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范例6篇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范文1

9月18日下午,2015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在广西美术馆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作了《加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发言,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作了《创新发展模式 深化交流合作》的主旨演讲。高峰论坛主题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合作共赢”,中外嘉宾共同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如何创新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旨在给中外嘉宾构建一个增进理解、深化合作、共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经验的交流平台。

鲁昕在演讲中指出,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有着良好基础。一是建立常态化的对话机制。2012年起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成为推动中国和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年一次已成常态。二是建立合作机构。2012、2014年挂牌成立30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为东盟国家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创新合作形式。产教协同、校企携手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的合作模式。如广西柳州实施“企业走出去职业教育伴随计划”,到印尼与当地职业院校合作,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培养人才;靖西县职业学校、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越南广宁省开展合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共建南洋红豆学院。

鲁昕在高峰论坛上提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各国积极响应,这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也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事业。本届联展暨论坛为深化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此,鲁昕提出四点合作建议。一是强化政策对话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间联系,定期交流职业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及时分享职业教育战略规划、政策制订、制度建设等领域的经验。每年交换各国职业教育年度发展报告。二是完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签署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声明,规划合作路线图。筹划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推进各国职教界、产业界开展经常性的交流。三是深化拓展合作领域。广泛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职业院校共同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共同创设具有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继续推动各国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实施海外办学项目,合作培养适应各国需求,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四是构建职教发展共同体。加强中国与东盟在资格框架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探索课程互认、学分互认、学历互认、资格互认,建立开放互通的职业教育合作框架,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的合作典范,助推各国产能要素和人力资本的跨区域配置与流动。

李康在演讲中指出,在中国和东盟国家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形势下,举办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合作共赢”为主题的职业教育高峰论坛,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是惠民生、促就业的共同举措,是扩大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她介绍,广西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开放合作:一是开展与欧盟国家的合作;二是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三是深化与香港地区的合作;四是拓宽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走出去”合作领域。

参加高峰论坛的嘉宾还有外国司局级嘉宾、外省市教育厅厅领导,东盟国家代表、特邀国家代表(英语、新西兰、韩国、东帝汶)、香港职业训练局代表、企业代表,八省市教育厅官员、八省市学校代表以及广西教育厅、广西学校代表等共200余人。

职教论坛范文2

10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及“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金土、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以及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此次论坛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省级职教科研机构、高职高专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研究人员,职业教育媒体单位的代表,以及在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代表共计118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金土在开幕词中谈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职业教育实践,无疑是职教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职教科研也空前繁荣。可是仍然使人感觉到职教理论的贫乏,从而导致我们在实施错综复杂的职教工作过程中,经常遭遇盲目性和片面性的困扰。这说明了职教理论工作的滞后和当前科研任务的繁重。要解决科研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确实任重而道远。

“中青年职教论坛”是专门提供给广大中青年职教学者们施展才华的自由平台,是中国职教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实现其“推动科研队伍的建设”、“推动科研水平的提高”两项工作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次论坛以“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为主题,围绕“终身学习、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职业教育”、“和谐社会、知识经济与职业教育”、“新农村、技术进步与职业教育”等专题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其他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届论坛继承了前两次论坛“学术自由、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原则,与会代表采用主题发言和自由辩论相结合的独特形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讨。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是中国职教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的主要学术活动项目之一,旨在加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满足新形势对职教高级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本届学科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博士点单位以及近期准备申办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单位的70多名代表,围绕当前我国职教专业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应采取的策略、我国职教学科研究方向的战略布局、不同类型高校职教专业学科建设方向、目标、内容的侧重点展开了深入的研讨。新老硕士点、博士点还就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与交流,石伟平教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申报上海市重点学科的经验,周明星教授介绍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作为天津市重点学科点的建设与发展经验,与会代表深受启发。经过一天的研讨,与会代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战略布局框架”方面达成了共识,明确了今后我国各类型、各层次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对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教论坛范文3

