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毕业总结范例

药剂毕业总结

药剂毕业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中职;高职;差异化教学;药剂学

中职与高职同属于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都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重点在技能的培养。但是中职和高职毕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所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必须要体现出差异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差异性,更好的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是我们目前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职和高职《药剂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教学现状

药剂学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涉及面广,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方法、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与药学专业岗位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目前,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老师讲授知识点为主。不管是中职还是高职的教学内容都存在很多重复的知识点。但是中职生和高职生的文化水平程度不同,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

1.2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来源方面来看,中职生的来源都是初中生毕业,而高职生的来源比较多样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普通高中毕业学生;二是中职毕业生;三是五年一贯制学生。不同来源的学生专业知识的水平是不同的,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同。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中职药剂专业和高职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种类上没有太大区别,专业核心课基本一致,特别是专业基础课重复现象比较普遍。所以会存在中职毕业生再读高职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大部分的课程都已经学习过了。从教学方面来看,第一,在理论教学方面,老师在讲授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生和高职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而是以相同的方式来讲授,这样对于中职生来讲肯定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对于高职生可能就过于简单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体现高职的职业性和高层次性;第二,在实践教学方面,中职和高职的实训课安排是一样的内容,就会存在中职毕业生在就读高职的时候学习到的是重复的内容。

2差异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1目的

差异化教学的本质是“因材施教”,对于职业院校生源不同的情况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2.2意义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如何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对于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3药剂学差异化课堂教学的探索

对于药学专业,中职和高职都开设了药剂学课程,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做到差异化教学,以下是一些尝试和初步的探究和实施过程,为大家提供经验和借鉴。教学的对象是我校中职药剂专业和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

3.1理论课教学

针对中职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在课堂设计方面要更加的生动有趣,内容讲授方面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以胶囊剂为例,胶囊剂的剂型特点和制备方法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对中职生教学时,可以通过小实验自己动手拆胶囊等来发现胶囊剂的剂型特点;而对于高职生的要求则更高,重点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同的内容,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先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课前去查找资料得到答案,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到胶囊剂的剂型特点和制备方法,通过自己总结的制备流程动手操作得到成品,老师帮助分析讨论成品的好坏及出现的问题。

3.2实训课教学

药剂学课程的特点是不仅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中职生重在培养实践操作的准确度和熟练度,而高职生还需要培养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颗粒剂的制备为例,中职生可以先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学习基本的操作流程,老师再有针对性的讲解操作注意事项;而对于高职生,老师仅提供部分原料和仪器,让学生们自行选择需要的材料设计制备颗粒的方案,老师再对同学们的操作过程和成品进行点评,分析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目前药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实训课仅限于实验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借助实地见习、模拟仿真实训室和相应的操作软件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车间药品生产的情况。

4结论

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中职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在二者的衔接问题上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中职属于基础教育,而高职属于高等教育,高职毕业生在能力素质方面要远远高于中职生。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要把人才培养的目标贯穿始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有方法有策略的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皓宇.浅谈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与中职教育的区别[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01):46-47.

[2]徐静鏐,乔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8-10.

[3]叶林.高职英语对普高生与中职生的差异化教学探析———以民办高职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3):32-33.

药剂毕业总结范文2

1.1中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我院中药房中药剂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普遍偏低,现有中药专业毕业生两名,却从事着西药调剂工作。而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全是非中药专业的,虽然有些人因多年工作取得中药师资格,但几乎没有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与工作密切相关联的中药专业基础知识[1]。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仅能达到调剂配伍的目的,在审方核对和解决患者对中药使用中的问题时往往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而对中药的研究,用药咨询,质量鉴定,临床药学等重要工作,只能望尘莫及。

1.2中药饮片鉴定水平下降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发展,传统的散装饮片被固定规格的小包装饮片代替,饮片的直观性下降。加上工作态度问题,不像以往那样能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传统经验鉴别饮片真伪[2]。有一技之长的老药工又陆续退休,有着悠久历史的学徒传统也丢之贻尽,采购进来的中药材,质检员如果水平有限或者不严格把关,只是依靠外包装上的名称剂量验收并填写记录,调剂人员在调剂工作时只是照方抓药,长此以往,调剂人员的饮片鉴定能力逐步下降,甚至出现不会辨别饮片真伪,质量好坏的情况,这样在工作中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1.3继续教育不完善

