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分析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人文学科,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就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渗透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有效渗透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法制教育与语文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改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其中法制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坚持全面依法制国基本方针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法制意识也逐渐增强,知法、懂法和用法的意识也随之不断提升。而良好的法制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凸显出了法制教育在不同学科学段渗透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所以自然也成为了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载体。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通过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对于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处于认知思维和价值观念初步建立的发展时期,有效的法制教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法制意识,让学生可以认识和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还可以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合理运用法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促使学生可以明确遵纪守法和知法用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和具有是非观念的人。

二、目前小学法制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基于全面依法制国方针的不断深化,法制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有效渗透成为了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小学法制教育渗透可以说是直接决定着我国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的整体水平。但是,纵观现阶段小学法制教育渗透的实践情况可以发现,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还是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重心往往都放在了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教学上,因而对于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重视。还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法制教育素养较为薄弱,导致他们在开展法制教育渗透教学时,总是缺乏明确的法制教育目标,使得法制内容与语文课程无法实现有效地融合,因而大大降低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法制教育优势。此外,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法制教育渗透教学时的形式较为单一僵化,多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导入方式太过生硬和死板,使得学生对于法制内容产生了本能的抵触和抗拒的学习心理。这些问题都致使小学语文的法制渗透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自然也就谈不上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综合素养了。

三、小学语文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法制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法制意识。鉴于小学生的心智思维都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进而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相关法制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法制教学情境的方法,将法制知识有效渗透在日常的课堂实践教学中,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关于小蝌蚪找它妈妈的故事,那么老师问你们,如果你们找不到妈妈了,应该怎么办呢?”在聆听了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渗透有关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方法,以此来加强学生相关的法制意识。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类型十分丰富,而且涉及到多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实现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进而能够有效发掘出语文教学素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并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以此来有效渗透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一课时,这则成语故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是狐狸一样,总是会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本事。这也启发学生要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仗势欺人的坏人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是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可以让学生从这则成语故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脚踏实地的重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到通过欺骗他人而从中获取利益的严重后果,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诚实守信和真诚待人的优秀品质。

(三)创新读写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阅读和写作是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者之间也有着互促互进、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文本中的法制素材进行写作练习,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法制观念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读写教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从阅读和写作中有效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时,文章讲述了熊兄弟因为自己分到的奶酪大小不均而拌嘴时,被狐狸趁机吃掉了所有奶酪的故事。这篇文章告诉学生在面对利益分配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队友和朋友,过分计较只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因此,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之后,试着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下来,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以不让狐狸得逞为目的进行故事改写。从而能够在锻炼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感悟到文章所传达的道理。

(四)结合实际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法制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渗透教学,通过引入真实的法制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不过教师在选取实际法制案例时,还要注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进而选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实际案例,以此来确保法制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否则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一课时,就可以在授课结束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部分菜市场“骗秤”的违法现象,一些无良商贩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会对电子秤做手脚,使得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受损。教师可以从《曹冲称象》这一故事中曹冲称象时的智慧和精准来对比,从而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而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五)开展语文实践教学,规范学生法制行为。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实践也是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必经之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也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最终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也要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法制行为。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以法制为主题的交流探讨活动,也就是由教师提供一个法制观点,比如“小明未经朋友允许就擅自拿走了他的物品,这是不是违法行为?”之后就让学生一起交流和探讨这个问题,而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时间,随后可以抽取几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法律知识普及,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一行为肯定是错误的。教师其次要向学生渗透这种行为属于盗窃违法行为,虽然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要由家长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从而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六)优化教师法制观念,加强法制渗透实效性。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和法制渗透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法制观念和法制素养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法制教育渗透的实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优化自身的法制观念和专业素养,进而能够明确法制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法制意识为前提,以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素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活动。从而能够积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法制专业知识,让自己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确保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新性,以此来充分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优化案例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法制观念。此外,相关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于小学教师法制专业素养的培养,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法制培训来增强教师的法制教育水平,进而全面确保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的高效开展。综上所述,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落实依法制国基本方略的必经之路。而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认识到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内容,将法制教育有效地渗透在日常的课堂实践教学中。并可以通过创设法制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新读写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案例教学,开展语文实践教学以及优化教师法制观念的举措,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进而提高法制渗透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文玉兰.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求知导刊,2017(25):58-59.

[2]蔡达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贵州教育,2017(01):39-40.

[3]刘淑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法治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109.

作者:邓素芳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丰乐小学