一、对于中职网络校本教研的理解

“中职网络校本教研”的显著特征是教学研究一切基于学校;一切为了教师,一切在教师中,一切基于教师。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研究策略,中职网络校本教研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来的。

(一)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教师要在学习型的学校氛围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同伴互助来解决问题,实现中职网络校本教研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要通过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的学习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二)通过同伴互助在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伙伴关系

通过开展“中职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与互助、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中职网络校本教研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三)立足中职网络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成长

中职网络校本教研必须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重视教师的默会知识和实践智慧,采用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同时必须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和实践体验,以课例反思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模式,把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使教师在研究中完善教学,完善自我,追求成功。

二、网络教研校本化

“教研论坛”是我校开展中职网络校本教研的主要平台。在论坛栏目的设置上就体现了我校网络教研校本化的具体整合思路。有与日常聊天式教研结合的公共交流栏目;有与教研沙龙结合的专题讨论栏目;有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的课例研究栏目;还有供教师共享、交流教学随笔的栏目;供班主任交流经验的栏目等。

“公共交流”是我校老师的问题交流栏目,哪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了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把问题发在此栏目,以寻求更多老师的参与和交流。每天栏目的帖子数量都在三十贴左右。当你打开这一栏目的帖子列表,就会看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来自学生、来自课堂教学、来自老师们日常的教学生活,这些问题也带动了老师们更多的思考与参与。

其次,“教学随笔”、“课例研讨”与“教育教学文摘”等栏目也吸引了老师们的参与热情。网络的对话看似悄无声息,可我们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看到了激烈的碰撞。如:对“如何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讨论,对警惕课堂上的“弱视”现象、关注每一个生命的需要两篇文章的学习讨论,对“组织教学”的讨论等。

“专题讨论”栏目则是我校“专题沙龙”的延续。每学期,我校都会组织多场不同主题的“专题沙龙”,但由于参与教师人数较多,而每次沙龙时间又有限,所以,致使多数老师不能在现场发言,对于一些主题的研讨也不透彻。

网络教研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些困惑,并增加了“专题沙龙”的灵活性。如现场沙龙的时间有限,但网上的研讨却没有时间的限制,每次现场研讨结束后,记录员都会及时把研讨记录整理,在论坛上,老师们可以在自己的空余时间继续上网研讨交流。没有在现场发言的老师、不善于在公众面前发言及还想继续交流的老师,都可以在论坛上继续参与讨论。另外,学校在组织现场专题沙龙之前,都会提前把要研讨的主题在“专题讨论”栏目,让老师们提前查资料、做准备,增强研讨质量及有效性。

“课例研讨”是为研究课例开设的专项栏目。“课例研讨”与每学期的中职网络校本教研紧密结合。不论组内研究课、校级公开课,还是教师个人的达标课(展示课),都可以在此栏目中征求大家的意见;而且,每个课例,在课堂中实践后,执教教师和听课教师均会写出自己的反思贴,以便继续研讨、交流。

“教学随笔”,我校提倡老师们把平时教育教学中的所疑所惑、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记录下来,篇幅可长可短,但一定要有真实体验,一定要有感而发。而且,还要求老师们把自己的随笔发在学校论坛的“教学随笔”栏目,以达到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与其他老师交流智慧、共享经验的目的。

三、激发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回想我校论坛建成初期,“网络教研”对于我校教师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由于对新生事物不了解、不熟悉,教师对网络教研还不是很接受,也谈不上热情参与。如何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我们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鼓励先行

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网络教研是教研论坛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校教研论坛建成之初,我校就制订了《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及《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网络教研奖惩制度》。制度的制定,保证了教师登录论坛的次数,确保了论坛的正常运行,同时,制度规定:对于参与网络教研次数多、发帖量大,且帖子质量高的会员,学校还将给予适当奖励。期末,学校还要评选网络教研先进教研组、网络教研先进个人、论坛最佳版主、最佳主题、最佳回复等,以此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二)论坛内容丰富多彩