医院每年都有一定名额的医生到省内外进修培训,增强业务知识,而中药调剂人员一不培训,二无进修机会,知识得不到更新,业务水平不可能提高[3]。医院虽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开展继续教育,却只是形式化,脱离实际工作。每年交钱答卷了事。实际上只是为了晋升职称或考试获得学分,对工作实质没有任何帮助。

2改进中药房药剂师能力现状的思考

2.1为药剂师创造条件提高业务能力

中药房在医院属于医技科室,大多数医院领导重视不够,常被认为工作简单,重复性强,技术含量低,只要不发错药就行,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和错误的。应在医院管理者重视的基础上,一方面由医院为药剂师创造脱产进修学习、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对中药调剂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中药队伍后继乏人,医院不仅要引进专业人员,更要充分利用好、培养好现有的人才资源,更不能浪费,同时开展业务与学术交流总结,通过增加药剂师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实践锻炼,为药剂师创造产于临床用药的机会,使其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工作氛围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药剂师自身也应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以局时俱进的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中药药理、药性、性能等药学理论基础,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学习中药的购进、验收、养护、申领、调剂和鉴定知识。药剂师应密切关注药学发展得新信息、新动态,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归纳与更新。中药的储存环境对于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一旦中药吸湿而发生霉变、潮解,就会大大降低其有效成分,因此必须加强中药在库管理的学习。

2.2提高药剂师岗位责任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

药剂师的责任和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会直接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提高药剂师岗位责任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当务之急。可通过加强医德修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尤其是重要岗位必须专业人员把关,严格制定并执行处方制度,对处方需严格审查,为避免错误给药,应在确定患者姓名、剂数后方可给药,尽量做到一人审方调配,一人核对发药。准确无误的处方调配是保证药效的前提,因此药剂师在配方时需按处方所列药品顺序调配,不得混堆、挑味,以避免错配漏配,对于方中某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还需向患者说明使用方法及用量。药师应能灵活应用中医专业知识于工作中,尽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了优质药学服务,不仅要清楚地说明药品的使用方法和禁忌症,还应指出处方中药品的非常规用量,提示患者要进一步咨询医生药剂师。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体质患者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孕妇及儿童,更应根据其体质特点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出现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处方,应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在反药畏药处签字方可调配,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需特别提醒患者注意事项和服用药物的方法。

药剂毕业总结范文3

1.1中职药剂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中药剂专业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所学药学知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介绍药品的主治功能、副作用、用药禁忌和不良反应;其次是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药品营销活动;再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为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3方面全面评价学生。

1.2中职药剂专业评价体系改革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普遍存在评价目标功利、评价标准统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僵化、评价结果反馈无效等现象,难以发挥评价的功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实践课程开出率;其次,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对药学知识掌握程度体现在执业药士(师)考试通过率上;再次,专业岗位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上;最后,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了解新产品、新知识上。这一评价体系更能综合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我们将围绕这一评价体系,改革教学模式。

2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设计与策略

2.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能动性

笔者在多年的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教学大纲中理论40学时,实践14学时。多年实践表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时效果更好。针对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且多是留守儿童,有自卑、性格内向、不爱言语等特点,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训练课,包括理论30学时、实践24学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安排在实习前的第四学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方法,精心策划好实践活动方案,并由学生独立完成,以提高教学质量。

2.2头脑风暴讨论,激发营销热情

教材中市场营销概论、药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这几部分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4~5人为一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市场、营销、环境这3个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如何根据市场3要素分析广州市场与玉林市场的区别?为何近年来这么多人纷纷选择到“北上广深”就业?对于药品市场来说农村与城市各有何优缺点?利用这些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话题,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市场。根据营销概念,让学生回顾都有过哪些营销行为;利用2学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下次课时针对每个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并派代表陈述本小组整个实施过程。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大家对市场、营销、环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环境因素中的机会与风险能正确认识,并能提出抓住市场机会、回避风险的具体措施。

2.3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教材中购买者行为分析与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药品营销人员职业素质与道德,销售策略中的促销演练这几部分内容,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角色的不同思维习惯,对不同角色能力素质的不同要求。让学生扮演特定组织中的有关角色,虚拟营销活动,如扮演院长、药剂科主任、经理、客户、营销人员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人都扮演不同角色。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自己所扮演角色在组织中的优势与苦衷,这种教学方式最适合在校学生反复演练,使每个人尽可能“入戏”。

