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专业泥塑课堂教学论文

雕塑专业泥塑课堂教学论文

一、正确观察,准确表现

1、深入理解

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要对模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注重各部位之间的协调关系,突出特征,起到点睛作用。许多评论家认为,罗丹创作离不开模特儿,但罗丹几乎从来没有受模特儿的拘束。他自由地、大胆地、随心所欲地表现着自己的思想,游弋于感情的海洋。据说罗丹是近视眼,常常不得不近距离观察模特儿。罗丹在他认为是最主要的局部时,就要非常接近地深入观察,且细得不能再细,近得不能再近。这的确是行之有效的诀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强调,观察模特的时候,不应该只是一个寻找外轮廓线的过程,而应当是一个感受其动态、形体特点及其整体趋势的过程。强调感受模特的整体体态,观察模特各个部位间的关系。每个模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性别、身高、体型到他们的穿着、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形态特征。要在模特坐定之后,先感受对象,看其头、肩颈、胸、盆腔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形体关系,按照形体去感受对象,其中包括头部的动态趋势和肩颈的关系、肩膀的高低,以及整体的造型趋势,而非单一性质上的一个平面的形态套在另一个平面形态上。在掌握了模特的动态比例之后,应当从整体去理解对象,大多数初学者都是“一根线”的思维模式,从A点到B点,B点到C点,……等,应该整体的比较的去观察对象以A点为坐标联系的观察模特的各结构点和转折点,从A点到B点,从A点到C点,从A点到D点……再从B点到A点,从B点到C点,从B点到D点,……。从理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模特。切勿把模特当做石膏像一样机械式地临摹。当然,大多学生所具有的看一笔画一笔的习惯并非一日养成的,因而培养整体观察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对于教学而言更是长期致力的一个方面。

2、高度概括能力

对于模特的刻画要抓重点,做到形神兼备。素描是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描绘,比其他任何的绘画方式更能激起艺术家们对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情感和热爱。无论你是一位职业艺术家,还是一名有雄心的学生,或是一个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你都会感到素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要求眼、手、身体以及感觉的完全融合。并给你带来一种艺术品位,大大提高你的艺术表现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人物素描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即跟学生明确评判标准,不要求画出一张所谓“完整的”素描作品,而是要通过写生训练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艺术的感受能力。在作画时候,头脑中应当是一个思想的过程,不应当将写生当做临摹一样去画。除了在形体上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应当将自己对于模特的感受表现出来,即我们通常所谓的形似和神似,或形神兼备。

3、多角度观察

从不同角度对模特进行观察,进行多角度的尝试。只要可能,就一定要目测从一个“路标”点到另一个“路标”点的距离。“路标”指的是一个物体上任何一个你可以极易确定它的位置并可反复用作参考位置的点。这种点经常出现在物体的不同部分相连结的地方(所以这种点又被称为结构点),或是沿着一条边线,或是一个物体平面发生方向性突然变化的地方。依据以上所有目测得到的大小比例结果,你就可以画你所要画的物体形象了。目测可以是水平目测、垂直目测或对角目测。通过目测可以得到一个物体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可以测量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样还可测得不同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描绘一个复杂的物体时保证各部分之间精确的大小比例关系;可以在描绘由多个物体组成的复杂的复杂静物组合时,保证各个物体间精确的大小比例关系。人体素描课上,不提倡学生马上开始描绘,而是要求学生先练习速写,多选几个角度进行速写练习,选取一个最适合和自己最容易表现的角度。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经常刻意避免正面或者正背面这两个角度,有的学生从未移动过自己作画的位置。因此鼓励学生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作画,更有助于将自己掌握的观察方法灵活运用。素描课要求学生有一个发散式的思维模式,切勿规定一个特定模式。强调“先分析,再理解”,切勿立刻作画。学生在了解正确观察方法之后可以运用于实践中。

