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1

多媒体课件引入化学课堂,把师生带入了一个清新又神奇的世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时,创建优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轻松的教学情境,用动画展示在微观世界里水分子在电离的条件下先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使学生理解了整个微观的变化过程。再利用导学案中的基础导学,对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展开合作交流,解决心中的疑问。实验证明: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的帮助下,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显著。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得到体现,学生能很轻松地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导学部分。堂课就生动体现出了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

二、多媒体与实验绝妙配合,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帮助记忆,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全面、清晰、准确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5%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型的动态的教学辅助形式,它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形成过程更加形象、逼真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有效性显著提高。现实中一些难以演示的实验,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却能很好地模拟出来,如氢气的爆炸。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两者可相辅相成,在实验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我们在讲授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时,进行实验演示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地形象地把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呈现给学生看,让学生把实验现象与多媒体技术展示的理想状态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布的理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轻松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将现代教育手段与导学案有机统一,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导学案中的课前预习只是学习新内容的热身运动,许多知识还得依靠学生去开展合作探究才能掌握。一般来说,学生在完成预习案的过程中会留下许多未知的知识,也会有许多的问题等待去解决。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行知识内化。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究,开展合作性学习。此时,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根据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辅助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如果学生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或微课视频在交流群中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把现代教育手段和导学案结合起来,主动地进行学习,找到知识的突破口,很自然地实现从感性认知到能力的转换,轻松地把握每一课的教学内容。

四、合理设计导学案,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2

1.1选择适合药学专业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材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授课的逻辑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系统性。生物化学课程相关教材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药学专业学生以及符合课程安排的教材显得十分重要。王镜岩的《生物化学》第3版无疑是最为权威的一版教材。这本教材吸收了国内外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按比较传统的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我国生物化学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但是这套教材内容过于详尽,具有一定深度,对初学者难度较大,并且该教材着重于生物化学领域知识,鲜有与药学专业特殊性相关的知识拓展,同时价格昂贵,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将这部教材列为参考书目。经过筛选,我们将姚文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第7版)作为我校药学专业生化指定教材。这部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姚文兵和主审吴梧桐均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主编姚文兵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他承担教育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名牌课程药学生物化学基础的创建工作;主审吴梧桐也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他长期倡导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教育模式,建立了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工业微生物学与现代药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学科体系,主持创办了生物制药专业和生物制药学院,其权威地位也保证了本教材的高水平呈现。该教材在第6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第三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第三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内容,还加强了遗传信息传递和结构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以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充实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物质代谢、代谢调控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内容;扩充了生物药物的近代概念,介绍了生物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书末附有生物化学专业名词英语注解等。教材重点阐述了现代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尽可能反映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研究模式的特点,突出了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现代药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非常适合作为药学专业生化课程学习的教材。

1.2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指定的教材在顺序上仍然是先静态后动态的模式,但这种传统的编排方式并不利于学时较少的药学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解生物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因此我们改变了先静态后动态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整本教材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能量代谢模块(包括糖化学、糖代谢、生物氧化、脂类化学、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模块(包括蛋白质化学、酶学、蛋白质代谢)和核酸代谢模块(包括核酸化学、核酸代谢、遗传信息传递)。每个模块在知识构件上,以某一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过程为主线,其他知识内容为支线,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优化设计有利于学生对于生化过程的系统理解。以能量代谢为例,能量代谢模块以葡萄糖分解代谢为主线,首先用较少的学时介绍糖的结构及糖的化学性质,以及在消化道内的吸收过程,然后详细讲解进入细胞后的彻底生物氧化过程,包括经过无氧分解代谢为丙酮酸,再经过脱氢作用以乙酰辅酶A的形式进入柠檬酸循环完成C的最终氧化形成CO2,最后由携H的载体将H带入线粒体内膜系统经过电子传递最终形成H2O并释放出能量。在掌握这一条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的主线之后,其他的知识点例如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糖原合成与降解等过程作为这条主线的支线知识内容,二者结合最终成为一个复杂而又有逻辑关系的能量代谢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各个途径的生理功能代谢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1.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课是生化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应当使学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都在实验前给学生描述清楚,学生的实验过程仅仅是重复流程观察结果而已,缺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我们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在理论课上抽出时间,将实验课要进行的实验做预先的铺垫,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上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过程,得出一些结果并讨论分析。例如油脂酸价测定这一实验,在理论课上讲解油脂酸价测定的原理方法,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的食用油的酸价是否正常?经过暴晒后的食用油酸价是否会发生变化?反复油炸后的食用油酸价是否正常?以此提高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兴趣,也可由学生自行采样,在实验课上进行不同样品食用油酸价的检测,得出结果后再进一步讨论分析。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实验方法原理的理解,也可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4跟踪生化研究动态

由于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信息量大,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渗透知识的掌握,是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对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来说,科研工作的内容能够极大地丰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水平,对生物化学前沿研究的把握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将生物化学前沿成果融入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内容。例如在讲授细胞膜转运蛋白的内容时,可穿插介绍2014年4月由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领导研究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即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该转运蛋白的作用在于转运葡萄糖,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该研究成果将有利于人们掌握转运蛋白GLUT1的工作机理,可能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切断它的转运过程,从而“饿死”癌细胞。通过这种具体的、最新的科研成果的描述,不但使学生较为形象地理解了转运蛋白生理作用方面的知识,还对于转运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极大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兴趣。

2教学方法优化

2.1合理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全程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本、动画为一体,为学生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可以使不同感官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但是多年的多媒体教学经历也使我们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例如有些教师过分依赖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仅充当“解说员”角色,缺乏恰当、生动、形象的讲解,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讲授速度快,单位时间传授的信息量大,导致少数学生课堂笔记跟不上,有的学生甚至干脆放弃记笔记的过程,而以下课拷贝课件取代之,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弱,缺少主动性的思考,对教学内容掌握不扎实。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弊端,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驾驭课件的能力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因此学院加强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培养教师制作、使用多媒体的技能,还建立了课件共享平台,为不同教师制作准备课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课件制作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课件,合理设计课件的程序形式、播放顺序,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在授课过程中,多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每个章节结束后对本章节进行小结,并列部分习题,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点繁多的生物化学课程,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复杂的代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生物氧化一章,电子传递链的传递过程十分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用比喻启发的方法,在教学中把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比喻为接力赛的参赛者,而把电子比喻为接力棒,使得整个电子传递的过程形象而生动;此外诸如糖酵解与糖异生,以及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的生化过程,看似相互可逆的过程,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差别以及截然不同的生理生化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对比启发的方法,列表显示各个生化过程的异同,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促进积极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又可培养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设问启发、联系启发、案例启发、悬念启发等,多种方式的启发可以使生物化学课程当中抽象的概念和代谢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3网络教学

网络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对网络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率也较高,已成为多数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行生物化学网络教学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但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我校依托校园网络,定制课程包括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学习纲要、课程录像、课件共享、网上交互等板块,其中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以及学习纲要板块主要为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提供参考,并且提示每章节重难点;课程录像为教师上课的录像,为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课件共享为教师上课所用课件,可作为学生课下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为广大教师的备课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上交互板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教师在线回答,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上网浏览,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环境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理念。此外,这种交互式、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3

一、分解化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一般情况下,化学概念比较精练,抽象、涉及的知识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必须对化学概念进行分解和讲解,找出关键词,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如“溶解度”的概念,因为句子比较长,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将其分解开,找出关键词。首先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其次说明溶剂的量;再次,强调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最后,指出在满足以上条件时,需要溶质的量。这是四个限制条件,必须在满足这四个限制条件的情况下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二、用实验法进行化学概念教学

教师用语言表述化学概念可能对学生来说接受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体验和理解。如关于制氧器的实验,要引入催化剂的概念。教师在实验前,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再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二氧化锰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就是二氧化锰的特性,是一种催化剂,此时教师可以引出催化剂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对催化剂有更透彻的理解。

