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创新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创新

摘要:在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管理机制明显滞后于体系深化发展的实际要求。在系统论这一成熟视角下探讨职教教师教育管理,以结构性、环境依存性、目的性和整体性等基本原则分析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突破环境壁垒、挖掘层级目的、搭建立体结构和完善整体设计,有助于深刻认知管理机制中科学与现实的关系。这是系统论基本原则的一次实践阐释,更是对职教教师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系统论;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加强职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机耦合,构建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实现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当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活动主要通过职技高师和普通高等院校二级学院开展实施,部分教育环节由职业学校、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协助完成。[2]本文借助系统论思维,从一体化组织管理范畴出发,对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的构建进行思考。

一、系统论及其对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研究的适切性

“系统”在于“系”,就是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其次,在于“统”,要素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3]系统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形成特定的结构,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某种目的的整体。某一事物具有系统属性,其实也就说明该事物遵循了系统的结构性、环境依存性、目的性和整体性等基本原则。系统论深刻着影响着人类对科学社会的认知,予以人类新的视角去认知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去认知事物在系统基本原则下的层次结构、环境依存、功能演化和有机耦合,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事物,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类的目的需要。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大核心组织环节形成职教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在与(教师)教育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层次衔接、宏观有序的职教教师教育整体。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系统属性极其明显,然而在这一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中,系统管理机制明显滞后于系统深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严重影响系统深化发展。可借用系统思维阐释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运用系统基本原则支撑和指导其构建,消除制约影响,完善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进而促进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系统性发展。在系统论这一成熟视角下探讨职教教师教育管理问题,不仅是系统论基本原则的一次现实阐释,更是对职教教师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一次实践尝试。

二、从系统论视角分析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双重环境互动,身份定位尚有冲突

系统不是孤立、封闭地存在着的,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的,必须与环境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力。[3]系统在环境中拥有一个明确定位,而环境赋予系统身份。近年来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依托,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共担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在职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过程中,部分资源存在交集和重叠,课程内容方面,如师德师风、政策前沿、教学法、企业实践等;教师教育者方面,如班主任、授课教师;设施设备方面,如实验器材等。依环境依存性原则来看,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在高等教育环境中一般以校或院的形式承担着职教教师的学历教育工作,与此同时,两者在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环境中则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身份承接着职教教师的非学历教育工作。从当前比较狭窄的依存环境范围来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是分处于不同环境中的,尽管部分资源存在交叠,但两者生命力的延续是基于不同发展脉络的。身处在不同环境,培养与培训子系统中针对教育主体资格、教师教育者资格、学习者录取资格、专业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估等管理规则均遵循着不同的环境要求。职教教师教育主体在与两个环境互动过程中拥有了双重身份,环境的双重、身份的冲突致使一体化过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不畅,教育活动的执行机构进行整合后,仍然是各行其道、各负其责,[4]与非一体化时期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2.结构基本形成,职能权力仍显失衡

结构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结构本身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强烈的稳定性[3]和调和的中介性。这意味着,一是单个结构是独立的,与其他结构存在明显的边界;二是不管外界环境如何,能够维持内部的稳定,不会轻易发生改变;三是环境作用于结构,而后实现功能,而不是环境直接触发系统功能。中介效用一方面间隔了环境作用与系统功能,为两者之间建立起关系,另一方面维持系统功能在环境作用下的稳定状态,即使有外界冲击,变化也是处于较为自然、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者自身管理结构的独立性、稳定性和中介性的间隔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个管理结构的融合,直接造成了培养培训一体化管理结构功能的割裂现象。职前培养管理结构中的行政权力组织主要有党务、院务、教务和财务组织等,其学术权力组织为各专业教研室或拥有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室,行政权力服务于学术权力,充分体现学术权力在管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职后培训由于其工作的下派性质和委托性质,教育主体通常通过单独的行政权力组织(如培训部),适当借用职前培养管理结构中的学术权力(如对应课程负责团队、主题领域的研究团队)承担教学、规划的职能,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统筹的市级、省级和部级培训以及职校院校的委托培训支配,工作性质呈临时性、应急性,行政权力组织占据支配地位,学术权力力量略显薄弱。职能权力分配明显不同,在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较难权衡各项权力之间的关系,职能权力组织也难以在同一个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发挥长效功效。

3.层次目的明确,系统宗旨较易遮蔽

目的性是任何一个系统的必然属性,想要发挥一个系统的最优功能,首先要把握系统的目的,不能采取无目的的措施和方法。[5]系统的运作是围绕目的进行的,目的指引着系统发挥功能和发展自我的方向。职前培养管理机制服务于院/系和师生,机制运行宗旨是保证院/系的日常生存和长远发展,更是为职业教育领域输送大量高素质的职教教师人才,为职教师范生提供基础性、规模性和长效性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职后培训管理机制服务于基地发展和在职教师,以为职教教师补齐能力短板、加强企业实践和补充前沿信息为主要目的,为职业院校各级各类教师提供延展性、个性化和新兴化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单独来说,两者目的清晰明确。在一体化管理后,其机制围绕着教育教学任务顺利执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及质量提升、权力组织协同合作和主体机构长远发展展开运作。这些层次目的最终没有指向职教教师完整能力,这是由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后对完整能力结构的关注不够直接明显,职教教师教育系统宗旨较易被遮蔽。总体而言,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管理机制运作机械单一,一体化管理流于表面,处于系统层次下位的管理机制的目的与系统终极目的缺乏强关联,极易造成管理机制服务宗旨偏差。

