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化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生活情境化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创建引导化生活情境,加强学生问题引导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因此我们今天的教学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相适应,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的教材,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和求知欲,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你坐在第几辆车?你在车上坐第几排?某同学在你前(后)几排?你的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这排共有多少个同学?车上共有几排?这辆车共坐了多少个同学?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研究和思考。结合年龄特点,还可以联系“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同学们此时可以全然忘记旅途的艰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程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题材,题材要尽量广泛,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小学生愿意接触,愿意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学习资源,根据他们的爱好创设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符号、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我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又如教学《线段》这一内容时,开头引入:一天一只小猴正在家门口玩耍,忽然听见妈妈喊:“小猴贝贝,回来吃水果”,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吃到水果、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探究数学问题

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创造探索性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关注,让他们积极地探索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平面图中的方向与位置》时,教师课前谈话:国庆期间,你们出去旅游了吗?谁来说说你去什么地方旅游的?生1:我去山南。生2:我去林芝。生3:我去罗布林卡公园了……师:就是我们西郊的罗布林卡公园吗?拉萨除了罗布林卡公园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生交流)师:这么多好玩的景点,你们想不想去玩呀?老师带你们去好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4设计生活化练习,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时空,但时间毕竟较短,空间也有一定限制,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学生对买东西有生活的基础,对重量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学生对台秤有初步认识,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去菜市场,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总之,学习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让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享受数学中的人生。

作者:张礼霞 单位:拉萨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