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问题生教育有效方法

中职学校问题生教育有效方法

[摘要]中职学校的问题生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诸多中职班主任颇为头疼的问题。笔者从2016年9月开始,在湛江中医学校的2016级中医1~6班,运用笔者的方法,核心是“场景法”,在班级间针对问题生展开教育,历时两年,帮助学生改正了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值得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方面推广。

[关键词]问题生;场景法管理;学生管理

当下,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偏低,问题学生较多,部分学生心理、行为偏差较严重,像经常旷课、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玩手机,不参加班级任何集体活动等等。所有这些都给班主任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处理起来力不从心。一般的班主任在班级上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通常采用简单直接的教育方式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约束和纠正,结果却收效甚微,达不到教育目的。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做班主任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谈谈如何管理这部分学生。

1教育对象、对象分类及分析

1.1教育对象

笔者选取湛江中医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6年9月份入学的中医专业的班级为对象(中医专业班级男生比例大,出现问题生较多,故选中医专业)。2016级中医班共6个班级。当中,设1~3班为对照组,不分男女,问题生共56人。4~6班为实验组,不分男女,问题生共72人。对实验组的问题生在学校学习的两年时间内,笔者第一年思想教育,第二年则进行跟踪观察,即“一年教育,一年跟踪”。

1.2对象分类

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在校主要表现形式,笔者进行了分类:第一类,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其中,对照组有23人,实验组有21人。第二类,在课堂睡觉玩手机的。其中,对照组27人,实验组46人。第三类,不参与班级任何集体活动和劳动的。其中,对照组6人,实验组5人。

1.3对象分析

第一类:通过长期与此类学生的家长交谈和沟通,了解到主要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爱好,厌学、弃学普遍是他们的心态。第二类:此类学生本质上同第一类,都是无心向学,学习成绩差,原因大致一样。第三类:此类学生的集体观念淡漠,怕苦,怕累,自私自利,不替他人着想。原因主要是受到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像享受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等,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问题生的出现与家长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切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但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家长。造成这样的后果有着很多客观因素,如有些家长本身文化素质水平偏低,为生活劳碌奔波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单亲家庭等等,特别是社会大环境及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诚然,问题生的过去,笔者是没办法去改变的,能改变的只能是学生在学校的当下,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踏上社会,融入社会。

2教育方法

对照组以班主任分别对应3个班级进行管理,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对问题生先进行思想教育、规劝,后以罚抄、罚值日、扣学分等手段来惩罚式教育。实验组也以班主任分别对应3个班级进行管理。笔者为这3个班级的总负责人,采用笔者设计好的程序,即先找问题生谈心了解,依据学校的管理规定,给予学生处罚,再根据他们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悟。笔者称之为“场景法”。最后,就是跟踪、观察,再加以鞭策。

3教育过程

3.1谈心

无论哪种类型的问题生都可以从谈心开始。谈心不是简单的道理输灌,更不是一次过就可以了的。在思想教育中,谈心要多次。每次谈心都是一次爱的教育。首先,要感情投入,以了解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与学生谈心,挖掘他们好的一面。同时,也指出他们存在的错误,以情感人,做到关系融洽[1]。其次,理性分析,给学生分析他们所做的错在哪里,给他们造成什么影响甚至将来有什么影响。像第一类和第二类的问题生,笔者会引导他们自己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改,现阶段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进而难以毕业,将来一事无成,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社会立足。诸如此类的引导需要班主任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2-3]。这样的班主任才能从更高一个层次去启发学生去理智分析问题。

3.2处罚

本着奖罚分明的原则,学生有错必要罚。依照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给予问题生相应的处分,目的就是让他们明白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3.3分类分析

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问题生,提高效果,笔者根据问题生在校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进而分析各类问题生的特点及成因。

3.4设计场景

每个班主任的人生阅历不尽相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所掌握的资源各有差异,设计的场景内容总会千差万别,但需要合理、巧妙,分阶段走,让这部分问题生易于接受。

3.4.1准备影视作品

看电影是普通大众的喜好。优酷的网络影片资源丰富(从海量的资源中选取有价值的视频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依照各类问题生的特点下载相应的尽可能丰富的视频。按笔者分的三类来看,第一类、第二类性质相近,相应可下载一些以因无心向学最终导致各种不良后果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类作品比较多,比较好找。第三类的,相应可下载一些反映集体生活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类作品比较分散,比较难找。典型的影片有《炊事班的故事》《最亲爱的你》《士兵突击》等。