我校论坛有教育教学的交流,有供各部门通知、文件公告栏目,同时,为给教师提供一个放松、休息的空间,我们在论坛上又设置了的休闲专区,使老师们在工作之余既放松心情,又可增进教师之间的友情交流。

(三)活动推进

在启动网络教研过程中,适时举办一些活动,利用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教师了解网络教研,参与网络教研是非常必要的。

2010年秋季,我校在推进网络教研时,举行了“网上现场互动教研”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为我校论坛做了很好的宣传,让更多的学校和老师了解了网络教研,也吸引了很多老师参与我们的对话交流。

四、收获

职教论坛范文4

一、大学讲座概述与其主要问题

(一)大学讲座概述

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中,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的中心;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的补充;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的抓手;科学研究是大学生学习的载体;而大学讲座则是大学学习的精神熏陶。大学讲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特有的学术传统、价值观念、校园氛围,对大学生观念、气质、举止的影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学讲座伴随着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而产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基层学术组织,大学讲座进行科学研究,并组织知识向本科生、研究生传授。经过数百年时间的流逝,大学讲座无论在形式、内容、指导方针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讲座主要指大学中各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精英到某个大学将知识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演讲。由于形式简便、易于操作,大学讲座已成为高等学校师生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形态。目前大学讲座以各种形式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中,许多学校还根据自身的文化底蕴,运用契合、响亮的名称来树立本校讲座的标志,使之成为校园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于高等教育的资源有限,大学讲座有效补充了正常课程学习的不足,越来越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社会知识的集散地。通过大学讲座,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在这里交换信息、传播先进理念,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讲座也在营造校园品味、培育校园文化以及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来看,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学讲座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大学讲座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大学讲座的发展十分迅速,如今的内容极为丰富,涵盖历史、哲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方各面,在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在整个社会教育大环境追求要出效果、快出效果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下,部分高校对大学讲座的价值认知不足,直接导致投入不够。从而影响到场地建设、设备购买、宣传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削弱大学讲座的整体功能。同时还存在大学讲座举办的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多、功能性发挥考虑不够等现象。讲座往往存在“雁过拔毛”或一拍即合的随意性。此外,高校利用其校际资源,邀请学术专家、客座教授举办的讲座相对较多,而商界、政界等社会其他方面资源的讲座相对缺乏。

二、行知论坛开设的背景

面对大学讲座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在理念、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成为许多高校不断反思的动力,构建新型讲座模式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以下简称行知学院)开设的“行知论坛”为例,就数年的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总结和思考,力求为建设更具魅力的大学讲座提供多元化的素材。

行知学院是1999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并于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认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为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地方区域经济要求,行知学院坚持“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专业知识跨学科复合,理论教学与行业应用相融合,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具有高度适应性、灵活性、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浙江省是中国民营企业最为活跃和发达的省份,行知学院创造性地将之与具有独立学院优势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的模式。行知学院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培养人才,从2007年开始,在浙江省各地聘请了200余名知名企业家、专业人士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让企业直接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同年起,学院与企业合作先后开办了“华鸿班"、"红五环班"等二十多个人才合作培养特色班,为学生实践、实习、就业和全面成长成才打造平台。2009年浙江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全省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在先期良好的合作条件基础下,行知论坛作为学院人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逐步得到强化。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逐步确立了就业、创业导向的建设目标,特色讲座模式不断得以实现与完善。

三、行知论坛品牌打造的做法

行知论坛以关注大学生成长、推进学校和社会互动为宗旨,邀请各界精英领袖开展对话,就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广泛、多维的交流互动,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视点和思考。基于这样的认识,行知论坛侧重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事业单位负责人,通过现场演讲和互动等方式与行知学子分享成功体验,探索人生哲理,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如今,论坛已经成为学院产学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

