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模块化设计

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模块化设计

摘要:目的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采用模块化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级中药学专业4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感受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与对照班比较,教学班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感受较好;94.8%以上的学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较高;学生认为影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是专业知识技能,其次是教师师德师风。结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模块化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其文化自信、专业自信。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模块化设计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有利于教师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有利于教师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医药发展繁荣[3]。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也能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国家输送优秀人才[4]。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更好地结合,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专业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5]。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学科,受授课教师较多、授课内容分散的影响,教师通常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讲授知识,对学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人生规划等的思政教育不足。中药药剂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但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规划,使课程思政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处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状况,不能达到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教学团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评估,实践过程如下。

1研究方法

1.1教材选择

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药药剂学》(第4版)为课程教材。

1.2对象

选择2017级中药学专业4个班的2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的115名学生作为教学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另外两个班的11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仅参与课程思政调查。

1.3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案例教学法以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显著特性和案例选择的针对性可作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手段[6]。按照“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的要求,将思政案例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传承、发展、创新、时事热点4个模块,教师遵循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分析章节内容关联的思政点,选择典型案例并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见图1)。

1.3.1传承模块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基础,中药传统制剂在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制剂技术。传统中药剂型(如丸、散、膏、丹)的制备过程都融入了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案例素材和思政元素。案例:雷允上六神丸的制备。案例分析:泛丸是中药的传统工艺,但要泛制成如六神丸这样小如芥子的微丸,一般的中药行业很难做到,六神丸从选材到泛丸到最后成型均需人工完成,国家将六神丸的处方、工艺均作为保密的要点。具体设计见表1。

1.3.2发展模块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中药现代剂型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革新,推动着中药制剂发展。案例: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的制备。案例分析:连花清瘟处方全方由金银花、连翘等13味药配制而成,该方借鉴了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银翘散”的经验,同时采纳明代名医吴又可《瘟疫论》中的“逐邪”之法,体现了三朝古方共同防治疫病的实践经验,因其具有抗病毒、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已经在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市的诊疗方案中被推荐用于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治[7]。具体设计见表1。

1.3.3创新模块

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教学中应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创新不离宗。案例:中药复方在水煎煮过程中不同有效成分在弱键诱导下能自组装形成各类超分子结构。案例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雷海民、副教授王鹏龙课题组从中药复方水煎煮过程中的自沉淀现象得到启发,发现黄连解毒汤中黄酮苷类有效成分可与小檗碱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球形和线形超分子,自组装后与小檗碱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和生物膜清除能力明显改变,表明超分子结构的形成会显著影响单体活性[8]。该研究从新视角揭示了超分子是中药复方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诠释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使中药复方汤剂焕发了新活力,还为中药新药尤其是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具体设计见表1。

1.3.4时事热点模块

课程思政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性,在教学中将时事热点问题融入课堂[9],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和现实生活、专业知识的密切联系。案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问题。案例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使用颇具争议,不良反应率居高不下,部分省份将其列入重点监控目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喜炎平、血必净、痰热清等中药注射剂被纳入国家诊疗方案。2020年6月国家卫健委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了8种中成药注射液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使用,又说明中药注射剂的科学性。具体设计见表1。

1.4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为保证课程思政顺利实施,制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导入思政内容,案例讨论时间的安排,如何使思政内容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按照课程思政的整体框架和实施方案修改并完善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素材收集、课件制作、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等,最终形成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药药剂学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及体现课程思政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见图2。

1.5学生在线评价

利用雨课堂在线投票功能,由教学班和对照班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感受和效果进行评价(见表2、3),并选择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首要因素,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优秀文化传承、教学形式与方法、教师师德师风。

1.6学校督导组评价

学校督导组是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组听课后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研究结果

2.1课程思政教学感受

由表2可知,与对照班比较,教学班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感受较好。

2.2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由表3可知,超过94.8%的学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给予优秀评价。学生认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使其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利于专业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

2.3影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课程思政对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这说明课程思政要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必须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22.0%的学生认为教师师德师风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说明教师师德师风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达到与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融合的目的(见图3)。

2.4督导反馈

督导组听课后认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案例将中药药剂学知识和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因此,学校督导组的听课评价为优秀。

3讨论

中药药剂学具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特点,其内容既有传承也有创新,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案例。当然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融入思政元素,要注重其灵活性、拓展性与实用性,既不墨守成规,也不生搬硬套。合理制订思政课程的实施方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引入思政内容、如何实现课程思政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如何体现思政内容的与时俱进、如何选择案例、如何安排案例讨论时间、如何使思政内容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反响一般、共鸣程度较低的思政内容进行调整,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挖掘更符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的思政内容。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依据教学目的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模块,各模块均包含数个典型的教学案例,不同案例体现特定的思政元素和专业关联性,各模块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政教学系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增强其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作者:盛华刚 朱立俏 林桂涛 李凌军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