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继续再教育培训体制的构建

企业员工继续再教育培训体制的构建

一、完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重要性分析

1.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渠道和发展基础

首先,完善的企业教育培训机制可以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各种人才。而这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必然要靠企业的培训机制来实现。通过技能培训,员工可以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员工可以充分认识到其所肩负的责任及应持有的工作态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其次,完善的企业教育培训机制可以为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并且对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员工通过接受培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为员工展示了良好发展前景,使员工在工作中充满希望,安心在企业服务,减少企业因人才流动而带来的额外成本。完善的企业培训机制可以为企业各个运作环节提供足够的人才供给,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人才保障,从而使企业整体效率提高,创造更多的效益,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正常运行。

2.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完善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

企业文化始于上世纪中期的日本,在日本企业席卷美国市场后,美国的经济学家总结了经验,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证实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提出了构建企业文化的各种方法,至此企业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企业文化分成三个层次:表层企业文化、中层企业文化和深层企业文化。国内很多企业都只是简单抄袭了国外企业的表层企业文化和中层企业文化,而在深层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往往流于形式。深层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理念,这是整个企业文化的基石。这种价值观和行为理念要想深入员工心中,就必须要对员工进行大量的培训,而只有完善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才能使企业真正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主要是以政治和文化培训为主。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纷纷进行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这一阶段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主要是以技能培训为主,政治和文化培训为辅。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各企业纷纷意识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重要性,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在我国进入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科技是企业的第一生命。我国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真正进入了普及和高速发展时期。

2.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现状

由于面临着国内、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都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加大了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投入,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的继续再教育培训体系。一些大型企业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的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如宝钢、中国石化等大型国企每年将部分利润用于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促进了企业自身作用的发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使很多现代化技术在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自己的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创意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创意培训比重也日渐增加。总之,企业在近年来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其投入量也迅速上升。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当前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1培训观念陈旧老化、缺乏计划性和执行力

首先,由于当前很多企业的人员流动量比较大,管理者担心在投入大量培训资金、员工素质得以提高以后,员工跳槽走人。因此,企业管理者往往不愿在继续再教育培训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大多数员工认为这种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组织只是培训部门的工作,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员工往往不会积极主动地向企业反映所需的培训项目,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当前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培训计划。培训缺乏预见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和人才规划工作往往不够到位,培训缺乏系统安排。即使有一定的计划,执行情况也较不理想。

3.2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内容选择不够科学

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方法是比较多样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教育培训手法上还显落后和单一。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管理者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使培训往往采取讲课、做报告的方式,培训方式仍然是以听为主。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培训效率低下,停留在老旧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个老师”的形式上。当前的培训市场上缺乏规范性,政府对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使企业对外部培训缺乏信心,在选择外部培训方式时往往无从入手,导致企业培训方式的单一化。企业由于缺乏对培训的计划性,所以导致其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也不科学。很多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而是根据社会所提供的培训内容或是本地的培训潮流来确定自己的培训内容选择,而这样的培训内容对企业是毫无意义的。

三、完善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建议

不难看出,虽然我国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仍然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中。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建议采取如下方法予以解决:

1.端正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观念

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员工必须转变观念,摒弃过去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观念,要转变“拿来主义”观念,将过去向社会要人才向将内部员工培养成优秀人才转变。外部招聘而来的人才,他们往往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加之对企业没有感情,很难对企业形成归属感、认同感,流动性普遍比较大,往往无法长期为企业服务。而将企业内部员工培养成优秀人才,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更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对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进行纠正,使其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增强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计划性及其执行力

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当制定培训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培训部门在制定这些培训计划时,必须事先了解本企业目前和未来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企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现况等信息。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够对企业当前的人员需求和未来变化趋势有客观的了解。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监督,不能让培训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采取当前国外普遍使用的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来实现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这种评估模型主要是从受培训者的主观感觉、受培训者在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受培训者在培训前后的技能水平提高程度、培训的投资收益指标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3.科学选择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方式

首先,应根据培训目标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当培训的目标是为了使受训者获取一般的理论知识时,自学是首选方式,讲授是次选方式。当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受训者的态度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时,应首选角色扮演方式,而放弃讲授或视听等单向交流的培训模式。其次,还应考虑受训者的层次差异。最后,还应考虑到受训者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企业还可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内部网,借助于网络的帮助,根据受训者的素质状况分类对待,采用多样化的网上培训方式。

4.合理制定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内容

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需求,而不是社会的潮流来选择自己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应当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统一。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采取比较开放的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教材,可以不断地在培训过程中引入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经验,引入最佳的技能,紧跟时展的脚步,使受训者能了解新的知识与技能。

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企业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员工学习。企业管理者可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使员工意识到知识经济下,知识便是财富,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渠道。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要明确培训所应达到的效果,对实现学习目标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在学习中报着应付心态、未达到学习要求的员工进行惩戒。再次,为员工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的平台,使员工得到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最后,通过各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明确企业的积极引导,使员工在企业引导下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前进。

6.要借鉴和学习先进企业经验

中国知名企业海尔,在继续再教育方面可以说已经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列,制定了《海尔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设立专门负责企业培训的机构和人员;二是制定有详细的岗前和岗后培训计划;三是有详细的针对企业的一系列培训内容;四是有自己的培训评估体系;关键的是培训企业员工做“海尔人”的思想。正是这种创新理念与企业文化内涵的升华,“质朴中透着睿智、真实中流露深邃”,海尔人今天的成就带给中国企业在继续再教育培训方面以深刻的启迪。

四、结论

经过上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第二,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人力资源比较缺乏等困境。针对这种情况,不断加强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是使企业得以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三,针对当今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培训观念陈旧、缺乏计划性和执行力、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在内容选择上不够科学等问题,提出了端正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观念、增强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计划性及其执行力、科学选择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方式、合理制定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解决方案。

作者:潘海星 单位:福州市业余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