二、雕塑基础课教学中的主要训练方法

1、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达到阶段性目标

雕塑系的课程通常在泥塑课程之前安排素描课程,很多学生不懂得其中课程设置的性质和前后递进的道理,因而在每一个课程之中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实践操作。教师在素描课程开始之初应当对学生强调:在此课程中所掌握的头部基本造型、比例结构、肌肉解剖关系等等都是为日后的雕塑创作打下基础,这也是雕塑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在素描课程中,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最初对维纳斯、罗马青年、荷马等这些形象概括的优秀石膏像作品进行临摹写生。让学生在临摹石膏像的同时对一些平面上的头部肌肉结构和肌肉间的关系,重新梳理一遍,再用立体的概念去重新塑造头部形象。通过塑造达到一定的理解过程,然后再过渡到泥塑头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明确每个课程所起到的作用和最终目的,知道他们的基本性质,然后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课程的实践中去。

2、注重课后思考,善于进行阶段性总结

在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同学每天准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课程结束之后,除了几张硬性规定的作业,没有任何其他的成果,没有任何思考和总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以等大人体泥塑课程为例,学生在雕塑完成后,要对雕塑步骤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例如在搭架子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捕捉人体的动态美和表现肌肉或者空间的量感和体感,如何达到形神兼备等。只有善于思考和总结,才会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更有意义。

3、在泥塑课程中进行必要的课堂准备

前文提到让学生多练习速写,培养良好的观察方法是学生在泥塑创作课程中必备的前期准备之一。在泥塑课程中,学生通过最初的速写练习,可以很快捕捉到模特动态的特点和大趋势,接着结合自己从速写中把握的形态特点,进行一些小稿的捏制,这样有助于自己更加准确生动地把握住模特整体的形态关系。同时,捏制小稿,也有助于学生在等大人体写生初期搭制雕塑架子。由于等大人体的创作要求限制,因而在后期调整内部架子比较困难,所以在课程开始前,就强调学生:在搭架子时候,需要和模特尽量做到等大,以此避免之后出现的尺寸误差。在等大人体课程中,要求学生在第一周的时间内,至少要完成上大泥的过程。这一周的课堂上,尽量把时间用于画速写或者捏小稿等这些实践性的操作上,至于搭架子这些工作,则最好安排在课后完成。这样学生既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同时也可以更好更多的练习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助于接下来几周的课程正常进行。另外,在做小稿的时候,对于人物动态的把握也不能松懈。小稿同样需要认真对待。即使是小稿用的铁丝,在最初用铁丝做人体架子时候,也需要按照动态来调整,要将每一个小稿当做一个作品对待。速塑的要求是学生对于大形的把握,包括头的倾斜度,头颈肩的关系等等。在学生进行速塑的时候,要对学生强调颈窝的重要性,告知学生颈窝是强调人体动态的一个重要平衡点。接着从胸腔到盆骨,到耻骨。胸部的整体肌肉,包括胸大肌,到最后的腹外斜肌,往下的臀大肌等等这些大肌肉的关系,以及臀部的内外侧高地关系,侧面的S线的关系等等。同时要鼓励学生在了解基本的肌肉结构的基础上,学会夸张处理。不能简单的因为模特的动作而限制住自己对于泥塑的发挥。所以要求学生首先要深刻体会模特的动态。比如头部的扭转,当身体扭转时候,胯部的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肩部的趋势以及头颈部到胸腔的关系,整个动态应该是一个很有节奏感的过程,切忌只看五官或者手掌等一些细节部分。除此之外,学生要为自己准备一本解剖书,这样如果模特做不到位的动作,或者因为年龄和自身问题有所偏差的情况下,学生可以依照解剖书的分析来进行泥塑的练习。

4、增强课堂互动,避免学生对教师创作手法的盲目跟风

课堂上经常出现两类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提出任何问题,二是学生常常机械式的复制老师的绘画或者泥塑手法。这两个问题同样极大地阻碍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过程,学生单纯地听老师讲课,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老师无法了解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教师在观察学生作画时,对于一些画面上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三、总结

雕塑课程中,教师经常需要在一个新的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做一个过程示范。在教师示范后,很多学生会盲目模仿教师的表现方法,而忽略了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每一位雕塑老师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泥塑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并非一朝一夕所炼成,而是长年累月、无数次创作中所形成的只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无论对绘画还是泥塑,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要将教师的创作手法强加于学生之上,也不以自己的作画标准去要求学生。在普遍性提出教学要求和教学解决方法的前提下,去发掘学生潜在的个人能力。

作者:尹悟铭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