2.4参与市场调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教材中市场调查与预测、药品企业竞争分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营销这几部分内容,由教师分配好调查项目与药品品种,让学生以调查小组方式深入社会药房,写出一份完整的市场调查方案。通过调查使学生学会分析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书写规范的调查报告,锻炼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2.5分析案例,提升营销实战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中,需要教师收集现实生活中的营销案例,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中职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师大部分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毕业生,大多没有实战经验,为此,可在学校招聘会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邀请企业营销专家讲解他们的实战案例,也可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和同学分享他们的营销策略,有代表性地介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2.6利用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性格内向,不善言表,相互之间缺乏信赖。在医院药店终端营销和营销人员职业素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团队游戏让学生树立自信,认识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

3效果与建议

3.1效果

通过一系列改革,学生一改以前的厌学情绪,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欲望强烈,有一种跃跃欲试,要干出一番事业的热情;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珠江三角洲药品经营企业到校挑选实习生和毕业生。玉林地处广东、广西交界,玉林市卫生学校约90%的药剂专业毕业生选择到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就业;对到校的企业营销或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调查显示,学生就业率高,满意度高,执业药士(师)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毕业生在企业担任店长、部门经理或者自己经营公司。学生凭借良好的职业能力,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3.2建议

药剂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改革;响应面法;药剂学

近年来,制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既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研发技能、懂得现代制药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多次调研考察高校,并召开各种有关教育的会议和报告,说明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问题[1]。因此,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迎合专业发展需要,对药物制剂特色专业设计性试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药剂学》实验中涉及的各种剂型制剂的原理、设计、研发、生产、质量保证等,既是一个具体产品的各个阶段,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2007年增设了设计性试验,指定了阿司匹林、甲硝唑、维生素E三种原料药,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合理新剂型,但实施13年来发现,由于实验方案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学时数为8学时,缺少做预实验的时间,尽管我们要求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实验设计,并经师生反复论证,但仍然会出现实验结果不尽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尝试在《药剂学》的实验教学设计性试验中融合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byDesign,QbD)理念,通过对药物制剂的试验设计和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后胜任药学领域的工作要求具有实际意义[2-3]。设计性试验是药剂学实验的最后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4-5]。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不仅使学生学习了实验的操作技能,更加深药剂学课程中的理论学习,而且能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顺应药学领域的发展,满足制药企业的需求[6]。

1QbD理念的实施及教学实验设计

1.1QbD理念的实施

本次以盐酸小檗碱作为模型药物,将其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拟定目标产品质量性为标准,绘制鱼骨分析图详细分析影响包合物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qualityattribute,CQA)的有关因素,初步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processparameter,CPP),并使用响应面优化设计(Box-behnkendesign,BBD)优化CPP,最终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参数,期望制备质量优良的盐酸小檗碱固体分散体[7]。为验证实验方案在时间安排以及人员调动的规范合理化,课题组严格按照实验计划进行了预实验。按照计划时间查阅资料,模拟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书写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实验名称、时间、地点、实验步骤、现象、数据等必要事项,课题组成员组内进行数据运算,组间将结果合并、分析、讨论,力求减少预实验与正式实验的误差。在正式实验进行时,教研室和实验室负责人需对整个实验予以跟进,记录不完善的问题,并接受学生的意见反馈,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改革计划进行跟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技术在科研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学习使用各种计算机科研软件也就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Box-Behnken法所采用的Design-Expert软件是一种数理统计软件,可以在三个因素中选择出最优条件。在本实验中,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实验,评价体外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与3个关键工艺参数之间的交互关系,确定理论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预实验中拟定基础处方和制法,以溶出度(Y1)作为最终的响应变量,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进行数据模型的拟合,对溶出度和三个自变量进行结果拟合并确定最佳工艺,根据试验结果预测最优值。通过预实验结果,确定设计性试验学时安排。

