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问题与对策

干部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新时期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中,存在内容与社会脱节、流于形式、缺乏相关激励机制等问题,由此导致干部培训效率低下,结合实际情况,要优化干部教育的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坚持终身学习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这样才能整体提升干部培训的效果。

【关键词】干部培养;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新时期干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干部教育与培训缺乏实践性,与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联系不紧密

目前,各种形式的干部教育与培训多是课堂形式的授课,不仅形式单一,而且多是理论内容,与干部的工作联系不紧密;少许的案例教育也多是教材资料,而与干部的具体工作环境有差异;干部教育的实践教育多流于流程式的参观考察。类似的干部教育与培训不仅缺少与基层民众的互动,割裂了干部与现实工作的联系,同样容易使干部和群众形成干部教育等同于形式主义的刻板印象。这种缺乏实践性的干部教育极容易使干部在工作中弱化乃至失去成就性动机。

2.干部教育不能有效提升干部的综合能力

干部的综合能力包括干部的沟通能力、领导经济的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干部应具备卓越的沟通能力。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共同话语较少,甚至一些领导干部不知道如何与群众交流,在基层考察时常出现语塞的尴尬局面。如一些干部到基层走访,问完“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和“有什么困难”之后,对话就无法展开。这种对上不能传递基层信息,对下不能收集信息的领导干部亟须提升沟通能力,现行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却没有针对这一项的教学内容。干部领导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要专业化的知识,需要发现地方优势资源的能力,但是一些干部主要使用两种手段,一种是投资,即引进大型工业项目,另一种是城乡改造、土地征迁以开发房地产,类似的简单思维方式固然在短时间内带来政绩,但从长远来看,干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显然缺乏政治智慧,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央经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对干部进行系统的经济学知识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当前针对干部的经济知识教育,多以会议和文件的方式进行,时间较短,难以进行系统化的经济知识普及,显然也达不到提升干部经济领导能力的目的。此外,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频发,尤其在城中村改造和征地拆迁过程中,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群体事件一方面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对领导干部是个重大考验。2011年之后,干部教育培训中对群体性事件有专门的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也只是针对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事后的分析总结,具体事件必然受到时空环境的制约。因此,如何提升干部的应急能力,仍然是干部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3.缺乏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当前的干部教育多是干部职务晋升前后的晋岗教育与培训,一些干部视其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干部态度不端正是一方面的原因,制度设计则不完善是另一方面的原因,表现为干部教育与干部职务晋升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对此,干部应该理性看待:第一,无论职务晋升与否,干部教育是干部成长与干部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干部教育不单是为了个人的职务晋升,而是为了干部个体能力的提升,以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好群众;第二,干部教育是干部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职务晋升必然伴随着干部能力的提升,对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接受相应的教育培训就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即便组织当时没有考量干部职务的晋升,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干部来说,也是职务晋升的一种资本。

二、新时期干部教育对策探究

1.坚持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干部教育方式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党的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较多的困难险阻需要干部领导群众去克服。显然,干部教育不能带有明显的个人功利色彩,否则对于干部个人而言,容易滋生腐化堕落的思想,不足以肩负起党和国家的历史任务;对于党和国家而言,损失则更大,不仅可能失去宝贵的国家财富,更有可能葬送党和国家的未来事业。因此,在干部教育与培训过程中,应当运用强化手段引导干部建立起精神层面的个人动机,淡化物质层面的动机,在精神激励的过程中,使干部获取成就感和荣誉感。在这其中,真的干部教育活动的评奖评优等传统方式仍然会起到相应的正强化作用。当然,精神激励措施的应用不是否定物质激励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当前人们普遍接受了“物质追求是人的正当需求”这一观念,给予优秀干部一定的物质激励,满足干部及其家庭的发展性需求也是可以理解的。2000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指出:“探索和完善符合党政机关特点的工资分配方法,改善工资结构,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这便是从国家层面肯定了物质激励的重要作用,在干部教育领域同样可以使用相应的物质刺激措施。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对原有的一些负强化手段应当谨慎使用。运用负强化手段应当坚守以下原则:惩戒等负强化手段的应用不应当打击报复,不能随意扩大,不能以惩戒为目的,而应当注重行为与动机的修正,符合法治原则,一切行为都要合规合法。

2.遵守强化理论中的持续性原则,建设学习型政党

现在的干部教育多是一些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性教育,集中教育时间短,这样的干部教育方式可以迅速回应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也容易将干部培养成短视的行政官僚。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应当回应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要求,一方面从组织角度建立长效的干部教育与培训机制,并建立相应的奖惩配套方案。2006年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对各级干部的受教育时间给予了指导性的限制,但是对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还缺乏相应的规定。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帮助干部个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应借助强化理论,建立不依靠监督与惩戒措施的干部就能自主自愿地进行自我教育的长效机制。

3.以提升干部综合能力为核心,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

首先,要丰富干部培训的内容,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当地实际来展开教学。把最新、最适合、最需要学习的知识作为内容,邀请专家对政策进行解读,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员关心国家政策变化,提升政治修养。其次,在形式上要做到寓教于乐。把机关党员教育内容融入到多种文化形态之中,使受教育者在富有乐趣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教育。例如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事迹展览、观看教育影视片等进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请先进人物作报告进行典型教育;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竞赛、专题讨论、演讲等活动。因时制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因地制宜,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培训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干部教育应当和干部职务升迁之间建立科学的关系

彼得原理认为:“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能尽责的不胜任员工所占据,而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所完成的。”根据彼得原理,干部职务升迂前后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新晋职的干部有必要对新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及工作环境进行熟悉。学习能力突出应是干部职务升迁的参考标准,即在同等标准中,组织应当选拔那些在干部教育中表现良好的干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其他学员以此为榜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5.采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在党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作为专职教师为学员讲授理论课程。同时,还可以在每期培训中邀请兼职教师为学员授课。这种开放式的师资队伍结构,既有相对的稳定性,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传承,又呈现出动态变化,有利于博采众长,丰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袁建伟:《新形势下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五个维度》,《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3期。

[2]李高,何涛:《对县级党校培训班的调查与思考——以铜仁市碧江区委党校2013-2015年中青班为例》,《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1期。

[3]周奕韵,赵菲:《聚焦主业主课做强做优党性教育——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与松江区委党校联合举办“聚焦党校党性教育模块研究”专题论坛》,《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年第6期。

作者:李秀丽 单位:中国共产党新丰县委员会党校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