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研究

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分析新疆地区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指出新疆地区服装产业发展所需的四类人才为研究型、技能型、管理型和市场型。根据新疆地区服装专业教育现状,提出新疆地区服装专业教育改革建议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疆地区;服装行业;服装专业;教育改革

纺织服装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服装行业总体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服装高等教育也一直伴随着服装行业一起发展,为服装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1]。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新疆地区的服装行业和服装专业教育均存在着发展历史较短、发展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十三五”时期,新疆地区服装行业面临深刻变化,区内服装专业教育也面临着转型契机。为促进新疆地区的服装产业和服装教育的发展,对新疆地区的服装专业教育改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地区服装行业现状及特点

新疆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长期以来在吸纳就业、增加收入、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新疆地区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等若干因素的限制,服装产业发展较缓慢[2]。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地区的服装企业多为加工型企业,多数企业订单固定,产品单一,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不足,市场亲和力不够,地区知名品牌较少,服装行业整体发展平缓。2014年新疆自治区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计划,同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大力发展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以促进百万人就业”作为一项国策,并制定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和相关政策措施保障计划的执行。由此新疆地区服装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注册服装企业由2012年的200多家增至2018年的2000多家,其中南疆地区占60%左右。内地知名服装企业纷纷来新疆落地生根,在吸纳就业、带动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自此新疆地区的服装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国家及自治区政府多项政策的支持下,疆内三大服装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企业加工设备齐全,员工培训逐步步入正轨。但由于疆内服装行业长期存在着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发展资金匮乏等问题[3],使得多数服装企业的生存现状仍然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疆内服装企业以中小型加工企业为主,小型企业承揽疆外订单机会较少,主要局限在本地的职业装、校服、工装等领域;大型企业较少,订单依赖性较强。经营模式单一,管理技术落后,政策依赖性强,自主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是新疆地区服装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而导致新疆地区服装行业整体原创设计能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4]。同时,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均,人才缺口随着新增企业增多而不断增大,也是影响服装企业生存现状的重要因素。

二、新疆地区服装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特征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新疆地区高校服装专业承担着为本地区服装企业培育人才、输送人才的重任,在服装产业链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15年,也即国家“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新疆地区百万人就业”政策提出的第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2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疆内院校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鼓励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纺织服装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为企业、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如何借助政策、地域、资源等优势,在疆内高校培养适应新疆地区服装产业环境的本地人才,助力新疆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弥补服装企业巨大的人才缺口,是疆内服装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新疆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笔者认为适应疆内行业发展的人才主要为以下四类。

1.综合素质高、知识全面的研究开发型人才

从新疆地区服装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服装企业要能够很好地继续生存并得到一定的发展,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在保住传统订单的基础上,在传统产品上进行研发和创新,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在传统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加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全面、具有一定研究开发能力的人才。

2.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新疆地区服装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更加明显。据调研,企业人员流动量大,本地技术工人少,培训效果较差,是服装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服装专业技术是企业运转的核心因素,并且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培养一批稳定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能够坚实企业核心技术力量,还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本地后备人才,如此疆内本土企业才能够得到良性发展。

3.协调组织能力强、具有专业知识的生产管理型人才

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执行生产计划、组织生产的核心力量。一线生产工人可以通过快速培训上岗,但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中层管理人员则需要通过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的培养才能够胜任。从新疆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企业长足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管理模式,而企业管理技术的提高、管理体制的健全依赖于中层管理人员。因此,在服装专业教育中,加强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型人才培养也是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任务。

4.市场意识敏锐的销售型人才

只有改革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市场潮流和消费者需求,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因此,服装企业需要具有敏锐市场意识的人才,能够时刻抓住消费者心理,迎合消费者需求,增加原创设计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升销售服务质量,及时进行信息跟进与反馈,也是信息时代服装市场的必然要求。

三、新疆地区服装专业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

新疆地区服装行业快速发展,服装专业教育也需要迎合行业发展,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人才。目前新疆地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教育拥有2个本科专业,分别是服装设计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1个专业硕士点,即纺织工程。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开设较早,早期以招收疆内艺术生源为主,为疆内外培养了大量纺织服装及艺术设计人才。201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工(文、理)科学生,为培养大量疆内所需的服装工程类人才打下基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继续招收疆内艺术生源,旨在培养服装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另外,随着“跨越式大发展和长治久安”政策的实施,企业服装相关人才需求量增加,除新疆大学外,全区还有15所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服装类相关专业。面对服装行业迅猛发展和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的服装专业教育,如何构建适合新疆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发挥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疆内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笔者对疆内高校服装专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及构想。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师观念

疆内新开设服装相关专业的院校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加强现有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适应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如将针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纳入教师的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校企联合,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技工作为实训教师,鼓励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丰富师资的学缘结构,加大政府引进人才支持力度。除此之外,一线专业教师对目前新疆地区服装企业的发展、专业岗位需求的了解是教好专业课的前提,因此专业教师在教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深入基层了解企业需求。只有全面了解目前使用的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流程,才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有的放矢地传授给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提高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实用性[5]。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的素质。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创新精神、团队意识以及人的自律和理念等的综合体现。实践证明,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学校学到知识的使用率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比专业知识的训练更重要。要以构建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在重视培养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加研究探索性课程和训练。如鼓励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参与教师相关科研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开发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进入企业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服装生产过程,改变学生传统思想观念,加强实践锻炼。通常本科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培训,均会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或研发人员,但笔者调研发现,服装专业毕业生在服装企业长期就业的并不多,主要是专业热情不够、吃苦耐劳精神不足。因此,一线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专业热情。

3.建立校、企、行合作平台,形成资源共享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如设计师协会、服装协会等)的作用,建立沟通交流及合作平台,加强政府、企业及学校合作沟通,加强信息共享和需求共享,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接轨。如行业协会通过举办各类大赛和活动搭建学生实践平台,政府通过行业活动宣传相关政策,企业通过行业协会传递用人需求,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提升专业学习热情。以往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学生去企业参观交流,仅有少数学生能够真正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进入企业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不能够很好地对接。针对这种现状,在建立校企联合平台时需要改革传统的合作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联合培养机制。对学校来说,要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企业来说,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实践教学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让学生在企业实习无后顾之忧。

4.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

针对新疆地区服装行业发展现状,疆内各服装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基础背景和层次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6]。如职业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应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侧重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应为服装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强调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7]。宽口径、多方向、有专长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服装专业的最佳选择。在专业方向的选择方面,由于新疆地区服装企业多处于发展阶段,对设计师的需求和容量不大,对具备一定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工科人才缺口较大,因此,建议新疆高校服装专业在保持原有艺术生培养规模的基础上,扩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科方向的招生规模,尽快改善新疆地区实施“百万人就业政策”过程中服装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瓶颈状态。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低年级的课程主要以奠定专业基础为主,扩展学生综合视野为辅;高年级的课程则侧重于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长,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胜任企业岗位工作。

四、结语

发展新疆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是党中央提出的维护新疆地区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具有重大意义。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新疆地区的服装专业教育应以现实行业发展为基础,政府、学校、企业形成联动机制,立足长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新鲜力量,保证新疆地区的服装行业可持续繁荣发展。

作者:钱娟 单位: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