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7篇)

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7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课堂反思性教学探析

摘要: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反思性教学应用到历史课堂上,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模式

一、反思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有些学生在背诵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这些内容的意义,只是机械性地背诵。这样的教学对于一些正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没有兴趣学习,甚至出现叛逆心理而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反思性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个历史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历史事实的教学模式,通过维生素C的形成过程来类比讲述新航路的开辟,了解哥伦布发现航路的整个历程。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可以将瓦特探究蒸汽机这个艰辛的过程为起点,以此着手开展历史教学。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法拉第的故事,通过这样讲述历史故事,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能够将历史变得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二、反思教学内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般大致包括时间、事件、最后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固定模式,认为历史都是比较死板的,就像流水账一样去死记硬背,只要将这些重点内容记清楚了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无味,教师应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学习“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教师应该将历史内容进行细化,将当今世界的整个格局让学生了解,从资本主义社会一步一步分析到社会主义社会,了解不同政治思想管理下的国家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反思教学评价机制

在历史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摆脱仅限于文字表述的教学思想观念。当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不应该只是针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教学评价,这样过于片面,教师应该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历史学习的自主性等情况纳入教学评价范围内,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作者:陈丽芳 单位: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陈澎.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1(04):66.

第二篇: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逐渐深入到基础教育的各个范围内,造就了基础教育形势的全新景象。作为基础教育分支的高中历史,承载了古代文明的众多精髓,记载着现代世界的辉煌,同时也是支撑着新课程改革的后背力量。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优化,是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是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需求,更是实现教学高效化的需要。

一、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

对高中历史课堂进行创新,就要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就要打破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课堂格局,就要改变教师“一人堂”的落后形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和带动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究。例如,在初中历史《秦始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秦始皇的功与过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和合作辩护之中真切地认知秦始皇的伟大功绩和重大过错。

二、情境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将知识寓于情境之中,不但可以改变知识的死板性为动态性,还可以丰富知识的内在性,让知识以生动、形象、多样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无比。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历史知识的内在特性进行情境创设,以情境展现历史文明,以情境突显历史事件,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在瞬间被激化。例如,在高中历史《鸦片战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会有危害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对于我国是要进行严厉打击的。那么你们知道在古代的另一名称是什么吗?古代人又是怎么样治理的呢?等等,以此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有效的调节。

三、整合技术,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技术的视听形式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全新体验,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历史画面中感悟古代文明的悠久、感受现代文明的发达。例如,在高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形式进行中国共青团团歌的播放,以歌曲展现共青团昂扬的斗志,以歌曲引入五四爱国运动,让学生在歌曲的激发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快速进入五四爱国运动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中。

总之,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就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探索,就要在学生主体发展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整合,以此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突破性发展。

作者:王芳 单位:大连庄河第六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王欣.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第三篇: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趋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为有效推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进程,讨论式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知识储备,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结合实际,展开有意义的讨论式教学活动。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实践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学会合理运用知识,为能有效贯彻这一教学要求,许多教师尝试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式教学。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1.组织讨论形式不完整,教学效果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回答,但教师未对讨论形式进行详细说明,提出的问题不够明晰,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简短的课堂时间会因此失去效率。教师过分注重问题设计的方式和内容,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学生往往会缺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经讨论后获得的答案也不够深刻和准确。

2.讨论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实行讨论式教学就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引导学生讨论过程缺乏理性思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讨论形式过于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教师也难以有效应对,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无心开展讨论活动。

二、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问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问题的设计偏离水平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为了有效实行问答讨论式教学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课文思路,清楚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为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到枯燥疲倦,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开展侵华战争,什么事变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生很快从课本上知道是“卢沟桥事变”;接着加大一点难度,请学生进行讨论: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来,为什么“九一八事变”不能成为全面抗战的开端,学生开始小声讨论,也陆续有学生从日本侵华方针以及我国各政治党派对侵华的态度来回答,教师均表示赞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的范围,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示:一是从事件发展顺序方面思考;二是从历史横切面来思考,重点放在“全面”二字,中华民族如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实行抗战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讨论的方向,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2.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讨论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也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转变成历史中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出发,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制度下的人物感受,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为能在课堂上体现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师适可以当为讨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增强探究的能力,提高思考历史问题的感悟能力。活跃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充满画面感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力,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认识。如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路线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纪录片《世界历史-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请学生观影后思考新航路开辟路线;评价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行为;分析早期欧洲殖民侵略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讨论,结合视频和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历史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历史知识,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理性的历史唯物史观。