3.4.2陪学生看视频及电影

这个阶段,可以将同类的学生集中在学校的多媒体课室(第一类和第二类可合并成一类),然后一同观看事先准备好的影片。有条件的可在周末或课余时间多让学生观看。在播放到影片关键内容的时候,笔者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对号入座,将自己投射到影片里与自己情况相似的角色中,跟着剧情走,看到角色最终的结局,也反省了自己,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

3.4.3给学生下任务

实践是大多数人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中职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都喜欢亲自去体验去实操,才能加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所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合适的实景是尤为重要的。文中第一类、第二类学生的问题主要是无心向学,关键是要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湛江第二中医医院是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为此,笔者联系了该医院的各科室,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了这两类的学生分别下到各科室随坐诊的医生跟班学习,也就是实践学习。两周时间后,学生向笔者汇报了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心得。归纳起来主要是:第一,认识到了自己专业基础知识差。学生内心比较有感触的是:像碰到有病人问他问题的时候,自己都没办法解答,就会紧张,后背、额头一直在发冷汗。第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耽误了上课和学习,荒废了学业,将来更会影响个人发展,一事无成。第三,从此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上课睡觉玩手机。到此,对上述两类学生的教育已基本达到目的。文中第三类的学生成因复杂。对此类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和鼓励[4]。笔者分三步走:第一步,玩游戏。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将这部分学生集中起来一起玩各类有趣的多人合作游戏。逐渐地,他们开始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第二步,做手工组装活,像组装人体、汽车、轮船、飞机等模型。每次组装一个模型之前,先找他们开会,讨论好做模型的材料、尺寸(为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可以考虑适当的加大制作该模型的尺寸)等,再给他们每个人分任务,即每个人都要做模型的一个部件,然后将做好的各部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模型。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工作量比较大,有个别学生不愿配合,迟迟交不出手工。但临近交任务的期限,他们有碍于众人的压力,才不得不咬着牙去做完。随着任务一项又一项的完成,他们逐渐掌握了做手工的方法同时,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重要性,最后从被动消极变到主动积极,手工任务也按时按质完成了。第三步,表演节目。由这部分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每隔半个月,让他们排演一个节目,像唱歌、跳舞、相声、小品等。无论是台前幕后,他们每个人都需要参与。学校的教师和班上的学生都是他们的观众。虽然他们表演的水准不高,但他们都很认真投入。我们都给他们报以热烈的鼓掌和喝彩。渐渐地,他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成功的喜悦。到此,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已基本达到目的。

4跟踪观察

以上的工作要做全做实,后期仍需投入精力去跟踪观察,要不断地去鞭策学生。跟踪必须要做实,否则前期的工作可能就会前功尽弃。跟踪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要让学生定期上交个人思想汇报。第二步,要定期检查班级的考勤记录。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工作基础上如发现学生重犯错误,要及时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找出重犯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再屡教不改的重者则按照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给予勒令退学处理。

5结果

经过“一年教育,一年跟踪”,在第四学期,笔者分别统计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中三类学生中与之相应的上课到课率,课堂表现优良率(课堂表现为不玩手机不睡觉,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为优良),班级活动参与率,将各数据用图表来进行对比分析。从下图中可直观看出,实验组在各数据方面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笔者运用的实验方法产生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教育方法。

6结语

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他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比较差,被动式教育对他们是行不通的。班主任想通过简单的道理灌输就可以一劳永逸那也是不切实际的。笔者根据问题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场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进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下决心改正。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去教育问题生,教育者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还要奉献爱心。因为你面对的是思想有偏差的学生,想要改变他的思想,首先就要付出你的爱去感化他。

参考文献

[1]孙铭谦.浅探中职教师如何实施爱心教育[J].职业培养,2016(5:下):65.

[2]李姝.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探究[J].才智,2015(28):210.

[3]刘敏.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J].学理论,2015(3:下):239-240.

[4]李芬.试谈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集体观念[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144-146.

作者:李建琴 单位:湛江中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