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旅游问题分析

关于和谐旅游问题分析

和谐旅游的概念对于和谐旅游概念的界定,国内业界尚无统一定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王昆欣曾经提出:“和谐旅游是指构成旅游活动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和谐利用或相互协调状态的旅游发展模式,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和谐利用和旅游主客体之间和谐运行,最终实现旅游的和谐价值和和谐目标。从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来看,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业以及游客等诸要素以及它们所依附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从旅游系统来看,旅游是由客源市场系统、旅游出行系统、旅游支持系统、资源及目的地系统构成;从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价值来看,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包括社会目标(价值)、经济目标(价值)、环境目标(价值)和文化目标(价值)。

因此,和谐旅游包括旅游资源的和谐利用(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标的和谐、游客与旅游企业、游客与游客、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之间、旅游行业与全社会之间的‘七大和谐’。其中旅游资源的和谐利用是基础,旅游企业、游客、旅游部门之间的和谐运行是实现和谐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和谐旅游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游客为本,追求旅游全面综合价值发挥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对于和谐旅游的概念,上述定义较为科学、妥帖、精确,故在此就以该定义作为和谐旅游的概念来源。

和谐旅游系统复杂,涉及面广,归结起来,它所协调的最根本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和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所以,人们要尊重、爱惜、保护自然环境。这是实现和谐旅游的根本前提,也是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只有恪守这个基本的行为准则,才能最终达到和顺利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和谐。旅游是旅游参与者本人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行为活动。旅游活动,可以拉近人与自然环境的距离,旅游参与者不但能够近距离观察、欣赏自然美景,而且在这一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增强和加深人与自然的感情,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环境本身,也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外界力量的主导,发生着各种变化,其中包含好的变化和坏的变化。提倡人与自然关系平等,和谐相处,互惠互利,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防止人类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正在遭到严重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尖锐,所有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人的生存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旅游的质量,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实现和谐旅游,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二)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不仅仅是单个人的个人行为,还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所有人的集体行为。旅游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主要媒介。旅游兼具个体和群体行为。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习惯了在熟悉的环境中,与熟悉的人交往的各类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但是在旅游活动中,人们通常需要外出,远离家乡,而所要接触的也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人文、自然环境,直接面临的是陌生环境,等待处理的是与不熟悉人的关系。对于已经熟悉、掌握以及运用本乡本土乡规民约处理人际关系的旅游参与者本人来说,在外游玩时,需要入乡随俗,不能标新立异,特别是要遵守和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乡规民约。另外。在处理与不熟悉人的关系时,需要素质高尚,落落有礼,彬彬大方,温文尔雅,诚信友爱,互帮互信,以便营造一种轻松、愉悦、舒适、安全、温暖的人文环境氛围。只有在上述人文环境氛围的熏陶和主导下,才能最终实现和谐旅游。因此,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是实现和谐旅游的关键所在。

总之,和谐旅游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它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旅游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旅游的需要与享受构成威胁和危害。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坚持旅游开发与保护自然环境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能偏颇;统筹安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努力实现旅游一体化,缩小城乡、区域旅游差距;要使旅游的开发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的承受能力相契合,大力扶植和努力培育自然资源消耗小,生态环境破坏少的高端科技型绿色旅游产业。

对于旅游参与者本人来说,需要自尊自爱,严格遵守各类旅游规章制度,努力保持良好文明习惯,大力提升旅游综合素质,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文明游客。对于旅游服务商而言,要时刻坚持以旅游者为本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以旅游者为上帝,为自己的衣食父母,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类需求为工作重点,以旅游者是否真正满意作为检验自己工作成败、工作业绩的标准,一心一意、诚心诚意、全心全意、实心实意为每一位旅游者服务。对于旅游管理方而言,对于旅游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和着眼于传统经济价值追求上,即片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形成符合市场需求,遵循旅游规律,能够有效、切实发挥旅游综合价值的发展目标。

和谐旅游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效能分析

(一)有助于带动我国三大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但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和谐社会实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旅游主要涉及和涵盖了饮食、住宿、交通、参观、购物、娱乐等六个要素,这说明旅游的牵涉面广,关连性强,这也使旅游能够直接或间接带动与饮食、住宿、交通、参观、购物、娱乐等六个要素相关联的产业的发展。由于旅游业在整个旅游产业群中,占据首要位置,拥有核心地位,如果旅游业和谐健康发展了,那么该产业群内的其它产业,也将会受此影响,保持和谐健康状态。例如我国目前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所以,要不断强化认同,增强协调意识,加强产业内部以及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性,使产业之间形成有序的排列组合和明显的层次结构,具有相互适应、相互联系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产业内部之间能够相互服务、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各企业之间在经营规模、服务水平、管理组织、劳动者素质等方面能够相互适应,形成合力,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群整体结构上的和谐、健康。#p#分页标题#e#

(二)有助于扩大就业,协调劳动力资源的分配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就业都是一个永恒的大问题。就业关乎国计民生,就业问题处理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家和地区,将会出现社会不安定、混乱的状态。例如,2009年12月,由希腊开始的,波及欧洲诸国的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经济大危机,这些国家就业率持续低迷下滑,失业率持续升高,进而引发整个国家的混乱和动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工作就是广大就业,使劳动者充分享有劳动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龙头,它在增加社会就业方面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

旅游业是是一个涵盖各种各样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综合型服务产业,它的许多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必须有人的参与,有劳动者的加入,所有这些将很难用现代科技手段取代。由于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和带动作用,因而它能增加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进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例如,《宋城千古情》是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演艺产品,自从1997年推出至今,累计演出11000余场,接待观众逾2500余万人次,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宋城千古情》的良好业绩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旅游及周边农家乐餐饮、茶叶、购物等就业超过5000人,并为杭州直接启动了每年200万人次的夜游市场,按照联合国1∶7的比例计算,《宋城千古情》拉动相关服务行业消费超10亿元,成为文化艺术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典范。另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显示,旅游行业里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数,全社会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加3到5个,旅游行业每增加1元的直接收入,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的相关收入。我国“十一五”时期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30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1700万人。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因此,旅游业在增加就业、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有助于加深了解,消除隔阂,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首先要确保社会安定团结。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国内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发展源于稳定,稳定促进和谐。旅游无界限,所以旅游素有“民间外交”和“民间大使”的美誉。1989年4月14日在荷兰海牙的各国议会旅游大会上通过的《海牙宣言》指出:“旅游可以使人们对整个世界获得新的了解、理解和感受的机会”,“旅游作为一种积极和稳定的因素,有利于增长知识和增进相互了解人们在了解社会,了解自然,沟通人际关系,沟通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的同时,丰富、了解、完善和发展了自己”。所以说,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人民之间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消除偏见,突破隔阂,互通有无,促进彼此新型关系的建立。旅游还能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让人们在旅游中开阔视野,接受洗礼,增长见识和陶冶情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发展。

(四)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中得以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自然、关心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可以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并为旅游所在地的生态改善、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条件,从而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特征,它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对游客而言,旅游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提升素养,开阔胸襟、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从而促进旅游参与者自身全面自由发展;同时,它还有助于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语

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和谐旅游是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和谐发展,二者的价值取向都在于实现“和谐”这个发展目标,和谐旅游建设包含在和谐社会建设之中,前者属于后者的一个分支。和谐社会是促进和谐旅游的外部保障,而和谐旅游又是和谐社会的有益补充。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将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和谐发展也反过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分割。

本文作者:李小辉 罗春梅 单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