(一)紧紧围绕“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行知论坛紧紧围绕学院“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为广大学生构建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学习于一体的学习平台。一方面强调“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行知精神;另一方面依托学院着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条件,实基础、厚素养、精技能,为学生进行人生导航、专业导学、职业引导和创业引路。行知论坛逐步形成了较富特色的三个性能,即精神性、导向性、功能性。

(二)论坛进行模块设计,分类指导

行知论坛分为人生导航、专业导学、职业引导和创业引路四个模块。论坛通过四个模块的四对接,提升学生的四力――即鉴赏力、学习力、就业力、创造力。通过与文学、艺术、音乐等名家的文化修养对接,提升大学生的鉴赏力,实现智慧导航人生;通过与专家教授、优秀博士硕士的学术前沿对接,分享研究方法,探索研究路径,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力,实现知识导学专业;通过与校企合作兼职教授、就业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高管、知名校友,就业典型的职场经验对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实现职场引导就业;通过与企业家、创业者、创业典型的创业经历对接,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实战引路创业。

(三)形成以兼职教授为主体的特邀讲师团

为了更好的建构大学生的时代常识,享受精英人士的智慧人生,满足不同专业同学的需求,行知论坛最大程度选择大学生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将讲座变成同学们自己的就业创业沙龙。主讲人的选择决定了论坛的内涵和质量。行知论坛除了按常规方式邀请专家教授讲学,鼓励追求学术创新,思想个性外,还与18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兼职教授200余人,形成了以兼职教授为主体的特邀讲师团。同时学院还邀请机关、农村、社区的负责人进行知识讲座,主讲人的选择面极为宽泛。行知论坛努力建构一个不再仅仅是名誉教授、客座教授、专家学者专属的学术传播平台,而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成为大学生收获成功的知识源泉。

(四)进行讲座形式的变革

行知学院根据学生的需求,在讲座的形式上也进行了变革,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机制。一般的大学讲座模式比较单一,主讲人一人在偌大的报告厅,在较短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同学。由于这种方式过于强调讲授,互动性不强,对主讲者的要求极高,讲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但现在大学生的特点是坐不住、听不牢,特别对长篇累牍的报告往往厌烦。因此在设计大学讲座的方式时,有必要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利用主讲人的个性特点。

如果主讲人个人魅力突出、幽默风趣,能将专业知识融入到讲座中,以传统报告的形式即可。如果主讲人并不擅长将所学的知识传授出来。这就需进行特别的环节设计,以利于主讲人的发挥和学生的接受。例如行知学院将青年企业家抱团一起开展读书、就业、理想的讲座。通过主持人访谈、提问、互动等方式,进行故事化讲述,激发思想火花的碰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企业家、教授同台作为嘉宾,对优秀学子从不同角度进行“你准备好了吗”的提问和竞赛问答,既让同学们有更好的参与感,调动积极性,又增加了讲座的可看性。

(五)论坛宣传和传播的多样化

行知论坛坚持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在办好主讲坛现场讲座的基础上,同时推出网络版、广播版,报纸版,体现论坛的开放性和时效性。行知学院专门设立行知论坛网站,及时整理讲座的文字内容,并将讲座视频在网站醒目位置,实现影像化的呈现,最大程度发挥讲座的效果。网站还开通了互动平台,同学们可以就讲座内容进行评论。如今行知论坛网站在学院的学生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讲座影像资料形象直观,让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选择方式,也使得行知论坛得到了更大效度的开发和利用。

四、行知论坛的意义与成效

伴随着行知学院办学特色的不断深化。行知论坛在探索中得以成长与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模式和特点。截至目前,行知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十四讲,在构建学院精神文化、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构建行知学子的精神家园,成为德育文化的一部分