1.2实验分组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次实验所用材料为盐酸小檗碱原料药、聚乙二醇6000和去离子水,原辅料均安全无毒,适合在开展教学改革中应用。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增强学生数理统计能力在药剂学的应用。根据预试验结果学时数定为8学时,为了让学生能较为完整地体会这个药物制剂设计流程,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固体分散体片的溶出度。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时内完成预定的学时任务。二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之前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学生已明白理论,熟悉操作步骤,不会出现因准备不充分而导致实验停滞的情况,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将2017级药物制剂专业分为改革组和传统组,每个大组的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完成实验部分,以加快实验进度,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之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使用SPSS软件对综合评分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估改革的效果。为达到教学目标,将实验教学环节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验和课后总结三个阶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其学术研究与团体协作精神。1)在课前准备中,要求每组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所用仪器设备及所用药品的有关性质从而能够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后与教师讨论交流对实验方案进行完善;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最终成型的实验方案,按照分组分别BBD实验以获得最终实验数据;3)课后,各组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可在这三个阶段设置多个考核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本次实验是基于QbD理念制备盐酸小檗碱固体分散体片,并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在实验中,涉及到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片的体外溶出度,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理论实践基础上学习到QbD理念下药物制剂的设计思路,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理论知识中没有明白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2教学评估

课题组对学生在出勤、实验设计、随堂测试、互动、试验总结等几个方面的整体表现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对比改革组与传统组对学生的提升情况,从学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实验总结情况来了解学生对QbD的掌握情况。结果表明改革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结语

药剂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1]。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应用紧密联系,体现了整门课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但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需求。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验教学现状,根据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及目标,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实验课程、完善考核形式及内容、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学生信息反馈等多方面对我校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实验教学现状

中药药剂学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类。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后,根据参考教材的内容和方法,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得到结果,进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拟定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自主设计剂型与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的实验[2]。

1.1教学内容。我校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共计54学时,选用《中药药剂学实验》作为指导教材。共开展了14次实验,其中包括验证性实验12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次。实验教学基本采用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验证性实验虽然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及掌握理论教学的内容,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分析能力,且未能体现中药药剂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1.2教学方法。目前,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内容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将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在实验记录纸上进行记录,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该过程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往往只知道如何操作,不知道为何操作。很少思考操作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体现中药药剂学剂型设计及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性。

1.3实验考核形式。以往的中药药剂学实验考核形式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判。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及实验记录进行评分,期末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的评分作为判断依据。该考核体系不能完全的体现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及操作的掌握情况,还会给学生造成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就能得到高分的错觉,而忽视实验的操作环节。甚至还会遇到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出现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导致实验教学质量较差。

2改革方法

2.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中药药剂学实验任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才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实验授课内容更加整体化、系统化,并能迅速的解决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学科队伍不断壮大,但新进教师大多毕业于药学相关专业,虽对药剂学的理论知识较为熟悉,但关于中药药剂学实验、工业机械等相关知识相对薄弱。因此,任课教师需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强化学习,在听课、试讲、实验试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在学科内部开展不定期的实验技能比拼,做到教学相长,为中药药剂学实验的课程质量及培养高素质的医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优化实验课程。[3]现阶段,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中验证性实验占比高达78%,基本按照教师讲授后,学生按照规定的剂型与处方,根据既定的方案,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果。该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的优化势在必行。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2.2.1调整验证性实验次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虽能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但是开设占比太高,针对这一情况,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剂型适当精简验证性实验次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加设实验次数。2.2.2开展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实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例如:可开设双黄连相关剂型的综合性实验。给定学生处方,结合我校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对处方中药物金银花、黄芩、连翘进行鉴别。再让学生自行设计剂型及制备方法,教师审核方案后,学生再进行制备。最终再通过中药制剂分析实验课程中双黄连制剂质量检查实验,进行相关制剂的薄层鉴别、含量测定以及制剂通则检查。这样能够让学生较为系统的了解中成药从生产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使其认识到中药药剂学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明确中药药剂学在中药学学科中的重要性。由此可提高教学质量。2.2.3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开设实验室现已开展开放性实验课程。通过课余时间,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老师科研成果及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内容开设相关实验。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实验并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这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思维。

2.3完善考核形式及内容。[4]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能让教师更加真实、高效地掌握学生对于整个实验课程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教师还可根据考核的结果,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作出改进。这对于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考核方式可沿用平时考核加终结性考核的方式进行。将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引入平时考核,以学生的考勤情况、实验作风、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记录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进行改进。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严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有积极作用。终结性考核采用理论考试及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选用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操作点进行笔试,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能力。实验操作考核采用教师设置操作考试题库,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操作考核,以实验过程及最终的成品进行评分,考察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制剂操作的能力。