三、注意归纳和总结化学概念

教师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例如:在一章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对这一章所有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在讲完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之后,可以总结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突出元素在这些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概念出一些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提高用化学概念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四、注意化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讲解。学生在理解初中化学概念时,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但是因为学生知识面有限,所以对概念的理解不可能特别深入和全面。例如:燃烧的概念必须强调两点。首先是有可燃物,其次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温度,最后是必须有氧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就是燃烧这一概念的内涵。又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要考虑知识的连贯性,再设计试验进行操作,最后得出凡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改变”这一结论,同时可以指出这个概念在高中化学学习时将进一步深入化。

五、利用图表和多媒体分解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的语言表述比较抽象,概括性比较强,有的概念中还有一些隐含条件。因此,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可以设计一些图表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例如:教师在讲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通过形象的声音,色彩和形状帮助学生从感性层面认识这些概念,再通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化学概念。

六、教学生学会理解记忆

很多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是一种死记硬背的状态,这种记忆不是长期记忆,而且记忆效率比较差,理解记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概念记忆方法,可以防止死记硬背,容易遗忘,不会运用概念的情况。因此,教师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注重理解记忆,分析化学概念,发现化学规律,明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记忆起来更容易一些,这种理解性记忆,一旦记住就不容易忘记,而且可以更好地运用。

七、理解化学概念的实质

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教师可以列举出来,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对学生来说一目了然,可以正确把握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关于“冰水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的理解,很多学生会想到是冰和水构成的混合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冰水是由同种水分子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因此,教师在讲化学概念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化学概念的实质。

八、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基础,只有将基础打牢固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初中化学概念教学,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化学概念教学,确保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准确和透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作者:王燕 单位:昆山市秀峰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际与思考

1.初中概念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概念,有时会存在不论教师如何绞尽脑汁费尽全力,学生依然不能理解,把概念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或者即使能够理解,在信息输入方面没有问题,但能不能将信息很好地输出,即会听不会用,依然不能说化学概念做到了很好的掌握。大体来说,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概念、学生、教师等几个方面:

1.1化学概念内容本身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庞多繁杂,部分概念抽象深奥,且要抓住不同概念之间隐形的联系有一定难度。大体上来说,概念本身较难理解有微观与宏观上两个方面。首先,微观上,化学概念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不容易联系于实际,很容易在头脑中只保留了空洞的概念并没有达到深刻的理解。

1.2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状况

在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是初次展开,原先头脑中并没有相应的有关化学学科的概念,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没有旧有概念为新概念的吸收提供相应的认知支架,新概念的学习则较会较为困难。另外,学生会错误地从日常生活中来找寻理解新概念的支架,受到日常生活行业直觉思维的干扰,例如关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的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未发展成熟,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其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在抽象概念的学习中不断发展,这也是给初中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造成矛盾的原因之一。

1.3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老师原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本身,但由于教师面临着升学压力和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要求,会要求学生按照考试要求强记一些概念与用法。另外,教师没有对学生化学概念的水平进行合理地评估,从而制定教学方案。大部分教师是通过反复机械地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这种机械被动的方式,不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较少关注对概念深层次的理解只关注题目的解答,着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2.初中概念教学的实际与思考

2.1通过学生直观与感性的体验来形成概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实际生活中一些具体的观念入手来进行化学学科的教学,帮助其由感性认知逐步过渡到理性认知。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现演示或学生实验内容的教学来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些知识,引导其从种种感性认知中进行抽象归纳形成概念本质输入头脑中。

2.2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

化学学科的教学是逐步深入发展的,比如首先应掌握元素等基本概念,后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最后才达到应用的境界,即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把握好教学的层次性,分阶段教学,确保其在掌握好了基础知识的程度上,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教学,逐步进行扩展。

2.3通过归纳对比来加深理解

教师在进行相应化学内容的教学之后,应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加工,对每一章节进行归纳和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还能在头脑中建构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概念之间联系的理解。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巩固其知识体系。

3.结束语

化学概念教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学好化学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化学概念的学习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教师教学任务上的压力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而具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我们应当多利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直观感性体验,循序渐进地进行化学内容的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多在自己的学习中进行归纳对比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鼓励他们多学习如何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出去,通过良好的知识输出来巩固化学概念。

作者:米晓红 单位:山西省交城县岭底乡初级中学校

第三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析

一、认识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他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那么,让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是很难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重视概念教学的确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通俗语言,掌握概念

某些概念的表达字数多,不易记忆,对这些概念可通过分析,找出它的实质部分,用通俗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使概念形象化、生动化,变难为易.如:“化合反应”用“多变一”概括;“分解反应”用“一变多”概括;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与表现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

2.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对于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重点剖析,深入理解,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溶液”概念要抓住“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就无沉淀出现,溶液也不会分层,即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和“混合物”(指组成溶液的各部分都保持本身的化学性质)三个关键词语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又如:“质量守恒定律”,则要抓住“参加”(指已经发生了反应的部分,未反应的部分如过量的,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在此例),“化学反应”(指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对象,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若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生成”(指化学反应生成的所有物质)和“质量总和”,几个词语,深入剖析.同时抓住“两个不变”:(1)元素(或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有几种,反应后仍有几种.(2)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为多少个,反应后仍为多少个,就能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自如了.

3.多媒体技术直观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很好的直观教学,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它、用好它.比如,学生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概念总是不理解,很多学生根据这个概念,还错误地认为分子比原子大.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在化学反应时,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任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的.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否则,老师空洞的讲解,只能使学生感觉枯燥.

6.通过各种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练习,学生所掌握的概念不会牢靠.在教学中对化学上重要的概念或难以掌握的概念,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习题给学生练习.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仅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还能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巩固质量百分比浓度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将1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是10%,对吗?为什么?假如将此溶液倒掉60g,剩下的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是多少呢?类似这样紧扣概念本质的习题,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决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大搞题海战术.

三、总结

总之,在进行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关键词语,及相关特性,因势利导,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使化学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刘程燕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分析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现状

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具有局限性,仅仅在教材范围之中,教师教授化学基本概念的目标在于掌握材料内容,进而无法达到教师教学方法、教材以及学生三者之间实现统一。教师通常过于关注自身如何教,教授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应该牢记的基本概念有哪些,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其他同类问题的时候,如何学习,如何解答。在教师教授基本化学概念的时候,过于注重时效性,而忽视了概念本身的作用。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使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生搬硬套概念,而没有为学生讲解概念的来源和缘由。还有些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一带而过,如果教师无法将化学基本概念讲解彻底和透彻,学生便会无法把化学知识内化,再加上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会感觉到化学知识十-30-快乐阅读/教学研究分混乱,没有体系,并且复杂繁琐,这从本质上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产生了影响。此外,教师过于孤立概念教学,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并非孤立的点,一个化学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恰巧是对概念进行准确理解的必经渠道。如果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则会导致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漏洞百出并且困难重重。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知识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化学基本概念学习还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更是开展化学实验以及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化学基本概念学习在化学学习始终得以贯穿。因此,加强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授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对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物质变化进行正确的认识,通过化学基本概念来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运用和理解,进而形成了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技能。所以,要求学生必须要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正确理解和认识,并且对其进行充分运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深化和学习其他基础知识的情况,更影响到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新课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

1.借力化学实验促进化学概念的理解。

很多初中生都认为化学十分繁琐、复杂和枯燥,实则不然,化学世界十分“好玩”和奇妙。很多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知识的时候,均十分兴奋,并且表现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在学生从化学表象理解化学本质的过程中,学生又会感觉到十分困难,对于化学概念和化学公式十分难理解,认为化学十分抽象。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对化学实验进行借助,通过化学实验来为学生演示、讲解、剖析化学现象,这样便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为容易理解、直观的化学现象。与此同时,化学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进行理解,正因如此,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授化学基本概念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消化、理解和吸收,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和概念,更加直观化和简单化。例如,在讲解和区分化学变化以及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化学实验来为学生演示,教师先撕碎一张纸,而后用火将撕碎的纸点燃,接着为学生提问:在此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这二者之间的不同是什么?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便可以得出结论:纸被撕碎以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的范畴,而燃烧纸有纸灰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2.合理选择方法对化学概念进行解构。

