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图片的历史教学论文

关于历史图片的历史教学论文

一、历史图片的分类

历史图片的种类繁多,为了使教学和研究更加方便,在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种类,分别是历史地理图片、历史文物图片、数据资料图表以及历史漫画。

(一)历史地理图片

我国经过了五千年的发展,每个朝代的版图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历史地理图片可以让学生对当时历史人物的活动范围以及历史事物的分布范围有着最为直观的了解。历史地理图片主要有政区疆域图、形势路线图以及布局图等。不同的历史地理图片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历史事件作为根据,对图片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历史。

(二)历史文物图片

我国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时期的文物都有其特殊的代表性和意义,同时也是历史事件的见证和历史遗留下的痕迹。历史文物图片一般指的是遗物、遗址、遗像以及遗著等图片,例如万里长城、敦煌石窟、清明上河图等。历史文物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品,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风貌。因此,在观看历史图片时应该从其所处的时代入手,从而了解当时的时代,以此来窥探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加了解历史的真相。

(三)数据资料图表

数据资料图表的存在是为了辅助文字叙述,使其能够进一步说明某一个问题。因此,在中学历史的教材中会编入一些数据资料图表。数据图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是证实文字的有力证据。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主动对图表进行分析,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论从史出的含义,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

(四)历史漫画

在中学的历史教材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漫画,这些漫画主要是以讽刺为主,嘲讽当时一些反面的历史现象或者是人物,从而揭露当时的社会本质问题。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漫画不但具有深刻的寓意,而且形象奇特,富有一定的时代精神,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

二、历史图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更加直接地传达历史信息

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对比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接受。因此,在中学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历史图片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发育的阶段,这就决定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文字的理解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文字的感悟能力的。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文字的叙述不一定会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历史,而图片就不一样了,图片可以传达更加形象、直观、直接的信息,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例如,在对学生讲解元朝时期的地图时,即使教师将边界描绘得非常清晰,疆域面积说得非常精确,学生也不会真正理解我国元朝时期的疆域是多么辽阔。如果教师在对此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将元朝时期的疆域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观看,学生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我国元朝时期的疆土到底有多么的辽阔。

(二)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将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跃的气氛,长时间下去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适当地使用一些历史图片,使用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语言,使课堂活跃,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曾经有人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好奇心是学生们产生兴趣的一个起点。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历史图片时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作为依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历史美感的教育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的美感有以和谐为主的优美,同时也有战争中所呈现的壮美。这些美是用文字无法表现出来的,但是图片却可以让我们直接感受到。同时,还可以在图片中感受到其他方面的美。例如,我国的国宝至尊“四羊方尊”,万里长城、乐山大佛以及一些其他的字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美。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历史图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证实历史问题

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有着证实历史问题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中提到过我国商代手工业水平是非常高的,但是高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十分的抽象,没有具体的描述,很难进行想象。因此,教材中会选用一些商代的青铜器图片,例如,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等,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当时手工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使文字的描述不再是枯燥无力的,同时也为史实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证据。

三、结语

历史图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运用历史图片,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

作者:谢春丽 单位:福建省惠安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