药剂毕业总结范文6

1.1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师(医科学生)的意义

医学教育由3个不同阶段组成,包括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一个医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只够满足毕业后需求的10%,其余90%要靠医学继续教育取得。所以,毕业后的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以后的重要阶段。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培训对象是当年毕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应届医学本科生,他们面临着培训后的再就业问题。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要求的工作能力,它由多种能力叠加复合而成,主要体现在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而这几种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

1.2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意义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床位数、硬件设备、医师教育背景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然而真正能反映出一个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是看其是否拥有安全、有效的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标准及能否被全体医务工作者掌握与执行。规范化的医师培训能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系统地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效率,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形象,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卫生资源。

2药学教育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随着药物品种和药害事件的日益增多,医师对药物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国内外用药规范的需求就越发迫切。然而,目前的规范化医师培训往往忽视药学知识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致使医师用药信息多来源于药品说明书或者医药代表的“指导”,导致医师在药物治疗中随意化、尝试化和无序化严重。例如,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或联合用药、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方法不当、给药次数不正确、重复给药、药物的溶剂选择不当、过度使用高档进口药品等,高昂的药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滥用药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某些事件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都医药》记者曾就“看感冒需多少钱”对北京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暗访,发现感冒药价格最多可相差达15倍。对于药物自身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对同一种疾病的敏感性、相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治疗作用差异、医师在治疗病患过程中对病程进展的观察如何做到规范化、把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减少到最小等,都可以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通过药学教育得到最优化解决。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临床诊疗水平的高低,其中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则是诊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报道显示,导致全球死亡患者的原因中有1/3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1/7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为此,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规范化医师合理用药方面的药学教育。此外,在药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年代,如何帮助临床医师找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廉价且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药物,是摆在所有临床医师面前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强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药学教育非常有必要。

3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如何开展药学教育

3.1将药学教育纳入规范化医师培训大纲

自1999年我国医学教育全面启动以来,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一直处在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中,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系统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在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加入药学教育不仅是对以往药学教育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医师药学知识的局限,更是对现有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一种尝试,具有前瞻性及创新性。西京医院在制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药学教育环节。在大纲中,对于药学教育的目的和标准进行了详细描写,同时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也进行了量化处理,对培训内容、时间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重点增加参训医师对临床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标准的掌握,使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源头上消除临床上常见的重复用药、错误用药、不恰当用药的现象。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参训医师在药品相关信息的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水平等方面比同级别医师具有明显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大处方、无适应证用药、违反经济学用药等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同级别医师。为此,西京医院在2011年获得了原国家卫生部“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

3.2通过任务和兴趣引导药学教育

药学教育涉及的范围较广,虽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很难系统、全面地让参训医师掌握所有的药学知识,但是可以通过大纲制订有针对性的任务,以完成任务来强化关键点知识的学习。例如,针对“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中各项指标和规范执行的内容时,首先将参训医师分成两组,然后选择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的真实病例,让两组参训医师分别讨论存在的问题,并互相评判,最后由带教老师指正,最终参训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时机和疗程等内容耳熟能详。通过上述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参训医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参训医师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参训医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3年军队抗菌药物飞行检查中,西京医院获得全军第一。以兴趣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药学教学实践中也经常被采用。兴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参训医师积极思维,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培训大纲》中要求参训医师必须掌握8~10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时,可以让参训医师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病种。他们有的是为了治疗自己亲友的疾病而作出选择,有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领域需要而作出选择。这些疾病基本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临床常见病种。这样,参训医师在学习中就有了针对性、自觉性、主动性,有了“核动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据文献报道,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增加10%,则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1%。因此,在规范化医师的药学培训中,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指南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规范化医师的合理用药思维,西京医院依托军队“十一五”和国家“863”课题建立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并应用到临床和规范化医师培训中。该系统将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参训医师提供随需而得的药学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近2年的应用,参训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从原来的10.2%提高到了71.9%。

