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发展与应用价值浅谈

积极心理学发展与应用价值浅谈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源于心理学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更强调心理学中的积极作用,且该学科已被应用于教育、医学等众多领域。在临床医学方面,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性研究较多,已经总结出了其许多积极性作用。但也发现应用积极心理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就此践行归纳性总结,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临床医学;应用现状;问题;展望

2000年,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积极心理学借助科学原理研究目标人群的幸福感受情况。作为新兴学科,我们认为积极心理学将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大力开展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学能有效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并能激发人们面对各种问题时的潜力,如应用于教学领域,可促使学生勇于面对各种难题的挑战;应用于医学领域,则能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由此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术后康复效果[1-2],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患者面对后续治疗也会更为自信,对医务人员建议的依从性也会显著提升。这与医院的治疗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该方法远比药物、手术、理疗等其他治疗效果更好。研究并应用积极心理学方法,为临床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1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1.1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学

20世纪末,人们对于自身潜力、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期望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心灵的安宁、生活的和谐幸福,积极心理学由此萌芽、发展。该理论强调以普通人正常的条件下的自我发展,以及生活天赋等各方面潜能的开发。由此发挥出心理学的3项基本使命,即精神疾病的治疗、丰富人的生活和培养天赋。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就已初具雏形,之后开在治疗领域大放异彩。但当时主要侧重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如离婚、性虐、死亡等心理障碍群体。在治疗心理疾病的实践中逐渐演变成为针对受害者的一门学科。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应该扩大,不止用于治疗心理疾病等方面,还可以在挖掘人的潜能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心理学开始不再成为健康、疾病专属学科,还应涉及人的成长、爱、教育、娱乐等领域。

1.2积极心理学的传承与批判

积极心理学既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传承,又是对其的批判。谢尔顿和劳拉•金在《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一书中说:“非常遗憾,心理学家对如何促进人类的繁荣发展知之甚少。一方面,是人类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戴着有色眼镜从而影响到对该问题及相关价值的认知[3]。我们应增加对人性积极层面的关注和理解。”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发现,虽然心理学在治疗消极心理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但心理疾病患者人口数则成倍增加。该社会现象与我们研究、应用心理学的初衷相悖。因此,这一现象成为20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惑。这也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实践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1.3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积极心理学进入我国时间较晚,且研究也局限于主观价值体验、个体水平、个体在群体水平上的公众品质[4]。以临床心理学为基础,积极心理学还借助了大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方法。此外,积极心理学已不再拘泥于医学领域,在管理、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开始落地生花,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预见的是,积极心理学将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积极心理学问世至今只有短短的二十年,进入我国的时间更短,虽然已经在临床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证明其确实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干预效果,许多理论也得到了实践的支持,但整个理论体系仍然没有完整建立,理论支撑度依然不足,有些复杂的情况无法应对。同时,其效果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性也较大,结果不够严谨,因此需要更多严谨准确的临床观察数据作为支撑。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更多地被认为是辅助治疗手段,而没有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不能称之为单独的学科。这也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科学地使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对患者病情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

2积极心理学涉及的主要层面

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角度,心理学不能单单聚焦于人的缺陷、损伤、伤害,还要研究人的优秀品质与潜能。治疗也不应侧重于弥补、修复,还要挖掘人的力量、潜能。因此,心理学应立足于健康、疾病,同时向人的成长、爱、教育、娱乐等有助于身心发展的领域延伸。

2.1主观层面

从人的主观层面来讲,主要是个人主观体验,如对过去的满足、当前的快乐、对未来的期望。研究以上这些维度和指标的同时,还要研究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2.2个人层面

专指个人特质,包括善良、勇气、智慧、灵性、创造力、毅力、情商、乐观等。从个人层面来看,积极心理学更侧重正向指标的研究,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则更偏重于负向指标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心理学当前侧重于正向指标产生的根源、效果[5]。

2.3群体层面

该层面特指某一个社会群体,旨在研究该群体公民的美德,及由此提升个体(群体内)的责任感、礼貌、利他、宽容、职业道德等内容。群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社区及媒体(富有社会责任感)等。积极心理学针对个人、群体提出了预防思想,即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预防提升个体、群体的塑造能力。这是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区别。当某一个体处于孕育抑郁、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等背景条件下,则极容易出现问题。反之,当该个体自身存在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则会不自觉地表现为乐观、勇气、希望、诚实、信仰、毅力等[6]。因此,积极心理学中预防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建造有助于人类发展的科学,在实践中可针对特定人群培养优秀品质,如在学校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拼搏的精神。学生会在关注未来,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明显改变。

3积极心理学在临床上的价值

在临床治疗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情绪,提高其乐观性,促进身体健康。

3.1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过于激烈的情绪可致病,如狂喜有可能会引起语无伦次、激动昏厥,暴怒会引起头晕目眩、心烦意乱,思虑过度则可能会引起倦怠食少、健忘怔忡、嗜睡消瘦,过度悲伤导致伤及心肺诸多脏器,过度惊恐则会导致胆小、善恐、不安。现代医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众多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表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显著降低疾病发生概率,消极低沉的心态则容易诱发疾病。当一个人情绪剧烈变化时,其身体各项指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愤怒或痛苦时,舒张压明显增高;恐惧和紧张时,收缩压则会明显增高。而情绪波动引起的身体剧烈变化正是心脏病的一大诱因,因此说保证平和的心态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情绪直接与大脑皮下层组织之间具有关联性,恶劣情绪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负面作用[7]。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心态乐观、宽容大度、情绪愉悦的人身体健康,而暴躁易怒、优柔寡断、情绪压抑的人却易于被疾病找上门来。由此可知,情绪与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正有助于帮助人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3.2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有助于临床治疗

临床上,医务人员可针对患者病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可起到很好的预期效果。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引导其负面情绪转向正向情绪,较为常见的干预措施有积极心理诱导干预(针对精神分裂)、放松疗法(针对高血压)、情绪疗法(针对恶性肿瘤)、认知疗法(针对抑郁症)。有研究证明,针对精神分裂患者开展积极心理干预,更高的干预的频率和干预强度,对其症状的缓解效果越好。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积极心理干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预后效果方面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当然,针对某一种疾病可采取一种或几种疗法,效果会更佳。对于患者而言,剧烈的情绪波动也会极大地影响术后的康复效果。根据临床观察,患者在手术后都会或多或少呈出现情绪紧张、疑心重重、异常焦虑、封闭不语状态,影响到术后康复。临床上在提供药物的同时,还应该采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提升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3.3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积极心理学可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医务人员更能抵抗高强度的工作带来的躯体疲劳、厌倦情绪,工作更加有动力,也更能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自豪感。很多研究都证实,积极心理在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荣誉感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其满意度、幸福感均有明显提升[8]。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保持长期的身心健康,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与合理运用。

作者:孙冬雪 单位:长春市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