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

【摘要】高师声乐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自然、不自然、新的自然有了新的诠释。教学工作要想发展,就必须敢于创新,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本文就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教学分析,希望能够共同推动音乐教学工作的发展,培养具有音乐素养的学生。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融合策略

一、研究意义

只有敢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才有可能突破瓶颈,实现更为长久的发展。我们通过了解现有高师声乐教学情况,发现了许多教学问题。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工作的不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美声唱法主张帮助演唱者打开嗓门,通过唱法的不同,来调整演唱者的呼吸节奏,达到一种均匀共鸣的效果。要想演唱一首歌,就要掌握发声的技巧。它是一种较为混合的唱法,却可以帮助演唱者完成真声、假声的切换。学生通过学习良好的呼吸方法,就可以顺利地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气息,唱出更加优美悦耳的歌曲。只有明确地分析声乐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教学工作中的瓶颈,寻求更具有前沿性的策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音乐教师应该总结课堂教学方案,调整课堂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状态,通过引导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研究现状

民族唱法不同于其他的音乐类型,它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唱法,在唱法上有四种主要的形式,具体涉及戏曲、说唱、民间歌曲和民族新唱法。它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较为强烈的,直接表明了音乐的感染力。我们可以借鉴现有的美声唱法来完善现有的唱法。许多学生在初次学习民族唱法时,不会控制自己的呼吸,导致演唱效果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在具体调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初学的学生采用较为简单的上胸式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是需要纠正的一种方法,而腹式呼吸往往会使得声音缺乏灵活性。声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它的主要要求是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使得学生的演唱听起来和谐。声乐学习是有一定的方法的,特别是要按照“气、声、字、腔”四个要求,进行气息、发声、咬字、共鸣等过程的控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是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声乐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多数学生没有对不同类型的音乐知识进行学习,眼高手低,导致他们没有充分的知识积累,更谈不上音乐素养的形成。我们通过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引入美声唱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气息的发声练习,然后对民族语言进行合理的转化,更好地突出音乐作品的实际风格,以及它所带给人们的听觉感受。教学工作往往需要将优秀的唱法进行结合,让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关内容,达到个人境界的提升。

三、高师声乐教学策略分析

高师声乐教学借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歌唱技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两种唱法的合理选择,让学生完成音乐唱法的自由切换,下面就具体的借鉴与融合策略总结以下两点:

(一)借鉴优秀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的演唱水平

美声唱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模仿和推广,而民族唱法也逐渐被大众所熟悉起来。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所带来的音乐感受是不同的,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背景、时代特征。教师在声乐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发音技巧,提高节奏转化的能力。声乐学习不同于其他,它需要学生深入地学习具体演唱方法,特别是要敢于张口去练习。只有敢于去练习,才有可能发现自己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而民族音乐往往是运用真声较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而学生要想达到那种效果,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息,正确地发声。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注重气息和声音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运用美声唱法的同时,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达到歌曲与听者的情感高度共鸣。混合共鸣理论在各种声乐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样,它也可以被运用到民族唱法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事先学习胸、口、咽、头、鼻等几个部位的合作,如果说我们只是借助其中一个部位发声,那么声音相对来说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真假音的切换技巧进行学习,然后找到不同音色之间的共鸣比例,找到演唱的感觉。

(二)借鉴咬字吐字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声乐教学是具有一定技巧的,它是时展所推动的音乐教学方式。而声乐教学的内容是较为丰富的,但是许多教师总是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导致学生普遍对音乐内容兴趣不高,甚至根本不想参与到活动中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各有优点,但是又各有不同。在现有的音乐形式下,只有让学生学会合理转化唱法,才能够唱出更加和谐的音乐作品。只有对音乐有较为深入的感知能力,才能够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把握演唱的技巧。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对学生咬字、吐字方面的练习,让学生对口型、气息的控制有一定的了解。呼吸的方法有许多种,最为常见的呼吸方法就是上胸式、腹式、胸腹式等呼吸方式,他们分别借助不同的位置进行呼吸,然后在深入的练习之后,就可以找到呼吸的感觉。而民族唱法往往需要与这种美声唱法相结合,完成具体气息的转换。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向学生反馈演唱的效果。具体可以让学生先唱第二声部,让学生加深对唱法的印象,让学生熟悉不同唱法使用时所带来的声调与旋律区别。比如,我们可以借鉴现有的辅音和元音的发音技巧,在民族唱法演唱过程中打开口腔,使自己发出的声音更加圆润和甜美,让听者赴一场听觉盛宴。而这一切的基础,就需要教师借鉴现有的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严谨的训练,从而将两者融合,达到最佳合作效果。

(三)注重学生个人音乐素养的提升,提高合作意识

声乐教学是一个有难度的教学,如果说可以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演唱能力,那么学生整体的音乐水平就会提高。而现有的声乐教学是有各种问题的,比如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唱法掌握水平、音乐感知能力等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对唱法没有最基本的认识。比如在主旋律的演唱时,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是相反的,这就导致合唱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学生如果说可以合理地切换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就会使得演唱过程十分流畅。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往往会影响整个合唱的效果,在声乐教学时,独唱和合唱的结合往往需要两种唱法的转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组方法学习,通过这样一个分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产生对比性,体会到学习对于他们自我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比如说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分为两组,然后分别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习歌谱,让学生对唱谱有较高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同时练习两种唱法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正确分辨两种唱法的区别。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参与到实际声乐演唱训练中。

四、结语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实际效果还是较被认可的,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演唱技巧。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多参与音乐训练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混合共鸣和咬字吐字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志强.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考试周刊,2011,4(02):148-148.

[2]邢志亮.关于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策略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5(02):233-233.

作者:刘立新 单位:衡水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