3.4建立医师药学教育培训考评机制

制度本身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决定了没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将很难开展。规范化医师培训药学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讲几次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稳定的培养模式及完善的考核制度。我国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准入许可制度、考核、培训、薪酬等各单项制度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使制度的约束性涵盖各项制度环节之中,用制度的力量来保证质量,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样,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教育考评体系也应重视参训医师药物治疗规范性和合理性的考核。在《培训大纲》中,将药剂科“出科考核”分为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首先,由药剂科和相关科室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针对住院医师选择的疾病进行合理用药思维模式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给予1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需重新进行药学教育培训,即在药剂科重新轮转。同时,将考核与参训医师的“超劳”补贴和学分挂钩,对不按药物治疗标准用药的医师视情节轻重实行30%、50%和100%的三级扣罚标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医师要追究本人和相关带教老师的责任。随着药学教育在医师培训考评中的推进,全院医师的药物治疗水平趋向合理,全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术前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结合国家临床路径的推行,西京医院“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2488.53元,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3050.84元;总体“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5.72天,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15天。

4总结

药剂毕业总结范文7

关键词:OBE理念;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课程改革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也称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通过教育过程取得学习成果,为进行教学设计和达到教学实施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实施过程强调教学活动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与生物反应和生物制药设备原理、结构、设计及应用相关的一门专业课,是将药理学、药剂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等理论性课程知识应用于药物生产,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时必须使用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生物制药工程化的能力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要将OBE理念应用于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课程改革当中,使之贯穿于教学各环节,通过制定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使课程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从近三年来大庆地区制药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毕业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理论与实际脱离,不能迅速达到岗位需求;二是缺乏综合创新能力,无法有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这说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尚不够深入。因此,要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合理的专业课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产出为导向”,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即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2基于OBE教学理念的课程设计

大庆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毕业生既能在生物医药企业从事药品的生产、研究、营销和质量管理,也能够胜任医院、药检和药事管理相关部门的分析、检验、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工作[2]。基于OBE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了四个课程目标:一是了解生物制药工业中生物工程设备的共性,认识生物工程设备在生物制药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现状;二是强化工程思维,能够将工程知识应用于生物药物设备的新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当中;三是掌握生物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各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和选用原则,能够对生物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对比和优选流程;四是能够依据所学知识,根据原料药和药剂生产要求,选择和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模式的核心,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始终,根据课程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及素质。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的生物产品生产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具备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改造原有生产过程使其更符合客观规律的创新能力,如图1所示。

3“54321”教学体系的构建

3.15部分教学内容的制定

作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是生物工程技术和化学工程与设备交叉的结合体[3],在制药行业中起到承接上游研发和指导下游生产的作用,具有发展快、形制多、要求严等特点,有比较鲜明的工程和应用特色。因此,其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应用面广、实用性强、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又要支撑以下毕业要求:能够根据复杂生物制药问题的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初步解决方案;能够用设计图纸、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设计/开发成果;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就复杂生物制药问题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理解并掌握生物制药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生物制药实践中应用。因此,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大庆福瑞邦医药有限公司和大庆志飞等多家大庆地区制药生产企业的实际案例和就业需求,进行资料整理和内容梳理,建设自用讲义,全面介绍生物产品生产各个阶段的设备结构及原理,将企业生产的实际案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并在教案中明确标示出与企业结合的位置,真正做到将企业生产要求和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课堂组织相结合,将实用、有效、先进原则和一纲多本的理念进行切实贯彻。将教学内容分为生物反应设备、提取精制设备、物料输送设备、公共辅助设备、药剂生产设备五大部分,共计20个章节,其章节内容与实践结合方式如下:3.1.1将理论课堂搬进工厂———工厂见习、现场讲解。组织学生到企业去,以工厂见习的形式,将部分章节的授课地点设在企业车间,通过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的方式将第1章绪论、第5章膜分离设备、第9章蒸发与干燥设备、第10章结晶设备、第11章物料输送设备、第12章物料灭菌设备、第13章气体除菌净化设备、第14章制药用水生产设备、第15章换热和制冷设备、第16章药用包装设备的内容进行现场讲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工程设备的整体性认识,加深其在整个制药产业中的重要性认知,提升职业自豪感。3.1.2将工厂应用搬进教室———企业讲坛、案例讲练。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以企业讲坛的形式讲授第2章生物反应器的实际应用、第3章固液分离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案例讲解的形式,分别在第6章萃取分离设备、第7章色谱分离设备、第8章蒸馏设备、第20章中药提取生产设备中将酒花浸膏生产过程、黄芪多糖精制加工、精油提取生产工艺和双黄连口服液生产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强化学生工程思维,增强对比和优选流程的能力,为今后生物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设计打好基础。3.1.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线互动、自主总结以学习效果为驱动力,利用学校教学平台和网络交流平台,以资料查阅和分组互动的形式,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和总结第4章气固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第17章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设备、第18章注射剂生产设备、第19章其他制剂生产设备的生产过程,使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能够依据所学知识,根据原料药和药剂生产要求,选择和研究适当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3.24个教学模块的设计