在教师教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时,必须要使学生对化学概念进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启迪,还要求教师在教授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总结、归纳概念的方法,掌握学习概念和消化概念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进行自主理解和学习。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构,将其分解成为几个基本的要素,并且将要素渗透和融入到情境里,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可以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对这一情境进行解析,对情境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更可以使学生掌握解析化学基本概念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可以在日后学习过程中,找到难点和重点,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明确,为学生实施自主化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讲授氧化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整理自己掌握的化学式,比如“Fe3O4、CaO、Co2、So2、No”等,而后,教师使学生根据化学式将化学名称写出来,“四氧化三铁、氧化钙、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一氧化氮”等。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找到化合物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点,学生很快便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是“氧化”字眼。因此,学生在化学课堂中,便很容易掌握氧化物的名称。而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像这样几氧化某、氧化某、几氧化几某等均可以称之为氧化物。

3.通过实际生活开展化学概念的学习。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实际,也可以有效理解理论和概念,对概念进行印证,很多学生均十分喜欢这种化学概念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组织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基本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学生生活之中的例子:在同学们呼吸的空气里,多种气体构成了空气,空气便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而海水是咸的,海水中的成分有盐也有水,所以,海水属于混合物。而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所喝的自来水里也有多种矿物质离子,在将自来水烧开以后,水壶的底部会存在水垢,所以,自来水也属于混合物。但是,同学们日常接触的冰水则不一样,虽然冰水也属于水,但是,冰水是一种物质,因此,其属于纯净物。通过将化学的基本概念联系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抽象的化学概念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还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四、总结

综上,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必须要将教授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作为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对每一个化学概念和化学名词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教会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来解决化学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概念的能力。提升化学概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意识到,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属于长久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化学方法进行创新。

作者:吴英相 单位:福建省大田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认知同化论应用

一、认知同化论的基本理念

认知同化论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由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决定的,当学习新内容时,学生会将所学内容与脑海中的有关概念进行链接,当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有关概念链接成功时,学习就变得特别顺畅,当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有关概念链接不成功时,学习就会遇到阻碍,这就是新知识与有关概念的认知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一般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学生在认知结构中需要具备与新概念有关的基础知识;第二,学生所学习的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意义;第三,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动机.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头脑中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存在三种基本关系,因此,奥苏贝尔提出了三种基本同化模式:(1)如果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原有知识含量无法高于新知识,那么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就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奥苏贝尔将其定义为“上位学习”;(2)如果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原有知识含量高于新知识,那么原有知识和新知识就产生了一种下位关系,奥苏贝尔称之为“下位学习”;(3)如果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是一种平行关系,那么二者所形成的关系是一种并列关系,奥苏贝尔称之为“组合学习”.

二、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认知同化论的应用

(一)选择适当范例促进上位概念形成

由于初中化学处于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在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化学概念.这些化学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会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些化学概念中,上位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条件,它不仅会对学生的知识构成造成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此类概念时,应该在同类事物中选择多个典型范例进行反复比较,以此来总结出同类事物的基本属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化学概念.但是,在学习上位概念时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在学生的头脑中需要具备相应的下位条件,另一个就是需要具备外部条件,也就是将下位概念转变为上位概念的能力.在上位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视频、PPT或化学实验等方式来讲授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化学概念形成具体认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二课时溶解度时,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演示的方式,将食盐、白糖和氢氧化钠等物质放入水杯中,让学生观察水杯中物质的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溶解度”的概念.

(二)通过上位概念促进下位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链接,从而使二者相互影响,以致达到将新概念融入进已有的化学认知结构中,最终实现新概念与旧概念同化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水的几种形态,以此来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新认识的水与头脑中原本存在的水的概念做比较,从而对自然界的水形成正确、清晰的认识.

(三)促进组合概念相互协调

化学中的组合概念存在一些相同的属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许多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导致在学习时出现概念混淆的状况,这正是由于组合概念既不是在已有知识中总结出来的,也不是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因此具有一定的易混淆性.在教授组合概念时,教师应该以学生已有的化学概念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混淆概念.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时,可以安排一些课外的化学实验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向学生介绍几种主要的化学溶液,同时介绍这些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化学实验中既掌握书本的有关概念,又掌握与之相似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三、结束语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4

一、影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1.师生关系不协调

初中学生对化学课程都很陌生,担心自己无法学好这门课程.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考试的目标,一味地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负担.教师忽视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不同水平,让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就产生了反感抵触的心理,甚至教师的不公平对待也会对学生学习化学产生很大影响,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由于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知识不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处于被动学习的模式,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化学课堂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活动比较少,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培养,课堂学习氛围也相对低沉,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化学水平的提高.

二、改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1.加强有效沟通,协调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就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缩小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沟通,可以建立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也可以让教师从各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在沟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沟通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一对一问答、辩论形式等方法.通过沟通,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提升了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生活中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采用聊天的方式,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属于酸性或碱性的食物.通过举例,可以自然地引出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判断标准pH,学生在沟通和聊天中轻松地掌握了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2.增加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增加化学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才能真正知道化学科目的可信、可行和实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并进行实验提炼,看看能否成功提取二氧化碳.通过实验的操作,引导学生联想是否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碳,学生通过联想课本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生成公式,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并成功制取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在亲身实验中收获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3.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分层教学

每一个学生接触新科目所能掌握的知识都不一样,教师应该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在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这对于能力好的学生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起到了鼓励的作用.

三、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和合作技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加强有效沟通,协调师生关系;增加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兴趣,塑造思维;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化学教学目标.

作者:徐会洋 单位:江苏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任何学科的教学理念都需要依赖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并进行完善.从教学活动实践中就可以了解到,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众多的学科存在着相互交叉的情况.针对这样一门学科,教师唯有在选择能够充分体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才可以在化学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独立性,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可见,初中化学教师在保证日常的教学任务基础上,研究教学策略,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可以有效推进新课程.

二、影响教学策略的因素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关于教学策略的选择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经过系统地分析总结,影响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首先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且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但是无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最终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不同教学环节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观念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而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实际的教学中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联系起来.其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最终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策略构成因素.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就划分为这么几个,即理论知识、过程与方式、情感与价值.在教学策略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同涵盖这三个教学目标,当然,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选择教学策略.再次,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教学策略而言,其实就是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最后,教学对象.教师教学活动实施的对象是学生,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选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

三、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从前问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就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情景化教学策略.

曾经有教育学家就说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景紧密相连.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应当是情景的具体化,学生可以情景获得相应的知识内容,并在不同的情景中促使学生学习全面的知识内容.而教师采用情景化教学策略,要达到这么几个要求:首先,情景的真实性.情景的真实性是学生学习知识内容最为重要的.教师选择的情景应当从实际生活、自然学科与社会百态中切入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中将知识内容渗入于其中,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其次,情景的针对性.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应当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每项活动都是为学习目标而服务的.从这就可以看出,情景教学必须具有方向性.学生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内容后,就会产生不同的成就感.最后,情景的情感性.教师选择的情景贴近实际生活,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种走出来.可以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内容,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内容.而学生学习到知识内容后,就可以熟练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人文教学策略.

从字面上来理解指的就是人的文化与文明,简单来说就是人的社会活动中各种思想与观点.在教师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当然还包括这三方面之间的处理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人文教学策略,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师将历史化学上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传递给学生,就可以促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习.这样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积极面对.

