过申请报学院或者实验室审批,才可以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实验材料给予学生,并监督其使用,对于余留材料要进行回收。

(2)以学生为本的开放制度。

实验室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作为支持,所以在开放时间安排上要以学生为本,尽量在学生需要的时间开放,其余时间关闭。学生开展实验室研究工作一般是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所以创新实验室在这期间可以将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一起集合到实验室,对学生创新研究期间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实验室内的研究主要靠自己完成,教师只需要在旁观察,不让学生出现危险就行,学生是真正的自主式管理。

2.2 创新实验室设备进行模块化管理

生物科学专业涉及微观和宏观世界,在实验中需要多种实验设备,为了提高设备的可发现性和利用率,可以对实验室内的设备进行模块化设计。创新实验室内的设备从大类上可以分为公共模块以及各类专业模块。公共模块基本上是所有实验人员都会用到的,各类专业模块则是根据研究项目不同而设置的独立模块。当学生按照特定的科研项目到实验室申请实验设备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验要求分配合适的设备模块,方便学生实验操作。

2.3 提高创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我国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内,管理人员一般承担设备、仪器清洁工作,实验室打扫工作以及日常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员将不再与传统管理员一样。创新实验室管理员不仅要承担实验室日常安全护理和清洁工作,还有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比如对于实验室设备的摆放如何才能更加合理进行研究,同时还要能够为实验室内进行创新研究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管理员由过去只负责为进行实验的学生配制试剂向“多功能、全面”的管理员转变。同时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也要经常组织实验室管理员进行培训,提高相关技能,争取在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能够为学生的创新研究提供帮助。

2.4 加强创新实验室与外界先进实验室的交流

加强与外界先进的生物科学实验室进行交流,能够为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创新研究提供灵感和动力。

闭门造车是最坏的学习方式,为了要有创新还要走出去,在创新实验室管理上也要体现这一点。和外界实验室进行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与外界的交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与生物科学专业领域的一些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二是和生物科学产业的一些生产实践者交流。与生物科学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交流,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从而根据动态调整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与生产实践者多交流能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实际中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指明方向,使研究的结果能够符合实践要求,在实践中创造价值。

3 结语

本科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建立和完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为了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进步,各高校应当都参与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中来,共同商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文从我国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建立的必要性出发,对创新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做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4个方面的详细建议,为我国本科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对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义贤.生物科学专业“四层次”时间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1(1).

[2] 李佳音,官莹.浅谈实验室开放性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

[3] 江海.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3(4).

[4] 孙秀英,宋宏涛,尹燕霞,等.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2013(13).

[5] 王潇,莫日根,王迎春.生命科学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高校生物教学研究,2013(2).

[6] 周晓兰,陈寅山,张彦定.本科生创新实践室的建设与管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