基于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前期的教学效果调查和学生反馈,将原有的单纯课堂讲授方式改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向并举的方式,即将原本的单一教学模块创新性调整为课堂理论(线下)、网络平台(线上)、工厂见习(校外)、案例设计(校内)四个教学模块。通过基本理论的课堂讲授、实地参观设备运行情况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生物制药设备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课下调查方向向着深入药物生产过程,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方向前进。

3.33个“三分之一”教学体系的建立

根据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课程的特点,利用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有机联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大庆地区生物药物生产企业设备的先进性、厂区的综合性、地理的便利性,按课程内容的深浅渐进,分阶段带领学生到车间参观见习,安排企业内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开展企业讲坛,实施企业车间内实地教学、学校课堂内案例讨论、课下行业调查分析的三方多管齐下的开放联合式教学,以工学理念指导学生学习。其具体设计为3个“三分之一”:课堂讲授占三分之一,在不间断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编讲义和课后作业,精炼课堂理论讲解内容和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平台教学占三分之一,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中上传相关案例和阅读参考资料、习题等,便于学生查阅和巩固所学知识;工厂见习占三分之一,组织学生到相关工厂企业见习参观,加强理论和实践操作间的联系,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同时,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性掌握,真正做到能够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成长,更全面、灵活地掌握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为其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42个网络平台的建设

在微课、慕课等网上教学快速发展的时代,分别打造网络学习和交流两个平台,一是具备丰富教学视频、音频、课件、典型案例、题库、素材库、重点难点指导等课程资源,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二是以QQ群和微信群为主体,可实现学生、教师、技术人员的实时交流互动,便于群组协商完成作业,方便课后答疑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网络交流平台。要实现学习过程的即时管理,进行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求证、去发现,真正做到一课多样。

3.51套强化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

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制定一套强化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维度。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考核。学生的学习评价结果最终以多项考核为基础进行综合评定,即将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以评价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的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实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评定方法的考试制度,将理论部分的课堂教学、实践部分的校外实习、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三套考核方法进行整合,明确成绩构成,将原本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的终结性评价课程考核模式改变为期末考试占50%、见习报告占10%、出勤占5%、平台作业占15%、课堂互动占20%的过程性评价考核体系,并在期末试卷中增加与工厂见习相联系的应用性题型,灵活化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作业上网找、实验临时搜、考前拼命背、考后全都忘”的情况,增加了学生自主表现机会,使教师能够及时发掘和合理开发学生的个性特征,为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奠定基础。经过三年的考核体系建设,平均成绩提升效果也比较显著,从14级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平均成绩的76.44,提高到16级平均成绩的81.98。

4结语

基于OBE理念,构建了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课程的“54321”教学体系,极大增强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宽阔的增长见识的平台,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更形象和生动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们,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工程设备原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完成相关实验室开放、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论文。参加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利于学生们在生物制药相关行业和领域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就业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小举,晏娟,蒋慧慧,等.“生物工程设备与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9,21(06):153-158,164.

[2]张志国,李铭,张虹,等.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376-377.

药剂毕业总结范文8

【关键词】中药学;专题实习;科研教学

毕业实习作为大学专业培养成效检验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能否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的有效方式,更是在原有理论知识基础上不断深化提高,旨在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根本上发掘专业人才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进而培养成为新形势下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2]中药学本科学生毕业科研专题实习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以中药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为背景,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实践问题。[3]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习带教经验,初步探讨如何做好中药学专题实习科研教学工作。