四、结语

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机会,选择有益于学生学习,教师讲解的教学策略,这对初中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戴俊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理念探究

一、以生活为基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生活有着熟知感,有助于教师做引导.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学生的生活为基准来讲解化学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的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绿色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而产生一定的绿色化学意识,并去宣传、实践这种理念.在生活中,我们最为常见的即是垃圾,尤其,在夏天垃圾对人的生活以及身体产生了很大的危险.笔者则以学生最为常见的垃圾为例,引导学生共同的探讨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学生纷纷提出现在处理垃圾最为常用的方法:回收再利用、焚烧、填埋等.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之上,笔者有意识的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即:首先,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可利用、不可利用.对于可利用的纸类、塑料等垃圾可进行回收再利用,节能资源;对于不可利用的垃圾要进行分类,其中很多垃圾有着很强的化学性质,诸如:厨房垃圾、建筑垃圾等等,直接填埋会对土壤和水产生影响,对此可以借助化学,诸如:对于特殊的水银类的垃圾可以采取大硫磺粉的方法来将其生成化学反应,形成一定的固体进行卫生处理.这样将绿色化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化学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一定的绿色环保自然意识.

二、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强化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和了解

问题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导索线,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关键,更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初中生思维敏捷,对于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对绿色化学进行深入了解,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同时,形成一定正确的、绿色的科学态度.如:在学习“水的天然循环和水的人工净化”相关教学内容时,笔者有意识地设置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第一,你能说出现在不少地区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枯竭的原因吗;第二,现在超市卖的洗衣粉为什么大部分都是无磷洗衣粉呢?第三,为什么会出现地下水和地下水的不同呢?第四,保护水资源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第五,说说你自己身边水资源的情况.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化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存在着实用性,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端正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促使其形成科学的、绿色的观念.

三、开展绿色学实验教学,深化初中化学的绿色教学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更清楚、直接地认识化学原理.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到化学试剂的使用、化学废物质的出现等问题.对此,笔者尝试开展绿色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绿色化学实验原则,(即: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来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化学实验进行,而且还需考虑到化学试剂、化学生成物、化学实验后的物质的处理.如:在学习“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时,一般使用的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其本身在实验过程中是没有变化的,且二氧化锰对人有着一定的伤害性.对此,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其进行绿色实践?并评比看谁在实验过程中即能够有效完成实验又能够实现绿色环保.学生则纷纷开始探究,有的重复使用二氧化锰;有的则选取颗粒状的二氧化锰;还有的运用沙子、水泥与二氧化锰融合形成一个大的颗粒等等,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个实验过程都让学生思考、动手实践,对化学药剂进行选择、化学废物进行回收处理等等,久而久之,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绿色化学理念,深化初中化学绿色教学.

四、总结

绿色化学理念是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新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施绿色化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而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自然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绿色观念,从自我开始做绿色低碳生活的实践者.

作者:郑德昌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合理设计导学方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离不开导学方案的设计.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习,而没有指定相应的预习目标,使学生的预习变得盲目,缺乏目标,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设置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因素合理设计导学方案,提出一些基本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导学方案,学生知道如何进行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导学方案.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时刻都生存在有空气的环境下.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够感受到空气的真实存在吗?请举例说明.请举例说明空气中所含的物质.拉瓦锡怎样测定空气成分?请设计简便方法对空气中的氧气加以测定.这样,学生就知道怎样进行这部分的学习,他们根据导学方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了解,并标记一些疑难点,使自己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由此看来,设计合适的导学方案,能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盲目.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只是一味地讲述,不仅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还会使学生出现听觉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注重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制取氧气”时,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结构加以优化.“制取氧气”课题涉及“实验室氧气制取方法”、“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以及“分解反应”等内容.其中,“催化剂作用”是一个难点内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预习之后,学生可能仍然会对其中一些知识存在疑惑之处.教师要一边进行氧气制取实验,一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为了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对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稍微进行加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样,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课后反思环节.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太注重进行课后反思,讲完知识点之后,就结束了整个教学环节.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太科学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帮助学生通过反思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水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原子的构成”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原子的构成”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等学习内容.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为了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加以了解,如“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通过学习课本中的实验内容,你还可以设计其他的实验,或者利用其他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吗?这样,教师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能够使学生强化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新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导学方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其次,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作者:辛道盛 单位:江苏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探究——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情境创设,认知中提升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各种教学的问题情节,只有创设问题情境,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探讨知识本身,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还要做到生动直观,外加一些活动演示、多媒体讲解、故事联想等,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就变得相当有趣。如在学习盐在溶解时,根据溶液的酸碱程度不同,溶解的速度如何这一问题,教师不但要进行一定的讲解,还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利用不同的酸碱度溶液溶解盐,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引诱,思考中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知识,教师要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参照一定资料的情况下,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当然,在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时,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负责各种资料的提供,并且在必要时帮助学生选择有用的资料,用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答案。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合作交流,沟通中答疑解难

在学习中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研究,结合小组成员的各种想法和解决思路,拟定出较为准确的解决方案。在这里,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组成合作小组。为了能够使得合作小组具有灵活性,责任明确,小组成员不易超过5人,如果人数太多,学生就会产生懒惰性,不利于相互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其二,小组成员。由于不同学生程度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必须考虑小组成员的安排,如每个小组最好由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组成,这样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和引导,也就有利于问题的突破。在分组时,如果是5人小组,人员安排一般是两个优等生、一个中等生加上两个学困生。

(四)总结归纳,反馈中善作总结

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学到的知识,学生只有及时对探讨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才能加深对学到的知识的记忆力。因此,教师在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还要不时进行精讲评价,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为学生进行难点的分析,让学生真正解决疑难问题。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探究——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的路径

(一)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互动——探究——合作”的化学教学模式,并不是适用于教学的任何内容,必须有选择地进行运用。与此同时,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加上教学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另外,有些教学内容适合讲解教学,对于这类教学内容要避免运用探究教学产生的问题。对于教学的主体学生而言,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小组讨论中,积极鼓励那些不善发言的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小组的一员。

(二)创新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发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教学模式,其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对新教学理念的适应能力。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精确进行内容分类,制定符合自己教学方案的教学大纲,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辅助自己的教学。这些教学方案的前提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案。另外,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响应新的教学理念,发挥新教学理念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尽量配合学生改变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三)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进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探究教学才能顺利实施。但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时候无法满足探究教学所需,就需要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资源利用模式。如在进行探究教学时,学校可以置办一些简单的教学仪器等供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资源作为探究实验的替代品,同时还要根据化学教学涉及的实验对象利用家庭材料进行家庭小实验。总之,要通过各种方法尽量满足学生的探究实验,发挥探究教学的真正作用。

三、结语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尤其是在初中化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需求下,本文尝试通过“互动——探究——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如何做好化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同仁进一步激发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作者:齐福星 高洪霞 单位: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

一、传统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课而学生在底下听课或者做笔记的单向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上课模式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常常会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倦意而无意去认真听讲.其次,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对课本上的固有知识进行讲述和传授,而很少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身,从而会导致学生学是感到很空洞,没有切实的体会,不能有实际的认识.同时,由于化学是一门理科,而理科老师讲课的思维都比较严谨和严肃,而不会去和学生有太多的心灵上的交流,所以传统的化学课堂上都会缺乏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而显得课堂具有一定的压迫和沉闷感,不利于学生放松思维.

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想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重要的一步.

1.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有趣事例.

由于化学学科严谨的特征,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也显得很严肃,上课内容较为单一,虽然这样严肃的课堂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不敢不认真听讲,但这种紧张又单一的课堂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被迫学习的境地.因此,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讲到《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我往往会在正式上课之前以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切入,因为在学生还没接触化学之前,他们的固有观念认为像铁这类金属是不可燃的,而当他们看到了铁在氧气中火星四射地燃烧时,他们固有的观念得到了冲击,从而便会有一探究竟的冲动,这样一来学生上化学课的兴趣就会因为一个实验而变得十分浓厚,这种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有趣实验的教学方式不但让传统的上课方式得到改变,让上课模式变得新颖化,同时还激发起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发挥学生多元智能的优势,从而有利于他们对化学的学习.

2.改变教学方式,增设课堂上的交流.

