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儿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儿科学》作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应顺应时展,不断改革创新。本文在分析《儿科学》教学现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超星学习通的交互功能,从多个维度构建《儿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总结经验和不足,为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科学;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教学理念的发展,教育领域掀起一股革命性浪潮,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与时代脱节,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1],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新型教学平台打破了时间和时空的局限,将线上、线下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开创了教学模式的新局面。本研究以混合式教学理念为基础,深入分析如何在《儿科学》教学中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课程教学应用。

一、《儿科学》课程分析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临床医学范畴的二级学科。《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生化、营养代谢、免疫、临床等各方面的特点、儿童营养、预防保健措施:儿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及儿童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儿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时有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儿科学涉及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全身的各个系统,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基于职业院校学生考取证书的需求,在授课中还需加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点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将知识全面涉及,教师教学压力加大。

(二)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较强

在日常生活中,“机不离手”已成为一种常态,当代大学生从小深处网络信息发达的环境,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明显,学习渠道也发生转变,互联网海量信息,结束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学生不满足于传统课堂[2]。

(三)多媒体技术的局限性

通过多媒体授课将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图片、音频、视频生动的展示,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描述,视觉上的感官刺激更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但临床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课堂掌握的知识仅限于短时记忆,随着时间延长存在一定的衰减,且多媒体技术不具备随时性、重复性,没有从根本上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3]。

(四)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性,对重点、难点的吸收程度不同,无法做到进度一致。传统授课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师生的沟通,教师无法获取学生的心声,不能全面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五)缺乏科学、合理、系统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忽略了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基于以上几点有必要对《儿科学》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将线上学习和课堂授课有机结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医学人才。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简介

混合式教学在国外最早是指网络线上和线下的混合[4],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实现有机融合。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教学模式能集中传统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数字化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监控、启发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能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意识。”综合国内外教育界的观点,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教学模式组合优化。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合理搭配,实现教与学最优重构;第二,学习形式多样化。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习,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宜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学内容以微课、图片、视频、ppt、拓展资源等形式展现,线上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线下教师答疑解惑等多种教学手段;第四,注重考核的实效性。实行多维考核方式,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保证高质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四、超星学习通的特点

超星学习通是超星集团开发的“一平三端”教学平台,是一款根据神经系统的原理打造的知识传播和管理分享的平台,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多功能APP。超星学习通包含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并具有完整的教学功能,可以实现网络移动教学、课堂直播及投屏互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平台教师端创建课程、组建团队、创立班级,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平台学生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研讨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课中即时互动,教师可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相应的调整,教师可在电脑端对学习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利于全面掌握学习动向,实现了移动学习、随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数据分析、及时反馈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基于学习通的《儿科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过程性评价,动态监测学习情况,实时调整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具体的设计及实施如下:

(一)《儿科学》资源库建设

教师建立课程,组建教学团队,合理分工,进行资源库建设。包括知识点做成的微课视频、图片、动画、临床案例、思维导图、知识精华、习题库、ppt及思政资源等,每一节课设置对应的任务单,让学生有的放矢,带着目的去学习。

(二)《儿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1.课前:教师完成线上课程建设,学生自主预习,观看视频、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课前测验,学生可提出疑问,教师随时可以交流讨论,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测验结果,并根据讨论和测验结果调整授课侧重点。2.课中:使用学习通活动库中的多项功能使课堂充满活力。通过签到功能实现全新的考勤模式,教师可设置二维码、手势、普通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签到。这样提高了考勤的效率,节省时间,且出勤率在后台有数据显示,可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一部分。使用活动库中的主题讨论、分组任务功能可增进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讨论话题,学生可以讨论区发表评论,也可以分组进行,由代表发表组内意见,此功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并可以交流观点,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对观点进行点评、指导和反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观点的发表也可以在后台数据中显示以作为考核指标。使用活动库中的投票、抢答、选人、发红包、投屏、直播等功能,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和探索,使课堂变得丰富,增加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3.课后: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和测验,复习课堂知识点,浏览教师上传的拓展资源,并提出疑问,随时和老师线上沟通交流,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分析平台后台大数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总结疑点和学生困惑以便下次课进行点评,对任务未完成得同学实时督促。4.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不再单纯依赖期末一张卷,而是将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考核和期末测试,过程性考核即在超星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将签到、讨论、作业、测试、抢答、观看视频时长等设置不同的权重,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正确率平台自动显示学生得分,方便快捷,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效率。

六、《儿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借助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线课堂利用率高,交互性强,评价方式多元化,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信息时代的优势,学生可充分应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把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收集的海量信息,进行汇聚、分析,形成大数据,反馈给学生,做到教学相长。通过对一个合堂班级167人(学习通使用经历1年,男生81人,女生86人)调查问卷显示,98.2%的学生能接受并乐于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学中活动的形式,85%的学生选择抢答,52%的学生选择讨论,80%的学生选择投票,94%的学生选择抢红包的形式。由此可见学生较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尤其在课间进行的活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活跃度。以超星学习通为技术支撑,构建儿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从多个维度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时展的应用型人才。但在使用中也发现一些局限性,如因网络拥堵造成使用不流畅、签到时学生代签现象难以避免、学生刷课作弊问题日益凸显、教师的经验不足积极性不高等,因此需要继续不断改进,积累经验,探索更成熟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人才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莉.“制度关不1掉一盏灯”对课堂手机管理的启示[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2(2).

[2]张楠.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下高职医药学校专业课程混合式学习可行性的思考[J].教育传播,2019.

[3]李永力,唐秀丽.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职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教育文化,2019(32).

[4]史冬燕,刘伟.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植物学混合式教学探究[J].信息素养,2019.

作者:卜美玲 石晓峰 赵文星 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