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语文教学方法综述(3篇)

我国语文教学方法综述(3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

摘要:

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奠定学生文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文献法、资料收集法、数据统计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中国各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并通过对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法的解析提出了完善教学现状中教学方法不当的措施。旨在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参考供相关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借鉴,以保证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一、多元化教学的含义探究

多元化教学是一种近年来新兴起的教学方式,因其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效果显著的特点,收到了学校教学方式改革的青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也被运用到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以及生物等多学科的教学中,经过实践证明,多元化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而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只拘泥于字、词、句子的教学,而是“力透纸背”,深入地分析了整个句子表达的含义,字、词的用法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句型判断能力以及主题的概括能力,显然,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学习今后的语文知识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有趣、生动,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多元化语文教学中的记忆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背诵能力,并巩固了学生头脑中已经记忆的理论和知识,这种教学方案符合人体记忆的规律,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方式摆脱了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摆脱了“耳提面命”,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尊重了学生性格的发展。总之,这种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记忆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解放的教学方式更加开放,更加科学,更加合理,适合初中阶段学生成长的天性,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天性,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健康成长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中国各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由于个别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和落后,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进而使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1]比如,语文的课堂教学多为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教师教授句子、汉字,学生记忆、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只能靠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来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而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往往感到枯燥而对语文产生厌恶情绪,进而导致语文成绩降低。[2]第二,语文教学课外活动缺乏。虽然语文教学是一门理论为主的教学课程,但是,理论的教授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只有使学生亲自使用到理论的知识,才会对其印象深刻,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3]但是,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课外活动短缺,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甚至从来没有语文课的课外教学活动。[4]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如何使教学方式多元化以及如何提高偏远山区的教学水平等建设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应该引起注意和解决的问题。[5]

四、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方案总结

第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习积极性增长。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运用语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第二,组织课外活动,保证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教”与“学”本来就是一对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问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求师生充分地进行教学互动,在互动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解决矛盾误会,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虚心地学习教师教诲的知识、技能,发现教师教学的错误之处要及时提出并帮助解决;通过参加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个性的独特之处,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在语文课外的实践互动中,学生提出的教学方式建议也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保证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6]第三,组织小组讨论,树立榜样力量。[7]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并没有组织语文课外实践教学的机会,但是,为了保证学生及时地参与语文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小组讨论,学生们积极发言,利于学生之间看法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筛选讨论发言优秀的学生进行解题经验讲解,这种方式利于学生们更快地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谷山 单位:唐山市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屈雅洁.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电子制作,2014(10).

[2]曹洪娟.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知识观与语文知识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陈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4]孙晓敏.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策略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5]柴艳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3.

[6]陈玉红.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J].学周刊,2012(09).

[7]周元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课外语文,2014(12).

第二篇:学生语文学多样化习教学方法

摘要:

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文章针对兴趣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插图教学法、重点教学法、曲折教学法等几种方法,探讨了如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多样化教学;语文学习;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相互对话的过程,如果找不到合理的教学方法就像对话时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一样,收不到任何的成效。所以,语文教学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口”。

一、兴趣教学法———激发学习热情

处于学生时代的孩子都比较天真烂漫,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会努力去学习,而对于讨厌的东西则不愿意去学习。所以,教师可以用兴趣教学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争取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天真与纯朴的本性,来给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顺着教师的思路去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与讨论中找出问题的本质,而这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也正是激发起学生兴趣的过程。

二、问题教学法———进行深入思考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为他们对越是不懂的东西就越好奇,越急于寻求答案,而这时教师就可以把问题抛出来,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为了得到正确的解释,不得不去研究课文的内容,不得不去搜索相关的资料,而这查询的过程也正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再通过各种学习材料去验证答案的正确性,最后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与总结,找出最佳答案,最后再由教师来公布标准答案,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步步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进,抽丝剥茧,投入到语文阅读过程中。

三、插图教学法———发挥想象力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越来越发达,现在的教材已经不再像曾经的课本一样的单调和呆板,其色的插图应有尽有,不仅对教材内容做了辅助性说明,更让学生对枯燥的语文知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所以,教师也可以运用插图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如《社戏》这篇课文中的插图就非常形象,有乌篷船、小孩子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从欣赏插图入手,抓住他们的视觉感受,让他们想象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戏的,而作者当下又是如何渴望得到看戏的机会,再联系实际情况,当自己想去看刚上映的电影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用画笔来进行描绘,让心情说话,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重点教学法———提纲挈领

在许多课文中,作者都会用一些关键性的词、句、段来做提纲挈领,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语句加以引导,让学生顺着这条中心红线去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就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找出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句,然后进行启发,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这一句当作挈领句,到底“济南为什么算北国的一块宝地?”从中总结出济南冬天的特点,让学生在冬天的世界里感受到济南的温暖,体会中国的地大物博、环境特色,以及各种奇妙的变化,让大家记住在寒冷的冬天,北方还有济南的一片温暖蓝天,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曲折教学法———引发创造性

