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中等职业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作为中学生的特殊群体,有着特殊的心理压力,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德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而心理健康教育又不同于一般知识的传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因此,教学中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培养学生既有高尚的道德,同时又具有健康的心理。结合多年来从事中职德育教学的经验,在此谈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教学中的体会。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中职生一般年龄是15~18岁,正是青春期,生理上处于急剧变化时期,自我意识得到迅速发展,独立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能力明显增强,开始产生独立的倾向,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顺从。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变化称之为“心理断乳”。从今天应试教育来看,可以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未能进入较好的普通教育,无法显示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很难得到教师喜爱,甚至受到同学、教师的排斥、歧视,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很少或根本评不上“三好生”或优秀干部,自我心理压力大,缺乏自信,很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和生活态度,存在着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旺盛精力与认识水平和自信与自卑之间的矛盾。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

根据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中职学校的实际,把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确定为:培养较好的性格品质、情绪稳定,心境乐观、开朗,情感健全积极;具有健全的意志,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与学识;能正确认识自我;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等。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积极向学生宣传心理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和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自己成长、成才以及成功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的意识。

2.掌握正确的调节心理的方法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人交往,学会处理日常人际关系,提高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及时调节不良情绪,消除消极情绪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从不良情绪中走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3.正视心理异常表现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充满活力,乐观开朗、富有朝气,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有一些异常表现。主要有:极端逆反心理,不服从管理;自我形象歪曲,过分刻意打扮,如穿奇装怪服,留过长头发等不符合学生礼仪的要求;性心理困惑,经常处于自我紧张,不安的困惑之中;孤独感困扰,并且难以摆脱。针对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情况表现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刚入职校生,结合进入职校环境,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重点稳定学生情绪,端正学生心态,让学生感到职校生也是大有希望的;第二年,以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围绕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失败与功等问题,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外部条件,集中表现为校风、学风和班风上。良好的“三风”能对学生起到优化作用。其中班风是班集整体情况的反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直接、更具体。建设校园文化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板报、广播、节日庆祝活动者应当紧紧围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丰富情感生活,陶冶情操,还能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2.把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管理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出发,按照心理健康的原则,以学生为根本,努力营造健康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减轻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强师生的自信心;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民主管理;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教育者承担培养人的重任。因此,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起决定作用。学校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其本人的工作,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倘若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情绪不稳定或喜怒无常必然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3.建立预警机制,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为主,要建立预防制度。学校设立专门心理健康机构,各班级,年级设立分支机构,定期向上级反馈信息,发现异常,及时跟踪;经常开展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参加的联席会议,交流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并建立档案研究;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和信箱,提供及时帮助;不定期出心理健康教育专刊;举办心理讲座,请有关专家来校讲解,帮助学生集中解决特定心理问题。

作者:任文秋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