除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尝试改变传统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增设一些活动来活跃课堂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些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师生之间的互相问答等等.例如,在我讲到《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时候,我会以生活中的食用盐为例,然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氯化钠这种盐的认识.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上课方式能很好地利用起学生的智能特点,发挥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鼓励和支持学生,提高学生信心.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心,以维护他们的智能水平.特别是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对学生有过度的责备而要做好安慰和鼓励工作,学生在教师的鼓舞和指引下,便能较好地摆脱考试失利的阴影而重振起信心来,保持住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继而便能有对化学的学习有更大冲劲,为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和利用好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必要前提.

(二)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外知识的引入

想要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光有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足够的基础知识积累作为保障,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除此之外,教师最好还能经常引入一些课外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见识,帮助他们健全自己的知识网络.就拿学生的作业来说,在我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典型习题之外,我还要求学生们自己在课外寻找一些例题独立或者几个人讨论完成,遇到不会做的再来向我询问.通过这种寻找知识和做题经验的积累,学生就能对很多题型有个很好的掌握,当以后在考试中遇到这类题目时便能轻松解决.同时,通过课内课外习题的训练,学生的化学基础也会变得更加扎实,他们对原有的知识懂的多了,才有资本去做一些提升,他们的化学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鼓励学生的质疑和猜想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们的智能,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只有学生们能很好地对原本的东西质疑,对未知的领域做出猜想,他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上才会有前进的方向,要知道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固有知识的灌输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相关的创新意识,不利于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因此,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们能活跃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对教师上课所讲的或者是课本上的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这种提问还能成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契机,能将学生的多元智能的特点有效发挥,从而强化他们对化学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并加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才能发挥出他们自身的特性,才能为他们学好和用好化学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刘荣健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中心校

第七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表明,在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滞后

由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依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方式上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依旧应用“灌输式”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无法为学生营销一个良好的和谐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逐渐放弃化学的学习,这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化学教材难度大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当前的化学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化学教学内容相比要有较大的难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转变,导致教师在接触新课本的时候,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新课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更加无法明确教材的培养目标。另外,我国很多农村中学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在新的知识储备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以为的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量,使得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意义消失。

(三)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之下,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新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当前初中化学方面,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学生考试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完成评价。尽管有很多学校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并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实验的能力等各个方面作为评价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这些评价内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严重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四)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

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中,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上只应用一根粉笔、一本教材、一个黑板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不借助任何教学工具,更加忽视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导致学生对化学课堂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且无法积极的参与到化学课堂当中,常常出现“溜号”的现象,最终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二、解决初中化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明确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如果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必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

(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下,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便学生能够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接受化学知识。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这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丰富其教学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的去其他学校学习与交流,借鉴其他学校教师教学的方式,以丰富自身的教学头脑。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原子的构成》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课件播放的形式,将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现给学生,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原子由什么构成?”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课件的观看,能够直观形象的了解原子的构成,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原子的构成因素等等。应用课件的教学方式教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沟通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探讨总结问题的答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为学生赢下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化学实验课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好的学习化学。

(三)转变教学评价模式

如今,原有的依靠成绩评价学生以及教师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要确保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转变化学教学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价模式一定要注意多元化的融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应该单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教课水平上着手,还需要融入学生在日常上课中的表现着手等,确保能够多角度的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方式、学习化学的能力等,在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的背景之下,对学生展开综合性的评价,从而确保评价模式的有效性。

三、总结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5

一、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1.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一步步的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有学习的成就感,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高中学生的学部分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偏科的现象较多。要想化弱势为优势,就需要教师们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化学实验,增加学生手脑互动的能力

化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主要是以实验为主,所有理论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论证的。高中化学的教育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学习通过主观的观察来掌握相关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演示和讲解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概念化的学习,而且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例如利用碘遇淀粉显色的化学原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密信”背后的奥秘等。让学生在娱乐中找到理论的依靠,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高中化学的实践要点

1.重视实验探究

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通过简单记忆完成的,而是要每一个学生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究、归纳等活动获取的。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发展学生在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收集、分析、研究、讨论、交流、归纳有关的材料,其材料可以通过媒体、文献等方法收集,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规律。例如通过二氧化硫溶解性实验、系列性质实验,提出: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什么变化?什么使品红褪色了,加热后为什么又恢复原来的颜色?是谁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求知识的奥秘,通过探求过程中的努力得出答案,比照本宣科更有意义,更让人印象深刻。

2.注重趣味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课堂只会让人昏昏欲睡。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可以提升这个实验的关注度和探索趣味,为接下去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结合图文讲解或是视频播放来打破一成不变的黑板板书式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掘贴近现实生活的化学素材,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它对于我们而言不是一无是处,而是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规律的。

3.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

学好化学的关键就是实验、观察、分析,阶段性的学习化学课程,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正确的分析化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我们需要正确的分析,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把握内在的联系,掌握规律。应该用联系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化学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还可以将其它知识如:数学知识、物理知识、生活常识等联系在一起学习。让学科与学科之间充满联系,让学生养成联系发展的思维模式,有一个宏观的概念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三、总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与实践要点展开了探讨。在高压的高中环境下,高中化学的学习应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一门课程的成绩,而且要培养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的学习是需要学生们去探究、去发现、去归纳的,突破课本上的框框来掌握化学的规律。

作者:陈建辉 单位:河北省高阳中学

第二篇

一、科学讲解,号召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放手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去学习,在小组中学生的潜力会被充分地挖掘,学生会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集体探究,在集体智慧的努力下,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和感染,他们会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之后,教师可以由小组推选代表来讲解他们问题探究的结果,形成组间的交流和合作。例如在学习“碳的多样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探究“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有时一个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在学生集体的智慧下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和交流,开阔了视野,发散了思维,对于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适当练习,帮助学生精挑细选

教师讲解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但要讲,还要让学生练习,讲练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教师刚刚讲过课堂教学重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随着给学生设置一个相应地练习,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讲过就能够掌握相应地知识。练习则是对学生最好的检验了。如果学生能够很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学生一定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反之,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时候,教师给学生介绍了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硅的性质及制法,同时也知道了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还可制成太阳能电池、光电池等,硅的这些用途是利用了硅的什么性质?”通过问题,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看看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硅的相关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教师的练习要适当,难度上要适合学生,数量上要适可为止,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

三、点拨引导,引领学生思考方向

教师的引导应该出现在学生感到困惑或没有思路的时候。面对一个高中化学问题,如果学生很顺利地解答出来了,那么,教师的引导当然是画蛇添足,还无必要;但是如果学生面对问题凝思苦想去不得思路,教师则要适时出现,引导和点拨学生,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教师的点拨有时可能就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但是却可以给学生“引路”,让学生看到前进的方向,点燃学生思考的导火索。

例如在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时候,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了解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明白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为了突出重难点,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探究钠的化学性质,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并正确地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做出相应地点拨,让学生去思考:“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金属钠很容易切开吗?金属钠的新切面有无光泽?放置一会呢?这些说明金属钠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为隔绝与空气接触,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那么,保存在水里行不行?”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地了解了钠的化学性质,也知道了钠与水的反应。教师的恰当引导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的思考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通向知识殿堂的顶端。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只要教师主要“讲、练、导”,并且在教学中灵活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主动思考,科学探究,不断地提高和加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作者:张婷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三篇