这种曲折的故意设疑教学法,让学生读起来一头雾水的名作应当首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开始描绘了一片优美的画面,而后又是一片欣欣向荣、怡然自得的农家场景,但到了文章的最后却又写了一句“不复得路”,给人们留下了疑惑与思考,作者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意图,桃花源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为什么再也寻它不见,如果是假的,那么作者的描写又是为了什么。当学生带着重重的疑团去进行课文的阅读时,教师就等于成功的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矛盾中寻找出路,利用此种曲折设疑法,直插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一波三折中终于寻得柳暗花明。在教师为学生化解矛盾的同时,也把语文学习的能力成功的传授给了学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多样性的探究,并没有固定的公式,也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更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真正的实效性。

作者:韩建军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黄珍兰.让学生“快乐”学语文: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J].读书文摘,2014(14):131-132.

[2]潘晓林.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28.

[3]付常荣.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信息技术下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有了较大的可能,本章将就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浅析,浅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语文教学的自主合作、多维交互模式。

关键词:

课前;课中;课后;通讯媒体

引言:

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探索,如何利用好通讯网络、媒体网络的信息资源优势,实现课程容量的提高;通过网络媒体的载体的通讯优势,实现课堂的扩充和延伸;发展信息载体形式的课堂,建立学生之间的自由合作、多维交互式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通过信息技术的载入和应用,逐步实现“自主合作、多维交互”教学模式改革。

1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时间是学生掌握教学动态,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的环节,同时也是建立互动的良好时机。

1.1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语文、英语等语言类教学不同于数学、自然等科目的教学之处在于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技巧,还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建立充分的理解,甚至有些时候内容的理解比技术手法的理解更加重要,这是受到语文教学内容特点限制。语文教学内容选用的课文大多具有其远超于写作技巧、语言技巧的更深层次意义,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必然有其理由,这也是很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无法体会语文魅力的原因所在。将教学内容资料的收集作为教学的一环,学生就会自发地利用网络媒体搜寻与教学内容相关资料,并且在搜寻资料的同时对教学内容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而建立“自主合作、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1.2利用网络媒体,实行教学引入: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基本实现完全的普及,教师可以将这一情况利用起来,在课下时间利用媒体设备和学生之间建立互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微信群等作为常用媒体通讯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学习感受交流,这也是多维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教学,可以利用现在流行的“微课”形式,将一些经典的或是名师的语文教学视频片段共享在网络平台上,用5-8分钟的视频实现45分钟标准课时的教学容量的教学,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起到辅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实现多次教学或循环复习的,已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一些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或复习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阶段

随着我国科教文卫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小、初、高学校已经建立了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在这些多媒体设施的支持下,将传统课堂改造为传统的多维课堂已经不再是一种教学改革设想。

2.1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多维教学:

根据教学经验和普查可以得到一个结果,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专注力普遍较低,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内容有时略显枯燥,教师的教学方法又相对单一,因此学生很容易在这种传统语文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利用学生容易接受新奇事物的特性,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具体形式有:(1)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微课教学。微课是5-8分钟的视频,其本质上是通过压缩课堂的方式,将诸多课程内容压缩在短暂的视频教学之中,学生也乐于通过这种形式获取知识,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教学效率。教师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可以通过话外音的形式进行解说,引导学生有侧重、有针对地从视频中获取有效信息。(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的使用已经相对普遍,课件使用有以下几种优势:课件可以多次使用,从而可以减少教师在备课环节的工作,转而有更多精力专注于课堂气氛的维持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课件中不仅仅有文字内容,还可以插入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通过不同表现形式能够突出课程重心,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

2.2重视课堂互动环节:

自主互动学习是一种长期的学习习惯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学习模式。这是由于现阶段的教学相对封闭,考察学生的方式相对单一造成的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理解和记忆而轻视互动。教师能够做的工作有:1鼓励学生进行课上提问和回答,这是师生课堂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2.课上安排自主讨论时间,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交流学习情况,通过这种思维的交互,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而这种思想的交换往往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课后阶段

课堂的结束并非教学的结束,真正的教学应当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将三个阶段的学习连贯起来,形成“大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络媒体设备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这给语文教学课后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提供了可能。首先在课堂上将学生依据社交关系或生活空间距离划分小组,将学生划为5-8人一组的合作学习小组;然后,在课堂结束之前布置小组讨论课题,为了完成这些课题,同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会主动进行讨论,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和教师布置的课后问题;最后,教师在下次教学结束之前对上一次的小组课题讨论进行考评,通过肯定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课后讨论,通过指出不足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正确的教学内容。

作者:李芹 单位:平邑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黄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合作、探究语文之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

[2]叶书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学生语文学习合作能力.《黑河教育》.2015.

[3]王芙蓉,刘悦.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合作学习理念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第三册《山居秋暝》为例.《电子制作》.2015.

[4]黄少华.信息技术下聋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西部素质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