一、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以身作则

学生在实习前接触的都是课堂实验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的基础实验教学,以及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的专业主干课,其实验内容都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经典实验项目,如有机化学的水蒸气蒸馏法、中药分析学的槐花质量检验、中药药剂学的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等,可操作性强,实验方法较简单,技术路线成熟,学生通常由2~4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4~8学时的实验,在授课老师的示教和实验指导书的详细步骤下,能够高效、快速地协同完成。课堂实验教学目的在于印证、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素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中药学专业课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并进一步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科研思维与开发新药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已熟练掌握了中药学各学科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由于尚未涉足系统性的课题研究,缺乏学科专业的融会贯通,因此带教教师在科研实习带教前要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掌握程度、动手能力情况等,结合当前研究热点与在研项目进展情况,提供适合实习学生实践操作完成的科研课题。带教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作用,热爱科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态度端正,认真严谨,积极向上,并做到为人师表,以优秀品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为实习生树立榜样。在实习过程中能因材施教,循循诱导,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问题,总结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带教教师应该制定详细的科研专题实习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不同于课堂教学是由1位老师面向1个班级集体授课,科研专题实习带教通常是1对1的教学,即1位老师带教1位或几位学生,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实习带教除了要指导提升学生科研水平及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注入更多的情感教育,需要耐心和细心,洞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心理情绪变化,毕竟大部分科研实验内容较为繁琐,有时需要不断重复操作,学生尤其是开始实习阶段难免会感到不适应,若是中途进展不顺利可能会比较焦虑,实习后期又会面临找工作、考研、毕业论文撰写等压力。因此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科研工作,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学习经验为学生的就业和深造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结合学生科研兴趣,精选课题

中药学科研专题实习主要分为选取题目、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实验研究及论文撰写等5个部分。毕业实习的开展需要学生和指导教师长期沟通交流,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进行长期检验。因此,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前,需要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选择相关研究领域的带教教师;带教教师通过与学生耐心交流,介绍目前课题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规划,要综合考虑到专题实习时间短和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等因素,一方面要保证实习课题对学生基本的科研和实践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同时还要加入具有一定创新性及拓展性的实验内容,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及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对课题研究进行探索。带教教师在专题实习初期要指导学生明确专题研究内容和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列出研究内容及所需实验仪器和材料的清单、技术路线、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细化时间安排,最后由带教教师审核把关。

三、全程跟进,密切关注实习动态

由于中药学专业的实习通常在第7~8学期,时间为4~6个月,显然无法将3到4年的专业知识全部检验完毕。而要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科研训练,又要完成一个相对系统性的课题,对带教老师来说难度非常大。因此,带教教师务必要全程紧密跟进实习生的实验进展,在刚进入实验室实习初期,带教教师需带领学生尽快熟悉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环境,悉心讲解实验室的相关制度、基本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理解并牢记于心。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并注意安全,并真实、规范地记录每次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对每天的实验结果需整理、分析并加以总结。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也严格规范,带教教师还应定期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原始记录,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操作习惯。这样既能保障实习实验的有序开展,避免事故发生,保障工作有效顺利进行,同时又能培养提升学生勤于思考、兢兢业业的科研作风。在专题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定期汇报课题进展,积极参加课题组组织的例会,并与带教教师沟通交流及确定下一步研究工作。通过一系列带教过程,充分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形成积极主动做科研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对所学专业技能的应用发挥。

四、注重学生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药学专业本科教学要确立科学的质量观,以观念转变带动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紧密围绕《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衡量学校水平最根本的标准,并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检验标准,将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4]中药学毕业专题科研实习的出发点即是依据此标准,让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中,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逐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综合运用中药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能力,力求在本质上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多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勇于契合实际的奇思妙想,进而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独立科研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带教教师在指导科研实习时要有的放矢,不仅要密切关注实习课题的运行,也要敢于放手把实验交给实习生独立操作,甚至可以尝试角色转换,带教教师只负责从事一些配合的工作,突出学生的独立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实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遇到的专业问题,对实验结果能进行独立分析和判断,达到做出科学地凝练、总结的目的。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教学模式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辅相成,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文化素养的同时,启发创新意识,拥有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可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就业和深造提供很好的帮助。这就要求带教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应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同时还需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与时俱进。综上所述,科研专题实习的目的是加强中药学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科研专题实习强化了带教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科研素质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也为今后科研专题实习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积累经验。这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均能有所提高,也实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莉,乌莉娅•沙衣提.中药学专业毕业专题实习科研教学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135-135.

[2]戚业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深层次思考[J].中国高等育,2010.17.16~19.

[3]张永清,李心沁,包华音.中药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措施[J].中医教育,200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