一、概念图在高中化学PBL中的作用

PBL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个人行为和协商解决。个人行为包括学习准备,构思框架、绘制草图;协商解决包括课堂讨论、对比分析、反思评价。在个人行为阶段,概念图能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的能力。概念图是一个特殊的并且非常有用的图形组织工具,它需要学生写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在PBL中,学生不但要阅读教材,而且还要搜索其他相关材料,学生需要快速的分拣、提取、归类对自己有用的材料。科技文的逻辑关系很强,通过图形组织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文章中的关键点,比如事物发展的顺序、原因、结果、问题、解决办法、不同的观点等等,使学生抓住主要,撇开次要,大大提高了阅读科技文的能力。在协商解决阶段,概念图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PeterSenge提出,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团队,下面五个方面至关重要:系统思考能力,个人优势,思维模式,建立共同视角和小组学习。在PBL中,学生系统的组织和选择材料,明晰知识的层次关系,建立代表自己思维模式的概念图,进而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增减、修改、完善自己的概念图,最终达到小组共识。通过概念图技术,学生找到了与他人合作讨论的话题,从而有问题可说,有方法可依,培养了学生团队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此外,在PBL中,小组之间进行着言语交流,思维碰撞这些行为,同时也是知识的传递与创造,最后将结果存储在具象的概念图中,通过这一过程,完成了知识的管理。这种用概念图管理知识的方式,不是固化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对此概念图进行完善,不断的刷新和更改。就化学知识而言,恰当的运用概念图知识管理工具,方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脉络的把握,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概念图在PBL教学中势必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概念图在高中化学PBL中的应用浅析

下面以“高中有机化学典型化学反应探究”为问题中心介绍概念图在其中的运用。有机化学反应非常复杂,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发生和生成物的种类影响很大。所以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学生“支架”,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任务难度,保证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本问题教师将典型的有机反应提供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先行组织者”,也可作为概念图中的高阶概念。

(一)个人行为

1.学习准备:学生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精心整理查找的资料,列出关于高中有机化学典型化学反应的“概念停车场”(conceptparkinglot)。2.构思框架:学生主动探究上述零碎概念间的关系,通过横纵比较,回溯延展确立上位、下位概念。3.绘制草图:运用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易思—认知助手”。

(二)协商解决

1.课堂讨论:参与者解释自己绘制的概念图。主要是讲解概念之间箭头指向的含义,通过讲解学生又一次巩固了之前所掌握的知识点,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2.对比分析:小组内交换个人绘制的概念图,分析不同之处,直到达成共识。3.反思评价:各小组完成绘图之后,进行成果展示(图2)。在学生———学生,学生———教师互相对比中,深化了对有机化学相关反应的掌握,准确的分析出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这样就使得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良好的结合在一起。

三、结束语

运用概念图在PBL中更有效,更权威。概念图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概念图这一认知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优势,又缓解了PBL模式的限制,使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启发引导,有教无类,寓教于乐。

作者:于磊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四篇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高中化学的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枯燥而又漫长的,由于高中严谨的学风和沉重的课业压力,学生长期在低沉的课堂氛围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高中化学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习的深入,困难的问题会比较多。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摆脱传统课堂的教师独舞的情况,形成学习互助合作的形式,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了,对于课堂的实效性是有效的促进。

2、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为了某一个课题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解决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能够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主动的去思考,在遇到困难时候,会寻求帮助。

二、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作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每一个体,学生能够从群体的帮助中解决困难。但是,无论是高中化学也好,还是其他化学也好,还是要以独立学习为主。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是一遇到考试,学生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考试中没有了他人的帮助,之前建立的只不过是"伪实力"。在小组学习中,一些学生的惰性强,不去主动思考,而是共享他人的探究结果。

2、小组合作学习容易走向偏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有的教师却将它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使用的频率过高。无论某个课题是否具有讨论交流的价值,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此种模式,这就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借助于小组合作的机会讨论与课题无关的话题。造成了上课资源的浪费,上课的效果便十分不理想。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度"

高中化学教师根据学情状况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时机。比如,当学生的精神状态不够高涨的时候,便可以采用,用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选择科学而又恰当的探究课题,要难易适中,教师所设置的课题要有讨论的必要,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享受交流的过程。

2、教师要加强监督引导,并给予评价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看客"。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于各组交流的情况进行把握。对于交流中所迸发出的好的观点,要记录下来,对于一些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跑偏现象要及时的纠正,防止上课资源的浪费。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对于合作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小组,要给与指正。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便开始进行课程,缺乏评价。这就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可能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

四、总结

身处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规避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问题,从而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作者:连昆 单位:陕西省甘泉县高级中学

第五篇

一、创建合作学习的情感环境

归属感就是安全感。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影响力的需要其实就是学生从内心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产生这种感觉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课堂这个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特别是对待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他们在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二、创建合作学习的人际关系环境

教育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通过师生、生生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教育效果的活动。实施合作学习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下的师生、生生关系,构建适应合作学习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三个特征:一是合作。合作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是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三是互动。教学过程是一种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应是双向的、交互作用的对话。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较无知识的学生,而应更多地体现为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影响,教师应更多地作为倾听者、引导者、鼓励者,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成为知识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生生关系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生生合作关系就是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特别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担心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愿去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实施合作学习,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逐步形成一种小组之间竞争、小组之内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方法有三种:一是课前合作。

高中化学新教材理论性更强、更抽象,绝大部分学生在个人预习教材时,要理解教材,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提倡学生通过课前合作来消化教材。二是课上合作。学生之间的课上合作需要教师舍得“让位”,把课堂教学阵地更多地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合作,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教师只需指点迷津。三是课后合作。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有限,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广泛浏览课外资料,多了解相关理论,加强对一些重点疑难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鼓励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三、创建合作学习的时空环境

有时气氛的确比较活跃,但实际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小组学习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同伴之间的交流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合作学习不仅仅是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它要求小组成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会相关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一课的主要知识点,所以短时间内不可能非常圆满地完成任务,应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按照各自分工共同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总结

总之,支撑合作学习的有效学习环境应有利于协作、实验和探究,鼓励各种信息和观点的开放与交流。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学生有安全感,才能使他们自由地发表个人的意见、探讨新的认识、尝试完成学习任务的不同方法。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培育。

作者:逯爱穗 单位: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

第六篇

一、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培养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课堂教学必须恰当用自己的眼神,自己的每一个表情,自己每一句赞美激励的语言,一段精彩的导入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终身受益的本领,与时俱进的学习动力。例如讲授“合金”时,教师带着疑惑表情向学生请教:合金是混合物,为何有一定的熔点呢?顿时课堂沸腾了,有的学生说因为合金的几种金属混合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学生说合金属于互化物合金,组成一定,熔点必须一定。学生共同研讨真正界定了合金的含义,学生学到了真正的化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例如:教师也有同样的观点,你的想法很奇妙,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培养学生研究的学习习惯

必须合理运用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的手段,体现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见解、意见,教师要全神贯注的倾听,和学生一起产生思维情感共鸣,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自觉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例如讲授氯气溶于水时,必须弄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教师创设探究试验:新制的氯水分放进紫色石蕊、FeCl2、Na2CO3和AgNO3的溶液里,仔细观察,写出离子方程式。学生自己实验,自己动脑研讨,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二、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1、关于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生的思维起于质疑,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必须经常鼓励学生提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艺术的精华是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养成提问题的习惯,进而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课堂教学给学生多问、多想、多说的空间,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意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让每一名学生有创新的欲望。例如讲授生命的基础-蛋白后,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蛋白质变性了,是化学变化吗?是化学变化的话,鸡蛋煮熟了,还是蛋白质吗?这一问题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学生们求知的欲望教师能不感动吗?教师肯定的表扬了这位学生,告诉学生自己没考虑好,课后一定解答。这一问题引发了同学和教师共同研究,对学生的提问,必须鼓励激励,不能压抑学生,激发质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关于学生的创新品质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必须把创造性教学融入创新教育教学之中。化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结合密切的自然科学,教师备课时必须和时时联系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引用生动的材料,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得出多种结论,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之中,得到发展。例如讲授原电池时,把2mol/LNaOH溶液分别放入两个试管,分别投入纯铝片和表面沉积铜的铝片,观察其现象。后边的气泡速率比前边的快,提问:能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的原电池吗?能设计出不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原电池吗?"问题一说,有的学生认为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原电池。有的学生联系实验展开了想象,创造性思维火花产生了,提出其他一些设计方案。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化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方法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接受化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素质新型人才。

