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合唱教学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摘要】合唱是一种很多人同时唱歌的艺术表演形式,有着气势磅礴、热血沸腾以及大胆豪迈等特点,而这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够在合唱的过程中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对合唱教学在高等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等院校;合唱教学;素质教育

一、促进学生音乐辨识能力的提升

音乐是一门艺术,如何超出声音层面而深入到音乐所呈现的意境之中是学生感悟力培养与提升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首先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先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训练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代表性较强的合唱歌曲和同歌词的单旋律歌曲进行对比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非常有效。以一些革命和抗战为背景的老歌为例,这种经典红歌虽然旋律简单,但包含各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利用合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更能体现其气势,此起彼伏的节奏与扣人心弦的伴奏更容易让学生置身于歌曲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之中,让学生逐渐感受到革命道路的艰辛与困难,了解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集体观念,并且通过鲜明对比还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体会与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全面加深理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与辨识力,促进其音乐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合唱顾名思义是以集体为单位的一种表演形式,所以一个人是不能完成合唱的,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好个人的本职工作,发挥最大合力才能呈现出近乎完美的合唱歌曲。在合唱中虽然需要学生体现唱功、唱法上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但是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要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每个队员都应顺应集体的需要,控制个人情感,将音调、旋律调整到一起,这样才能发挥最大合力,将曲目所想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传递出来,展示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激起观众共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合唱在高等院校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心理通病,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融入集体;学生生活在一起难免出现攀比心理、嫉妒心理以及自卑心理等,这些都不利于“三观”的培养,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运用合唱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融洽的交流环境,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增进了解、互通情感提供平台与机会,弥补学生在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上的短板,逐渐形成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优秀思想。优秀的合唱歌曲更能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受到熏陶。

三、激发学生上进心

虽然现阶段人们生活更加富裕,也更看重教育,但是我国教育体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着中学紧、大学松的特点,所以很多学生在过了高考这道坎之后往往觉得自己已经在教育方面混出头了,也如愿进入了大学,再加上大学或高职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之中,而不是像高中阶段那样,为了应付将来的高考而被动学习。可是很多学生走进高校之后没人管了,天天无所事事,更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无故旷课、中途逃课等问题频频出现,总结出来就是学生缺乏上进心,到了大学后就开始放纵自己,对于未来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方式改变学生这种精神状态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着重讨论的一个问题,而运用合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音乐是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就算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以及高中教育后,也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容易对一些经典合唱曲目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起到振奋精神、分发图强的效果,尤其是一些革命老歌、经典红歌、爱国歌曲等,在合唱练习与表演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老一辈革命烈士是如何艰苦奋斗,为了心中的理想敢于直面困难与牺牲的,深入体会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大学生感受到时代召唤,在感恩思想作用下,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努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以更加高昂的斗志面对生活与学习。

四、提升学生识记能力

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是记忆力对学习成绩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合唱对学生记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演唱者要记住曲调、歌词以及节奏等,并且在演唱中形成的体会与联想大多也与记忆有关,由此可见,合唱在学生记忆力培养方面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大脑快速运转,在反复记忆中提高识记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合唱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给予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着力提高合唱教学水平,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骁桦.论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7,(06):26-27.

[2]黄伟.论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3,(04):176+181.

作者:徐敬珉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