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论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教学理念以及知识的应用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想要让教育事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得要思考如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让教育能够逐渐向现代化教育进行转变。物理学科是高中教育当中重点培养的教学科目,在如今提倡知识实用性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学创新改革更是迫在眉睫。为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中立足于新课改背景,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分析并探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虽然在理论学习上略显抽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途径却非常广泛,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往后的学习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实际教学当中,在物理学习方面学生总是会呈现两极分化,高分层与低分层之间所存在的弹性空间过大,这其中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分不开的,而这也是本文探讨高中物理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突破点。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能够对课堂教学的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产生直接影响,在以往缺少教学资源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时候,教师能够采取的教学方法非常有限,在取得学生的理解之后,在教学效率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然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在教学方式上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很多教师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是追赶教学进度,不断压缩教学的过程,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莫名的心理压力,而且是长期将学生置于学习上的被动地位,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当中,所能够做的只是机械性地配合教师的高压教学方式,打击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生的心目当中植入了关于高中物理的错误印象,不仅影响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限制了学生往后的学习发展。

(二)学生的学科认识浅薄

物理学科并不是“假大空”的纯理论型研究学科,相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著名的物理原理以及物理实验都是来源于科学家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深入思考,很多物理知识点都能够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摩擦力、电学以及磁场等方面的知识,只要运用得当,能够给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便利,越是深入的学习,越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变。因此,在研究物理或者说是解释物理的过程,是非常值得学生深入研究且充满趣味的。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当中,能够对物理有这样的学科认知的教师却是少之又少,很多物理教师将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各种物理习题上,却忘了教学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去应付考试,而是能够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当前的物理知识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是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有学以致用的机会,部分教师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过于浅薄,在教师主观印象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并没有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研究物理知识的趣味,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下。

(三)学生的学习缺少阶段性的目标

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归类为“学习、考试、升学”的话,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则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三个本质的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传统的教学教师缺少教学的方向,在传统教学当中能够在考试中得高分是对学生唯一的肯定,然而这样的学习标准却是不固定的,因为每一次出卷的难度以及考查的方向都是不唯一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学习能够给下一次的考试在哪些方面带来提高,所以学生只能够本能地选择“愚公移山式”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本身而言,他们缺少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对于下一次考试的未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能够为下一次的考试带来多大的改善,没有了方向、没有了阶段性的学习目标,高中物理教学就只能是一盘散沙。因此,如何给学生设置可执行度高,而且短期可见变化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是关键。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让理论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高中物理的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像电学、磁场等抽象的物理知识学习有很多的实验是无法在课堂上或者是实验室上进行的,即使是教师想要借助物理实验来调剂课堂的教学气氛,也无处着手。然而,若是长期让学生单纯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话,又会显得非常枯燥,最终物理的教学效率仍然不会得到改善。所以如何让单纯的理论学习也能够变得更加有趣,是值得探讨分析的方向。考虑到一般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构建概念型物理模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型的物理理论,即将课本上一些偏理论的物理知识转换成立体的物理模型。例如,在“磁感线”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会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周围通电磁场的方向,这一理念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判定磁感线在各种状态下的具体方向。然而,若只是通过右手来给学生演示的话,一些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绘图或者是立体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这个原理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将抽象的理念转变为立体化的模型能够迅速帮学生解决理论理解方面的难题,让学生能够掌握到各种抽象原理的精髓,不仅让理论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实验性

物理来源于科学家对于生活的探索以及深入思考,并不是空想出来的自然学科,因此物理与实验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传统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会将学生束缚于课堂而远离实验室,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物理学习的基本属性,想要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应该将物理实验与物理学习相互结合,并且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探讨,借此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互动性和实验性。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用伽利略的那个经典提问来作为物理实验的导入问题:到底是轻的物体下落快还是重的物体下落快?并且让学生自由设计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实验。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个形状一致、质量不同的小铁球,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在铁球实验过程当中,学生得出结论之后,再更换不同的材质,用纸团和纸片来进行对比实验,却又发现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借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在下落过程当中,除了重量与材质这两种影响因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物理因素在影响着下落过程的结果?通过这种抽丝剥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空气阻力的存在,从而引出自由落体这一物理原理。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学生将自己真正带入了研究者这个角度,他们的物理研究思维无比清晰,在往后的物理学习当中同样会用这样的思维去研究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但是在这个研究的过程当中,学生并不会感受到枯燥乏味,而是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感受到成就感。

(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立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习态度上的不同,从“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顺应着这样的改变趋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自我探究需求做出的自然选择,教师所要做的是如何满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要做好科学管理。为此设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之选,让学生从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完成上,感受到每一次深入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充分展现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的可能性。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研究进度,设计多角度的质疑和疑问: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一个重物和一个轻物栓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发现自己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去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对这个新角度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进步的方向和动力,当这一个问题得到解答的时候,就是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的时候。支持学生不断深入研究教材以及发现物理问题的可能性,就是新课改背景下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自主地位的根本原因。在学生不断深入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素养在不断提高,教师也就能够安排更多高难度的物理学习,让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改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差别就是新课改希望教师的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实际上的变化,无论是在思维能力还是学习心态,甚至是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要取得可视化的进步,在教学上要有方向,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充分以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有这样,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才能够去解答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出来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够执着于考试分数,切实地去思考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哪些方面的改变。

作者:王磊 单位: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