在多元的价值观冲击以及当前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下,通过行知论坛精神层面高雅文化的洗礼,社会层面的经验介绍,让大学生更好完成学业,从容面对社会的召唤。主讲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积极向上的情怀所具有的良好示范作用,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学会更好的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二)提升大学讲座的功能性

行知论坛摒弃随意性,提前构思谋划、合理安排,产生特色效应,形成品牌,更好的发挥其功能。行知论坛有效推动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化。学生收获知识,了解社会;企业家了解学生需求,探寻人才战略;而学院则在做好人才和社会衔接的过程中探索人才培养之道。行知论坛为学生、学校、社会三个主体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相得益彰。

(三)提升大学讲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行知论坛从主讲人、内容、形式、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新颖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提升讲座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吸引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论坛。从前期主讲人的题目设计、邀请、内容论证、形式商定,到中期海报宣传设计、铺垫,以及后期的会场布置、场景设计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心准备,环环相扣,最大程度发挥论坛的价值。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行知论坛已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行知论坛的成功举办增强了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发挥了人才培养中的助推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治中.创新大学讲座建设 提升大学讲座功能――以福建医科大学品牌讲坛建设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

[2]刘光华,王敬群.当前大学讲坛文化构建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职教论坛范文5

第二十五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BEEE)是由北京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和北京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主办,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承办的教育装备行业品牌展会。展会同期举办了第五届北京教育装备论坛。我刊()记者全程参与了本次展会和论坛的采访报道,收集、整理大量一手信息,以专题形式呈现给读者,以便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教育装备领域的发展现状,共同推动教育装备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4年3月22日,为期3天的第二十五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第五届北京教育装备论坛在北京展览馆圆满落幕。本次展会全方位展示了我国从事教育装备生产、研发和贸易企业的实力与特色,吸引了来自高教、职教、普教、学前四大领域的装备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前来参观。历经20余载的积淀,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已发展成为规模大、影响广、特色鲜明的教育装备品牌展会。与往届相比,本届展会更具“新”意,不仅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新设备、新技术也“扎堆”亮相,专业论坛也更“接地气”。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王富致开幕词

开幕式现场

展会规模再升级

本届展会的展览面积近2万平方米,展厅内按展品类别搭建有600余个企业展位,较上届增长约20%,来自教育装备各个领域的精英企业都汇集于此。展会共开设了通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学前教育装备、基教实验室设备、后勤装备以及体育装备六大展区,全方位覆盖各类教育装备。展会参观人数突破3万人次,较上届增长约30%,也使得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更具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基教实验室设备和体育装备展区都是本届展会新增设的展区,第一次亮相就收获了很高的人气。体育装备的科学发展是关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体育装备专区展出了种类非常丰富的产品,既包括大型运动器械,足、篮、排等各式运动的配套用具,又包括轨道棋等益智设备,甚至还有全套的体能测试仪器,充分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

基教实验装备展区的“静电实验”

学前装备和后勤装备展区都是第二次亮相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这两个展区除了为企业提供部分展位外,还邀请了北京市十几所学校、幼儿园参展。参展学校提供了生动的应用案例和丰富的实物展品,通过巧妙的设计,利用有限的空间,展示出各不相同的装备特色。很多观众都表示在学校展台收获了实用的装备经验,这些经验也帮助他们拓宽了装备和应用思路,以便今后更科学地构建人文校园和绿色校园。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中学学生向观众介绍节能展品

在展会规模再度升级的同时,展会的服务质量也进一步提升。展会现场引入智能终端查询系统,方便观众查询展位分布、展品简介、论坛安排等信息。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观展和参展信息,在会后进行数据整理,并形成教育装备行业报告推送给广大学校和企业用户,体现了展会的专业性和实用价值。

主流展品全覆盖

六大展区的科学划分使得观众可以轻松、快捷地浏览感兴趣的产品,主流产品的全方位覆盖,也让每一位观众都不虚此行。在我国教育改革政策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共同推动下,信息化装备成为了教育装备领域的发展“热源”,不仅企业将其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学校也将其视为智能化发展的必要元素。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信息化产品在本届展会上牢牢占据“半壁江山”。

