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生对话的高中化学论文

关于师生对话的高中化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引发有效对话

化学课堂对话是以化学问题为载体来展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寻找能引起学生广泛关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情境引发课堂对话。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对话,还能让学生体会化学无处不在与生活紧密联系,体验化学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而一个有效的话题设置一般要符合以下几个特点:联系性、启发性、冲突性和挑战性。例如我们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节课的学习中可以创设以下情境:某净水器销售公司在推销其产品时采用了虚假广告。广告中进行了“电解水法”实验———将经由净水器处理后的纯净水与普通自来水分别进行如图电解实验并对电解结果进行对比。电解数分钟后,纯净水颜色无变化或略显黄色,而自来水却冒出气泡并生成灰绿色或红棕色的沉淀,商家由此证明产品的良好净水效果。你能通过所学的电化学知识揭示它的本质吗?源于社会新闻事件的这种情境设置,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与电解知识密切相关。这个话题的提出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引发小组的激烈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学生立即打开“话匣子”,从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起到智慧碰撞、彼此沟通的作用。这样的对话不仅巩固了化学基本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冲突,形成有效对话

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根据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时可能产生的困惑,或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矛盾,从而提出话题。此种对话方式适用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我们在有关沉淀转化教学中,可以引出话题:你认为硫化锌(白色沉淀)与硫酸铜溶液能否反应?学生通过回顾初中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该反应不能进行。反应真的不能进行吗?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当往ZnS中加入0.1mol/LCuSO4溶液,白色沉淀转化成黑色沉淀。这与学生原有认知产生矛盾,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沉淀之间为什么能发生转化?是不是所有沉淀间都能实现转化?沉淀间是怎样实现转化的?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1)回顾知识,我们是如何定量判断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的?(2)请同学们根据Ksp(ZnS)=1.5×10-24,Ksp(CuS)=1.3×10-36,通过计算判断(1)在硫化锌的饱和溶液中加入0.1mol/LCuSO4溶液是否可以形成沉淀(2)当生成硫化铜沉淀时,硫化锌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否发生移动?为什么?(3)阅读课本你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吗?在这个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认识到沉淀的转化实质是一种沉淀的溶解与另一种沉淀的生成两个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矛盾的产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教师在设置认知冲突,引导、鼓励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质疑、反驳、赞同、批判,感悟知识所涵盖的信息和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见解,最终形成知识间的融合。

三、捕捉课堂生成,寻找对话良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变动。”对话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完全预见的。我在听课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李老师在讲解二氧化硫相关性质一堂课中,提出问题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足量的氯化钡和氢氧化钡溶液中,现象如何?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都生成白色沉淀,因为二种溶液中均存在钡离子。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分析反应的可能性,如果可以反应请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SO2+Ba-Cl2=BaSO3↓+2HCl,SO2+Ba(OH)2=BaSO3↓+H2O。请观察你所编写的反应产物,第一个反应从原理上说能否进行,为什么?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H2SO3是二元弱酸从原理上不可能生成盐酸这种强酸的,因此二氧化硫是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接下来,教师利用分组实验想让学生验证这个结果。但在实验中有位学生惊奇地说:“老师我发现第一支试管也出现少量白色沉淀,所以第一个反应也能发生。”李老师就当没听见继续往下讲解二氧化硫的其他性质。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化学课堂对话中屡见不鲜。这是由于教师们在课堂对话中常常是预设有余,生成不足。有效的对话并不是预定好而一成不变的,它在进行中由对话活动方式及其活动过程决定的。课堂对话应该是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有机结合,通过预设来把握教学方向,通过课堂的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在预设方案的实施中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在对话中能学会倾听,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将会大大提高对话的教学质量。

四、结合实验探究,引领深层对话

学生针对问题———二氧化硫到底有没有与氯水发生反应设计出多组实验方案,在实验与对话中不断推敲自己的方案,分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结合实验不断产生置疑,思维持续在高度兴奋状态,在对话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验探究与化学课堂对话相结合,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观点,并对实验现象展开积极讨论,在学生相互评价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观点,得出结论。学生乐在其中,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形成有效的化学课堂对话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课堂对话提供保障:(1)营造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2)培养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3)为学生的交流讨论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4)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及加强新程理论的学习。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对话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差异,构建起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加强师生之间多元互动进行有效对话,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能力得到提高,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让化学课堂真正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充满活力和魅力。

作者:林智虹 单位: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