作者:武耀文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七篇

一、认真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把握要求

我省出台的《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是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编写而成的,包括命题指导思想、内容和要求,是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命题依据,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书,也是学生备考的重要指导丛书。在教学中,我依据考试说明,认真研读,并前一年的考试说明对比,找出不同的地方,例如增减了哪些部分,然后将今年的考试说明知识点的具体要求逐一向学生介绍,并且及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考试的要求,并对试卷结构进行适应。

二、使学生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营造学习的氛围

学生对于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吸取了上一年考试的经验和教训,在学生进入高二的时候,随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特别是文科的学生,要求他们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课后要及时巩固,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轻视,行动上也不能有所放松。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争取全班同学全部通过考试。通过动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很高,态度有了切实的转变。

三、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涉及的内容以必修一、二和选修四或选修二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验技能,试卷由基础题、中等题、难题组成,按照比例为7∶2∶1。所以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复习时,首要的就是夯实基础,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对于习题要做到精讲精练。同时要注重学法、解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对于我省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还涉及到化学实验考查,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资源,让学生多多动手实践,并且总结成功、失败的原因。这也是为以后高考备考打下基础。

四、明确考试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并且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复习时必须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因此在考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备考策略,以便学生确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分析考纲,紧扣考点,参照我省和外省市的学业水平测试题,进行分类的专题训练;对于学生的易错题、热点问题、盲点、易混淆点,集中训练。做好基础题争取全部得分、中等题少丢分、难题能得分的原则,带领学生进行训练。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关键是做好推断题和实验探究题的训练,对于推断题,重点是找出试题的突破口,因此,要多总结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物质的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推断题的信息的提取能力,以便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到突破口。而对于实验探究题,更多的是学生对于试题内容的分析,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从实验目的出发,依据题中信息向教材中的知识点靠拢,并且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实验原理、药品、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以及数据的处理、实验方案的设定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达到熟练的过程,做到了然于心。同时在考前半个月时间,集中时间进行模拟训练,最好是按照考试要求和时间进行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考试的气氛,促使学生通过试卷进行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及时讲评试卷,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错误以及一些答题技巧进行指导,最后让学生在模拟测试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

五、注重学生的心理疏通,防止压力过大

学生在考试之前会有压力过大、状态较差的情况。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学生情绪,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考试时带着轻松、乐观的心态参加考试。

作者:高阳 单位:鞍山市第六中学

第八篇

一、因发生复分解或者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

生成弱电解质。同生成沉淀原理类似,生成的弱电解质离子也不能共存,弱电解质的生成也是离子消耗掉并且脱离了溶液的体系。如OH-、CH3COO-、PO43-、HPO42-、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以CH3COOK和盐酸HCl的共存为例,二者在水中都可以完全电解成离子的状态存在。但是醋酸根离子CH3COO-与氢离子H+遇到一起会形成醋酸CH3COOH分子,H++CH3COO-CH3COOH,而这里的CH3COOH是一个弱电解质,也就是反应生成的弱酸分子不能电解出与反应消耗掉的离子数目相等的离子,造成了离子的损耗,因此,这两种离子不能够大量共存。

二、因发生水解和络合反应而无法共存

1、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程度大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程度大的阴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如,Al3+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而显酸性,Al3++3H2O=Al(OH)3+3H+,而CO32-在水中由于水解显碱性,CO32-+H2OHCO3-+OH-,一旦两种离子大量共存,酸碱中和,使得水解反应加剧,两种离子因水解而大量消耗。也有特殊的,如NH4+和HCO3-,NH4+和CO32-在同一溶液中却能大量共存。

2、发生络合反应。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SCN-在溶液中发生络合反应结合在一起,Fe3++nSCN-[Fe(SCN)n]3-n,导致两种离子按比例消耗。

三、其他条件导致的不能共存问题

酸碱性条件对于离子之间的共存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因为强酸下,H+与NO3-形成HNO3将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溶液颜色变化。中性和碱性及弱酸性条件下可以共存的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H+与MnO4-形成高锰酸HMnO4,将Cl-氧化成为Cl2,所以二者在强酸下不能共存。另外,在解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条件和要求,比如"共存"和"大量共存"的区别,溶液pH范围等。

四、总结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问题,是学习与离子相关知识时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对离子反应理解能力的考察,也是对离子反应问题的复习。在许多高考试卷中这部分知识都得到了体现。掌握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同学们总体把握化学反应的条件,培养自己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对高中生学习化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显良 单位:四川省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九篇

一、培养高中生问题解决兴趣的方法

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化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启发,引导学生对于化学发展历程中一系列成功事例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高中化学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实验经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苯的结构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发现苯的经历进行讲解,将法拉第研究苯的史实融入问题情境中,然后根据法拉第在对苯的结构进行研究的时候,将其结构表示为C6H6,以此来向学生提问,如苯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活动体验探究

高中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化学实验,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能够全面的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增加学生的体验。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还会产生一些新的奇思妙想,可以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积极自主创新,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然后让学生自行对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中的乐趣,激发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兴趣。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浓硝酸进行实验,体验浓硝酸具备的强氧化性,使学生积极自主的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二、培养高中生提问意识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1.创造轻松的提问氛围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一些高中生在化学课堂上不愿意主动提问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不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不想打断课堂的进度。但是,一些教师认为学生不提问,主要是不敢提问,担心会受到教师的批评。经过本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课堂教学氛围,化学课程中的内容比较多,而教师没有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性,造成学生不敢提问,若是教师能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就有勇气向教师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支持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尊重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协助学生解决化学问题。

2.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提问方法

学生在高中课堂学习中是否善于提问,关键在于学生提问意识的强弱。高中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的将一些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示范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使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例如: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碰到一些比较奇怪的反应现象的时候,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分析与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敢于在课堂中提出问题。

3.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普通的方法,例如: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法等,还应当有目的的教给学生一些具备化学特点的思维方法,例如:等效法、转换法、假设验证法、模型法、守恒法、逆推法以及联想类比法等;重视学生在问题解决思维策略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已经习得的知识与具备的经验对化学问题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化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三、结语

高中化学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学习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高中化学中的内容,不能解决高中化学中的问题,导致化学成绩较差;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提高化学成绩的关键所在;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提高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顾勇 单位:江苏省如皋中学

第十篇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尴尬现状

(一)课堂教学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将高中化学和学习体验分离开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对考点的分析,对考点的预测,学习化学变成了一门猜考题老师的心理的一门课程,老师在课堂上仅仅是把考点罗列开来,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对考点内容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把考点牢记于心,把相关的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课后做一大堆习。这不但造成学生的思维呆滞,而且老师对高中化学教学上的一些疑点和定论避而不谈,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性和创新思维遭到破坏。

(二)高中化学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枯燥和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极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纵观当前的高中化学的课堂,我们发现老师并不注重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相反,老师在课堂上仅仅注重的是要求学生将课本的公式背诵下来以及牢记课本的实验的反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是很了解,动手的能力也是极差的,学生不了解每个公式的来源,对于这门生动有趣的化学课也仅仅是被认为是背诵公式和反应的现象。因此高中学生普遍认为化学课枯燥无味,对于一些知识,学生无法真正的了解和领悟,无法真正的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问题教学法在解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的意义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带领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用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公的地位,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问题教学法体现了新课改的目标,重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中,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在阅读或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里面讨论,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人公地地位,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创造了机会和环境,有利于教学目标完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利用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引导学生带领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知识,并且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利用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不仅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盲区,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如何有效的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高中化学教育中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问题

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置问题时不能将难度故意抬高,这样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老师在设置问题的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规律以及要考虑问题设置的连贯性,不能仅仅凭借着老师个人的思考方式来决定问题的设置,而是要考虑到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的提问方式进行。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师在利用问题教学法时,要考虑问题的数量以及提问的时间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6