触控一体机无疑是“最受宠”的信息化产品,很多企业都开发了具有不同优势和功能的触控一体机产品。通过比对各家产品不难发现,企业着重开发的产品性能依旧集中在图像清晰度、人机互动方式等方面。而观众最关注的是设备的教学应用、软件搭载和售后服务问题,在大多数教师眼中,能够处理好教学软件开发和兼容问题,并在售后培训、维修方面提供方便的产品和企业才是他们的“理想型”。由此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讲,技术应用已不是多媒体设备最重要的竞争因素,相关厂商在未来的开发过程中应针对配套服务下工夫,使先进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方式变革。

企业展商进行触控一体机展示

上届展会,大屏产品“横扫”展区,成为展会一大亮点。本届展会,大屏产品更是“来势汹汹”,通过技术升级后“重装上阵”。一些企业更是以“三维技术”对大屏进行“武装”,用立体影像颠覆大家的视听感受,观众只需戴上3D眼镜就可以在现场体验其震撼的影像效果。“立体大屏”可以应用在学校专业教室的建设中,帮助师生在更专业的图像呈送下进行实践性学习。

学前装备展区囊括了众多主流学前装备,如大型户外玩具设施、益智拼插玩具、儿童积木、卡通服饰、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很多观众都被设计新颖的大型户外玩具设施所吸引,其外观色彩鲜艳,使用功能多变,在不同侧面配有滑梯、爬绳、攀登架等,满足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多种锻炼需求。同时,幼儿园环境创设也是一大焦点,不仅有专业公司参展,还有幼儿园的实景展示。

北京市第六幼儿园环境创设展示区

后勤展区展出了各式各样的节能减排产品,如太阳能设备、空气净化设备、节电设备、节水设备、节能平台软硬件设备、餐厨垃圾无害化利用及处理设备、校园电动车等。这些设备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可以帮助学校通过局部改造实现高效节能。

新兴技术成亮点

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更可以帮助大家捕捉新兴技术动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教育技术的应用更加智能、灵活,3D打印机以及小型机器人等前沿设备成为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的新亮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学校一线教师和教育装备部门工作人员外,一些技术工程师也亲临现场感受新设备、新技术,通过展会了解更多前沿技术动态,为教育装备产品的改进与研发注入新鲜活力。

“3D打印”是岁末年初一直活跃在教装领域的热词,本届展会也吸引了这些设备的生产厂家参展。小巧的3D打印机搭配琳琅满目的工艺成品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观看。他们希望通过展会更细致地了解3D打印设备的功能、原理和发展前景。一家3D打印机生产厂商负责人表示,虽然3D打印技术是新兴科技,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但放眼未来,它必将颠覆传统教育方式,这些设备也将更大程度地发挥触摸式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触摸三维模型的同时消化所学知识。在媒体及社会的共同关注下,3D打印技术的每一步发展也将会对教育装备领域的整体发展产生影响。

正在工作中的3D打印设备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也让观众眼前一亮,这些通过手持终端操控的“小家伙”活跃在多个场馆中。将这些机器人的操控权交到学生手中便可轻松实现“寓教于玩”,学生对于这些机器人的兴趣也会慢慢迁移到对于科学、通用技术甚至是物理学科的学习上。

活跃在场馆里的智能机器人

在本届展会新增设的体育装备展区中,也有别具一格的产品。心理压力的堆积会直接影响大家的幸福感,为帮助大家舒缓心理压力,有一家企业专门开发了一系列减压设备,包含情绪宣泄、心理训练、认知调节等多类产品,吸引了很多观众试玩体验。除此以外,定向越野项目也在北京市的中小学非常流行,本届展会就吸引到了一家专注于定向越野项目装备的供应商,该企业展出了电子计时系统、点标旗、打卡器、专业指北针等设备,为师生的课余体育生活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