三、结语

讨论式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保证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实际,选择适宜的讨论形式,如问答、角色扮演和创设情境等讨论式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孙雪军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田家炳中学

参考文献:

[1]陈贤权.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5,(10):56.

[2]刘广德.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J].赤子,2015,(14):241.

[3]王妍凤.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04):61.

[4]安迎春.高中历史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4,(61):134-135.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应用

摘要:

历史记载和解释了人类活动进程中所有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今时代的映射,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轨迹,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给所有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随着课堂导入教学模式的引入,高中历史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课堂导入教学工作在各地各中学广泛开展,各教育部门、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充分重视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工作,积极发展更加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

一、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概念和产生背景

所谓课堂导入式教学,是指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先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情境和状态作为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开展对知识的分析、讲解。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自身特点的重视,以单一的知识点传授、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有关专家提出在课堂上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良好的状态和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应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是温故式导入法。教师可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已学知识点的提问和复习,引出新的知识点,在此种导入方法中,新知识是对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应当紧扣新旧知识间的关联,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悬念式导入法,在教授知识前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疑问,并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逐渐解开疑问。通过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悬念和疑问使学生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地增强了学习效率。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式课堂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逐渐开始广泛应用。许多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各种图片、音频、视频将历史事件等相关资料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让学生产生了对历史学习的新鲜感,又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要点,对高中学生历史学习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历史这门学科是人们总结过去、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重要手段,高中历史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各种先进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徐秀平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

摘要:

讨论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且对高中历史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注意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历史教学;应用

所谓多媒体教学,即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需要,使用计算机程序综合处理符号、文字、图像、影音等多媒体信息,并通过屏幕或投影仪投影显示出来,且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就仅仅依靠粉笔和黑板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教学来讲,多媒体教学有着表现形式多样化、丰富等特点,本文就多媒体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与作用

1.多媒体可以较大程度地还原历史事件的面貌或场景,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使学生乐于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无疑有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绝对优势。比如,在讲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仅仅使用课本是不足以显示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果的,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收集了冶铜、冶铁、丝织、制瓷等领域的大量的图片资料及史料,给了学生丰富的信息,学生惊叹于中国古代辉煌的物质文明,对于古代中国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2.多媒体可以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项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理清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文字处理、图表展示、动画设计,或进行系统的知识结构演示,使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比如,在复习人教版必修二关于“中国经济的探索与失误”时,对于“”和“化运动”这两个易混知识点,我就针对性地做了一个PPT,结合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先给学生介绍了及化运动的含义及内容,然后就两者的内容、涉及的领域、实质等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使用多媒体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较快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复习一个单元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准备好复习时所需要的单元知识结构,这样纲举目张地复习,学生对知识就可以系统地掌握,理清历史线索和知识脉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使用中的注意点

1.多媒体的应用要和历史教材相结合,共同应用于历史课堂。纯粹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历史教材或课本的作用,易使教学流于形式,课堂犹如走马观灯,学生学习后,在短时间内还能记得课堂内容,但是时间一长就会遗忘,且课本上没有记笔记,没有多少听课痕迹,又无从复习,这样的应用方式无论对学生也好,对教师也好,效率都是极低的。

2.多媒体教学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确立自己的主导性地位,不要让多媒体“喧宾夺主”。我曾见过不少老师所制作的教学课件相当详细,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有文字、有动画、有影音,甚至还很流畅、精美,弥补了黑板的不足,但是这些老师因为有了比较完备的教学课件,就依赖于课件,忽视了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从听课、参与课堂变成了欣赏课件,这样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有着生动活泼、人机互动、图文并茂、直观且信息量大等优势,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善于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

