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物化形态和精神留存。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精神激励、价值引领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应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红色文化内核,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

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物质形态、精神形态、信息形态和制度形态四个层面的内容。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形态,主要以战争遗迹遗址、人物塑像、革命先烈旧居、革命纪念馆(碑/塔)、烈士陵园、博物馆、展览馆等形式存在。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形态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求索和追寻的政治信仰、理论知识、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等。它是对红色文化内核的高度凝练,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的制度形态,是指党在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的规范体系和行为模式,涵括了创建、推行和保护红色文化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政策法规,其实质是中国制度力量的一种体现,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井冈山土地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形态,主要包括革命报刊书籍,领袖人物和革命先烈的经典著作、书信以及诗词,红色歌曲,革命标语,革命人物传记和回忆录,红色访谈资料等等。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四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是一个有机整体。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是红色文化存在、赓续、发展和传播的物质基础,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形态的物化体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制度形态是繁荣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制度保障,是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管理力量。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形态是红色文化的核心,红色文化若是抽离了红色精神,便失去了灵魂,只剩下毫无说服力的躯壳。因此,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的开发和保护,也要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制度形态的研究和规范,更要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形态的凝练与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因其深刻的内涵和意识形态特性而具有重要的精神激励和价值引领功能。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份革命文物,每一种红色精神,都是一部“生意盎然的教科书”,具有宝贵的教育价值。积极开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好它的“资政育人”功能,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当前,在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侧重理论灌输、忽视价值观念的建构、教育形式单一、对新媒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重视不够等等。要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将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其中的关键节点之一,就在于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秀的教育资源,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要求教育者进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双重创新。首先,在教育内容的创新上,教育者要深刻掌握现有教材体系的框架,深入把握不同红色文化资源的独有内核和价值表征,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之间的匹配性和关联度,将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科学地“嫁接”到不同的章节之中。以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大学生深入领会教材内容,积极内化红色精神。其次,在教育方法的创新上,教育者可以将叙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将现实体验和虚拟体验相结合,还可以开展名家讲坛、组织专题报告会、播放影音资料等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获得感。通过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科学地转化为大学生的优质精神食粮。第二,以实践为抓手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把红色文化资源广泛融入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要把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融入实践教育情境,激发大学生内心的体悟。首先,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可以团队或个体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前往革命纪念馆(碑/塔)、革命先辈旧居、革命旧址等参观学习,让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提升精神境界。目前,不少红色圣地都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要依托好这些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使大学生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陶冶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在校园实践活动方面,应灵活创设“红色情境”,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重大事件之中。如开展红色文艺演出或红歌大赛,打造红色校园景观(雕塑、建筑、画像等),建设红色纪念馆(不少高校本身就拥有不少红色文化资源,要充分挖掘校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在开学和毕业典礼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等。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本质,是让大学生在追寻“红色记忆”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在感悟和体验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升华。第三,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弘扬红色文化。可以说,当今的大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和互联网密不可分,“事事有网,时时有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入网络,要求高校加快红色网站的建设进度,加大红色文化在网络和新媒体中的渗透力度。高校要在网络阵地和新媒体阵地上旗帜鲜明地高唱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网络和新媒体中,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摒弃形式主义。有些新媒体工作者对红色文化的宣传过于生硬和政治化,缺乏生活气息;有些新媒体工作者则仅仅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完全丧失了弘扬红色文化的动力和能力。破除形式主义的禁锢,要充分运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学生的语言和素材,将红色文化内容以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才能获得“走心”的效果。其次,坚持内容至上原则。新媒体只是一个载体,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还是红色文化资源本身的内容。将红色文化和家国天下相结合、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相结合,继而创造出有历史厚度、情感温度和思维高度的高质量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再次,重视形式搭配。再好的网络文化作品,也需要精致的“包装”。缺乏好的形式,再好的内容可能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善于运用大学生亲切熟悉的技术和方式来表达和宣传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如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红色文化资源制作成微电影、打造微课堂,既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冗长易枯燥,又能以新颖的形式直击大学生的心灵。只有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科学结合,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胡杨 汪勇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