观众体验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统

专业论坛齐配套

为给观众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装备配置思路和应用建议,展会同期举办了北京教育装备论坛。本次论坛根据不同教育领域特点和相关教育装备的热点问题设置了近10个分论坛以及多个专家座谈会,其中包括学前教育论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论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论坛、北京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研讨会、新产品新技术信息活动会等。

地方装备部门是基教领域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的纽带,三者的流畅沟通和合作共赢才能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装备事业的全面发展。“装备的风采―北京区县装备掠影”分论坛,邀请东城区、石景山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领导、区县特色学校以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不同侧面展示两区的教育装备风采。该论坛分为上下两个时段进行,分别由北京市东城区教育技术装备部主任高琳和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技术装备站主任杨金录主持。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示两区装备风貌,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与两区装备部门合作完成了2段长约15分钟的视频“小片”,通过走访两区装备部门、重点学校,捕捉装备人的工作身影。这两段“小片”也得以在该分论坛上首映,让观众身处论坛现场便能实景领略两区的装备风采。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技术装备部主任高琳(左)、石景山区教育技术装备站主任杨金录分别主持论坛

本次的学前教育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和北京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主办。论坛分两场举行,来自北京市各区县13所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分享了各自的办园经验,内容除了有幼儿园环境创设、信息技术应用外,还涉及特色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文化建设等。报告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较以往有较大突破,并且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借鉴性,因此吸引了不少观众。

学前教育论坛现场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明显逊于高等院校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又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干人才的关键方式。为尽快化解这一矛盾,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一直对职业教育装备发展给予高度关注,更在同期论坛上开辟出1个分论坛和2个座谈会,就职教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建设以及院校资产管理问题进行讨论。论坛和座谈会都邀请了多位在京职业院校相关负责人和职教装备专家参与,通过专业的学术报告和现场问答交流,同大家分享职校实训基地建设经验,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本届论坛同样为学校后勤部门设置了相关论坛,邀请到多所在京中小学校长以及教委相关领导参与“2014年北京市教育系统节约型学校建设专题培训会”,同时配合设置“北京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成果展示及节能减排设备专题展区”,体现了学校后勤部门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深度融入学校各项工作,甚至是引领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

职教论坛范文6

水务集团董事长在创建学习型水务企业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金城主席、国熙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水务学习型企业建设高层论坛正式开幕了。我谨代表水务集团,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本届论坛将是一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供排水行业学习型企业建设步伐,进而推动供排水企业科学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盛会;同时为全国供排水行业就“建设学习型企业,促进水务事业科学发展”主题,搭建了一个提高认识、深入探讨、广泛交流和学习借鉴同行业成功经验的平台,必将会积极促进全国供排水行业学习型企业建设全面发展。

水务集团多年来高度重视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特别是去年集团被确定为市创建学习型企业试点单位以来,集团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集团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工作目标。按照党中央、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和市终身教育研究会指导意见要求,把学习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源动力,牢固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学习型企业的有效途径及发展模式,全力构建以大教育、大培训、大学习、大文化为导向,以实现企业和职工全面发展为目标,具有现代水务行业特色的职业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以水务终身教育学院为龙头,以6个终身教育分院为骨干,以43所终身教育学校为基础,以众多综合性专业培训示范基地为依托的集团三级终身教育网络。不断建立学习型企业有效激励机制,坚持完善“六个结合”,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携手共建高端学习平台,全方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组织开展了以“双争双创”、“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学习型职工”为主要载体的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持续深入组织开展员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企业文学艺术联合会、28个职工俱乐部和情趣协会活动,充分开发和展示职工自身潜能,提升职工的精神境界和高雅情趣素养。着力构筑集团企业文化网、管理信息网和各单位局域网在线学习交流共享平台,不断更新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和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内涵;强力打造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职工,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企业,集团创建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的充分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