4.整体功能初显,要素联系机械松散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论中最为关键的原则。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分离状态下所表现出的功能无法体现系统的整体功能,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也不能完全体现系统的整体功能。[6]从当前教育主体的管理机制运行来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机制工作顺畅,日常运作井然有序。然而深刻剖析一体化管理机制运作时会发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在同一教育主体中的一体化更加倾向于机械对接,要素彼此间联系松散,一体化后的功能之和不能完全显现系统的整体功能,即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而也难以实现进行一体化管理。从系统角度来看,职教教师教育中环境、结构和目的的一体化是比较局部的机械总和,一体化管理机制可称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管理结合,却不可称为两者的管理融合。就微观细节来看,各要素的运动虽然有序规则,却缺乏协同联动,例如职前培养计划主要由院/校学科委员会制定、教务处审批,每年定期接受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科评估;职后培训计划由培训部门根据部级培训、省级培训或市级培训的任务制定和规划,接受任务下派方的监控和评估。虽然职前培养计划与职后培训计划同归属于教育主体管辖,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监察要素间联系松散仅能表现出组成部分的片面功能,无法最大限度发挥整体功能,即无法发挥教育教学计划对职教教师能力发展的整体性促进效用。

三、系统思维对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改革的启示性

系统思维是一种认识系统特性和规律,并利用此特性和规律去优化系统的思维方式。以系统论视角解释职教教师教育一体管理机制的现象和问题,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现象的本质和问题的基本。管理机制是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机制是人为因素加在系统上的约束,更是系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内发的秩序需求。

1.实现理念转变,突破环境壁垒

双重身份在同一个主体上的统一,促使职教教师教育主体初步实现了形式上的一体化,具备了一体化管理的先决条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归属于“教育类型”,强调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齐肩并重;“一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型,“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迈进,意味着培养与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分伯仲。教育理念的转变促发了职教教师教育领域的新变革,实现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成为重点需要攻克的难题。与此同时,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发了系统环境的动荡,带来了突破环境壁垒的契机,在教师教育环境与职业教育环境的交叠处寻找新的上位环境,既避免了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环境冲突,又解决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兼并之难。处于教师教育环境与职业教育环境交叠处的上位环境充分体现职教教师教育环境属性,即学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的统一。与同一个环境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逐渐统一职教教师教育主体资格、教师教育者资格、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和考核评估标准,在实现形式一体化的基础上,逐步过渡至管理一体化。

2.权衡职能权力,搭建立体结构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更是体系培养和专项培训的有机结合。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权力组织秩序化、管理结构立体化,有助于健全一体化运行机制。学术权力组织坚守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围绕职教教师能力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展开相关教学与研究,建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均衡人、物和信息等资源,在规划培养环节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实施方案,用当前遇到的问题来弥补设计中的缺陷。[2]要充分考虑教育科学、专业科学及专业教学论、学校/企业实践在培养培训中的比重,最终形成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模块方案。参与培养培训的个体可以基于服务完整能力的教育方案,根据自身所在阶段挑选合适的教育模块,例如非企业来源个体可在培训期间增加企业实践模块比重。行政权力组织以服务为工作理念,围绕学术权力组织展开工作,建立学术权力组织与学校上级对应组织、同级学院相应组织和教育对象组织的人际、物际和信息的交流桥梁,共同支撑立体管理结构。

3.挖掘目的关系,服务系统宗旨

系统目的可以广而大,也可以微而小,这是由系统生成时期的初衷决定的。围绕系统目的,相互间有有机联系的组织要素形成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会出现层级目的,例如:在教学子系统中的课堂授课和考试组织中,管理机制需要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如规范教师教育者在课堂和考场上的行为;在科研子系统中的科研室日常工作中,管理机制需从各方各面保障教师教育者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为项目研究、学术研讨合理安排会议室的使用和科研成果的存档与认定。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推演职教教师能力形成与发展,旨在打造“双师型”现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在构建与创新过程中仍需不忘教育初心,以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执行、学生与教师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和教育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为层级目的,最终服务于职教教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整体设计

只有站在整体的最高位置,才能俯瞰系统由内部结构关系和协调各部门的平衡。基于整体层面建立动态统一的管理机制,例如制定管理规则,明确学术权力组织和行政权力组织工作制度,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常态化;建立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在资源整体可视化情况下,均衡安排课程、师资、实训和考评等事项,实现系统内的人、物与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形成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成长路径的追踪机制和互动机制,为学生(学员)建立培养培训的成长档案,既可供研究人群观测、追溯整体/个体的能力发展,反思教育实施问题和展开定向研究,也可为个体提供咨询建议,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学员)群体提供职前职后交流平台,促进对职教教师职业的认知、打造良好的传承氛围。加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有机整合,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1]在全面推进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其相应的管理机制是系统实现目的的关键制约因素。管理机制建设是系统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的基础,管理机制的良序与内部因素协同运行是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保障。从系统论视角分析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运用系统思维创新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有助于深刻认知管理机制中科学与现实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肖瑶,陈时见.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与实现路径[J].教育研究,2013(8):149-152.

[2]谢莉花,唐慧.综合性大学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8(10):40-46.

[3]霍绍周.系统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4.

[4]钟祖荣.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反思与教育学院发展的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11(6):9-13.

[5]董文娟.系统论在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策略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75-77.

[6]章雨.系统论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4):18-19.

作者:陈蓓 唐慧 王继平 单位: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