作者:张艳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历史课堂多样化教学构建

摘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可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有效地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活动中,以确保学生在多样而高效的课堂中感受到历史学科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高中历史;多样化;教学方法;小老师;问题探究;自主对比

历史课程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历史课堂呈现的都是照本宣读,然后,教师画重点,学生背诵。虽然这样的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并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高效率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作为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精彩的教学活动,重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多样化的历史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课程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一、“小老师”教学法的应用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来的,是指让“学生教学生”,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学生,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讲出来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时,我选择了“小老师”教学法,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教学案例;之后,鼓励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深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理解三次改革失败的原因;接着,上课的时候,我又选择一两个小组选派代表以小老师的角色走上讲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述给其他同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在课外书或者是网络上找到的其他相关资料纳入本节课的教学中,一来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二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通过小老师教学法的应用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二、“问题讨论”教法的应用

问题讨论法是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确保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在教学《两极世界的形成》时,我选择了问题讨论法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美国提出的“冷战”政策是什么?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2)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是怎样的?(3)苏联是怎样反击美国的冷战政策的?(4)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这样的问题探究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同时,有效的问题讨论对学生案例分析题解答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也能确保高质量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

三、“自主对比”教法的应用

自主对比是指让学生将相关的历史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以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众所周知,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进行对比的往往是我们历史教师,我们将相关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然后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记忆。可是,这样的过程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所以,新课改下,我们要将对比的主体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将相关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加深印象,提高效率。例如,引导学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开始的标志、结束的标志、参战的国家、主要战场等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并自主将其汇总,形成表格。事实证明,这样的自主对比过程可以让学生重新复习一下这两节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锻炼知识整理能力和系统能力,进而确保高质量历史课堂顺利实现。

总之,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要做好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出高效的历史课堂,以确保历史课程存在的价值最大化实现,同时,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刘成刚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蒋仁喜.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J].科学导报,2014(21).

第七篇: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学第一要求。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即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通过历史史实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是顺利开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的前提基础,也是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历史课堂中的有效途径。要想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就需要为学生创设公平、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学生才会更有安全感,才敢于表达自身的意见和想法。如果说课堂氛围比较压抑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大的降低。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并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大胆的质疑,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即使是非常简单的,教师也要耐心的讲解,帮助学生消除疑惑。同时,对于学生的想法要认真倾听,充分尊重,鼓励学生去参与和尝试。如果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或是对教师的讲解产生了质疑,不但不能制止和呵斥,还应该耐心的听取,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反思和考虑,如果确实可行,那么就应该对学生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真正处于一种公平、公正的课堂氛围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大胆提问,也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进而提高学习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这些事件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遥远,并且和现代社会的联系性比较小,因此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以及积极性都不是很高。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贯彻落实问题教学法,要充分利用好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要对教材上的内容充分的了解,提出的问题要和教材内容相贴合,这样才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切的感受,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看一看当时人民所遭受的疾苦和凌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接着,再给学生看一些胜利的图片,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看一看通过努力最终取得的成就,并且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之所以之前一直受到欺压和凌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后来终于崛起,反抗侵略最终获得了胜利,原因又是什么呢?通过前后的铺垫,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陷入思考当中,中国社会历史发生转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于是,学生会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心中的疑惑,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一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教学误区,他们认为历史教学就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所有的知识点以及历史事件都清楚地记录在教材上,学生只需要通过阅读就可以获取全部的历史知识。其实这样的历史阅读教学方法是错误的,虽然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这样放任学生去自由地阅读是不科学的,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非常盲目,不清楚自己要达到怎样的阅读目的,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等,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毫无方法可言,只是进行机械的阅读。由于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因此很难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阅读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要自主解决,面对一些比较复杂难懂的问题时,要及时请教老师,学会阅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内容时,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阅读各个时期的变化,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一开始蒸汽机的发明到现在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证明了人类发展的速度,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但是,还需要仔细地想一想推动这一项项科技发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进步和社会背景以及发展有无联系等,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总之,问题教学的方法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综合能力。

作者:闾新华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