1.强化演示实验,理解抽象知识

为了将各种化学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直观材料,还能吸引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措施的引入,生动直观地演示实验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更具形象化。如:做硫或者磷在空气中燃烧,为避免产物造成空气污染,可用播放视频做这两个实验;讲解如何还原氧化铁中的铁时,可通过动画演示或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再现;进行粉尘爆炸实验时,由于存在危险,可用视频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学生既能明白实验原理,有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事实表明:适当的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的印象和理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重视分组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分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获得了实验操作机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其具体做法为:实验前师生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实际内容,教师反复研究实验内容,准备好药品和必要的器材,掌握成功的条件,学生精心预习,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做好实验指导,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质疑,要求学生认真合作,探究新知,做好记录;实验后及时反思,剖析实验问题,使实验教学有效高效。

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实验前将学生分组,准备澄清的石灰水和蜡烛,并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然后指导各组学生进行实验,要求他们切下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然后拿出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再让学生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各组描述现象。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鼓励各组学生质疑白烟是什么物质,蜡烛为什么会重新点燃。最后各组汇报实验,总结反思。由此可见,分组实验,学生动脑、动手,边观察边操作,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乐学,教学效果显著。

3.鼓励家庭实验,体会实验乐趣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在注重有关的安全教育的前提下,为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化学教师就编入教材中的小实验,可以倡导学生独立完成,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通过上网、向老师咨询、查阅图书杂志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自主设计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等。有效的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如:“调查空气质量”“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家庭用水情况”“酸雨的测量”“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等,单靠课内讲授不够具体的、直观,实验需时较长的,均可安排家庭小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然后分析思考,这些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学生视野,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验证巩固原有知识,获得新知识。

二、重视实验反思,提升实验作用

为达到实验目的,为了激活教和学智慧,师生必须进行实验反思。做到实验前反思有预见性:预设一些问题,杜绝实验的盲目性;实验中反思有针对性,关注实验细节,彰显实验魅力;实验后反思有全面性:增加探究性练习,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做收集氧气的实验,实验前笔者反复强调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但实验中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加热前已经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收集到不纯的氧气,造成后面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不明显。及时反思,设置探究性练习,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收集氧气,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通过层层反思,学生明确并理解实验的做法,养成有目的做实验的习惯,也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总结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7

1.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不同的教学内容

新时期化学教学中,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要有一定的智力水平作为保障,才能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学生吸引,而忽略了其他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因此,思维敏捷的学生能跟上教师的进度,反应迟钝的学生就会因为无所适从而失去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站在中等水平学生的角度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相互交流,同时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拓展延伸所学知识,避免他们因为太简单而失去注意力;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也要适当照顾,降低要求,帮助他们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后,再让他们重复一遍。另外,教师应尽可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

2.合理搭配,扬长避短

在不同的生活轨迹中,人的性格往往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在性格上的千差万别。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但他们往往心思细腻,思考独立;有些学生,性格外向,积极主动,乐于表现自己,但往往不求甚解,粗心马虎。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共同进步。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先让乐于表现的学生回答问题,丰富的表情和灵活的肢体动作,往往会赢得性格内向学生的赞赏,这时,在性格外向学生的感染下,性格内向的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勇敢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要鼓励他们的勇敢大胆。

二、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1.了解学生是前提

在课堂教学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此,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了然于心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好登记,建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比如,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在不同时期提问同一个学生,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流畅程度和完整性,判断学生是否已经完全掌握,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思维更加敏捷。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新时期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使其保持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并给学生提供相互之间共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自由学习、自由发言、自由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总结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8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陆陆续续的开设了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并依据国家的相关要求,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和完善,比如: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或者是材料,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等。其中,高校对综合化学实验进行改进的目的有三个,它们分别是:一,拓宽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范围;二,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三,让化学实验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当代社会对科研实验成果的应用效果。然而,在目前,教学者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却还是因为实验内容的陈旧,使得教学出现了综合性不强的这一现象。因此,为了提高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综合性,教学者就应当对已有的科研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然后再将其合理的转化成化学综合实验,并结合国家对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学生研发出一个更具有效力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2探究科研实验转化成综合化学教学实验

为了更为直观的体现出科研实验转化成综合化学教学实验的这一过程,本文将以“羧酸氧钒化合物”这一科研实验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1)研究“羧酸氧钒化合物”的意义。

钒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它的熔点很高,常与铌、钨、钼并称为难容金属,有延展性,质坚硬,无磁性,具有耐盐酸和硫酸的本领,且其在耐气-盐-水腐蚀的性能要比大多数不锈钢好,它在空气中不会被氧化,可溶于氢氟酸、硝酸和王水。其次,它还被作为人类的营养剂或者是药剂,可治疗糖尿病、风湿病、结核病以及贫血症等。与此同时,在经过各国科学家对其进行的多年研究之后,表明:因钒类化合物具有对人体内部器官有着比较大的刺激性等特点,所以钒类化合物成为了阻碍人们对钒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障碍。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障碍,科学家在经过多次实验与探讨之后,研发出了“羧酸氧钒化合物”,且该化合物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2)探析“羧酸氧钒化合物”实验。

该实验借助钒化合物和芳香羧酸的化学反应,来窥探它们的反应时间以及反应过程,并从中找出它们能够达到最好反应效果时所必备的条件,以满足教学者对化学实验的综合性要求。

(3)简析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目的有如下几个:①让学生熟练掌握红外光谱的实现原理;②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到蒸发仪等实验仪器的具体操作步骤;③让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比如:过滤等;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羧酸氧钒化合物”的制作原理;⑤培养学生对化学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

(4)探究实验原理

①对V2O5和H2C2O4进行催化处理,使它们生成VOC2O4;②让PhCOOH和Ca(OH)2酸碱中和,得到(PhCOO)2Ca;③让新生成的VOC2O4和(PhCOO)2Ca进行复分解反应,获取生成物VO(PhCOO)2和CaC2O4;④对VO(PhCOO)2和CaC2O4进行过滤和结晶等操作,获取最终产物。

(5)分析实验所必备的试剂和仪器

①试剂:草酸、氢氧化钙、无水乙醇、氢氧化钡、苯甲酸、硫酸氢钒和水杨酸。②仪器:旋转蒸发仪、玻璃棒、圆底烧瓶、锥形瓶、搅拌器和橡胶导管等。

(6)探析实验的具体步骤

①取适量V2O5置于锥形瓶中,并向锥形瓶中加入50毫升水以及22.5mmol的H2C2O4,利用玻璃棒将其搅拌均匀。待搅拌均匀之后,将锥形瓶放入微波炉,用中火对其加热十分钟。取出待凉,进行过滤,得到VOC2O4溶液。②取30mmol水杨酸以及15mmolCa(OH)2,将其装入盛有170毫升水溶液的玻璃瓶中,然后对玻璃瓶进行一小时的水浴加热,注:水浴的温度要控制在75摄氏度左右。待反应完全之后,所得溶液从原来的粉色变为无色。③把无色溶液倒入VOC2O4溶液中,搅拌时,可观察到有大量颗粒状物体析出,待凉,过滤,观察剩下的溶液,可见溶液的量比原来的减少了三分之二。④将100毫升无水乙醇加入母液中,有少量深蓝色沉淀物析出,对溶液进行过滤后,用无水乙醇对沉淀物进行清洗,然后再对沉淀物进行干燥处理。⑤把30mmol苯甲酸以及15mmol氢氧化钙融合在一起,使其在80摄氏度的水温下进行水浴回流处理,待其反应完全之后,所得溶液为无色。⑥向5中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加入VOC2O4溶液,保温搅拌四分钟,待其充分反应之后,冷却,过滤。把100毫升无水乙醇加入过滤之后的溶液当中,静置五分钟,过滤,对滤得的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清洗,最后再对沉淀物进行干燥处理。

(7)简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V=O能够在整个反应的过程当中,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且它在发生配位反应的同时,也生成了氧和钒的配位键。其次,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羧酸氧钒化合物的化学式为:VO(PhCOO)2,且该化合物的结构是五配位的四角锥形。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